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景晓芬 《西北人口》2014,(1):120-124,128
通过2010年和2000年普查数据分析了西安市外来人口空间分布状况,发现从2000年到2010年西安市呈现中心区域外来人口的聚集度下降、外围区域聚集度上升的特点;而空间隔离程度变化不大;又通过实地调查数据分析了影响外来人口与城市居民空间隔离的因素,发现对外来人口居住空间隔离有影响的因素为个体的留城意愿、居住稳定性、所在社区的性质和所在区域。  相似文献   

2.
针对中国不断攀升的犯罪率,文章借助1997 ~ 2013年中国30个省的面板数据和PMG模型研究了外来人口比重与刑事犯罪率之间的因果关系,并考察了户籍制度在其中起到的作用.研究发现,在过去的户籍制度下,外来人口比重的增加显著提高了刑事犯罪率,但这主要是由外来人口中的暂住人口的增加导致的,户籍迁入人口的增加没有对犯罪率产生显著影响.此外,研究还发现,放松户籍管制、提高外来人口获得当地户口的概率(入户概率),可以有效地降低刑事犯罪率,而且当入户概率提高到一定程度之后,外来人口的增加将不再对犯罪率产生显著的影响.文章从具有中国特色的户籍制度和犯罪的机会成本出发为理解外来人口与犯罪率二者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外来人口适度规模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影响北京市外来人口规模变动的主要因素出发,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了北京市外来人口规模的动态仿真模型。通过对投资、技术和人口等几方面条件的变化,定量考察了北京市未来不同发展前提下外来人口的适度规模。  相似文献   

4.
外来人口与我国城市低生育率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陈卫 《人口研究》2005,29(4):79-83
最近梁秋生和郭志刚二位教授围绕京津沪大城市超低生育率中外来人口的分母效应展开了讨论。他们得出了不同的结论。本文利用2000年人口普查千分之一抽样原始数据,对城市超低生育率中的外来人口分母效应作了进一步的检验和分析,认为外来人口的分母效应的大小,既与外来人口的规模,也与外来人口的生育水平有关。京津沪地区超低生育率中的外来人口分母效应并不存在,其原因是外来人口与本地人口的生育水平没有差别。对于全国城市地区,尽管外来人口的生育率显著地低于本地人口,但是由于外来人口规模不够巨大,它的分母效应也不太大。作为对比,广东省是最强烈体现外来人口分母效应的例证。不仅外来人口的生育率只及本地人口的一半,而且育龄妇女中外来人口占近30%,所以其分母效应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5.
加强外来人口管理●福建省龙海市石码镇计生办福建省龙海市石码镇党委、镇政府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加强外来人口管理,把外来人口计生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将加强外来人口计生管理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通过深入调查,镇党委、镇政府深刻认...  相似文献   

6.
从城乡分割到区域分割——城市外来人口研究新视角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张展新 《人口研究》2007,31(6):16-24
城市外来人口经济社会地位研究的城乡分割模式近年来受到挑战,这一挑战的背后是城乡分割体制的弱化和区域分割体制的强化。本文回顾、概括城市外来人口研究的近期文献,揭示改革开放时期城乡分割体制与区域分割体制的此消彼长,提出"双重分割解释、三群体检验"的城市外来人口研究整合框架。  相似文献   

7.
大城市外来人口迁移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2008年四大城市的外来人口问卷调查资料,运用多层次Logit模型分析影响大城市外来人口迁移行为的个体因素和迁入地因素。研究发现,外来人口的迁移行为发生较大的变化,城城迁移所占比重的上升导致性别、婚姻状况以及户口类型等因素对迁移概率的影响并不显著,迁移更多地表现为以家庭为单位;由于外来人口在就业和工资收入上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视,加之迁入地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就业岗位的增加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有所下降,并且其预期收入水平与城市居民平均收入水平相脱离;城市平均工资增长率的提高对非正规部门劳动力产生了挤出效应,减小了潜在迁移者的迁移概率。  相似文献   

8.
许涛 《人口学刊》2012,(4):24-33
公民与外来人口的社会距离反映了外来人口社会适应与融合的情况,以往研究以本地居民与外来人口的社会距离为切入点,忽视了在本地工作的外地人与外地人之间的社会距离。本研究弥补了这一缺陷。实证研究表明,户籍对于外来人口的社会距离存在一定影响,但在控制了地域身份后,户籍对于外来人口社会距离的影响消失,这说明户籍的影响正在消除,但以本地-外地为划分的地域身份正在接替户籍的作用,二元结构并没有破除。同时,中国人特殊的信任结构并没有在社会变迁和经济的冲击下改变,依然存在着对自己人的特殊信任和对外人的普遍信任两种情况,前者拉大了与外来人口的社会距离,后者则缩短了这一距离。结果还显示,心理感受对于公民与外来人口的社会距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也表明心理意愿是公民交往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外来人口的定居性与流动性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李若建 《人口研究》2007,31(6):45-54
根据人口普查资料,文章分析了广东省外来人口在居住地的时间分布情况,描述了不同人口属性和不同社会、经济特征的外来人口在居住时间上的差别,并且描述了在居住地出生"外来人口"的一些特征,最后利用Logistic回归对影响外来人口居住时间长短的多种因素做综合分析。在描述分析的基础上,论文最后指出,必须正视大量的外来人口实际上已经转变为长期定居人口的事实,并解决其产生的相关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0.
白先春  凌亢 《西北人口》2012,33(5):7-10,18
人口迁移已成为影响我国地区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的最重要因素。基于地市单元层面,研究"十一五"期间江苏外来人口分布的区域特征;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对江苏各地市"十二五"期间外来人口分布的规模进行合理地预测,得出:"十二五"期间,江苏外来人口依然积聚于苏南地区,苏中、苏北地区依然是人口净输出地区;基于上述研究,提出针对江苏区域外来人口流动方向、强度进行调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张淼 《人口学刊》2008,(3):24-26
改革开放后,宁波地区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投身经济建设中。外来人口的涌入在给经济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给社会治安带来了挑战,表现之一就是外来人口犯罪呈现高发的态势。在最近几年,宁波地区外来人口犯罪的趋势也随着形势的变化表现出特殊之处。究其原因,既受到宏观的社会方面因素的制约,也有微观层次的具体措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地方外来人口管理法规初步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文回顾了中国对外来人口管理法规的建设过程 ,描述了对地方外来人口法规的建设与发展历程及现状 ,对相关法规存在的问题作了初步的分析 ,并对今后的外来人口管理法规建设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关于外来人口分母效应的再讨论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郭志刚 《人口研究》2005,29(4):84-93
本文就梁秋生对京津沪的外来人口分母效应检验提出的反质疑做出说明,并补充了采用新的划分口径和采用其他数据进一步检验的结果。新划分口径的检验和更大数据样本的检验仍然表明京津沪三城市中外来人口分母效应并不像他所推算得那样显著,本地妇女的总和生育率仍显著低于1·0。本文还指出了梁秋生在计算北京平均生育年龄变化时的错误、以及他在把握生育年龄变化方面的误解,并探讨了在理解当前总体生育水平方面时生育进度效应与外来人口分母效应的层面问题,以及外来人口分母效应能够得以体现的必要条件问题。本文将梁秋生对京津沪外来人口分母效应推算中应用的假设与五普1‰样本数据的相应统计结果进行了具体比较,指出他在推导在校学生性别年龄分布时可能产生的漏洞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4.
加强外来人口计生管理●陈锐敏吴文裕陈天来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针对外来流动人口面广、量多及育龄妇女占很大比重的特点,积极探索加强外来人口计生管理的措施,取得了明显效果。1.把外来人口计生管理纳入政府职能。由政府牵头,建立统一、有权威的外来人口管理机构,调...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对于外来人口的相关研究常见于报刊杂志,但将外来人口的子女作为研究对象的有关研究却并不多见。本文根据近期一项海淀区外来人口0-3岁外来人口子女的保健和教育调查,就目前外来人口子女的儿童期保健和早期教育的现状,以及影响因素,作一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6.
外来人口对宝安县经济发展的贡献是人所共知的,但这种影响究竟有多大,却向来缺乏数量分析,所以,进行这种分析,对进一步拓展宝安县经济和自觉调节其经济活动人口的流动,均有重要意义。 分析外来人口对宝安县经济发展的影响,虽然很难找到直接材料,但如果利用全县各镇的各类人口和各种经济指标的不均匀分布,采用线性分析法,还是能够较准确地  相似文献   

17.
降低外来人口婴儿死亡率刻不容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上海市1998年外来人口婴儿死亡数440人,死亡率为22.90‰,常住人口婴儿死亡数是372人,死亡率为6 03‰。外来人口婴儿死亡率是上海常住人口的3.80倍,相当于上海六十年代初的水平。外来人口婴儿死亡占外来人口总死亡的21.98%,是外来人口的主要死亡人群。降低外来人口婴儿死亡率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8.
外来人口对中国城市地区出生性别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来人口对中国城市地区出生性别比的影响是近年来学术界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利用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通过比较农村本地人口、城市本地人口和城市外来人口三个人口群体在出生性别比上的差异,并进行多元统计分析,考察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地区异常偏高的出生性别比是否由外来人口造成?结果表明,城市外来人口生育的性别偏好与农村本地人口和城市本地人口相比没有显著差异,都存在强烈的生男意愿。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生育水平迅速下降的同时,出生性别比出现了不分城乡的普遍升高和偏高,城市出生性别比偏高,既有外来人口的作用,也有本地人口的作用,外来人口并不是造成中国城市地区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唯一或主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上海2008年的抽样调查数据,考察了一个特别重要但是长期被忽视的群体——城市外来人口居住条件和健康的问题。通过与本地居民的对比,发现外来人口的身心健康好于本地居民,但在居住条件、尤其是住房条件各方面均表现出对本地居民的明显劣势。回归分析结果说明,控制人口和社会经济变量,居住条件的确是影响城市外来人口健康的重要社会因素之一,但对于不同的健康指标,不同居住条件变量作用的大小和方向有所不同。此外,对居住条件与户籍身份的交互作用分析显示,居住条件对城市外来人口健康的影响总体上弱于对本地居民健康的影响,不同的居住条件变量对城市外来人口与本地居民健康的影响关系有所不同。这一结论将有助于政府部门制定更加适合外来人口的改善居住条件与健康状况的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20.
外来人口的有效社会融合问题,已成为先发展地区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剖析社会融合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经济、社会交往、文化适应等要素对外来人口社会融合的影响越来越显著:经济适应依然是社会融合的基础;文化适应是影响社会融合最重要的因素;经济适应和社会交往对社会融合产生间接的影响作用。多层次、分阶段地促进外来人口的社会融合,高度重视文化对社会融合的作用,是解决外来人口社会融合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