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美国拉美政策中美洲体系的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洲体系是美国长期追求的目标,是美国拉美政策的核心组成部分。20世纪30年代“睦邻政策”出台前。美国拉美政策无论以何种形式出现,美洲体系的性质是美国的殖民主义体系;“睦邻政策”出台后美洲体系随着拉美政策的变化有了部分质变,美洲体系正向着美洲一体化方向发展,预示着美洲体系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2.
1823年门罗宣言问世后,成为美国对拉丁美洲政策的指导原则。它是美国外文政策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但迄今为止,大多数学者比较注意门罗宣言本身及其美国对拉美政策的影响,很少研究门罗宣言以前美国对拉美政策及其演变.通过历史的考察,可以发现,美国对拉美政策呈现一条缓慢发展的轨迹,它既有理论基础和指导原则,又受到国内外多种因素的制约,诸如政治的、经济的以及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和拉美独立运动的影响等。因此,研究门罗宣言前美国对拉美政策和演变过程及原因,可以对美国在拉美一贯政策形成整体的认识,并将门罗宣言的研究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3.
美国“睦邻政策”新论时晓红20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对拉丁美洲实行的“睦邻政策”.其本质和目的在于侵略和控制拉丁美洲,对此史学界多有分析和评价,而一睦邻政策”作为历史时代的产物,其对拉美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客观积极作用却很少有人论及。事实上,美国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图从J.Q.亚当斯在与欧洲的外交斗争中,坚持美国的孤立外交传统,维护“美洲体系”这一角度出发,论述他在“门罗宣言”的三个原则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得出结论:J.Q.亚当斯对“门罗宣言”的制定起了决定作用,他使“美洲体系”原则化、具体化为“门罗宣言”。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1823年美国总统发表的门罗宣言,表面上是为了抵御欧洲列强干涉拉丁美洲,维护拉美的独立运动和自由利益。但实际上,宣言发表的目的,并非出于保卫拉美利益的需要,而是基于美国资产阶级的利益之上。宣言的形成,带有偶然的色彩,它只是一个有利于美国自己的外交手腕。宣言的发表,也未能真正起到抵御欧洲列强对拉美独立运动干涉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美国实行大棒政策,引起拉美各国强烈不满,1933年罗斯福就任总统后,对外交政策做出调整,对拉美实行睦邻政策,这一政策对美拉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私人企业倡议”是里根政府时期美国对拉美经济援助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把促进拉美国家私人企业发展和鼓励拉美国家实行市场经济的改革作为两大中心目标。这一倡议在促进拉美社会和经济进步的同时,也给拉美带来一些社会问题。“私人企业倡议”反映了20世纪80年代美国在拉美的战略利益。  相似文献   

8.
门罗主义是美国制定对外政策所依据的一条重要准则,它的运用、发展和演变直接影响美国外交政策达一百多年之久。百多年来,随着美国在世界上地位的发展和变化,门罗主义的内涵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演变,以适应美国全球战略的需要。纵观历史发展,门罗主义的演变大体上可划分为四个阶段。一、门罗主义产生及初期运用阶段门罗主义的产生是从门罗宣言的发表开始的。1823年12月2日,美国总统门罗在致国会  相似文献   

9.
19世纪是英国商品和资本在拉美占主导地位的时期,对这一时期英国与拉美经济关系的研究,有助于理解有关帝国主义理论中出现的许多重大的概念性的问题。论探讨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与拉美经济关系中存在的依附状态,并对这种依附状态的形成进行历史的考察。论的后半部分以英国铁路投资和阿根廷当局的关系为例,检讨英国投资与拉美当地政府之间关系的性质与特点,并对加拉赫、罗宾逊“自由贸易帝国主义”学说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10.
苏联斯普特尼克号系列卫星的成功发射被美国视为一场严重损害国家形象的危机。为了消除“斯普特尼克冲击”事件带来的舆论压力,美国政府除了加紧在太空竞赛中持续发力,还开展了大规模的海外宣传活动,鼓吹美国取得的各方面科技成就,为其科技赋予“和平”、“利民”和“先进”三重意蕴,建构了一幅美国科技仍为“世界科技成就主流”,并有能力造福全人类以及引领未来科技发展的乌托邦图景。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美国海外科技形象的修复,重塑外界对其“世界科技领袖”的认同,但鉴于美国对外行径和政策宣言的矛盾冲突,上述措施并不能够完全消除“反美主义”思潮的影响,故总体效果相对有限。  相似文献   

11.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近十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22年拉美主要国家阿根廷正式签署“一带一路”合作备忘录,标志着“一带一路”倡议在拉美逐步走深走实。尽管如此,拉美世界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反应并不相同,同为拉美大国且与中国经贸合作持续深化的巴西尚未表态,这一现象与中国同拉美国家持续深化合作的现状和愿景相悖,表明拉美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存在差异。从拉美学者对“一带一路”的差异化认知入手,分析拉美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认知差异形成的原因,从而为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在拉美的深入发展提供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12.
(一) 在近代美国对华政策史上,“门户开放”政策可以称为承上启下的重要一页。它引起了中外学者那么多的讨论,以致到现在,关于它的性质、意义和历史作用等等一系列问题,都存在着分歧。“门户开放”是美国首倡的对华政策。当时的美国所以要提出这个政策,既不在于美国的决策者们对中国抱有善心好意,也不在于他们比别国的侵华政策制定者更加阴险狡诈。就是说,政策的成因,不能到决策者的头脑里去寻找,而只能到支配当时美国国内外  相似文献   

13.
美国对中拉关系的发展怀有种种疑虑,中国是否对美国在拉美的利益构成“威胁”,引起了美国学者的广泛争论。美国新保守主义学者无视中拉关系发展的事实,刻意歪曲、夸大中拉关系对美国的影响。中拉关系的发展得益于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有利的国际环境,并不针对第三方。毋庸讳言,中国因素推动拉美经济繁荣,有利于美国扩大在拉美的经济利益,符合美国在拉美的利益诉求。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联邦环保署颁行了一项环境政策改革措施——“泡泡政策”。在该政策出台前后,各相关方围绕如何界定“固定污染源”及该政策是否能够有效改善空气质量,“泡泡政策”合法与否等问题展开激烈辩论,最终,联邦最高法院判定其合法。“泡泡政策”合法性得以确认,主要因为:“泡泡政策”契合美国社会传统的主流价值观;“泡泡政策”是基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环境政策的局限提出来的;“泡泡政策”适应了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是各相关行为体积极推动的结果。以“泡泡政策”为代表的市场调控模式的环境政策是一种改革尝试,代表着美国环境政策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阐述“七七事变”后美国的远东政策及其原因。“七七事变”是“九一八事变”的继续和发展。“九一八事变”后,美国对日本的侵略采取不承认主义,其实质是不干涉主义。“七七事变”后,由于美国的在华利益进一步受到损害,美国的远东政策开始有所改变,但不是根本的变化,绥靖仍占主导方面。主要原因是:美日之间密切的经济关系,使处于危机中的美国还有必要同日本维持贸易往来,暂缓它们之间日益激化的矛盾;军事力量的不足,美国需要时间从战略、策略、军事上作充分的准备;美国国内孤立主义的制肘;企图“坐山观虎斗”,坐收渔人之利。  相似文献   

16.
评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中美日三国关系为主线,按照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阶段特点,分4个时期,从国际关系角度论述了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发展及最终被彻底粉碎的全过程,揭示了这一政策对华侵略扩张的实质。笔者认为,“门户开放”政策是美国逐步排挤他国在华势力、扩大自己在华权益、最终独占中国的帝国主义侵略政策  相似文献   

17.
“轻徭薄赋”是清廷入主中原后的一项重要政策,受到前此学者的广泛注意。不少论者认为,清初以废除明末“苛政”为标帜的“轻徭薄赋”政策是恢复社会经济的重要措施,值得肯定。本文认为:在清初连年用兵、军需紧急、财政困难的情势下,所谓的“轻徭薄赋”,大多只具有安抚的性质和标榜的用意,并未切实执行,其对社会经济恢复所起的作用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18.
葡萄牙共产党“先进民主”纲领是处于在野党地位的葡萄牙共产党在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为争取参政而向葡萄牙人民提出的带有总纲性质的竞选宣言,是葡萄牙共产党从执政党视角提出的治国方略,是葡萄牙共产党对葡萄牙社会发展的制度设计,基本内容包括政治民主、经济民主、社会民主、文化民主、对外政策等五个方面,有其鲜明特点.“先进民主”的实现形态是一个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的过渡阶段,与葡萄牙共产党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这一最终目标之间是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了1949年美国关于承认新中国问题“共同阵线”政策,包括其内容、本质、出台背景、执行情况和失败原因。认为美国在1949年企图联合西方国家采取国际行动,以“承认”问题为杠杆,向新中国施压,迫使新中国调整内政外交,其本质与不承认新中国无异;此政策始作涌者是司徒雷登,自1949年5月6日开始推行到年底失败,共历时8个月;“共同阵线”政策之所以失败,一是美国的盟国不合作,二是中共外交起了分化作用,三是美国政策有诸多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20.
“9·18”事变后,中共提出组织反帝运动中的下层统一战线,当时蒋介石对日本侵略采取“逆来顺受”政策,所以中共对国民党蒋介石的政策是抗日反蒋。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后,分析了蒋介石的抗日的可能,中共对国民党蒋介石又执行了逼蒋抗日的政策。卢沟桥事变爆发后,9月24日,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承认了中共的合法地位,这时中共才完成了从抗日反蒋、逼蒋抗日到联蒋抗日政策的转变。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