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试用直解法分析《庄子》的两个单篇,以求得其正解。文章认为。《逍遥游》以自由交往为中心思想,《齐物论》以和谐人际关系为主题。这两篇宗旨是追求人际社会之自由与和谐的统一,这是庄子思想的历史意义与本来面目所在。  相似文献   

2.
《吕氏春秋》仲夏、季夏二纪中的八篇文章以论乐为主,通过考察这八篇文章中与《礼记·乐记》相同的内容,可知《乐记》中的《乐本》、《乐言》、《乐象》等篇在《吕氏春秋》撰写前已经基本成书。而结合其他传世典籍中的相关记载,可以推测《吕氏春秋》仲夏、季夏二纪可能还保存了《乐记》十二佚篇中的《乐作》、《说律》与《意(音)始》篇。  相似文献   

3.
《孔乙己》是鲁迅自己最喜欢的一篇作品。鲁迅的学生孙伏园曾回忆道:“我尝问鲁迅先生,在他所作的短篇小说里,他最喜欢那一篇。”“他答复我说是《孔乙己》。”(《鲁迅先生二三事·〈孔乙己〉》)当有日文杂志的编者向鲁迅索稿时,鲁迅自己曾将这篇小说译成日文;一九三二年,他还将《孔乙己》编入他的《自选集》里。这些,也都能说明鲁迅对《孔乙己》这篇作品的态度。的确,这是一篇具有惊人的艺术概括力的作品。鲁迅以简洁凝炼的线条,从容不迫的文字,勾勒出现实生活的生动画面,刻划  相似文献   

4.
一 《文心雕龙·隐秀》篇补文的真伪问题 今传《文心雕龙》以清黄叔琳辑注本最为通行。这个本子的《隐秀》篇,有四百多字是补进去的。今传元朝刻本《文心雕龙》,每半叶十行,每行二十字。缺的这四百字,正合一板。《古今图书集成考证》考《隐秀》篇说:“案此篇‘澜表方园’以下阙一页,《永乐大典》所收旧本亦无之,今坊本乃何焯校补。”黄叔琳本的《隐秀》篇就是根据何焯校本补的。 明人好作伪书,《文心雕龙·隐秀》篇也随之蒙了不白之冤。  相似文献   

5.
《史记》由五体构成。(一)《本纪》十二篇。(二)《表》十篇。(三)《书》八篇。(四)《世家》三十篇。(五)《列传》七十篇。凡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原题《太史公书》,东汉桓灵之际,始专名《史记》。《史记》五体结构是一个伟大的创造,自班固以下,历代依仿,成为中国传统史学的主干,称为纪传体。纪传体被封建王朝定为国史正体,这是值得认真研究的一个课题。前代学者,从唐刘知几以来。对纪传体得失的探讨,留下了不少的精闢论断,是我们  相似文献   

6.
鲁迅小说创作,分别收入《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三个集子里。《故事新编》收集的八篇小说,都是历史题材,而且都是第三人称手法,短篇中没有涉及到“我”这个人物,兹不议。《呐喊》里有小说十四篇,《彷徨》里有短篇小说十一篇。在这总共二十五篇小说中,有十一篇是用第一人称来写的,在作品里有“我”这个人物。这十一篇小说是:《孔乙己》、《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故乡》、《兔  相似文献   

7.
郁达夫这位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才华横溢的作家,不仅以饱含感伤味的小说惊世骇俗,还以清新隽永的散文雄踞文坛。他的散文,不仅记人、叙事、抒情很有特色,山水游记更是成就卓著。1934年出版的《履痕处处》,汇其《杭江小历纪程》等十一篇游记,1936年增订为《达夫游记》(删去《黄山札耍》一篇,增添《桐君山的再到》等十三篇),共收二十三篇。此外还写有《闽游滴沥》、《马六甲记游》等十篇游记。总计四十三篇,约十八万字。这些游记,于画山绣水中袒露着作者的人生慨叹  相似文献   

8.
汪曾祺曾以《异秉》为题写过两篇小说,第二篇《异秉》并非是对第一篇的修改或完善,而是彻底重写。文章对不同时期的《异秉》的两个文本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其在内容、叙事手法和语言运用上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后期写作的《异秉》艺术成就相对较高,这与汪曾祺文学观念的发展演变以及其文学写作经验的逐渐丰富有着极大的关联。  相似文献   

9.
《吕氏春秋》的养生观念主要集中于《本生》《重己》《贵生》《情欲》四篇中,关于这四篇的学派划分,陈奇猷先生认为《本生》《重己》系阴阳学派养生之论,《贵生》《情欲》系子华子学派之语。实际上,这四篇皆为道家学派养生观之体现,但也并非完全出于一家之言,一则诸子学说本就有相通之处,不可简单化以某家学说来论之;二则《吕氏春秋》乃是政治形势"大一统"趋势下的产物,其学术特征也随之产生了融合百家的趋势,呈现出驳杂的面貌,也非某一家之言能尽其说。  相似文献   

10.
“无错不成报 ,无错不成书” ,已经成为新闻出版界忧心之事。何以解忧 ?惟有读书。语文出版社为报刊编辑记者推出一本新书———《报刊纠错例说》(以下简称《例说》) ,就是这方面一本可读之书。《例说》收文章 86篇 ,归纳成 8个部分 :用词篇 ,引语篇 ,时间、数字篇 ,标题篇 ,标点符号篇 ,常识篇 ,文章评改篇 ,杂议篇。《例说》作者在“例、说”二字上做足文章。先谈“例”。这本书从大量语料中选取近 40 0个例句 ,涉及 1 0 0家报纸 ,34种书刊 ,称得起广搜博纳。例句以常见病句、多发病句为主 ,很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如《该不该用“该”》一文…  相似文献   

11.
在《文心雕龙》的风格论中,《定势》可看作《体性》的姊妹篇。《体性》篇论风格形成的主观因素,《定势》篇则论风格形成的客观因素。 《体性》篇包含两个内容:一是“文如其人”的概念的发展,所谓“气以实志,志以定言,吐纳英华,莫非情性”,刘勰以贾谊等一大批怍家来做例子,证明了这点。二是语言修辞风格的提出,即: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繁缛、壮丽、新奇、轻靡等八  相似文献   

12.
总论,是贯穿于整部《文心雕龙》的指导性观点。《序志》说:“盖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师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文之枢纽,亦云极矣。”这段话是对《文心雕龙》总论内涵的概括。刘勰在全书的开头五篇专门地具体地论述了上述指导性观点。在五篇总论中又有主从之分,以《原道》、《征圣》、《宗经》为主,在这三篇专论中,刘勰明确地提出和论证了文学创作必须遵循自然之道、以圣人为榜样、以经书作范本的理论主张。《正纬》、《辨骚》  相似文献   

13.
<正> 在屈原的组诗《九歌》里,有两篇描写湘水之神的诗,即《湘君》和《湘夫人》。这两篇诗歌以沉郁的抒情笔调,采用对唱的形式,抒写了湘君、湘夫人这对爱神彼此相思、期待、追求、失望的离愁别绪,字里行间流露出缱绻缠绵的幽思,如泣如诉的哀怨,读来感人至深,堪称《九歌》中的上乘之作。  相似文献   

14.
日本现存《文镜秘府论》古抄本地卷《八阶》、《六志》二篇都有"文笔式"或"文笔式略同"和"笔札略同"字样,说明这二篇为《文笔式》和《笔札华梁》共有内容。《八阶》和《六志》二篇的"释曰"部分也应该典出《文笔式》,而非空海自注。《文镜秘府论》南卷《论体》、《定位》二篇是声病论者,好用"得者"、"失者",还有其他一些和《文笔式》有相似的特征和相似的内容,这二篇也应该是典出《文笔式》。  相似文献   

15.
在160篇国风诗中,章句不整齐者,即各章句数不等者共九篇:《关雎》、《行露》、《野有死麇》、《君子偕老》、《载驰》、《丰》、《葛屦》、《唐风·扬之水》、《车邻》。我们认为这九篇的原始章句,各章的句数都相等,因为错简、脱简、传抄失误等原因,使这九篇诗的章句不等,成了残篇①。限于篇幅,本文只试探《载驰》的原始面貌。  相似文献   

16.
《文心雕龙》“隐秀”的含义及柔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风骨》篇中,曾着力地论述了一种“壮言慷慨”的美,一种阳刚形态的美,这在《风骨》篇里表露得很明白。但对柔美的剖析阐述则相形见弱,这从《隐秀》篇的情况可以看出来。“隐秀”并不纯粹是论述柔性美,它的含义比较丰富、复杂。它除论及柔性美外,还论述了含蓄美等。由于对《隐秀》篇补文的真伪问题考据家们争论有年,迄无定论。这里则着重探讨其中的柔性美因素。因此,我们对《隐秀》篇的探讨以现存正文为基准,结合《文心雕龙》其他篇章的有关论述一起研究。至于《隐秀》篇的补文,即使纯为明人伪作,那么最低限度也可看作是明人对该篇的一种理解、引申和阐发,所以我们在讨论中把补文也作为一种参证。  相似文献   

17.
《庄子》的传本,仅郭象编注的三十三篇流传下来,其中是没有“惠施”这一篇题的。但《北齐书·杜弼传》云:“(弼)注‘庄子·惠施篇’。”王应麟根据这句话,疑《汉书·艺文志》著录的《庄子》五十二篇旧本,原有“惠施”一篇。谭戒甫先生又进而推考:杜弼注的“庄子·惠施篇”,其实就是《汉书·艺文志》著录的《惠子》一书,刘向校定群书时,按“篇名互见例”附入《庄子》五十二篇,其后晋人删注《庄子》,又将其  相似文献   

18.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中的《诗论》是一篇非常重要的地下出土文献,但学者对这篇文献的释读颇多歧义。本文以札记的形式针对马承源等诸位先生的《诗论》释文提出不同意见,并参照传世本《诗经》,对《诗论》中涉及的几个关键词语和篇名做了深入探讨和论证。  相似文献   

19.
(一) 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是专门为《莽原》半月刊撰写的一组文章,第一篇写于1926年2月21日,最后一篇写于同年11月18日,前后九个月,和作者别的创作集子比起来,写作时间是比较集中的。其内容也很集中,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作者原来给这一组文章起了一个总的题目——《旧事重提》,每发表一篇就注明这是《旧事重提》第几篇,显然要对自己过去生活道路作比较系统的回顾。从这一组文章的构思来看,其先后安排基本上是以作者的童年和青年的生活轨迹为依据的。从1887年他初读《鉴略》到1912年范爱农之死,即从他的童年到辛亥革命之后,历时达二十多年。第一篇到第六篇主要写童心世界,第七篇和第八篇写青年时代面临的人生道路的抉择,第九篇和第十篇怀念师友,回顾了自己  相似文献   

20.
王充所撰《论衡》,为研究我国古代哲学以及文学理论诸方面不可不读之书,全书自《逢遇篇》至《自纪篇》凡八十五篇,其中《招致》一篇有题无文、实存八十四篇,共二十余万言,可谓鸿篇巨帙,博大精深。历代学者因其问孔刺孟,訾毁家亲,对《论衡》一书及其作者多有非议,封建统治者也不给《论衡》以应有的重视,至使《论衡》无善本,极多脱误衍错,加之《论衡》一书多用方言俗语,“用事沉冥”,这就给阅读《论衡》、研究《论衡》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夫经之有篇也,犹(由)有章句也;有章句,犹(由)有文字也。”(《论衡·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