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一类人,他们总是乐观面对一切,每件事他们都能看到积极的一面,他们就是“向日葵”族。其实,人人都可以成为“向日葵”一族,让我们从以下步骤开始吧。  相似文献   

2.
中国有一条美酒河,那就是赤水。举世闻名的茅台酒,它的产地茅台镇就在赤水河畔。茅台酒酒香清洌,无与伦比,那是人人都知道的。其实,赤水河畔还有一些酒也都不错,它们都是取自这条上天恩赐的流水。赤水河真称得起是一条美酒河了。不知怎的,中国工农红军与这条河结下了不解之缘,1935年的3月16日,他们来到了茅台镇,又要从这里三渡赤水。  相似文献   

3.
在人类历史上,有两个主题亘古不变,那就是战争和爱情。爱情是甜蜜的,是人人向往的,然而爱情又是充满战争的,它不仅仅是两个人的战争,当爱情遭遇亲情的时候,它就变成了一群人的战争。在这场没有血腥的战争里,有伤人的利剑,也有无奈的别离,当然,我们都向往那种大团圆的美好结局,然而,现实生活中,当爱情遭遇亲情,我们又能怎样化干戈为玉帛,化利刃为柔情呢?让我们先通过下面的三道题来模拟一个这样的场景:爱情与亲情针锋相对。  相似文献   

4.
一种思想观念的产生,一定有它的社会背景,因此我们讨论某种思想观念时,一定要把它放在具体的社会环境中。厌诉,在中国古代十分盛行。当时的人们可能真的很讨厌诉讼,甚至讨厌法律,惧怕法律,认为法律就是惩罚坏人的工具。厌诉的另一个原因可能就是因为老百姓认为法律是有钱人欺压百姓的工具,它是高高在上的,华而不实的,只要我们不犯罪它就是与我们日常生活没有多大关系的几张纸。其实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现代的法律与传统的礼可能在功能上有些相似,如何让人们像熟悉礼一样熟悉法律,如何让人们像尊重礼一样尊重法律,为何我们是惧怕法律而不是信奉它或遵守它?法治国家的理想状态就是人人都有违法的可能,但是因为人人都了解法律遵守法律,所以这种可能永远都不会成为现实,又或者虽然有人触犯了法律,但是由于救济措施,是这种违法的损害降到了最低。  相似文献   

5.
怎么能够不爱莫泊桑?他太完美。人人都学过的那一篇《项链》,内里有无数精致细节,老师在课堂上频频提醒我们注意,伏来士洁太太为什么在玛蒂尔德还项链时若无其事?原来早就千里灰蛇伏线暗示了项链之假。但我注意的是其他,玛蒂尔德穷了老了之后,  相似文献   

6.
人人都有名有姓,这不足为奇,不过如果要根据你的胖瘦高矮、你的职业或住处来决定姓什么的话,那就有趣了。法国人的姓氏就是这样有意思。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之一当属中国,至今约有5000年的历史了。相比之下,西方姓氏的变迁和使用要晚很多。  相似文献   

7.
不管是找回的戒指还是分送的玫瑰,都让我们对爱情有了新的领悟,那就是:真心爱过的,不论早晚,都值得我们感谢与珍藏一辈子。  相似文献   

8.
论官与民,无论是下岗的还是在位的,与20年前比,我觉得每一个人都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 但是,总有人怀念计划经济年代里人人都有工作,人人都能享受国家、集体的各种福利,好像没什么贫富差别,说那是最快乐的、最幸福的.  相似文献   

9.
1 如果实在要说我和蓝媚有什么相同之处的话,那就是我们同一个月份出生,身高都是一米六八,独身,每天坚持喝牛奶和6杯白开水,过完26岁生日,我们约定为了抵抗衰老开始素食,蓝媚说其实就是两只食草动物而已.  相似文献   

10.
病中感悟     
李贵德 《老年人》2009,(10):43-43
有一样东西人人都怕。要问是什么?那就是生病。 我几次大难不死。1978年从3楼失足摔到楼下,左膝髌骨粉碎性骨折,头部重创并致脑震荡;1992年患胸腺瘤,开膛割瘤.在湖南省肿瘤医院与癌魔斗争了4个月.嗣后又打“持久战”数年:2002年腰椎间盘突出。痛得死去活来……由于饱受病魔折磨.让我对病痛有了一分健康人无法理解的感悟。  相似文献   

11.
我和小伙伴     
我的小伙伴他叫申昊晨,我们俩人有同一个梦想,那就是希望中国足球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我们是一对天下最好的朋友,足球就是让我们成为好朋友的重要原因。 我们俩人都在银潮足球训练班训练,我们俩在学校总是形影不离。  相似文献   

12.
正近来新闻屡屡出现伤害妻子的案例,人人看了都觉得可怕。但从理性上来讲,这些案件终究只是极端个例,绝大多数人都不至于遇到这么歹毒的人。也有人会说,小概率事件,一旦发生在自己身上,那就是百分之百。所以,有没有可能事前就把"魔鬼"从人群中识别出来?说实话,目前并没有什么可靠的办法,相关心理学的大样本研究也没有得出一个准确的结论。但我觉得还是可以从一些极端案例中,去找到一些线索和共同点,从而来帮助我们尽  相似文献   

13.
正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我是1993年结的婚,那一年我23岁,大学刚毕业,分配在襄城一家公司工作。我丈夫夏华峰是襄城市某单位的干部,我们的收入属于撑不着饿不死的水平,但我们过得很快乐。两年后,我怀孕了,第一次为人父母,我们又紧张又兴奋,但也有一个现实问题:那就是钱。我们都是农村孩  相似文献   

14.
法国艺术大师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学生虽然身处丰富多样的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但一到写作文时,却又处于"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的困境,自认为没有可写的东西。其实,作文并非一定要写轰轰烈烈的大事。如我们语文课本中的《争吵》《我不能失信》等,都是"以小见大","细微之处见真情"。所以在引导学生观察社会、体验生活的同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善于联想、关注新闻,从而提高习作选材能力,让学生走出"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的困境。  相似文献   

15.
人老了,当我们离开工作岗位后以恬淡的心情再看社会时,才发现这是一个色彩斑斓、人人都在追求美好、人人都在展示自己的社会,青年人自不必说,连中年人也渐渐潇洒起来。反观自己,不免“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当这种游丝般的怅惘向我们袭来时,我们还没有真正认识老年入的优势。的确,岁月的流水带走了我们如火如荼的往昔、如花如玉的容颜,但是岁月也给我们老年人留下了宝贵的馈赠,我们完全可以以此骄傲并和童年的天真、青年的朝气、中年的丰硕相媲美,这就是老年人特有的智慧、完整和超脱。  相似文献   

16.
正在我们平常人眼里,科学界的人们在1949年后好长时间都不大吃香。因此,当有一位老先生告诉我,当年有的科学家工资比毛主席还高,我着实有些不能相信。然而老先生说这是事实。他还举了一个例子,那就是叶企孙先生。老先生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工作,担任秘书,而秘书们的总管是谁呢?这个人的名字也会有很多人熟悉,那就是邓稼先。  相似文献   

17.
陈艳华 《老年人》2009,(12):41-41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渴望,那就是对远方的向往,对心中那片圣洁山川的期待。  相似文献   

18.
相恋3年,我们结婚了。我们都憧憬着这一天,所有的想念所有的向往,因为结婚而具体和美好,就像岸上鱼儿回到了水中。我们至此才明白鱼水之欢的全部内涵。一晃,两年过去了,我们依然深深地爱着,今后还将深深地爱着。可是有一件事,让我们闹了别扭。那就是,丈夫有时说要时,我说,不行。我还记得那一次不愉快时的情形,那天在单位让老板没来由地批  相似文献   

19.
误传一: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爱迪生从小到大,老师都会用爱迪生的这句话教导我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现在才知道,虽然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确实说过“天才那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这句话,但是,我们的老师和教材偏偏每次都漏掉爱迪生后面那关键的一句话:“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  相似文献   

20.
当我们能够探知遥远星球的一次轻微地震的时候,我们不知道自己的同床伴侣,是否辗转反侧。我和朋友做过一个游戏,很有趣。你说你也想做。好啊,我希望大家都有机会参与,别看我们都已是成人,其实每个人心底都埋着一颗喜爱玩耍的种子。我先来讲一讲规则。所有的游戏都是有规则的,要想玩得好,就得守纪律,要不就乱了套了。那规则就是一找一张白纸,写上你的一个常常出现的情绪,比如说——愤怒、怀念、孤独、忧郁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