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科学地揭示了自然环境在有机体中的重要地位、社会有机体构成的系统性和整体性的重要特征以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实践性本质。它不仅是分析社会历史问题的重要理论依据,也是指导我们研究高校德育社会化问题的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十分有益的方法论。实现高校德育社会化,必须树立德育系统工程的理念:高校应发挥其协调、控制、导向作用,推进德育社会化工作的开展;家庭应发挥其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促进德育社会化工作的推进;社会传媒应发挥其舆论引导作用,使社会所倡导的思想观念与行为习惯内化为大学生稳定的心性品质;各级党委政府应发挥政策引导与法制规范的保障作用,从而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德育理念。并且,人类社会生活的实践性质要求在高校德育社会化的进程中重视实践因素,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开设社会实践必修课、建立参与社会实践的考察机制等措施,促进大学生将理想和现实更好地结合起来,实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出现了道德和价值观念模糊、心理素质不高、知识技能不扎实、人际交往和角色扮演能力不足、缺乏参与社会的目标和信心等问题。笔者试图用社会工作方法介入,如建立高校社会工作者队伍,在高校建立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加强大学社区和周边社区的建设以及把社会工作引入课堂教学等,以弥补高校学生工作的不足,推进大学生社会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现有文献对工科大学生创业能力鲜有研究,工科大学生创业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推动力,提升工科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有助于提高工科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创业能力可以通过社会网络学习获得,并且受到创业意愿的影响.该文运用层次分析法,验证了社会网络异质性、网络关系强度、创业意愿与工科大学生创业能力存在显著正向关系.基于社会网络的学习,工科大学生可以获得创业相关信息、知识、资源,提升其创业能力.创业意愿会促使工科大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创业知识和技能,进而提升其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4.
人的社会化必将“化”得更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与动物的区别何在?区别在于社会性。尽管 蚂蚁、蜜蜂、大雁、猴子也有动物社会,可那社会不仅是狭小的,而且是直接的。倘若不是面对面,它们就组织不起来。人类则不同。人与人之间见面不见面都能组成一个社会。 人的社会化是说人们通过社会参与、社会实践,积累社会知识,熟悉社会生活,掌握社会技能,并进而把先进的社会观念、社会规范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人与社会和谐,人与社会互动。不用说,人的社会化程度是动态的,决不会一直停留在一个水准上。在“一河之隔,老死不相往来”情况下的人,自然也是社会人,可那是低级社会化。今…  相似文献   

5.
《社科纵横》2017,(10):170-173
新常态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以强化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重点,坚持理论学习、创新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为大学生构筑坚实的思想屏障,是党和国家坚持"立德树人"的第一要务。高等学校要注重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理论探索与实践指导,紧紧围绕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的人"的问题,从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功能的相关理论进行阐释,努力提升意识形态工作的生命力,进一步强化"理论+实践"教育手段,有力促进大学生在学习、工作实践过程中不断进行价值提升与价值观外化自觉。  相似文献   

6.
杨晓 《创新》2010,4(1):126-128
目前,兼职已成为高校学生改善物质生活条件,掌握就业技巧,提升社会实践技能的重要方式。由于立法不健全及劳动力市场的不完善,大学生的兼职权益屡受侵犯。通过分析高校学生兼职权益受侵害现状及原因发现,要保护高校学生合法的兼职权益,就需要构建高校学生兼职维权体系。  相似文献   

7.
王文昇 《社科纵横》2007,22(11):170-171
网络文化的兴起,带来了大学生思想观念、教育方式、社会角色、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等方面的改变,促进了教育社会化和大学生学习、生活及行为方式的社会化,正确认识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临的新任务。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与就业压力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存在"生活知识、生存知识、交际知识、自我调适知识"的学习和能力实践的断裂性特质,通过"认知困境的解构、诠释意义的建构、生活秩序的重构、社会资源的整合"的工作干预,能够有效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提升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创新创业校内实践基地的设立是为了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为学生搭建校内创新创业实践锻炼平台,拓展学生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该文通过对四川旅游学院焙烤食品开发与应用创新创业实践基地设立的意义、定位、建设路径等方面进行分析,为高校校内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改革和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朱巧英 《社会工作》2011,(14):83-85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与就业压力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存在"生活知识、生存知识、交际知识、自我调适知识"的学习和能力实践的断裂性特质,通过"认知困境的解构、诠释意义的建构、生活秩序的重构、社会资源的整合"的工作干预,能够有效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提升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1.
《社科纵横》2015,(10):109-112
法治社会建设的核心是必须要有具备法律意识和法治精神的公民。大学生作为公民中最活跃的群体,关系着我国法治社会建设的进程,大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大学生能否依法正确地行使自己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及其成因的分析,提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大学生社会责任认知,通过培育法治文化、公正司法的现实回归并强调大学生社会参与的实践来提升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精神,从而也不断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2.
惠州大亚湾化工新材料创新创业基地将教育与实践相结合,采用模拟企业化教学,结合化工专业优势,集技能培训、教学实践、创业孵化于一体,开展“实创一体”基地建设。通过学校对接大亚湾及周边企业需求,实现学校、企业、社会多方资源的有效利用,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实质性支持,满足化工新材料企业人才培养需求,实现人才、资源、经济效益的多元统一。以校企协同为推进,多方面巩固和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将自主学习、课外实践、导师指导、社会引领融为一体,真正做到“实创一体”。  相似文献   

13.
早期社会化的跨文化比较上官子木社会化是社会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内容。所谓社会化是指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每个人自出生起就要不断地接受来自社会的各种教育,包括学习各种社会知识、技能及规范,从而成为符合社会要求、适应社会生存的社会人,这个教化过程就是...  相似文献   

14.
《社科纵横》2015,(12):165-168
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发挥提供了重要的平台支撑。社会实践根植于大学生实际的生活,顺应时代历史潮流,贴近当代大学生独有的思维习惯、生活行为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参与社会活动、服务社会大众的机会。本文主要通过社会实践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路径进行研究,充分利用这一途径,进一步强化和完善思想教育、实践教育,拓宽社会实践的具体形式。让大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社会需求,提高自我思想水平与实际能力,使实践教育与思想教育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5.
有效实施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基本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兴富 《社科纵横》2010,25(11):139-141
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旨在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和提升自身的正确的社会化认知,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教学的实效性,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高职院校要保障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需要从实践教学理念保障、组织保障、师资保障、基地保障、案例保障、经费保障、课时保障、考核保障等方面建立健全相应配套保障条件和措施对其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16.
人的社会化是社会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对这一理论的研究有助于搞清人是怎样成为社会的人,并进而成为改造社会主体的。我国理论界普遍把人的社会化定义为:人的社会化就是不断获得既定社会文化、规范、技能的过程。也就是趋向于把人的社会化仅仅看作一个把社会文化、规范和技能内化的过程,一个单向的过程。但是只要仔细分析人的社会化过程,就可以看到人的社会化不单表现为内化既定的社会文化这一单向过程,而且还包含外化已内化社会文化的过程,体现出双向性。一、人的客体性和主体性的统一,体现了个体社会化的双向性。人是社会的产物,是社会的客体。人作为社会的客体是以客观自然物而存在于自然、存在于社会的。人是社会的客体这一属性决定了每一个人类个体来到这个世界,就必然面临既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以及既定的社会文化。这些既定的社会文化为每个人类个体进行种种活动创造了条件,而人类个体对这些条件只能接受,而不能自由地选择。人类个体只有不断学  相似文献   

17.
浅议新形势下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各种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形势下,必须加强与改进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工作。  相似文献   

18.
《社科纵横》2015,(12):160-164
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常态下就业竞争力的培养成为高职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使命。本文运用离散因变量二值选择模型Probit分组检验了"软技能"培养对于不同年级、不同群体的就业竞争力影响。研究表明,"软技能"培养对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对不同特质的学生群组提升的效果差异很大。团学活动有利于提升薪酬水平、课程建设满意度,对于提升自评就业竞争力效果显著,但"软技能"重视程度提升对于就业竞争力的提升效果不显著。高职院校应当通过学生团学活动、企业社会实践、校内实践等载体系统化设计,以及通过课程建设等不同的措施多方位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潘吉平 《社科纵横》2012,(10):157-158
大学生职业社会化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而所谓的职业社会化障碍就是这些因素影响下产生的消极情绪和态度,但最重要的还是学生的主观情绪和自身存在的缺陷,是造成其职业社会化障碍的首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杨建毅 《社科纵横》2003,18(1):22-23
文章探讨了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当中 ,自由个性与自由社会化这两个目标之间的关系以及自由社会化目标的具体实现条件。主要观点有 :首先认为自由社会化是自由个性的基础 ;自由个性是自由社会化的最高表现和追求。其次提出了在人类追求自由的实践过程中 ,自由社会化目标的实现条件主要包括高度发达的社会经济体系 ,科学管理的社会组织体系 ,高尚先进的社会观念体系 ,合理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等这样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