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具体的辩证法》一著中,科西克较为系统地阐述了认识与实践的本质性关联。就二者的一般性关系来看,科西克坚持实践对认识的根基性作用,认为要把握实在的本质,必须首先通过实践将其变成"为我之物";而作为认识对象的"实在"体现为立足于实践而不断向人敞开的"具体总体"生成的过程,并构成了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论和认识论原则的本体论基础。此外,科西克还考察了"拜物教实践"基础上人的"虚假意识"的形成及其对实在本质的疏离,并强调通过建立"具体的辩证法"来超越虚假意识,以求达到对实在本质的把握。  相似文献   

2.
科西克的《具体的辩证法》实际上是一部有关存在论的哲学著作。它既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批判海德格尔,又以海德格尔哲学透视乃至诠释马克思主义哲学;它将海德格尔哲学社会历史化,更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生存论暨存在论化。它在卢卡奇“总体”思想的基础上展开的具体一伪具体之辨,实即海德格尔本真一非本真之思;作者以后者为比附,力图建构起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独树一帜的哲学理论。  相似文献   

3.
科西克"具体辩证法"的批判对象,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造成的人的异化、片面的存在状况,即"伪具体世界"."伪具体世界"直接表现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它是一种调节人类生活的节律,本质上是人的造物脱离了人自身,成为某种自主性的、与人相对立的异己力量.在深入理解海德格尔与马克思哲学的基础上,科西克说明了日常生活的涵义与特征,揭示了其社会历史根源,同时提出,要超越日常生活,就必须诉诸"真理的实现和个体发生过程中人类实在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在黑格尔哲学那里 ,具体是一种处在本体语境中的规定。作为辩证具体 (总体 ) ,本体的具体规定表现为一种内在的丰富性 ,意指抽象概念在自身的自我扬弃中走向历史规定性的逻辑具体。费尔巴哈和早期马克思用感性具体来反对黑格尔的唯心主义 ,但是都没有能够达到历史性的具体 ,从而是正确但肤浅的。马克思用“一定的”规定性来界划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辩证法的内涵 ,并开展出从一定社会现实进行具体研究的方法论话语。而克尔凯郭尔以主体的具体个体生存为基础开启出一条新人本主义路径 ,这条路径在叔本华、尼采、柏格森 ,甚至海德格尔的研究中得以体现。布洛赫的“具体的乌托邦”则代表着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具体性进行的本体论探索。  相似文献   

5.
儿童是人,更是具体的人。纵观具体人的发展历史,其大抵经历了生成、异化、重构、整全、完善等五大阶段,具体表现 为“空洞人”转向“具体人”、“具体人”转向“抽象人”、“抽象人”转向多元“具体人”、多元“具体人”转向两维“具体人”以及两维 “具体人”转向三维“具体人”。可见,“具体人”的发展是一个趋于完整和动态生成的过程,“具体人”的学前教育意蕴理应建立 在“具体人”的内在规定及其嬗变规律上。具体而言,“具体人”的学前教育是契合儿童天性的教育、符合儿童共性的教育、适合 儿童个性的教育。基于此,儿童作为“具体人”对学前教育的启示如下:从种生命维度出发,从新回到身体,激活儿童的生命潜 能;从类生命维度出发,追寻教育理想,唤起美好事物的欲求;从个生命维度出发,回归个人生活,引导个体的自我成长;从三维 一体来看,各美生命之美,锻造充满张力的生命体。  相似文献   

6.
国内对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近几年来在海峡两岸都已形成热潮。如果说,徐崇温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是大陆学者第一部概述性的著作,那么,陈璋津的《科西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则是台湾学者第一部专论性的著作。当代德国著名思想家科西(Karl Korsch,又译柯尔施),曾与卢卡奇、葛兰西同时活跃于国际舞台,长期以来,被人们视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者。但是,科西的思想及其演变,又有着与卢卡奇等人相区别的重要特点,而国际上对科西的研究,与卢卡奇、葛兰西相比,不免相形见绌,在已有的研究中,也存在着不少分歧。因此,深入研究和评价科西的思想,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既强调了经济运动中的历史总体,也凸显了社会实践活动中具体的人。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试图通过“前进-逆退”等方法批判欧洲历史上教条论的马克思主义者,从而得出实践活动中具体的人的实在性和特殊性,借此回到经典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论视角,将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萨特的方法虽然在实践活动中面临一些困难,但是萨特的存在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补充具有一定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8.
围绕着辩证法的词源意义和三种形态──客观描述的自然辩证法。论辩技巧的逻辑辩证法和哲学思维的概念辩证法在希腊古典时期的具体规定,文章指出:辩证法是问答法;辩证法区别于诡辩术,为科学中最高的、给人们提供真实的精神存在的知识的科学;假设方法或二律背反意义上的辩证法;分析与综合以及对立统一法则意义上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9.
总体性贯穿着《历史与阶级意识》全书,是其核心范畴,是理解卢卡奇辩证法思想的枢纽和关键。总体性是一种辩证认识方法;总体是具体的总体,历史的总体;总体性是认识和把握历史的方法,意味着历史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和辩证统一。总体性思想适应了历史发展的需要,顺应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需要;它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发展;总体性强调主客体的统一,强调主体-客体辩证法,高扬人的主体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0.
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中若干范畴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匈牙利哲学家卢卡奇在《历史和阶级意识,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研究》(文中简称《历史与阶级意识》)中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范畴,其中最重要的是“总体性”,“物化”和‘阶级意识”。总体性是指总体对部分的优势性;物化指物的世界对人的世界的全面占有,从而使社会单面化、零碎化;阶级意识指一个阶级对自身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即阶级主体意识。这三个范畴密切相关。总体性体现的是全部事实的有机统一性,而物化破坏了人与物,人与社会及其自身的联系,因而破坏了总体性。要返回总体性,必须有阶级意识。卢卡奇这些理论范畴有着明确的指向性,即批判资本主义反总体性的物化世界,呼唤无产阶级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1.
阐释马克思思想本身及其所揭示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生成发展的历史图景,虽然难以避免相关研究者的“视差之见”,以及由此可能导致的某种“外部反思”或“思想熔断”现象,但正像人既是“现实的、单个的社会存在物”,又是“人的生命表现的总体”一样,“具体总体”地把握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理应持有的思想态度和逻辑定位。因而,应立足于马克思恩格斯所实现的“新唯物主义”世界观变革的基础上,遵循“从抽象到具体”、历史与逻辑相统一、思想与现实相关照的“历史的内涵逻辑”,以及文明反思、社会批判和人性革命相结合的“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及其方法论原则,对马克思“人的观点”“实践观点”“社会观点”“发展观点”予以具体总体的把握,揭示马克思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的思想整体性与具体性及其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对非欧几何和爱因斯坦宇宙模型提出的“有限无界”空间观念,从自然科学和哲学相结合的角度进行了探讨,论述了“有限无界”的涵义,并从哲学上将空间的“无限”与“无界”、“有限”与“有界”进行了区分;然后对现代宇宙学提出的“有限无界”宇宙模型(标准大爆炸宇宙模型、暴胀宇宙模型、无边界宇宙模型)进行了哲学探索,指出这些宇宙模型都是对观测宇宙(整体宇宙的一部分)的近似摹拟,而且在不断地逼近客观真理,向唯物论和辩证法复归。  相似文献   

13.
当前哲学界在辩证法问题上存在着“对立论”的流行话语,他们的观点是:恩格斯的自然证法是从脱离人的自然界出发,因而是无视人的;马克思自然观的出发点是被人的目的性活动中介过的“人化的自然界”;马克思从不赞成“自然辩证法”,马克思的辩证法是历史辩证法,与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是对立的。对此,重返文本与勘查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可以清楚地认定,在承认自在自然的辩证法基础上,恩格斯理解辩证法绝非“无人的视野”,马克思一直支持与赞同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将此与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转型作为思考的背景,树立本体论的边界意识。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具体总体观是一种研究一般历史和具体历史辩证统一的科学方法论。 完整把握马克思 具体总体观的本质内容, 离不开清晰地辨析马克思在 “具体” 观问题上对黑格尔、 费尔巴哈、 施蒂纳、 蒲 鲁东等人的思想超越; 马克思具体总体观所具有的唯物主义性、 社会历史性、 社会关系性、 内在矛盾运动性 等特征, 也都是在超越这些思想家的过程中不断获得和完善的。 透彻地理解马克思具体总体观的四重特征, 不仅有助于清晰地把握唯物史观在 “具体” 解读上的独特理论深度, 而且有助于准确地辨析国外学界各种 流行观点的学理缺陷, 同时也为我们从 “具体” 之历史发展规律的角度来深化对当下中国的 “具体实际” 的理解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15.
宇宙总体是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是一个长期使人困惑的重大哲学问题。吴鹏同志在《关于“无限宇宙”的新探讨》①一文中,认为宇宙总体是“某种具体形态”,并对宇宙无限论提出了种种责难。我认为吴文以上观点,直接涉及到对马克思主义一系列基本原理的理解,所以有必要进行商榷与探讨。  相似文献   

16.
简讯动态     
苏联和捷克斯洛伐克举行“马克思列宁主义辩证法的现实问题”讨论会 1980年11月25日至27日,苏联高等和中等专业教育部,同捷克斯洛伐克学校部、苏联学校部一起,于国立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大学举行了关于唯物主义辩证法的现实问题的学术讨论会。莫斯科大学哲学系主任А. Д. 科西切夫在题为“马克思列宁主义辩证法的现实问题和苏联哲学家对此的研究”的报告中,阐明了目前在唯物  相似文献   

17.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总体上具有四种倾向:对苏联模式的法治反思;对超越自由主义模式之实质法治的探求;促进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现代阐释;理论与实践相割裂的学院主义。依照与历史唯物主义相适应的“人的解放辩证法”,法律发展遵循着“情境-普遍主义”的逻辑:法律具有以促进政治解放和人的解放为旨归的政治哲学承诺,同时这种政治哲学承诺又具有基于具体社会历史实践的制约性。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一大启示是,马克思主义要积极回应“卢森堡-诺依曼问题”,即在民主法治的观念和制度平台探求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但其学院主义倾向明显与中国法律发展的实践约束条件相抵牾。  相似文献   

18.
辩证法认为宇宙是按照一定的规律不断地发展变化的,也是统一的。本体“A”的内部必然地发展异化为“A”与“非A”即“B”。在本体发展变化的系统里,每个层次内部的A、B、C、D、E、F……及其相互之间表达的是事物发展变化的逻辑关系;而在A、AB、ABC、ABCD、ABCDE、ABCDEF……每个层级之间表达的是事物发展的价值关系。按照这样的研究思路,研究人类历史的种种哲学辩证法形成及其相互之间旳同一关系,我们将会得到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具有同一性的哲学辩证法体系。历史中所有哲学辩证法形式及其之间旳同一关系都会在这个体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道立于二,物成于三。事物是“一分为三”的。“一”为一个事物,“二”为事物内部矛盾对立的双方,“三”即是矛盾双方经过对立斗争形成的具有新质的“一”即是“三”。“一分为二”是特殊时期特殊状态下事物存在与运动的规律;“一分为多”是事物的基本属性,也是事物存在的规律;“一分为三”能够包含与表达“一分为二”“一分为多”,是事物存在与运动的最普遍规律。“一分为三”既是辩证思维的全面而准确的简明表述,也是中国古代哲学对于世界哲学的重大贡献,是人类思想宝库最璀璨的明珠。  相似文献   

19.
知识思维辩证法这个命题的构想,是与经验思维辩证法相对而提出的,也并非局限于逻辑思维或科学思维的辩证运动,而是着眼于辩证法是知识与思维的综合发展阶段,在这个辩证法总体发展系统中,作为其两个基本要素是如何组合并辩证运动的,即探讨知识系统与思维系统在向具体真理运动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各自的地位与功能,以及辩证的运动过程。  相似文献   

20.
法兰克福学派:否定的辩证法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兰克福学派:否定的辩证法的形成与发展王凤才拙文《阿多尔诺否定的辩证法研究》①较系统地阐述了否定的辩证法的思想内容,并对之作了较为具体的评价。为了完整地理解法兰克福学派的否定的辩证法,研究一下否定的辩证法在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中的地位,否定的辩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