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科纵横》2016,(7):33-3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是时代命题,属文化范畴。图书馆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文化二重性,既作为文化系统中的一个元素实行着社会教育等功能,也对文化进行着能动性建构。本文从文化视角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路径与图书馆的文化性相结合,从优秀传统文化、公民道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和信息来源等方面阐述了图书馆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需要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对文化强国建设具有引领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对社会主义道路的价值判断、价值评估和价值取向、价值观科学、开放与人民性的统一以及价值观的普及问题。  相似文献   

3.
《社科纵横》2019,(6):128-132
革命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特定历史时期形成的独特文化形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其所包含的丰富的物质、精神文化都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沃土、精神养料,利用革命文化所提供的宝贵素材和独特优势,可以更好针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本文在分析革命文化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用现状的基础上,分析革命文化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契合性,进一步寻求利用革命文化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和谐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认识和评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标准和取向,对于整合社会多样化的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建设和谐文化,要树立文化和谐的价值取向、培育和谐的文化精神、倡导和谐的理想与信念、建立与实行和谐的社会道德规范、加强和谐的制度建设、调试和谐心理。和谐文化建设的实质就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因此,只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才能保证社会的精神文化和思想道德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才能保证和谐文化建设取得实际成效,才能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因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和谐文化的建设中占有核心与根本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杨克平 《社科纵横》2011,(8):128-131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大课题。网络文化建设与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有着内在的统一性。这种理论上的藕合性决定了网络文化建设是构建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路径之一。充分发挥网络文化的价值观塑造功能,对于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进一步的提升与凝练,概括出符合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涵盖了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导向和诉求,是我党立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践的重大理论创新。本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作出界定,这对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7.
吴保磊  赵红灿 《社科纵横》2014,(10):108-111
文化认同对于一个民族和国家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全球化进程中互联网络和网络新媒体,给中国大学生带来了许多方面的冲击,影响着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当前已有不少学者从文化认同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大学生对民族文化认同的状况和不同的文化表现形式等方面开展了研究。如何处理多元文化背景下各种文化之间的关系,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以及在网络社区中加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是下一步开展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8.
胡兵  袁和静 《创新》2014,(2):32-34,7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概括,如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作一个四面体,那么,其哲学内涵可以用"一个顶点"、"三个支点"和"四个面"来表述,其中,顶点是爱,支点是真、善、美,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历史地扬弃了人类社会的各种价值观,是人类有史以来价值观的最高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9.
公益性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载体,公益性文化的产品和服务与人民群众的贴合程度决定着融入的效果。"融入"不仅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民的思想观念,也意味着人民群众中的积极观念也可以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汲取。当今社会,文化与日常生活日趋融合,意识形态借助文化以隐性的渗透方式传播,这要求公益性文化产品和服务设施要在空间距离上贴近人民,文化产品的内容要讲究时效,与时俱进,公益性文化的内容和形式要贴近百姓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10.
陈文昌 《社科纵横》2010,25(5):154-156
任何社会都需要主导价值观的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导价值观能够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因为它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意志,能够成为全体学生共同遵守的价值规范;是抽象性与具体性的统一;是传统性与时代性的统一;核心价值观与边缘价值观之间存在着辐射与聚合双向互动的规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首先应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和教育,具体包括高举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牢固树立并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积极倡导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就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社科纵横》2017,(6):16-20
潮汕文化是粤东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凝结成的精神形态,积淀了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人文精神。潮汕文化不仅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来源,同时也是潮汕人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依据。大力寻求潮汕文化中所具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素,实现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潮汕文化的整合与统领。文章从潮汕文化的历史内涵及其当代定位、内在关联、制约因素、培育与践行路径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
黄成忠 《探求》2010,(1):27-30
当今中国,社会环境复杂多变,价值观念多维多元,中西文化、古今文化飞扬激荡,各种思想文化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影响个体的身心发展,塑造个体的行为模式。本文分析当今中国在文化选择方面出现多元化的趋势,并且体现出"四重四轻"的现象以及多元的文化选择对人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同时从坚持一元主导的地位、提高文化认同、弘扬主旋律和发挥文化的育人功能四个方面探讨多元的文化选择视角下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路径。  相似文献   

13.
马文保 《唐都学刊》2014,(5):100-10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解决与否、解决得如何,直接关系着我国社会成员共同价值取向的形成以及国家和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确立科学地思考这一问题的向度,是探索如何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中之重。具体的思考向度应是:时代实践-(发现)→时代问题-(揭示)→时代精神-(提炼)→核心价值观。这是一个逻辑相关的过程,也是我们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路径。  相似文献   

14.
陶维梅 《学术交流》2007,(11):42-45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程。透视和谐文化的概念内涵、表现形式和形成机理,蕴涵着制度与诚信、理想与信仰、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伦理底蕴。建设和谐文化,道德建设所具有的社会意识形态性、特殊规范性和主体实践性为之提供了充分保证。鉴于此,建设和谐文化,必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作用,将道德理想内化为公民的实践精神,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从而,使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的道德基础和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15.
近几届党的代表大会都在反复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梦"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而大学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践行的中坚力量,在当今这样一个文化消费无所不在的时代,如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为大学生所认同、接受、践行和传承,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重要任务。这需要我们深刻剖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文化消费转向的原因、现状以及影响的内在机制,从而提出文化消费视域中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路径。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从"文化立国"的高度更加重视文化价值在社会领域发挥的作用,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赋予文化以新的使命。习近平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融入社会建设中,形成与当前我国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相融合的共同价值,矫正和医治社会的惰性与腐化症,减少改革成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提供根本性保障。  相似文献   

17.
白洁 《创新》2013,(2):39-4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以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中国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理论来源和发展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但彰显和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更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为依据,以国际格局和时代背景为视角,在扬弃的基础上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提升与超越。  相似文献   

18.
《社科纵横》2016,(11):29-3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来源主要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两个主要方面,围绕着对思想来源继承和借鉴的缘由分析、内容阐释、路径探索等主要问题和线索,学术界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和分析,形成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培育和践行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当然,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和实践的不断深入,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来源的研究仍需要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相似文献   

19.
价值观自信是人们对自身所持有的价值观念的充分肯定和高度信任,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凝聚与社会创造功能。价值观自信与文化自信和社会实践密不可分。我国当代的价值观自信就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信。中华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特质和精神实质的集中体现。应充分挖掘中华传统美德中的积极成分,如民胞物与、良政善治的治国理念;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包容精神;仁爱共济、立己达人的社会关爱思想以及上善若水、正心笃志的人格修养理论等思想根源,切实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  相似文献   

20.
杨雄辉  卢景辉 《探求》2010,(6):58-62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建设文化强省,应该以先进文化为导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民众,形成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