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著名陶学专家、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钟优民的近著《陶学史话》一书,已由台湾允晨文化实业有限公司出版了。七十年代末以来,钟氏有关中古文学的研究成果丰硕,颇为海内外学人瞩目。《陶学史话》是钟氏砚田耕耘,为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特别是弘扬陶学的又一新的奉献。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屈指可数的伟大诗人和散文大师。作为一个生逢乱世,怀才不遇的东晋文人,他的生平遭际和道德文章,无不具有广泛的代表性,生动真实地反映  相似文献   

2.
甘蛰仙是二十世纪初期研究成果卓越的重要学者,而迄今国内学术界对甘蛰仙仍处在"零研究"状态。对于甘蛰仙其人,有以林纾为代表的揄扬派和以周作人为代表的揶揄派两种观点,揄扬派称美其才学,揶揄派贬抑其人品。甘蛰仙的《中国之托尔斯泰》是二十世纪早期的陶学专著,文章将陶渊明与托尔斯泰置于东西方双重文化视野中加以审视研究,其比较文化学研究的方法是陶学史的新开创,其诸多研究成果在陶学史上都是新建树。  相似文献   

3.
钟优民先生的新著《陶学发展史》,是一部具有开拓性和创造性的学术史著,是作者几十年从事陶学研究系列著述中最具代表性的成果。千百年来,研陶之作,从无间断,资料浩繁。其间得失,亟待总结。钟先生在无成规可循的情况下,艰苦踏察,充分占有资料,将历史的客观实在性和史家的主观创造性统一起来,以当代学者特有的目光,科学审视陶学的发展历程,揭示规律,建立体系,并为开拓新世纪的陶学研究指明了方向。钟著是陶学研究史上前所未有、填补学术空白的著作。它在陶学发展史上,具有继往开来的重大意义。 《陶学发展史》以开阔的视野和…  相似文献   

4.
自1977至1996年这20年间,陶渊明研究出现了一派喜人的景象。而今,值此世纪之交,我们对过去20年陶渊明研究发展里程进行回顾,目的是为推动陶学向着更加纵深的方向开拓前进。这无疑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为此,本文对这20年间陶渊明研究的实绩作一番综述。一、成果斐然的20年我们高兴地看到,陶渊明研究在这20年间确实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笔者曾在拙文(钟优民们学史话)述评)(见(江西社会科学)1996年第8期)中写到:“以南朝颜延之们征士勋为起点标志的陶学史,迄今已达一千五百六十多年之久,继来和清代曾出现的两次…  相似文献   

5.
钟代民先生是当代著名的陶学专家,在陶学理论和陶学研究史等方面多有令人钦佩的建树。本文从“隐逸”与“忠晋”两大热点出发,着重探讨了钟优民的研陶贡献。  相似文献   

6.
二十世纪以来,我国学者运用不同的理论工具、思维角度和文艺观念,研究陶渊明的思想和艺术,努力将陶渊明的智慧和创造溶进现代文明,具有科学形态的陶渊明研究逐渐定型,直至发展成为一项专门的中国古典文学的分支学科──陶学。本文就陶学的由来和走向作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7.
我刊自去年第一期起,已连续三次刊出“陶渊明研究”专栏,共发表了十七篇研陶文章,开始引起广大陶学研究者和教学者的浓厚兴趣。为推动陶学研究向广、深、新方向发展,本期的“陶渊明研究”专栏,特发表一组研陶译文,旨在让广大读者了解陶渊明在国外的艺术影响,了解国外学者研究陶渊明的成果及其动态。这仅是个开头.希望能得到全国陶学专家、陶学爱好者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8.
孙毓修不仅是近代学者、编译家、藏书家和版本目录学家,也是二十世纪早期的陶学家。孙毓修编撰的《陶渊明》是20世纪最早的陶学著作。他特别以少年儿童作为特殊阅读群体,第一次在陶学史上郑重地把陶渊明介绍给少年儿童,把陶公植入少年心中。孙本《陶渊明》体例简单明了,材料趣味盎然,语言自然流畅古朴浑厚,具备了少年读物最本质的特点。同时,孙本《陶渊明》对诸多陶学问题作了深入的探究,体现了鲜明的学术性。孙毓修认为,陶渊明的性情与人格兼涵儒道之精华,他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四君子"之一,陶酒之"醉尤不可及",陶公教子则是切至的慈祥恺悌之怀。然而,浓重学术性淡化了孙本《陶渊明》的故事性,作为少年读物,其"成人本位"的色彩仍未脱尽。  相似文献   

9.
李剑锋博士的专著《元前陶渊明接受史》 ,在齐鲁书社的支持下终于出版 ,使陶学界又多了一枝奇葩。在陶学领域 ,大量的学术论著主要集中在陶渊明及其诗文本身的研究上。 2 0 0 0年 ,九江师专陶渊明研究中心陈忠、朱和君、张驰曾编撰了一册《陶渊明研究资料索引》 ,列举国内外论文、论著两千多篇 (部 ) ,体现了陶学研究的主要成果。它们主要集中在思想、艺术、考据、陶学评论等方面 ,对于古代研究和模仿陶渊明的情况尚无系统的描述。2 0 0 0年 ,钟优民的《陶学发展史》出版 ,在该方面作出了重大的开拓。及至 2 0 0 2年 ,李剑锋的《元前陶渊明…  相似文献   

10.
好久不写陶学方面的文章了,究其原因,无非是为了藏期.近十余年来,大陆的陶学研究呈现前所未有的盛况,堪称论著蜂出,专家如林。面对如此众多的专家和论著,本人自愧难以企及,并且确有一种“山穷水复疑无路”的困惑和无所措手的苦恼。“欲达无舟楫,端后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轰色情。”孟浩然的这几句诗,正可借以表达我的这种心绪。露丑不藏拙,所以只好坐享众多专家的研阔成果了。不过我对陶渊明及其作品确实有一种无法割舍的挚倚,一种近乎偏激的热爱.因此自己虽不撰述,而对陶学研究的动态却始终未能忘情,并有幸与二三著名的…  相似文献   

11.
各位代表、各位同志:纪念陶渊明诞辰一千六百二十周年学术讨论会今天在九江市隆重召开,这是我省文化界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陶学研究史上的一件喜事。来自省内外的陶学专家齐聚一堂,开展学术交流,不仅将促陶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而且通过恢复、光大这位古代文化名人的历史影响,将有助于对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借此机会,请让我代表江西省文化厅向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来自全国和省内各地从事陶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和研究工作者们致以深切的敬意!在陶渊明学术讨论会召开的同时,陶渊明纪念馆也将于今天揭幕开馆。这同样是我  相似文献   

12.
陶学一百年     
19世纪末到20世纪末,陶渊明研究进入近代化时期.在这一百年中,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总体状态相对应,陶学研究也可基本上划分为四个阶段,各阶段皆有自身特色以及代表性成果.以下分述四阶段的基本情况,并勾勒其大体线索.19世纪末到1928年,可视为陶学研究的第一阶段.此价段陶学研究是从古典型向近代化的过渡时期.19世纪末,西方新学被大量引进中国.新学的引入不仅使我国政治、经济  相似文献   

13.
魏正申继《陶渊明探稿》、《陶渊明集译注》、《陶渊明评传》3部系列研陶专著之后 ,又连续出版了二十世纪陶学论史的《二十世纪陶学论著》和二十世纪陶学评论集《陶渊明及其研究论》,把陶渊明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其《二十世纪陶学论著》,论析代表性的治陶专家 ,梳理 2 0世纪陶学的发展历程 ,评价创新性的论陶观点 ,展示 2 0世纪陶学的突出成果 ,完整演示了整个 2 0世纪的陶学里程  相似文献   

14.
魏正申 《九江学院学报》2001,20(Z1):140-146
二十世纪 ,陶渊明其人其作 ,不仅作为文学课题 ,更主要的是作为一种文化传统 ,成为全世界学人研讨的对象。日本国陶渊明研究的辉煌成果引人瞩目 ,因而对日本陶学百年的历程加以梳理、评析 ,予以客观的历史定位 ,必将为加速未来的陶学进程大有裨益。二十世纪上半叶 :转型期的陶渊明研究自明治维新以来 ,日本汉学家不断吸收西方近代文化 ,接受欧美文学及其评论方法 ,以新的西学眼光 ,对以经学为中心的传统的汉文学价值观加以审视 ,从而在东西文化相结合的进程中 ,以崭新的学术观念关照陶渊明及其创作 ,探索论陶新途径 ,使二十世纪前五十年的陶…  相似文献   

15.
修水陈家“一门四杰”,何以闻名中华?本文从陈寅格的陶学研究入手,窥视“一门四杰”的文化取向,发现这是一个酷爱传统文化的家族,他们有“独具只眼的史识”,善于思考,勇于创新。  相似文献   

16.
颜延之、范泰和鲍照三位文学家都具有陶渊明情结。颜延之是陶学及陶渊明接受的第一人,《陶征士(?)》是陶学 的奠基之作。鲍照第一次发现了陶渊明的文学,并开辟了文学史上拟陶与和陶之风。  相似文献   

17.
《九江师专学报》“陶渊明研究”专栏,刊发了陶学专家魏正申先生总结对世纪陶研‘大开拓”的系列论文。笔者拜读后,一方面为魏论之深透见识所折服,一方面又为专栏编者“我们多么需要对20世纪进行学术回顾和对五世纪进行学术展望”的学术意识深感钦M。这是一个信号:一个以总结20世纪陶学发展里程,从而推动其跃上新台阶所迈出的坚实的第一步。于是,笔者就阅历所及,试从陶渊明的思想分期研究,浅作“回顾”,以作响应专栏号角之回声。20世纪以前,我国封建学者的传统治陶观,均为古老诗话、评点摸式的方法论,而缺乏综合研究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18.
未来化自育理论及其实践 ,是中国在 2 0世纪后 30年创造的教育文明。该文从教育模式创新、教育理论创新、教育工程创新、教育技术创新四个方面 ,确证了未来化自育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神血缘 ,营造了未来化自育的陶学理论构架 ,努力实现陶学在 2 1世纪中国教育变革中的断代型突破  相似文献   

19.
未来化自育理论及其实践 ,是中国在 2 0世纪后 30年创造的教育文明。该文从教育模式创新、教育理论创新、教育工程创新、教育技术创新四个方面 ,确证了未来化自育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神血缘 ,营造了未来化自育的陶学理论构架 ,努力实现陶学在 2 1世纪中国教育变革中的断代型突破  相似文献   

20.
第五讲 探赜索隐 聚讼纷纭 明代,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转入晚期,各种社会基本矛盾进一步深化,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农民反抗地主的阶级斗争,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利斗争,使当时封建统治陷于不稳,出现了严重的政治危机。为了稳定局势,明代统治者大力宣扬封建道德和王阳明的主观唯心主义,以作为维护封建秩序的精神力量,又极力想把文学创作变成歌功颂德、消遣享乐的工具,以作为宣扬专制统治、推行教化的教材,挽救当时封建统治的政治危机。明代陶学,就是在上述政治、思想和文学环境下,逐渐走上学术复苏的道路,取得了不少有价值的成果。成为整个陶学发展史上一个引人注目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