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型职业农民与家庭农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了"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各地方形成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热潮,但是人们对新型职业农民的理解差异甚大,如有人把新型职业农民理解为"农业工人",有人则理解为农业投资者或农村经纪人,更有人把新型职业农民理解为农业企业经理或农业企业工人。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2.
季路 《百姓生活》2013,(6):18-19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其中"家庭农场"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什么是家庭农场?城里人能不能到乡下当个"农场主"?家庭农场这种模式在现有条件下需破解哪些难题?什么是家庭农场"家庭农场"不同于现代农业示范园、种粮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  相似文献   

3.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但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起步较晚,许多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仍处于试点阶段,与国外专门从事农业的农民存在较大差距.文章总结归纳了韩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职业农民培训的经验及其特点,并提出对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今年年初,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出现“家庭农场”的概念,一时间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一些代表、委员围绕家庭农场发展前景各抒己见,成为媒体追踪报道的一个热点话题。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是中央连续10年在一号文件中关注“三农”问题,其主题词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流转;文件强调,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创新,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核心和基础。要尊重和保障农户的生产经营主体地位,培育和壮大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充分激发农村生产要素潜能。  相似文献   

5.
家庭农场内涵的演变与政策思考刘启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家庭农场"被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出来,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文献分析发现,对家庭农场的关注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在不同社会经济背景下,各有侧重,其内涵也逐渐得到了完善。当前,我国农业需要承担起粮食安全、食品安全以及就业这三个功能,为此,在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过程中需要把握好家庭农场与其他经营主体的关系与定位。在政策导向上,发育家庭农场的关键是如何保障家庭经营层次的公平,以及能否出现一个职业农民群体。  相似文献   

6.
广西今年计划免费培训1.5万名新型职业农民。这些被称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职业农民",将在未来农业生产中扮演主角,因此对他们的要求很高。业内预期,他们将终身投资经营农业,发展家庭农场,推进农业机械化,使传统农业转变为高效农业和生态农业。据悉,培训"职业农民"的工作在广西的35个县推进,对符合条件者颁发新型职业农民证书,建立初、中、高"三  相似文献   

7.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把培育和壮大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作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重要举措。以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主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头人为代表的新农民群体,正在改写中国农民传统形象,有力推动中国农业的进步。他们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承载者,中国"三农"未来的希望所在。同时,新农民群体的所思所盼,也关系到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未来。  相似文献   

8.
《百姓生活》2013,(6):17
导读:今年年初,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出现"家庭农场"的概念,一时间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一些代表、委员围绕家庭农场发展前景各抒己见,成为媒体追踪报道的一个热点话题。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是中央连续10年在一号文件中关注"三农"问题,其主题词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  相似文献   

9.
基于KSAIBs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我国确定的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基于人力资源开发个体素质评价的KSAIBs模型,对国家及相关部门提出的新型职业农民理论标准和全国20个试点县确立的实践标准进行了分析.针对生产经营、专业技能、社会服务等三种类型,初、中、高等三个级别,分别确定了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标准.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进程,需采取兴办家庭农场催生、各类农业园区培育、现代职业教育培养、农技推广体系助力和农村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带动等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0.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是指以农业为职业、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的现代农业从业者.本次调查统计的结果表明安徽省新型职业农民的法律意识不强,知权、权利运用以及依法维权能力严重不足.而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农民文化水平整体较低、法制教育重视不足、小农意识及农村社会环境对农民的影响等.针对以上问题,结合当下安徽以及中国的实际,加强新型职业农民的权利实现能力应当采取以下措施:夯实并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加强新型职业农民自治组织建设、建设“权利本位”的新法律文化,等.  相似文献   

11.
家庭农场正逐步成为农业家庭经营的主导形式和中坚力量。准确认识内涵,消除认识误区,把握发展难点,是引导家庭农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而加快土地确权颁证,探索建立进城农户、老龄农户自愿"退出"土地的激励机制,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强化财政金融支持,构建农业家庭经营服务体系,防止家庭农场"异化"等应成为当前的政策重点。  相似文献   

12.
我国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总量与结构的需求估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了要培育壮大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大力培养造就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是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重大举措,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考虑到农业各行业的生产特点、收益和劳动用工量的差异性,研究估算了农、林、牧、渔业各业所需要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规模,估算结果表明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的供需缺口超过8 000万,培养造就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3.
《中华魂》2013,(6):61-62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创新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核心和基础。创新农业经营体制,需要培育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一号文件里也说,对于它们的发展,国家将给予支持。这次一号文件提到的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实际就是指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专业大户一般是指,承包的土地达到一定规模,少说也得有几十亩地,而且种地要有一定的专业水平。  相似文献   

14.
新型职业农民的学历提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水平,是适应现代农业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需要,是农民进行职业化的必要手段,是帮助农民赢得社会地位的有效途径。通过面向新型职业农民提供学历教育,让更多的农民接受学历教育,并建立起严格的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将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结合以解决农民文化程度低和农村高素质人才缺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自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家庭农场概念以来,各界掀起了研究家庭农场的热潮。但在实践部门,政府困扰于家庭农场的规模界限问题。从家庭农场理论研究入手,从恰亚诺夫农民家庭组织规模的阐释到国内有关家庭农场概念的政策演变,大致勾勒了家庭农场的概念演变和规模内涵。另外,从上海松江和安徽繁昌家庭农场的实践经验中得出: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应该具有一定的弹性空间,在制定规模时需要考虑到当地非农就业程度和社会公平的原则,同时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6.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是指以农业为职业、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的现代农业从业者。本次调查统计的结果表明安徽省新型职业农民的法律意识不强,知权、权利运用以及依法维权能力严重不足。而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农民文化水平整体较低、法制教育重视不足、小农意识及农村社会环境对农民的影响等。针对以上问题,结合当下安徽以及中国的实际,加强新型职业农民的权利实现能力应当采取以下措施:夯实并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加强新型职业农民自治组织建设、建设“权利本位”的新法律文化,等。  相似文献   

17.
陈璐 《百姓生活》2013,(6):20-20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有专家学者指出,这一政策导向堪称具有风向标意义。家庭农场在一号文件中首次出现引起了各界的期待,但家庭农场究竟如何发展,目前还处于摸索阶段。众多专家认为,家庭农场的培育发展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发展家庭农场离不开土地流转,关键问  相似文献   

18.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政策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各级政府在制定、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政策过程中存在过度重视工商资本农企、不重视在乡小农的新型农业职业化培育、对农民合作社扶持过度及对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的经营方式定位不清等问题。学界对此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一些政策建议,但一些研究结论有失偏颇,应予以矫正。通过调研分析认为,政府应恢复工商资本农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地位,积极培育在乡小农为新型农业职业农民,消减和调整对农民合作社的扶持,促进种养大户规模化经营和家庭农场集约化经营,以规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建立,充分发挥其对我国农业发展的正面带动作用,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的家庭农场出现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的职工家庭农场,但一直到2008年以后才获得较快发展,其中影响较大的当属上海松江模式。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后,上海市委开始推广"松江模式",这标志着松江模式逐步成熟。松江地区的实践表明,家庭农场发展应具有几个基本条件:一是农业人口减少且土地流转顺畅;二是政府有效的财政扶持与政策引导;三是良好的社会化服务与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20.
适度规模经营是农村改革以来具有特色的理论和政策概念。适度规模经营的合理性来源于农业经济和政治社会两个层面。在中国长时期保持"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农情下,这两个层面均应兼顾。对东部发达地区和中西部农村的比较研究表明,当前中西部农村地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主要实现方式是"中农-家庭农场",其经营规模具有"适度"的特征,其经营模式兼顾效率和公平,引领农业现代化。国家在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上,要明确支持新兴的"中农-家庭农场",构造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