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叶尔克西的散文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点:其一.作为一个哈萨克族女作家,她对汉语的感觉非常好;第二,叶尔克西写出了新疆这片充满阳刚、粗犷土地上的阴柔之美;第三,汉语写作表达了一种不为常人注意的“隐性”特质,即新疆的精神文化特质。叶尔克西的散文创作具有双重文化背景,一是汉语学习的经历,另一是哈萨克民族文化,这两个背景作用于作家本人,使之在不同的文化视角、思维方式下创作了清新细腻的作品,充满了对哈萨克草原生活的诗意眷想,  相似文献   

2.
在遭受外侮日深、国家民族有存亡绝续之忧的历史关头,《永生》周刊高扬抗日救亡的旗帜,宣传民族解放的主张。就其精神气质和出版风格而言,它是《生活》周刊的"姊妹刊"之一。周刊紧扣时代主题,倾听群众呼声,注重与读者的交流互动,继承了近代以来我国新闻界和新闻业者身系家国天下的优良传统和可贵品质。通过梳理《永生》周刊的基本内容,可以勾勒出这个杂志与时代同频共振的轮廓。由此也启示我们,只有铭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奋勇抗争的艰苦岁月,才能有利于更好地前进。  相似文献   

3.
生命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因此人人都应该热爱生命。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诠释了很多生命的哲理:它告诉我们人只有热爱生命,才能得到命运的眷顾。人只要有信念,就有成功的希望。面对种种逆境的挑战,人只有勇于坚持,与命运抗争,把握好每一丝机会,并且对财富有理性的取舍,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现实生活中,金钱固然重要,可是与生命比起来,它却变得无足轻重。因此,为了生存,我们必须放弃那些"金块"。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郝景芳在《永生医院》中遭遇到的"永生"问题为切入点,在中西方生命哲学的大背景下,对当代科技手段制造出来的"新人"所带来的文化冲击和个体生命的意义危机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作者从中国传统的"生生"哲学出发,深入剖析了以技艺人的工作经验为基础的古希腊"制造"哲学借助于当代科技手段造成的生命哲学危机,指出"永生"不是生命的最高目标,唯有在变动不息的"生生"之中,才有生命的真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杰克·伦敦短篇小说《热爱生命》讲述了美国西部淘金者绝境求生的艰难历程,小说的主人公之所以能生存下来,是因为他坚韧顽强,不畏艰难险阻,有惊人的意志力;在这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殊死搏斗中,人的伟大与坚强也最鲜明地体现了出来。论文认为作品所要展现的是一种茂盛的生命意识,并从生存意识、安全意识和死亡意识三方面重点论述了这种生命意识的具体内涵。  相似文献   

6.
《聊斋志异·香玉》的故事属于纯美一类 ,其完美性主要体现在环境的雅洁、人物的纯真和故事的淳美三方面。它的悲剧结局显示了某种深刻社会人生的哲理 ,即 :现实社会人生总是充满诸多不中意、不完满的缺憾 ,至善、至纯、至美的理想境界总是难于求索、难于追寻的  相似文献   

7.
《诗经.采薇》虽然产生的年代比较早,但其中已体现出人类个体生命意识的觉醒。从这首思乡的悲歌中,我们仿佛听到了一群有家难归的戊边者对自身生命无能为力的叹息;从其保家卫国的精神中,我们看到了人精神境界中对于自然生命的超越;从士卒归途中的反思中,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对于个体生命苦难的感悟与体认。  相似文献   

8.
《亚当夏娃日记》与《伤逝》显现了马克.吐温与鲁迅生命体验的相通。二者在人物的启蒙关系维度、爱情与生存的主题维度具有很大程度的相似性,二者相似的原因亦源于作者的类似的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9.
《聊斋志异·香玉》的故事属于纯美一类,其完美性主要体现在环境的雅洁,人物的纯真和故事的淳美三方面,它的悲剧结局显示了某种深刻社会人生的哲理,即:现实社会人生总是充满诸多不中意,不完满的缺憾,至善,至纯,至美的理想境界总是难于求索,难于追寻的。  相似文献   

10.
新疆当代哈萨克族女作家叶尔克西的散文创作体现了自然生态观和生命生态观的交融。其作品描写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及由这种合谐而显示出的一种生命生态观。其对大自然的描写是民族生活与民族文化孕育的结果,对生态的关注为西部文学增添了新的地域文学表达。  相似文献   

11.
《热爱生命》是杰克·伦敦的最著名的短篇小说,在这部作品中,作者通过白描和写实,并运用了层递式手法,描写了一位狂野中的独行客,在极度衰竭、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同伤痛、饥饿、严寒和野兽斗争和搏击的历程,演绎了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这是一首关于生命的赞歌,令人感动和落泪、给人鼓舞和力量。除了跌宕起伏、引入入胜的故事情节外,小说的字里行间,还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学,带给我们的,是更多关于生命的思索。  相似文献   

12.
村上春树深受西方现代小说大师卡夫卡的影响,二人之间的联系可以找到许多佐证。作为“鼠”系列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寻羊历险记》写“鼠”最后因被“羊”侵入身体而自杀,这一具有魔幻色彩的非现实情节,与卡夫卡代表作《变形记》有异曲同工之妙,存在影响关系。卡夫卡通过《变形记》表达了西方个人在现代异己力量压迫下的被“异化”,“寻羊”即是“寻洋”,《寻羊历险记》则通过相似的故事模型,写出了日本人在外来异己力量侵袭下的自我陨灭,无论在故事模型,还是在小说内涵上,都堪称东方“变形记”。   相似文献   

13.
鲁迅《野草》所蕴涵的生命哲学思想,是鲁迅哲学思想的重要体现。《野草》是对灵魂的一种逼视,凸现了作者心灵深处的爱与苦痛、悲观与绝望。《野草》立足于大地、人间和人的心灵。  相似文献   

14.
2010年,保罗·哈丁的首部小说《修补匠》因“展示了新的感知世界和死亡的方式”而荣获普利策小说奖.故事以乔治死前八天开始的回首过往而展开,其问穿插其父亲及祖父的生死、神秘隐士以及印第安人的消隐.哈丁用近乎白描的马赛克手法交错呈现故事中人物的生与死,向读者演奏了一曲生死交响乐.小说以诗化的语言展示了生命与生命之间的伦理交错,揭示了哈丁对生命的赞叹、对死亡的敬畏及对生存环境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叶尔克西以其对草原生活不断回溯的牧羊女的成长历程彰显了鲜明独特而强烈的生命意识。她在耳濡目染母族文化万物有灵观念的同时,耳闻目睹了身边各种生命的死亡,对死亡的认知亦由困惑、恐惧、痛苦而为微笑释然,自然而然,将人之生命历程视为一种自然生命的诞生、成长、成熟、衰亡的必然过程。面对死亡的坦然涵养了叶尔克西坚定而坚强的生命意志,让她的散文含蓄蕴藉地传递出深沉丰厚的意蕴。  相似文献   

16.
沈从文的生命哲学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崇尚生命的自然状态;二、珍惜生命和保护生命的尊严;三、爱是生的一种形式.在<边城>里,沈从文为他的生命哲学作了一次诗意的阐释.  相似文献   

17.
《婴宁》是一篇以人狐恋爱为题材的爱情小说,其创作目的不是描写一个离奇曲折的爱情故事,它也不是以描摩人性美为目的的小说,而是借助婴宁入世的经历、性格的发展,诠释人生哲理,寄托作者的人生理想.此人生理想是作者人生经验的结晶,反映了作者深厚的道家哲学素养,与《庄子》得道成全的人生理想深相契合.  相似文献   

18.
开展生命教育,应溯本求源,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充分挖掘和汲取宝贵的理论与经验。《论语》中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教育智慧,尤其是孔子贵生重仁的教育理念。《论语》对开展生命教育具有重要价值与意义,从呵护肉体、实现价值、诗化生活、升扬境界等4个层次探讨了孔子的生命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9.
英国当代作家希斯洛普的《岛》以20世纪初希腊麻风病隔离区——斯皮纳龙格岛为背景,讲述了感染麻风病的伊莲妮、玛丽娅母女和背负麻风病家族耻辱的安娜、索菲娅母女之间爱恨交织的悲怆人生故事。文章通过对《岛》中伊莲妮、安娜、玛丽娅、索菲娅四个人物的分析和斯皮纳龙格岛上麻风病人社会的解构,揭示作者对宽广友爱、无私奉献的生命的热情歌颂。  相似文献   

20.
《周易》是中国文化之祖,其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强调生,所谓生生之谓易。生,是生生不息之意,生命的生息之道,即生命美学之道。《易经》成书于国家和社会的动荡之际,却体现了忧乐圆融的生命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