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红娟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2):131-134
伞头秧歌较多接受中国古老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的创作手法,具有独特的文学美感。其美感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哀而不伤的和谐之美、朴实真纯的自然之美、声韵谐调的韵律之美、清新自然的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2.
王娜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111-113
山西民间舞教材尚处于挑选尝试的起步阶段,伞头秧歌风格特点显著,民间可被继承的舞蹈元素丰富,现存表演形式相对完整,深受百姓喜爱,展演发展积极,早已成为晋西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承载着深厚广博的黄河黄土文化,如能列入教材,既是对这一文化遗产的传承和最好保护,也是山西地方特色办学的最终需求。 相似文献
3.
纪广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5)
"伞头秧歌"是流传至今的一种古老的民间歌舞艺术,其表演分扭秧歌和唱秧歌两个方面,且扭时不唱,唱时不扭。扭秧歌有"过街"、"掏场子"、"小会子"三种主要舞蹈表演形式。"伞头秧歌"几种角色富于变化的舞蹈动作特征主要表现在:"伞头"的道具运用及步伐和肢体动作;"鼓子"的道具运用及击鼓的动作;"拉花"扇舞的"绕"和"甩",步伐的踢与吸,体态的扭倾含腆。 相似文献
4.
王娜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4):121-122
任何舞蹈的存在,均会受其特定的历史环境、现实环境的影响,留在舞蹈的具象上。临县伞头秧歌"扭时不唱,唱时不扭"的表演特点也不能脱离开这一规律。伞头的"歌"和伞头带领下的"舞"是临县伞头秧歌的最佳表达;伞头是承载"扭时不唱,唱时不扭"表演特点的关键人物;秧歌与宋舞之间的承启关系又进一步印证着"扭时不唱,唱时不扭"的临县伞头秧歌的渊源。 相似文献
5.
薛晓旭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2(6):103-105
陕北鼓舞是陕北秧歌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腰鼓、胸鼓、蹩鼓等多种类型,角色有男有女,参加表演人数可多可少,在表演形式上分行进鼓、场地鼓等形式。音乐伴奏一般有锣鼓伴奏、唢呐伴奏、舞者自身击鼓伴奏。表演时场面宏大,动作刚劲有力,它们虽风格迥异、各具特色却有着共同的特征,集中表现出陕北人民欢快豪迈和质朴憨厚的性格。 相似文献
6.
谷鹏飞 《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6(1):42-44
传统陕北秧歌作为一项民俗活动,在演出场面、表演队形、表演风格、采用音乐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审美形式。传统陕北民间秧歌的现代转型使其同时为民间文化事象和民众活动方式而存在。转型后的现代陕北秧歌在对民众的审美教育和精神团结、行为范导和社会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社会作用。将陕北秧歌作为一种社会资源开发出来,将十分有利于现代和谐这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王海峰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4(6)
辽宁海城高跷秧歌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历史价值与文化价值,当前需要用继承和发展,两条腿走路,抢救和保存这种本民族本地区的传统文化,同时还要使其得到进一步发扬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山西原平凤秧歌的艺术特色及其保护与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98-100
原平凤秧歌是山西原平地区的一种民间歌舞形式,因其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成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兴起与原平地区特有的自然环境、深厚的历史文化以及淳朴的风土人情等因素息息相关。原平凤秧歌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表演形式、角色装扮以及动作特征三个方面。对这一宝贵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需要政府力量的扶持,也需要发挥课堂教学的提升作用,更离不开民间力量的广泛参与。 相似文献
9.
王岩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2):110-113
祁太秧歌是地方性的民歌体小戏,其曲调蕴含了浓郁的地方韵味.从旋律的进行和旋律中偏音的运用两个方面,归纳了祁太秧歌精巧完美的艺术表现手法,体现了她作为传统音乐文化已有的艺术价值,从本质上揭示了祁太秧歌的旋法特色,丰富了民族调式的表现力,尝试秧歌旋律进行方面更多的可能性,进一步挖掘民族调式的内在美,为创造新时代性的作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闫笑非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3(6):53-57
无论在先秦思想发展史上还是在先秦说理散文发展史上,韩非都处于集大成的地位。在先秦诸子散文中,韩非散文特以其说理议论的风格气势垂范后世,其文格高气盛、立意高远,笔力雄健、谈锋犀利;呜咽凄楚,文章处处寓深沉的身世之悲,满纸血泪,激越沉痛的真情感人肺腑;另外,韩非的散文在语言表达和修辞方法的运用上也十分讲究,而且大量地运用寓言故事、历史传说故事等,文章形式多样,极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1.
赵蓉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6)
山西具有丰富的舞蹈文化资源,作为资源宝库中的翼城花鼓具有其独特的表演形式与形态特征。它以动作表演擅长,以娴熟的表演技巧吸引观众,具有变化鲜明而朴实、自由活泼而热情的表演特征,粗犷大方的舞蹈动作,欢快明朗的舞蹈节奏,热烈激昂的舞蹈情绪,淳厚朴实的表演风格。弹性有力的步伐、灵活自如的腰肢、巧妙多变的打法、风趣机敏的神态使其形成了气势逼人似猛虎、神态逗人像顽猴、灵巧多变姿态美、铿锵有力节奏快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2.
蔡冬雅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24,40(3):113-116
新时代高质量园本课程建设客观要求全国各幼儿园高度重视开展突出乡土文化回应性的幼儿劳动启蒙教育。以晋江市
东石镇中心幼儿园开展“伞都”特色幼儿生产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探索为例,主要教育建议:系统开发具有乡土特色
的幼儿生产劳动教育课程资源,重视创设园内外互联贯通的幼儿生产劳动教育环境,精心设计并循序推进丰富多彩的幼儿生
产劳动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3.
吴礼权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02-112
话本小说是中国文学史上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从文学的角度所进行的研究很多.本文则从修辞学的角度予以讨论,通过定量统计与计算分析的方法,从话本小说对"头回"运用频率的统计计算、"头回"的结构形式类型的分析归纳、"头回"故事"发端语"类型的概括总结等三个角度切入,对话本小说"头回"的结构形式及其历史演进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从而揭示了话本小说"头回"在结构形式方面 的共时基本状态与历时演进轨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