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文光 《社科纵横》2009,24(12):58-59,66
近几年,高等院校突发事件不断发生。高等院校突发事件发生的诱因错综复杂,主要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心理、管理等方面的诱因。消解高等院校突发事件诱因,避免或者减少突发事件的产生,必须加强不同层面的工作。一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解开思想上的疙瘩,努力消除政治诱因;二是完善高等院校帮困助学体系,帮助高消费学生群体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消除经济方面的诱因;三是帮助学生相互尊重同学之间文化背景的差异,加强网络文化的管理,消除文化方面的诱因;四是帮助学生寻找就业门路、正确看待社会问题,治理校园及周边环境,消除社会方面的诱因;五是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消除心理方面的诱因;六是强化学校内部管理,搞好行政后勤服务,消除学校管理方面的诱因。  相似文献   

2.
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时代要求,开展教育的关键是提高教育的实效性,所以,要探讨实效性的路径。以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增强说服力;把远大理想与阶段性目标相结合,增强其凝聚力;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彰显其道德价值;优化教育环境、创新教育形式与载体,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学生投身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3.
采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对450名贫困大学生开展学校适应现状调查.结果表明,贫困大学生学校适应状况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贫困大学生的学校适应在生源地、年级、独生与否、担任学生干部、获奖学金、获资助情况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最后根据调查结果,提出提升贫困大学生学校适应水平的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4.
大学贫困生"心理贫困"的分析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春雷  晏超 《社科纵横》2008,23(6):158-159
高校不断增加的贫困大学生,越来越成为大学管理过程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国家、社会、学校建立的资助体系仅能解决贫困大学生的物质需求,而对于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贫困"问题却没有引起高校管理者的足够重视.本文在对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案例归纳的基础上,分析了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的产生诱因.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矫治对策.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一直是学校教育的重点之一.该文从家校协同模式的视角,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进行探究.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失的因素,家庭教育是大学生心理成长的基础,学校教育是方向,家校协同才能助他们健康成长.心理健康工作要加强家庭与学校的沟通与互动,提高家长参与教育的层次,完善心理辅导相关体系.  相似文献   

6.
伟大的民族精神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并不断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心理,成为鞭策人们不断进取的永恒力量。当代大学生是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群体,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在创建和谐校园建设中,引导理想信念教育;在推进素质教育进程中,加强政治理论教育;在组织社会实践活动中,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在参与学术交流过程中,探索榜样人格教育;通过多种途径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7.
靳翠梅 《社科纵横》2014,(10):166-169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普遍的就业难是当前的一个共识。影响因素很多,其中主观方面主要有心态、人格、就业观念等因素的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有大学生认知的缺乏、社会的压力,家庭的影响以及学校专业和就业教育的缺失等。相应的调适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对策应该从加强自身修养,树立正确的自我评价观和择业观;政府和主管部门要完善就业市场,拓展就业渠道;家庭应成为孩子坚强的后盾,父母应成为孩子最好的老师;学校应加强专业设置,同时完善大学生素质和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建设等。  相似文献   

8.
浅谈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和产生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的贫困大学生有着自己独特的心理特点,近年来,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呈上升趋势,我们应在把握贫困大学生心理状况和表现的基础上去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重点从社会、家庭、学校和贫困大学生自身的角度来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促进其塑造健全人格,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9.
郭迎选 《社科纵横》2009,(7):145-146,152
当代大学生信仰与价值取向总体情况是好的,但是有部分大学生信仰迷茫,由此导致政治价值观扭曲、直接影响人生价值选择、造成道德认识模糊。其矫正对策: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为帮助大学生树立理想和坚定信念提供理论基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和道德价值观的扭曲进行矫正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建设,加大社会实践力度,促进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做到知和行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本,构建大学和谐校园是高等教育的核心理念,落实这一理念涉及高校各个环节.本文从对高校贫困大学生进行人文关怀的角度,阐述了对高校贫困大学生进行人文关怀必须采取相应的策略,旨在推动高校和谐校园建设,保证高校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引发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原因及危机预防与干预现状而提出现有危机预防和干预模式——治大于防的局限性,从积极心理学这一新思潮研究入手,以积极心理学理念为视角,从校园文化建设、朋辈互助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教学以及完善社会支持系统等多角度、多渠道,来培养大学生积极的认知、情感及积极心理品质;构建大学生积极健康心理,预防心理危机;挖掘学生潜能,消除与缓解负面情绪,形成和谐健康的人格体系,化解心理危机,为高校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2.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的治本之策。当代大学生思想上存在着与社会不和谐的突出问题,其成因来自社会、自身、家庭、高校、外来文化等各个方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和谐的思想基础,增添巨大的力量源泉。因此,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探索有效的方法途径,培育健康的社会心理。  相似文献   

13.
李毛 《社科纵横》2011,26(6):161-16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帮助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和健康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因此,高校各级学生部门要把大学生心理健康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来抓,在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开展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激发大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情感,培养大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理念,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消费主义时代美育对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建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教育以培养全面健康和谐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根本目标,而高素质人才的首要标志是人格发展上的和谐.和谐人格由健全统一的心理人格和真善美相谐的道德人格两个层面构成,二者的统一是大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基础.当前,西方消费主义所蕴涵的实用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价值取向,造成了大学生心理结构要素中实用理性因素的过分膨胀和感性因素的畸形发展,使大学生的内在自我与心理人格和谐遭到严重破坏;其自我中心主义本质及所倡导的"符号消费"观念,对大学生与外部世界和谐共处所形成的道德人格和谐造成了强烈冲击.为此,高等学校应大力加强对大学生的审美教育.美育作为一种生命教育、情感教育,以塑造健全完满的人性与和谐的人格为终极目的,并全面渗透于德育、智育之中,对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及和谐人格建构具有重要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法治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淑慧 《学术交流》2007,(12):213-215
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谐机制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也是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而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更是国家法制化进程的现实需要,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寄托着国家的未来,搞好大学生的法治教育有利于他们完善自身的人格和道德规范,特别是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同国民法治意识教育相联系,更有利于指引和保障大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并进一步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6.
金融危机影响下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具体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金融危机的侵袭,对我国经济影响日见凸显,更加剧了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困难.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每一位毕业生的前途和命运,而且关系到和谐校园的建设与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政府应采取加快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完善离校未就业大学生就业见习制度,完善创业条件、优化创业环境等具体策略.学校应采取科学调整专业设置,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完善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建设,开展个性化和全程就业指导,提高学生求职的成功率等具体策略,大学生自我应采取加强自我教育,树立新的就业观,增强自身素质,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等具体策略.以期化解金融危机的影响,长效促进我国大学生充分就业,使我国高素质的人才资源得到更充分有效的利用.  相似文献   

17.
非正式学生群体的形成与高校和谐校园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浩 《社科纵横》2006,21(7):154-156
大学生的非正式群体是大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非正式群体的消极因素已成为影响高校构建和谐校园的严重障碍。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形成的原因是复杂的,现代高校必须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发挥班级和党团组织的作用,加强对非正式群体的教育和管理,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真正构建起高校的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18.
李丽霞 《社会工作》2011,(22):74-77
社会工作是一种帮助人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工作,其助人自助的理念,与高校贫困生帮助模式的持续发展的理念相一致。学校社会工作主要通过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的专业技巧辅助贫困生正确看待物质贫困和心理贫困,从微观和宏观的角度解决贫困生"双贫困"问题。这种帮助模式改变了以往贫困生资助体系的粗放式状态而以精细的角度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提高适应学习和生活的能力,克服成长中的障碍。  相似文献   

19.
李丽霞 《社会工作》2011,(11):74-77
社会工作是一种帮助人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工作,其助人自助的理念,与高校贫困生帮助模式的持续发展的理念相一致。学校社会工作主要通过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的专业技巧辅助贫困生正确看待物质贫困和心理贫困,从微观和宏观的角度解决贫困生"双贫困"问题。这种帮助模式改变了以往贫困生资助体系的粗放式状态而以精细的角度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提高适应学习和生活的能力,克服成长中的障碍。  相似文献   

20.
陈建名  李晓兰 《学术交流》2012,(Z1):154-156
探索新形势下高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规律和途径,是当前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紧急而又重要的任务。自2007年以来,东北林业大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思想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主题推进式教育"活动,以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同时也指出,大学生社会实践是深入开展"主题推进式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应从"主题推进式教育"及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涵入手,寻求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与学校"主题推进式教育"活动的统一性,着力解决大学生社会实践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推进学校"主题推进式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