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15年,中国新闻传播学科出现面对社会变革和技术创新的重大挑战,在回顾新闻传播学学科生态和社会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国家重大方针政策以及中国传媒业发展的重大事件,从10个方面分析2015年新闻传播学的实际现状,围绕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技术发展、新闻学行业变革、传播学研究新热点、学科范式和学科教育以及新闻传播学学科理念等问题,思考新闻传播学科发展方向,拓展新闻传播学科研究领域,为传统媒体变革和新媒体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以促进新闻传播学科协同创新、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2.
传播学与科技传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播学是对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传播事实的研究。本文着重阐述了传播学中“传播”的概念与范畴,比较了三种典型价值的传播:新闻传播、知识传播和信息传播。在此基础上,作者对科技传播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科技传播研究中两个相对较迫切而又具体的课题:一、科技传播专门人才的培养;二、对于信息技术发展及多媒体技术应用带来的网络传播问题的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3.
进入数字时代以来,传播学学科体系面临着碎片化、复杂化及难以解释巨量传播现象的危机。如何站在全局与时代发展的高点上对传播学进行统摄性的学科重构、构造适宜未来传播的研究范式,是当前传播学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构造以“传播—心智—行为”协同要素为关注对象的行为传播学范式,是破解传播学学科发展困局的关键路径。在行为传播学范式的视野下,传播研究不可脱离行为,行为研究也不可脱离传播的中介,需要将行为作为分析人类及其实践环境的关键指标。具体而言,行为传播学范式以环境、人类、行为作为研究的三重基本维度,以创新概念视角、提升诠释视点、细化效果分层作为主要研究路径,旨在通过关注行为聚合当前的传播学主流研究范式,回答“传播如何构造社会”这一学科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4.
融合了新闻学与传播学理论的新闻传播学在20多年前就已出现,新闻传播学这一新的学科在中国经过了长期的孕育与发展。新闻学可以利用传播学的相关理论重构体系,以推动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与创新;传播学理论对新闻实践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新闻传播学纳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教育的通识课程,有利于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组织传播学的界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传播是西方传播学家族中四大显学之一。受我国传播学理论引进与研究语境的影响,组织传播学科在我国几近空白。本文通过追溯组织传播研究的历史,对与组织传播关系密切的管理沟通、公共关系学、组织行为学等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界定,阐述了组织传播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翻译传播学:理论建构与学科空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翻译传播学是对翻译学学科理论建构和学科空间的一种新尝试,是一种全新的视角学科研究范畴,即从传播学的视角对各种翻译现象进行外观式的探察。借用传播学的基本信息传播模式,对翻译过程中各个信息传递阶段进行逐一论述,指出翻译学科的研究可以从控制研究、文本分析、媒介研究、受众研究、效果研究等几个方面入手。翻译传播学是翻译学学科向更为精细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的结果,对翻译学的理论建构和学科空间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7.
传播学奠基人施拉姆曾将传播研究比作一个“十字路口”——不同学科的学者以不同的视角和方法汇聚其中,共同构建蔚为大观的景象。与之相似,远未发展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分支学科的儿童传播学也类似于一个“十字路口”,来自传播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者也在共同推进儿童传播这个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上半叶,在一些看起来并不相关的研究领域中,先后出现了一些有关科技传播的研究,例如科学技术学对科技传播的研究、传播学对技术扩散的研究、“技术传播”对传播实践的研究,这些研究对科技传播学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实际上成为科技传播学的三大源头。在未来发展中,科技传播学要在总结这些历史成果的基础上,培育新的研究传统,利用创新性的研究指导社会的科技传播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前"新闻学"、"传播学"名称中的歧义与重名给学科研究造成了类似"二名三意"的混乱,阻滞了学科发展,迫切需要正名。针对有关学科使命与学科构成的问题,学术界形成了一系列新主张。学科的根本目标是服务人民;服务的基本方式是分工合作;传播学与基础传播学互不相等,传播学与新闻学互不平行;传播学中,研究与教学并重,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教学中,理论与实践并重,同样重要;传播研究中,基础与应用并重;应用研究中,单用研究主属业界,广用研究主属学界;传播学中包括新闻学、公关学、广告学、媒体管理学、基础传播学以及其他子学科。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受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制约,而传播学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不容小视,对传播学研究成果的有效利用是思想政治教育学者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不能将视野仅仅集中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本身,还必须通过学科交叉研究,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的新视角和新思路。思想政治教育与传播的交叉研究不是人为的撮合,而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属性与传播功能耦合的自然要求,并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推向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论述了知识和知识的六大特性,以及交流和交流的六大特性。认为知识交流是社会的必然。正是知识的交流,知识才可能继承和发展,才能汇集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联结成向知识顶峰进军的各个进化链节。  相似文献   

12.
微博营销以微博作为营销平台,利用自己的微博更新向网友传播企业、产品的信息,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产品形象.虽然微博营销具有便捷性、低门槛、传播力广等特点,但也不能忽略微博营销的劣势.在海量信息里,如何精准传播,扩大产品传播的深度和广度需要有精心的策划.在运行过程中,微博营销需要注意的技巧以及需要规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中英对照的方式简述了英文中的双言巧语(doublespeak)现象,笔者先根据双言巧语的目的和特点将其分为四类:婉语、行话滥用、官样文章和夸张离奇的语言,然后举例说明双言巧语在英语世界中的常见用途,包括那些在政府机关、商界、教育界和军事上的,最后笔者简要地提及双言巧语对英语学习者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从提出"历史交往"概念到形成"文明交往"史观直至系统提出"文明自觉"的史学理论,我国著名世界史学家彭树智先生20多年来致力于人类文明交往的探索,漫漫文明鸿踪论期盼人类摆脱历史交往的野蛮性,最终走向交往的文明化。  相似文献   

15.
京族于明代由越南迁入并定居我国,与我国汉、壮等民族杂居共存,生产、生活方式及语言等发生了变迁。经过500多年的沉淀与创造,京族在保留原有的海洋性文化特色的同时,积极吸收汉、壮、侗等民族文化为己用,形成了多元性、开放性和兼容性的文化特色。京族民间文艺的兼容性主要体现在民间故事、传说、民间音乐、戏剧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折中主义”教学法的含义及其实施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剖析了折中主义的含义,并就其在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实施提出了具体的实施策略,以期达到既打好学生的语言基础,又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要保证信息的灵通、及时、准确、适当与充分,组织的正式与非正式沟通机制不可或缺。在企业管理中,由于"新三会"与"老三会"的权力之争,新、老三会并存,造成雌雄同体、机构重叠,从而在沟通体系上更为错综,创新步伐屡遭拖延。建立以"新三会"为核心的新型企业治理体系有助于该问题的解决。非正式沟通机制建设可以由其场景入手,分工作休息时间、统一休息时间和业余时间三方面来讨论。沟通则难免冲突,要由原因上解析,仍用沟通来处理,并且力争在冲突中创新。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与国际联系日益广泛与频繁,英语人才,特别是口语突出的人才,越来越受青睐。因此,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当务之急。交际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外语教学法,它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本文通过对英语教学的实质性分析,阐述了交际法的基本原则,以及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体现这一原则,即如何处理语言知识、语法与口语交际之间的关系,以及教师在交际英语教学中的角色。  相似文献   

19.
手机作为人际传播的一种重要形式,与人类的关系越来越紧密。随着手机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它所承载的人际传播意义内涵有了很大的拓展,越来越体现出互动性、个性化的特点,开创了人际交往的新方式。本文从手机语音传播、手机短信传播、手机微博传播这三个方面入手,研究手机媒体在人际传播视阈中所呈现出的新特质以及对于个体自我形象建构的新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交往”是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一书的核心范畴。他将交往视为真正的存在,标志着生存—超越者关系,交往获得了本体论上的意义。他从交往视界出发,界定了教育的内涵,反对训练与控制的教育方法,提出对话是探索真理和自我认识的途径,并强调教育要加强历史的交往,赋予大学展开“生命的精神交往”的任务。目前,中国大学存在主体性失衡与主体间性失落的问题,促进“交往”成为中国大学人的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