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与时俱进与党的思想路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与时俱进思想的提出是江泽民同志对党的思想路线的一个新贡献。与时俱进与党的思想路线有着紧密关系,与时俱进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涵之一,要真正实现党的思想路线就必须弘扬与时俱进精神,面对当前新的形势和任务,全党同志更应当自觉地保持与时俱进精神,创造性地实践党的思想路线。  相似文献   

2.
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经历了四次丰富发展: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为我党创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解决了全党思想上的“洋化”等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发展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决了全党思想上的“神化”问题;十三届四中全会后,江泽民又创新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解决了全党思想上的“僵化”问题”;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又将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进一步升华为“求真务实”,解决了全党思想上的“浮化”问题。  相似文献   

3.
卷首语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有着与时俱进的鲜明时代特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一次阐释了与时俱进的科学内涵。强调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掀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之际,本期  相似文献   

4.
党的三代领导人都非常关注思想路线建设问题,党的思想路线的形成与发展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与时俱进”这一概念,“与时俱进”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与时俱化”的积极扬弃,同时也反映出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理论品质。把“与时俱进”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相提并论,是对党的思想路线所作的最经典的表述。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历经“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三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发展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品格。本文通过回顾党的思想路线三个阶段的发展,说明创新是党的思想路线发展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6.
与时俱进是党的“十六大”对党的思想路线的丰富和发展。认清时代发展的趋势和基本特征,是与时俱进的基本要求;实现理论创新,是与时俱进的直接目标;进行实践创新,是与时俱进的归宿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实现了我们党指导思想上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 ,是其继承和发展 ,它既是时代和实践需要的产物 ,也更是党的思想路线与时俱进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是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具有思想的一贯性和完整的科学内涵 ,体现了实践的特点 ,反“左”的特色。  相似文献   

9.
党的思想路线是毛泽东所创立,由邓小平、江泽民加以丰富发展,再由胡锦涛进一步升华创新。胡锦涛第一次提出了“求真务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的科学论断,对党的思想路线进行了新升华;第一次提出了“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的重要思想,对党的思想路线进行了新发展;第一次提出了“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的崭新命题,对党的思想路线做出了新贡献。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一个什么样的党以及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思想。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 ,在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中认识共产党的执政规律 ,以改革的精神加强执政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语言不仅是传递客观命题的工具,更是言者用来传递主观性的工具。首先,言者对命题的认识、对事件的态度、对语篇的立场构成了主观性陈述;当言者的主观性赋予话语某一部分在态度、情感、立场上的主体地位,使它们超越其他语义内容、获得凸显感知时,就形成话语中的强调形式。其次,主观性的核心参项可以表述为不具真值语义、体现言者立场的话语形式;同理,话语强调表达的核心特征可参照真值语义、句法辖域、语用意义三个维度。最后,强调表达与主观性表达是蕴涵共性关系,强调表达是主观性表达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观性是语言中更为优势、自由的概念,不一定总是表现为强调表达。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的城乡关系经历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发生分离与对立,又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相互依存联系密切,并将最终走向城乡一体共同协调发展的历史过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唐宋时期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唐宋以前,城乡之间城乡一体的发展态势较为明显;唐宋以降,城乡关系逐渐分离并形成了"交相生养"的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13.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4.
自建国以来,中国的党政关系发生了十分复杂的变迁,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这些阶段性的发展经历了从"党指挥政"到"以党代政"再到"以党领政"的发展历程.党政关系的发展最终使中国行政权力从党权中分离出来并呈现出逐渐扩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的贫富分化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 ,我国现阶段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贫富分化趋势。贫富分化既抑制效率 ,又损害公平 ,是阻碍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大隐患。只要我们始终把广大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加强宏观调控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就能够不断缩小贫富差距 ,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论抗战时期我党干部教育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我党在干部教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摸索出一条成功之路,为促进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其历史经验:一是党的高度重视;二是系统化的教育管理和行政机构;三是灵活、适时、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四是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勇气。  相似文献   

18.
《围城》包孕着丰厚的审丑意蕴,钱钟书先生把他对中西方化、对人性以及对社会的畸形、片面、病态及丑陋的的揭示,真诚地奉献给读者。这些对文化、对人性及对社会生活的审丑的新的纲领,极大地扩大了文学表现的感觉空间和思考空间,让读者睹见作家对中国现实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人性善恶的严厉的审视乃至洞穿,从而反复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这其实正是《围城》被认为是美的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消费者的信息追溯标签信任度对购买农产品行为的影响,本文基于390份辽宁省消费者购买可追溯鸡蛋行为的调研数据,通过二元Probit模型和双变量Probit模型实证研究其影响因素,并运用中介效应分析法,验证消费信心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对信息追溯标签有较高信任度,其对可追溯鸡蛋的消费信心也相应提高,进而更...  相似文献   

20.
对高校学生欠费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目前高校学生欠费现象,分析了在高校中,学生学费、宿费在办学经费中的比重及学生欠费问题给高校办学带来的不利影响。指出制度不健全、家庭贫困、就业因素、观望心理等因素是目前高校学生欠费的主要原因。同时提出了解决高校学生欠费问题的对策是:建立健全一体化的收费管理体制;解决国家助学贷款问题;严格执行学生收费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