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1)、要创造适宜幼蝎生长脱皮的环境条件。幼蝎第一次脱皮比较集中,一般同一窝幼蝎脱皮的时间约6小时左右,从第二次脱皮开始时间便不一致,约每隔40天左右脱皮一次,如管理不当、密度过大、食物缺乏、饲料单一或蝎窝的结构不合理等,会产生严重的残杀现象或因脱不下皮而猝死等。(2)蝎脱皮过程中怕高温,喜欢温度适中、湿度较大的环境,幼蝎脱皮  相似文献   

2.
人工养蝎是一项大有可为的特种养殖业,可养蝎能够上规模,获得成功者很少。幼蝎脱皮难生长慢和种蝎繁殖率低是养蝎失败的主要原因,怎样才能提高养蝎的成功率?河北内邱县粮贸大厦利民种蝎养殖中心,根据十多年的养殖实践.总结出以下七条经验,可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3.
蝎子属特种动物,需在特殊环境中生活、繁殖、生长与脱皮。特别是二龄蝎饲养管理尤为重要,这个时期若管理不善就会大面积死亡或生长缓慢或相互残杀。母蝎对仔蝎的保护期仅在仔蝎伏背期间,当仔蝎离开母体独立生  相似文献   

4.
饶璐 《小康生活》1995,(10):32-33
在冬季采取恒温养殖蝎子技术,使蝎子没有了冬眠期,一方面可以加快幼蝎的饲养,另一方面使成龄母蝎一年产两次仔,幼蝎数量增加一倍,经济效益提高一倍左右。现将其技术介绍如下:一、蝎房的建造。蝎子恒温养殖,最好实行房养。根据蝎子的生活习性,要求将蝎房建在坐北朝南,向  相似文献   

5.
幼蝎蜕皮是生长发育的自然生理现象,每次蜕皮均长大一些呈台阶式生长,人工养蝎时由于饵虫单一,营养不全,常导致幼蝎发育不完善久不蜕皮、蜕皮不集中和相互残吃,使养蝎造成失败。我中心经过多年刻苦攻关,研制出的幼蝎专用蜕皮素富含胱氨酸蛋白、促蜕皮甾酮,  相似文献   

6.
邓凤清 《小康生活》2000,(11):54-54
蝎子在自然环境条件生长过程中,从幼蝎到成蝎要经过六次蜕皮.蜕皮后的成活率一般在50%——70%左右,提高蝎子蜕皮后的成活率是直接关系到蝎子产量和效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前,仔蝎死亡率高、幼蝎生长速度慢及成蝎繁殖率低是一些养蝎户失败的主要原因。山东茬平县高新技术试验推广总站养蝎场采取养、繁、育“三分”模式,集盆、瓶、池于一体,便于管理、易于观察且清理方便,具有提高2龄蝎成活率、适应3龄蝎发育、利于4—5龄蝎恒温立体养殖等优  相似文献   

8.
今年5月1日,在河北省辛集市召开的全省首届特种养殖信息技术交流会上,内邱县利民种蝎养殖中心经理、青年退伍军人王桂军被评为“养蝎能手”,他的种蝎场被授予“养蝎业示范场”,他研制的蝎子生药物脱皮法,受  相似文献   

9.
近日,蝎子生药物脱皮繁殖法在河北省内邱县粮贸大厦特种养殖开发公司种蝎厂研制成功.受到有关专家的肯定与好评。多年来人工养蝎,受饲料条件限制,只能长期饲喂黄粉虫.导致因营养不良成年蝎发育不完善,易造成久孕不产或死亡,  相似文献   

10.
我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妇女,因丈夫身体不好,不能参加重体力劳动.生活一直过得很紧巴。整天都在思考着怎样摆脱贫困,过上幸福生活。99年底,我听说养蝎子投资较少劳动强度不大。适合我们家庭经营。我便东拼西凑了五千元钱。在别人的引荐下,到山东沂源买了2000只种蝎回家饲养。春节过后。蝎子陆续产仔,我和家人看着几万只活泼可爱的幼蝎高兴的嘴都合不拢。可好景不长。当小蝎子长到四、五十天。个个吃得膘肥体壮时。就是脱不了皮。并且我已发现有极个别幼蝎刚有蜕皮迹象。不是猝死。就是被其它幼蝎吃掉,于是,我每天加喂小黄粉虫,但也改变不了相互残食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蝎子销路好。但人工要养好蝎,又赚钱,可不是件容易事。89我开始养蝎,一开始为了省钱,便到太行山上抓野蝎子养殖,结果没养成。后来到外地购买蝎子试养,虽然繁殖了不少,但大蝎子的寿命很短,幼蝎的成活率也只有20%左右,摸索了两年之后,我认为,养蝎必须要有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2.
《小康生活》2000,(6):36
花房养蝎新技术是利用动植物生长的互补性,进行人工高效养蝎。我单位对养殖者免费传授技术,赠送《科学养蝎》光盘和《花房养蝎技术》专著。  相似文献   

13.
(1)早春成蝎管理:体长5—7厘米的蝎子称为“成蝎”,比其它龄的蝎子容易饲养,它具有抗病力强、捕食迅猛,消化力强和采食量大等特点。成蝎只投喂一般饲料就可正常生长,但在饲养过程中成蝎有攻击对方和强杀弱的可能。所以在饲养中应及时投喂各类饲料和供给充足的饮水,以防成蝎相互残杀。特别是在早春季节更应特别注  相似文献   

14.
人工养蝎一年四季的饲养管理,以春季最为困难,俗有“过冬容易过春难,蝎子难过春亡关”之说,即是指蝎子在早春复苏期间比其他季节容易发生死亡,有的死亡率可达百分之二三十,甚至更高。因此,养蝎者在此期间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防止春亡现象的发生,经几年的实践,我认为加强早春复苏蝎的管理,以下三点尤为重要。(一)防寒保温:蝎为冷血动物,体温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温度高时采食、饮  相似文献   

15.
蝎子不仅入药,也是餐桌上的上等佳肴,其新的用途正被发掘出来。目前蝎的需求量日趋增大,野生蝎日趋减少,多年来很多人在探索蝎的人工养殖,但因蝎对环境条件要求高,技术难度大,再加饲料、土壤、水分、空气、湿度等影响,养蝎成功的很少。我们92年室内养蝎成功后,经过几年实践,  相似文献   

16.
志强 《小康生活》2000,(5):25-25
全蝎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和滋补食品,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蝎的供应量仅能满足需求量的20%。因此,人工养蝎便成为了一项大有可为的事业。但是,如何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是每个养蝎户密切关注的:(1)速成养殖:加速蝎的个体生长、缩短养蝎时间是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17.
石增江 《小康生活》1996,(12):34-34
蝎子为变温动物,在生理上缺乏调节体温的机能,其体温随着周围环境而变化,不同的温度对其生长发育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在冬季应对其做到精心谨慎管理,确保蝎子顺利安全越冬。一、自然温度冬眠管理:寒露时期的各龄蝎大都饮水较少,而采食量增加,所以此时期应供给足够的各种类的饲料来满足蝎子的需要。这时活动区的土壤含水量应慢慢下减,冬眠期的土壤含水量应为8%左右,俗称全干越  相似文献   

18.
人工养殖东亚钳蝎近年来在本地已初具规模,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投入产出比例大,经济效益高,因而极大地刺激了人们的养殖热情。与此同时,人工养蝎中所存在的生长周期长,见效慢的缺点,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养殖业的发展,巢格式养蝎模式,配合利用塑料大棚,全封闭式人工控温增湿养殖,  相似文献   

19.
人工养蝎在农村发展很快,发现目前养蝎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归纳起来,有以下六个。一是引种有问题。有些养蝎户引进的种蝎或是假种,或是没能及时产蝎的母蝎,这样,便会造成不产或少产仔现象。现在有的养蝎户为骗人钱财、往往的把野生蝎子训成“家蝎”出售,有的把“速生蝎”通过人工养殖,售给他  相似文献   

20.
万卷 《社区》2014,(5):46-46
舌头永远遇不到高温的黑松露。温度一高,黑松露就会“香消玉殒”。温室里也永远寻不到黑松露,它对生长环境异常挑剔,阳光、水分、土壤的酸碱度稍有变化,松露就无法生长。它寄生在橡树的幼根须上,一点一点把整片森林的味道刻人内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