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死亡是西方文学中最为常见也是任何作家都无法回避的一个话题。除了直接的死亡场景描述以外,西方文学还常常借助于各种死亡象征的运用。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正是由于在其诗作《雪夜停在林边》中恰如其分地运用了树林这一死亡象征,从而使他的这首短诗具有了无穷的生命力。除了树林以外,西方文学中常见的死亡象征还有水、火、各种动物以及陌生的他人之死等等。  相似文献   

2.
意境是艺术家的审美体验、情趣、个人理想和情操与提炼加工后的物象融为一体后所形成的艺术境界。就诗歌而言,"意境"就是"诗境",它是通过"物境"和"心境"来表现诗人的价值取向和审美追求。意境理论是中国古典诗学所特有的理论。《雪夜林边停留》是美国诗人弗罗斯特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不同的批评家对它有不同的解读和分析,本文以"意境"理论并对照我国唐朝诗人柳宗元的名作《江雪》来阅读这首诗歌,发现该诗在异域文化背景下依然释放出无穷的魅力。  相似文献   

3.
<雪夜林边小驻>是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最具代表性的"自然诗"之一,本文从语言学角度,对其进行分析,以期深入理解诗歌音韵美与诗歌意义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4.
偏离是对诗性语言进行陌生化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对弗罗斯特的诗歌《停马在雪夜林边》的语言层面的偏离例如句法、语义偏离和语言层面之外的其他偏离例如视角、意象图式的偏离进行分析,指出通过偏离达到陌生化的效果继而得到一种审美效果,有助于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和欣赏诗性语言和美感。  相似文献   

5.
罗伯特·弗罗斯特作为美国现代诗人中一个坚持传统诗歌艺术创作的诗人,他的诗歌《雪夜林边小驻》极富美感.在韵律的构成及开头和结尾的方式都体现出较高的艺术水平.理解弗罗斯特的诗歌特点可以更好地体会其诗歌传递出的美的感觉.  相似文献   

6.
作为罗伯特·弗罗斯特最为著名的诗歌之一《雪夜林边小驻》充满了看似平凡无奇却又给读者以惊喜,使之着迷的意象。而且,这首诗歌涵盖了弗罗斯特典型的象征领域和诗学中的对立和张力。弗罗斯特在本诗中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即人也许会最终只身处于一个冷漠的世界,但他或她很可能将下意识地在自然界中寻找属于自身的安详。通过利用叙事学的人物塑造理论进行分析,证明诗中说话人的死亡愿景的存在。  相似文献   

7.
弗罗斯特的诗如浩瀚海洋,深不可测。他的诗看似简单,实则深奥、复杂。弗罗斯特的生活充满了矛盾,他的自然观与哲学观的诞生以及文学之路的形成同样也面临多种选择。弗罗斯特的诗也自然成为集中与展开矛盾的场所。冲突与张力是构成弗罗斯特诗歌的重要元素。  相似文献   

8.
《四个四重奏》是艾略特对人类苦难毕生探索的结晶,也是他诗歌艺术的巅峰。赏析艾略特的诗歌创作艺术,必须深入了解和分析他对人类苦难根源及其意义的探索。而这一切,又与艾略特强烈的"寻根"意识、家庭背景、童年经历和他所生活的时代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芭芭拉·皮姆的《秋天四重奏》,以其精湛的讽刺艺术,细腻生动地刻画了一些老年人,尤其是那些没有结婚、无所依靠且上了年纪的女人们的孤寂生活。整部小说运用现代视角来透视老化问题,旨在呼吁人们需要对那些自主选择独居,但内心又渴望与人交流的老年人,尤其是老处女们给予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对已成定评的名家名译重新观照和评论,是新世纪翻译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文章以辜正坤译诗《雪夜林边驻脚》为例举证分析,并结合自己的译诗指出辜正坤先生译文可商榷之处,以期为诗歌翻译比较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11.
约伯是弗罗斯特《理性假面具》中的重要人物。他在剧中不仅执着地追求无故受难的原因,还致力于探寻世界万物运行的规律。约伯基于理性基础上的思考其实就是作者弗罗斯特自身对于宗教和科学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火与冰》以其朴实的语言、短小精悍的篇幅,深远的意境而脍炙人口。无论是内容还是艺术手法上,这首诗都体现出其深刻的内涵。在诗中,弗洛斯特巧妙地运用了隐喻的修辞手法来揭示他对人生的感悟。透过诗篇,诗人清醒地向世人传递一个哲理:火和冰如同人性的两级,人类若丧失理性,走向极端,结果只有一个:毁灭。藉此弗罗斯特试图让世人清醒,遏制欲望,停止仇恨,让善良的人性回归本真,从而创建一个和谐和充满爱的社会和人生。  相似文献   

13.
《火与冰》以其朴实的语言、短小精悍的篇幅,深远的意境而脍炙人口。无论是内容还是艺术手法上,这首诗都体现出其深刻的内涵。在诗中,弗洛斯特巧妙地运用了隐喻的修辞手法来揭示他对人生的感悟。透过诗篇,诗人清醒地向世人传递一个哲理:火和冰如同人性的两级,人类若丧失理性,走向极端,结果只有一个:毁灭。藉此弗罗斯特试图让世人清醒,遏制欲望,停止仇恨,让善良的人性回归本真,从而创建一个和谐和充满爱的社会和人生。  相似文献   

14.
通过结构-解构诗论对文本作出详细解读后认为,<收落叶>的主题是对"美国梦"的批判,而非一般意义上对田园劳动的吟唱.  相似文献   

15.
《雪夜林边驻足》是弗罗斯特的优秀诗篇之一 ,描写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生与死的关系和矛盾。诗人运用简洁质朴的语言和古朴流畅的形式揭示了深邃的寓意 ,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困惑和矛盾。本文旨在探讨言语以外的诗歌形式与其寓意的完美融合。  相似文献   

16.
《四个四重奏》集中体现了诗人在基督教文化和传统秩序的影响下,对人类苦难进行新的认识和探索的心路历程。长诗对人类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崩溃作了生动的、立体式的描绘,并进一步阐明了人类苦难的根源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7.
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著名诗歌《修墙》通常被理解为诗人意欲打破人际间隔阂之墙的呐喊。综观诗人的诗歌,并结合诗人的生平,我们惊讶地发现他的一生充满了苦难和坎坷,在他大部分的诗歌中,有一股忧郁、孤寂、漠然的感情暗流涌动。在对《修墙》的分析中,传统观点认为,诗人在质问那位修墙的邻居修墙的必要性,仔细分析后发现,恰恰是弗罗斯特率先发起修墙,是弗罗斯特自己在家人、朋友、同事之间建造了不信任之墙。弗罗斯特才是真正的修墙者。  相似文献   

18.
莱奥斯·亚纳切克是20世纪捷克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第一弦乐四重奏》是其最后10年创作高峰期中的一首比较具有戏剧性和思想性的作品,文章对作曲家在传统性、民族性与时代性兼收并蓄的特征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是中西方思想的重要体现。这种模式不仅表现在宗教、政治、哲学上,还表现在文学创作中。艾略特的《四个四重奏》却因其对现世世界的否定和对理想世界的失望消解了这种传统的思维模式,形成了对西方现代社会的准确摹写,对文学传统的彻底反叛和对后现代文学理论发展的精准前瞻。  相似文献   

20.
细读《文心雕龙》文本,我们可以明显发现刘勰这部中国文艺美学史上的“体大虑周”之作,还是在诸如 “文”之索源、文学批评、“言/意”关系及文学“常/变”关系等的认识上表现出前后相悖的观点,这种原因的产生不 仅展示着刘勰思想的复杂性,更揭示着文学自身存在的矛盾,而对文学自身存在矛盾的不断阐释则成为催生文学 理论的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