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家庭整合是对家庭成员及其关系的规范,以便形成一种稳定的家庭权威结构和伦理体系。随着中国社会结构的转型,农村家庭的整合模式发生了从家族主义到个体主义的重大转换。在家庭整合模式的转化过程中,出现了一个青年妇女自杀的高潮。这些自杀现象发生在不同类型的家庭关系冲突之中,展现了青年妇女在家庭权威结构中的微妙处境。一方面家族主义的家庭整合模式还没有完全瓦解,另一方面个体主义的家庭整合模式还没有完全确立,作为外来者的青年妇女则成了两种整合模式相互竞争的牺牲品,从而生成了具有时代特征的自杀秩序。  相似文献   

2.
农村青年妇女过渡型家庭观主要表现为婚恋选择半自由化,家庭分工去唯一化,家庭角色“边际化”。社会现代化转型语境下,女性主义通过社会政策、基本教育、大众传媒、外出务工、城市生活等路径作用于集年龄、性别和地域三个维度于一身的农村青年妇女群体,使其形成了介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过渡型家庭观。  相似文献   

3.
劳动力大规模外流使得农村家庭结构的完整性受到极大冲击,许多离散型家庭出现。离散型家庭主要包括留守家庭、隔代家庭和空巢家庭。通过对豫东地区8个村庄自杀案例的实证分析发现,在这三种家庭类型中,老人自杀原因存在较大差异:留守家庭中老人自杀的主要原因是婆媳矛盾。在隔代家庭中,抚养孙辈的经济压力与对孙辈照顾的代际矛盾是老人自杀的主要原因。而在空巢家庭中,日常生活照料与精神慰藉的缺失是老人自杀的主要原因。因此,应根据离散家庭类型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类型群体制定不同的制度与政策,从而构建可操作性较强的农村老人关爱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4.
基于湖南省964份农村留守妇女调查问卷数据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身体健康状况、家务劳动时间、伙食情况、有无被欺凌的经历、对婚姻感情发生变化的担心和婚姻家庭的稳定性等变量对农村留守妇女的家庭生活满意度都有着显著影响。年龄每增大1年,满意度得分增加0.008分;家务劳动时间的影响呈正U型;丈夫外出打工期间的联系频率和探亲频率这两个变量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农村留守妇女问题日渐突出.婚姻家庭幸福度作为影响农村留守妇女幸福感的重要指标之一,近来巳受到广泛的社会关注.农村留守妇女按其所属的地域不同,可分为偏远农村留守妇女、城郊农村留守妇女和风景区农村留守妇女三类.她们各自在经济生活与家庭生活方面遇到不同程度和性质的困难,包括承担繁重的生产劳动和家庭劳动,婚姻缺乏安全感,受到性骚扰等,切实强化政府作为,争取学者专家们的智力支持,对薄弱农村因地制宜应是当前保障农村留守妇女权益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妇女在家庭和社会中作用的历史演变,论述了家庭背景对妇女发展的重要影响,阐明了回归家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农村老人自杀与结构转型、价值迷失有关,其诱因包括为子代着想、家庭矛盾、孤独无力、疾病困扰等。农村老人自杀的背后是农民价值系统的作用。农民价值可分为本体性价值、社会性价值、主体性价值。本体性价值是基础,社会性价值是重要补充,它们统一于伦理性的“过日子”实践中,共同受村庄文化网络规范。主体性价值是本体性价值、社会性价值丧失后的伴生物,与现代性进村密切相关。家庭生活伦理性的丧失、村庄生活规范性的弱化造成农村老人本体性价值的坍塌、社会性价值的丧失和主体性价值的被迫选择,使其价值安放出现混乱,自杀成为归宿。  相似文献   

8.
在调查基础上,通过对数据和案例的分析,发现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南方农村年轻妇女的高自杀率与农村宗族血缘集团出现分化之后,农民小家庭之间相互比较和竞争,以及带来的压力和焦虑相关.由于家庭成员在宗族里的身份和角色不同,竞争压力在家庭内部的分配是不均衡的.农村年轻妇女对竞争压力的感知最大,在竞争压力无法化解下而可能走向自杀.这些压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民分化之后的比较和竞争带来的结构性压力;二是年轻妇女外来者角色感受到的压力;三是年轻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引发的压力.随着21世纪新生代年轻妇女的资源动员目标得以实现,而迁移流动又使其远离村庄,年轻妇女自杀现象也就快速减少.  相似文献   

9.
妇女NGO即妇女非政府组织。在贫困山区的农村,妇女NGO在提升已婚女性家庭地位方面所发挥的最大功效有:帮助已婚女性脱贫致富,提升了其经济地位;干预农村家庭暴力,给予已婚女性暂时的庇护。然而在贫困山区的农村,妇女NGO数量规模较小,活动频率低,组织类型结构单一,社会认知度不高,与网络型发展模式相距甚远。针对此现状,贫困山区的妇女NGO,在创建之初就应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其社会影响力;明确自身的使命与工作重心,对未来的发展应有合理规划;加强政府与社会支持力度,使妇女NGO稳定发展且逐步走向普及。   相似文献   

10.
在综述前人研究基础上系统梳理出留守妇女非正常生存问题,并提出非正常生存问题的诱发性因素——家庭离散。使用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留守妇女生存与发展状况调查(2012)"的数据,以家庭离散作为切入点,并作为自变量逐一与五类非正常生存问题进行回归分析,以此考察家庭离散与留守妇女问题之间的显著线性程度与影响大小。回归结果表明,家庭离散对留守妇女的身体健康、婚姻安全、代际关系以及自身发展产生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自杀率在过去20多年出现了一个明显下降的趋势。导致这一趋势的原因有二:一是农村自杀率的下降影响到全国自杀率的下降,二是农村自杀率的下降受到农村女性自杀率下降的左右。针对农村女性自杀率下降的原因,文中的分析着重于改变中国社会结构的大规模人口迁移,即我国境内大批农民离开乡土到城市打工。我国农民的打工潮包括女性的广泛参与。到最近几年,女性离开农村进入城市打工的人数每年有4000万之多。农村女性的大规模迁移规避了三种既往的自杀风险,即农村女性既往的从属地位、既往的家庭纠纷、既往的自杀工具。所以,农村女性的迁移是分析中国自杀率下降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2.
农村纠纷多样化与农村社会秩序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农村社会结构的分化、农村利益主体多元化、血缘关系日渐让位于利益关系,人际关系的理性化、契约化原因,农村社会纠纷呈现出复杂、多样化。在农村中传统的礼治秩序趋于瓦解,而法治秩序尚未完全建立起来的实际情况下,要依赖于情与理的社会整合功能、村规民约的社会整合功能、国家法的整合功能,来实现农村社会秩序的整合。  相似文献   

13.
五四时期是中国社会的一个重要转型期,在这个时期新旧思想交替,社会秩序混乱,传统与现代相互较量,社会问题亦层出不穷,自杀现象成为当时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青年学生是当时社会的希望,被视为社会活力的象征,天然地承担了拯救国家命运,挽救民族危亡的历史使命,他们的自杀更是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激烈的自杀方式、悲愤的遗书如同表演一样将青年个人自杀事件带入公共领域,是青年对自我形象的一种建构;而作为观众的社会各界通过媒体报道、追悼会纪念、公共讨论更是对青年有着不同的形象塑造。  相似文献   

14.
通过调查问卷和入户访谈的方法,对湖南省常德市安乡县4村100名留守妇女进行实地调研,从留守妇女对社会地位、劳动分工、家内事务和两性性别角色的认知四方面可以看出,新时代农村留守妇女的性别平等意识呈现出有所觉醒却依旧保守的特点。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落后且结构单一、基层行政主体的性别平等意识欠缺、传统性别观念根深蒂固及农村留守妇女自身局限等。只有立足于农村留守妇女的现实境况,建立针对性强的就业保障体系,增强公共政策与管理中的社会性别意识,注重性别平等的文化教育,调动妇女们的主体积极性,使她们从意识层面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才能提高社会生产力,从而推动农村经济和整个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论汉代妇女的家庭地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家庭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都会直接影响家庭的发展变化。汉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早期,许多制度、礼教仅初露端倪或正在形成过程之中。因此,汉代妇女在家庭中仍居一席之地。她们不仅有一定的财产所有权和支配权,还有对家庭成员及家庭重要事务的相当决策权。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后,我国男性农民工大规模的向城市转移,我国农村留守妇女因家庭结构变迁、风险社会不确定性的增加、社会加速转型期政府政策滞后等原因而产生安全感危机。从分析困扰农村留守妇女的安全感问题出发,尝试从农村社会工作的视角来探讨我国农村留守妇女的社会支持网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根据对四川两县1017名妇女的调查分析发现,农村留守妇女和非留守妇女在基本特征方面的相似性多于相异性。相似性表现在文化程度、对家庭相对生活水平的主观评价、居住条件、与配偶的结识途径、生育子女数、婚后居住方式、家庭结构、家庭内外部人际关系等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相异性主要表现在两类妇女家庭年收入和家庭人口规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8.
古罗马妇女的家庭责任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罗马后期,妇女虽然可以参与社会政治生活,但她们的主要活动空间还是家庭。随着妇女地位的提高,她们的家庭责任感更加强烈,并努力提高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甚至追求更大的权力。  相似文献   

19.
韩国演艺事业蓬勃发展的同时,青年艺人自杀现象也屡见不鲜。分析近些年韩国青年艺人的自杀案例,可以归因于经纪公司、经纪人以及青年艺人自身等方面。由于我国演艺事业也存在类似问题,因此,研究韩国青年艺人自杀现象对我国演艺事业在演艺立法、管理机制、利益分配、规范艺人自身以及公众和媒体等方面具有一定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笔者在湖北潜江的调查数据,研究了农村失能老人家庭照护者压力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失能老人特征、照护者人力资源和经济资源、失能老人子女资源、社区资源、照护者生计压力等因素都对照护者压力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