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方玉 《唐都学刊》2012,28(3):47-50
从墨子思想的整体看,“兼爱”、“功利”的主张与家庭伦理之间确乎存在诸多差异,致使其被孟子直接斥为“无父”。但实际上,墨子吸收了儒家“父慈子孝、兄友弟悌”的人伦思想,并且自觉或不自觉地沿袭了儒家“家国同构”的路子。同时,墨子把“兼爱”、“功利”作为家庭伦理的思想基础,力图消解二者之间的矛盾并使之相融合,从而完成了墨家家庭伦理思想的悖论式建构。这就为古代家庭伦理思想增添了新的内容,成为中国家庭伦理思想史上颇具特色的篇章。  相似文献   

2.
李睿 《唐都学刊》2014,(4):100-103
张载的兼爱观是完整地融合在其重构的儒家思想体系之中的,与墨家的兼爱观有着本质的不同.张载的兼爱观是对“前圣所未发”之旨的扩充,以张载构建起的至善的“太虚”本体为基础,促进了儒家仁爱观的广泛落实.从这三个方面入手简析张载的兼爱观,揭示张载兼爱观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墨家及其思想在先秦曾经盛极一时,与儒学并称显学。可是在当时影响如此之大的学派为何没能发展壮大却远离了思想的舞台,直至清代中晚期才被重新重视起来,其中缘由令人深思。本文试图从思想本身、统治者的选择及历史与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等方面对这一现象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4.
王腾 《社科纵横》2013,(5):118-124
与基督教哲学一样,基督教道德哲学是道德哲学与基督宗教相遇的必然结果。奥古斯丁"爱"的理论是在基督教道德哲学架构下被阐明的。上帝的一切诫命都是围绕着"爱",换言之,"爱"是每条诫命之依归。在奥古斯丁思想体系中,"爱"与"秩序"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秩序"是"爱"的前提。奥古斯丁的"爱"包含两个部分:一是属天之爱;二是属地之爱。在严格意义上,奥古斯丁的"爱"意指"属天之爱"。因"属地之爱"纯粹爱自己而被排除在爱的情感之外。但,奥古斯丁又没有完全否定"爱自己"。在爱的秩序中,爱上帝,爱邻人,爱自己各得其所。"爱自己"和"爱邻人"以"爱上帝"为前提。奥古斯丁将不同等级的"爱"安置于以"爱上帝"为中心的秩序框架里。  相似文献   

5.
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由中国自主研发并命名为“墨子”,由于在英文报道中沿袭旧译名“Micius”,造成“名”与“实”不相符,报道及宣传效果会打一定折扣.在墨子语言哲学视域内,“实”是第一性的,“名”是第二性的,唯有“取实予名”并继而用“以名举实”不断检验和修正,才能接近“名实耦”的理想状态,从而匡正天下.进而言之,旧译名“Micius”与“实”不合,应当主动把握话语权依“实”而为,开启新一轮的约定俗成;应当重新约定将“墨子”译为“Mozi”,从而增强对外宣传效果,更有效地提升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6.
江南地区的历史研究,近年来已成一门显学,然以往研究者多从经济史角度着眼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本文则着重于江南地区历代王朝体制下的政治地位的探索,以求对江南地区的历史地位有更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论汉代的“区域”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地理知识的进步,总以活动的范围、交流空间的扩大为其前提。在“小国寡民”的闭塞、落后状态下,人们既不需要、也不可能对“天下”的地理单元,做出划分。因此,战国时代所出现的“分野说”、“九州说”和“大九州说”,足以佐证时代的进步。汉代作为一个统治稳定、...  相似文献   

8.
徐海燕 《浙江学刊》2007,(3):141-144
如何认识孔子“仁”的含义,学界众说纷纭。本文从孔子“克己复礼”和对春秋人物许以仁的评价中揭示了“仁”的事功含义。并讨论了“仁”的事功含义的渊源和对齐儒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社科纵横》2018,(2):76-78
墨子是墨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其开创的墨家学派曾一度引导过当时的思想界,时人称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墨家也重视君子的培养,但他们的君子观是建立在自己学派的道德主张之上的,如兼爱、非攻、节葬等等。因为他们的群众基础不同于儒家,所以对儒家的君子观也就不时进行着批判,正是在这种批判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系统的君子思想。墨家的君子思想有其积极的成分,如对君子品格的要求和规范,但有些很显然也脱离现实,如对音乐的评价,所以在关注墨家的君子观时,应辩证分析,这样才能更深入地把握墨家的君子思想和社会主张。  相似文献   

10.
吴爱邦  赖志玲 《社科纵横》2005,20(1):114-115
墨子在人口道德观上提出人道主义的学说 ,表现出强烈的现世关怀精神 :贵人是人口道德之维 ,生民是人口道德之度 ,兼士是人口道德之的。批判继承墨子的人口道德观 ,对于当今建设我国的道德文明有重大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我的爱与华服无缘,爱为“衣”狂,简单的爱,简单的白T-shirt  相似文献   

12.
人们常常使用的“毛泽东思想”这个概念实质上有两种含义:其一是指作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意义上的“毛泽东思想”;其二是指毛泽东全部思想文本意义上的“毛泽东思想”。本文分析了这两种含义上的差别。  相似文献   

13.
佚名 《东西南北》2010,(2):19-19
穿草鞋,是墨子的大众形象。 《史记》上说,墨子在宋国任过大夫,与公输班一样也是鲁国人。墨子出身贫寒,自称下等人,走的完全是草根路线。  相似文献   

14.
崔福姬 《社科纵横》2013,(12):113-117
栗谷学派认为,理非先气而存在,理只是体现气化的法则;而要说明万物的现实存在性与存在形态,就要以气为中心。笔者部分认同上述消极的定义,并试图进一步研究李珥与任圣周对"心"的定义。之所以选择二人,是因为李珥是朝鲜性理学者中最早注重性理学里气这一概念的学者,而任圣周则更明确地阐明了主气论,提出了"心"之现代解释的开端。栗谷分别阐明了心的存在性与心的道德性含义。任圣周也把心的含义区分为存在论与道德论而一一说明。在存在论方面,根据"心是气"的论点,对"性即理"这一性的问题不予以讨论;而在道德论说明中,解释了心与性的关系,并说明了气之心怎样以道德标准控制情和欲。他最基本的人生观为,人是具有生命力的自然存在,气之心不分本然之性与气质之性,无论在人道德本性发现之前,还是之后,始终为"自然"的。  相似文献   

15.
苗向东 《东西南北》2010,(12):29-29
锋利是什么?“香港刀王”陈当华说:“现在的人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锋利。但是只要找我磨过刀剪,才知道什么叫真锋利!”锋利是一种方便,是效率,是享受,是奢侈,更是一种人生的态度。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诗题或诗序出现“效某某体”等显性标志的诗歌可以称作“效体”诗.“效体”诗生成于六朝,并在此期确立了三种创作范式.其发展大致伴随着古人对“体”的内涵的认识变化,总的趋向是从效法体貌、风格,逐渐转向效法体裁、形式.诗歌典范的确立、诗人创作动机的多元、诗坛宗尚和复古风潮的驱使,都是促使“效体”诗产生和兴盛的原因.作为中国古典诗歌中重要的创作传统,“效体”诗的意义与价值需要平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旨在从根本上探究近年来企业经营的本质,考察在就业意识与购买动机中又逐渐成为议论主题的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哈罗德.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1908-1970)的需求论。该理论主要由需求阶层与自我实现这两个概念构成,两个概念存在一定的演变过程。本文重点针对自我实现这一概念,按时间顺序进行考察,重新审视马斯洛理论中经营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社科纵横》2015,(8):15-20
马克思文本中的消费与当今通常使用的消费是一个意思吗?这是研究马克思消费思想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消费从一个贬义词到中性词,现在甚至带一点褒义,词性发生了巨大变化。消费的内涵也从单一的消耗、用尽、浪费到如今的多种意思,其内涵也经历了嬗变。消费概念的嬗变主要发生在19世纪和20世纪,19世纪,消费开始从一个贬义词成为一个中性词,并作为经济学的概念出现。20世纪开始出现关于消费的反思,社会学、心理学、文化学、环境学、人类学等学科的消费概念相继出现。马克思生活于19世纪,这决定着他的消费概念还没有当代如此丰富的内涵,但没有丰富的消费内涵并不等于没有丰富的消费思想,马克思的消费概念仍具有独特性,有必要研究清楚。  相似文献   

19.
张波 《社科纵横》2012,(1):126-127
本文从墨子主张的"节葬"、"非乐"、"非命"、"三表法"、"兼爱"、"尚贤"等六个方面展示其强烈的批判精神,同时从节用、"兼爱"、"尚贤"等思想来阐释墨子批判精神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20.
《求是学刊》2017,(4):129-134
历来论者言及陶渊明在宋代的影响,多以梅尧臣始。然细察史料可知:梅尧臣前的宋初六十年,以宋初三体为代表之文人,就已开始接受陶渊明之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宋初三体对陶渊明诗风和人格的不同解读,使宋初诗坛呈现丰富多彩的面貌,这为宋代乃至宋代以后的各朝诗歌稳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具体而言:白体诗师法陶渊明之吏隐态度,提倡知足保和、洁身自高的中隐态度,在诗作中表现为言行不一;晚唐体学习其洁身自好、情趣高雅的隐士之风,以不恋尘俗的隐士形象追求小隐的境界,使心灵与行为合一;西昆体对陶渊明的偶尔标举,主要是一种附庸风雅,其欲兼得仕禄与隐名之投机心态,可称之为大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