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4年7月25日至28日,由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与江海学刊杂志社共同举办的"文化强国高层论坛"暨"学术期刊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学术研讨会在大连举行。来自《哲学研究》《新华文摘》、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社会科学网、《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教学与研究》《学术研究》《人文杂志》《社会科学战线》《社会科学辑刊》《学习与探索》《东岳论丛》《广东社会科学》《中州学刊》《南京师大学报》等媒体以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近40人参加了研讨会。与会专家围绕"学术期刊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关于学术规范与学风建设若干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景来 《学术界》2005,(2):268-278
教育部组织制订的《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 ) ,经过 3年多的反复研究讨论 ,数易其稿 ,经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投票一致通过 ,并向社会正式公布 ,以规范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 ,加强学风建设和职业道德修养 ,进一步发展和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事业。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各项学术研究事业取得了很大成就 ,但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诸多原因 ,学术“失范”、违规现象时有发生。进入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理论界的很多专家、学者围绕学术规范与学风建设 ,以及诸多相关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 ,《中国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中国学术回顾》一书,2005年7月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此书由吉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社会科学战线》社长邴正教授、《社会科学战线》主编邵汉明研究员策划并主编,共分三卷,计近百万字。在20世纪百年里,中国文化和中国学术经历了从批判继承到创新发展、从感性认知到理性升华的艰难历程,即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嬗变。特别是进入新时期以来,中国学术出现空前的繁荣,各个学科都有飞跃性的发展,成绩斐然。总结百年来中国学术的复杂历程,展望新世纪中国学术的发展走向,成为摆在中国学人面前的一项重要使命。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各个不同…  相似文献   

4.
一项旨在回顾和总结广东 2 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研究成果 ,由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广东省文化艺术界联合会和广东省中山图书馆联合举办的《百年撷英、传世藏典——— 2 0世纪广东学术文化图书展览》系列活动 ,日前已拉开帷幕。这次活动包括下列内容 :举办《百年撷英、传世藏典——— 2 0世纪广东学术文化图书展览》 ;编辑出版《百年撷英、传世藏典——— 2 0世纪广东学术文化图书汇览》 ;聘请国内专家 ,评选“2 0世纪广东学术文化名著 10 0种” ;制作《百年撷英、传世藏典…  相似文献   

5.
国运隆学术兴俞仲达我是1962年《理论与实践》月刊改为《学术研究》双月刊后,到《学术研究》编辑部工作的。当时,任《学术研究》副主编的胡大钧同志,想专职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而在广州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哲学室工作的我,自认不是搞研究的材料,在组织的同...  相似文献   

6.
《百家讲坛》的热播,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在学术与大众间架起一座桥梁,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学术研究虽然有其独立性,但时代的需要、社会的发展,都要求学术走出“象牙塔”、走向大众,这是学术本质上实践性的复归,也是社会科学的本质要求。当然,学术走向大众,不可能也没必要将一切学术大众化。由于自身的特点和传播方式的局限,学术与社会大众有一定的距离,而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工具为学术走向大众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与土壤。那种认为学术走向大众就是学术的“庸俗化、简单化”的观点,实质是“精英文化”居高临下的自我陶醉和自我封闭。  相似文献   

7.
学术短讯     
2005年8月19—21日,由河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学科开放研究中心、英国国家社会科学委员会社会文化变革研究中心、斯洛文尼亚普莱茅思卡大学文化研究系联合主办的“2005年中国—欧美文学理论国际论坛”在河南大学举行,《学术月刊》应邀派代表出席。2005年8月22—24日,由南开大学中国史研究中心、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合办的“‘近五百年来中国社会结构变迁’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南开大学举行,《学术月刊》应邀派代表出席。2005年8月23—26日,由中国史学会史学理论分会、云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8.
本刊创刊十周年(1985—1995)之际,承蒙区内外兄弟期刊编辑部(杂志社)的热烈祝贺,本刊特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贺期刊(aPK z q k 6) 理论界 探索与争鸣 学术交流 学术界 学术月刊 学术研究 领导科学 长白论丛 社会科学论坛 江苏社会科学 湖北社会科学 浙江社会科学 云南学术探索 福建学刊 理论与现代化 湖南社会科学 理论月刊 学术论丛 河南社会科学 探索与交流 山东社会科学 中国藏学 江西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研究 青海社会科学 云南社会科学 东岳论丛 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辑刊 求索 宁夏社会科学 江海学刊 江淮论坛 甘肃社会科学 学术论坛 桂海…  相似文献   

9.
值得关注的学术集刊现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玉圣 《云梦学刊》2004,25(4):29-30
专业性、学术性集刊之异军突起,是最近十余年来中国学术界、出版界最为引人注目的文化景观之一。这些学术集刊往往由学者个体或群体、学术组织或学术单位主持编辑,由相对固定的某一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这些学术集刊的编辑情形有异,学术旨趣亦不尽同,但大都以追求高学术品质为依归。除个别例外情况,基本上都是连续性出版物。跨学科性、综合性是是这些学术集刊的“重武器”。如《文史》《中华文史论丛》《学人》《中国学术》《现代中国》《学术思想评论》《人文论丛》《国学研究》《公共论丛》《学术集林》《中国政法大学人文论坛》《视界》…  相似文献   

10.
人文学科与20世纪中国学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20世纪中国学术史的研究越来越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课题。在回顾与总结百年学术的基础上,追寻中国现代学术的踪迹,描述知识增长的历程,并作出我们当代人的检讨与反思,这对于推动当前乃至21世纪学术的繁荣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不过,勃兴于世纪之交的学术史研究,还有另一层含义,这就是它昭示着中国现代学术范式的转型。发端于80年代的学术观念的变革和研究方法的多样化,到90年代,便演化为对于学术规范的深入而持久的讨论;对于科学主义与人文精神的热烈争鸣,以及对于本世纪大批学术经典、名著的整理出版。这些运用新观念、新方法的实践,无疑催化着新的学术范式的形成。在此背景下的学术史研究,往往成为新旧范式激烈竞争的形式。新范式正是借助于对历史的反思与重新诠释,来争得横空出世的权利。如果说发生于上一个世纪之交的“史界革命”,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第一次证明了这一点的话,那么我们对于当前的学术史讨论理应抱着更加热切的期待。设立“20世纪中国学术史研究”专栏,是我们多年来的期望,本期终于推出。我们期盼着广大读者的支持与批评。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中西方传统学术史记与比较研究入手,指出学术从20世纪开始发生了重大变化。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研究可为两个方面:一是体制化的进程取得重要进展;二是人文社会科学在不断的细化、分化与综合化。现在一些边缘性学科和新兴学科已经或者正在出现,即使是某些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学科也延伸出了许多新的分支学科领域,各学科研究的内容和对象发生重叠和交叉的情况屡见不鲜。科学史证明,靠单一的学科来解决丰富多样的世界性问题与人类社会问题是行不通的,学术学科的交叉往往是创新思想的源泉。不断用科学质疑的科学精神去审视旧的科学与科学学术体系,充分发挥想象力去架构新的科学框架,尤其是引出大跨度与庞杂的重大交叉科学新思维,学术才能在凤凰涅中常青。  相似文献   

12.
华北、东北地区社会科学综合期刊研讨会,于1992年8月28日至9月2日在山西省太原市举行。出席会议的有华北、东北各省,北京市、天津市社会科学院系统和部分社联所办综合期刊《学习与探索》、《社会科学战线》、《社会科学辑刊》、《河北学刊》、《内蒙古社会科学》、《天津社会科学》、《北京社会科学》、《学术论丛》、《晋阳学刊》的负责同志;《中国社会科学》、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申小龙《中国文化语言学》为代表,全面评述中国文化语言学的缘起逻辑、理论方法及其学术性质,明确指出中国文化语言学是对中国传统语言学的螺旋式复归,是对立于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学术新范型,充分肯定其历史性反拨与对于迈向21世纪的中国学术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现代中国学术方法综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学术研究领域,学术方法的思考、选择和设定,对于任何一个想有作为的学者,都是至关紧要的。20世纪中国的一批杰出学者,在他们成就斐然的学术经典或名著中,开拓了各有千秋的学术门径。本文着力于以“学术史的材料作方法论的文章”,通过系统地考察和融贯中国学术发生现代性转型的学者的学术成就,挖掘其间内蕴着的学术方法,阐释了中国现代学术方法通论的三个层次,论述了作为现代中国学术方法总纲目的“双构四点”,即世界视野和文化还原的双构性与立足点、着眼点、关键点、归宿点四个功能点,以求为当代学术的发展提供弥足珍贵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学术规范化运动, 所带来的不仅仅是规制学术活动应遵循的基本规则, 更寻求学术道德和学术精神的彰显, 学术传统与学术风气的生成, 学术自由与学术民主的促进。自上世纪90年代起, 关于学术规范化的问题研讨已如春风化雨, 渐起蓬勃之势。以推动学术规范化、学术繁荣为目的, 以建构学术研究范式为指向, 以国内著名学者———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邓正来先生主编的《中国学术规范化讨论文选》出版为契机, 吉林大学邀请人文社会科学各领域的专家学者,于 2004年 9月 15日召开了“中国学术规范化研讨会”。吉林大学党委书记、法学院教授张文显主持会议并发言。会议就中国学术规范化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回顾与反思, 共同探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规范化问题, 以期推动中国学术界学术意识的培养, 努力建构中国社会科学学术传统。本期, 特将与会部分学者的观点挹其精要, 整理成文,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20年代大学学术与现代大众传媒的复杂关系,一直是副刊研究的一个热点。大众传媒如何参与并推动大学学术的开展,以及大学学术精神对大众传媒文化品格的形成所起到的作用等,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本文在深入历史语境的前提下,通过《京报副刊》广告栏来透视这一独特的双向文化交流活动,探究《京报副刊》广告栏对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学术活动的媒体支持,阐明现代大众传媒的学术动员机制,以及这种机制反过来对《京报副刊》自身文化品格与学术风貌的定型作用。  相似文献   

17.
各位同仁:大家好! 在此,我首先代表《云梦学刊》对各位拨冗光临本次论坛表示热烈欢迎!对河北省社科院及《社会科学论坛》杂志社给予的支持和帮助表示由衷感谢!借这个机会我讲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关于"当代学术史研究"的命题."当代学术史研究"是由两个要素组成的.第一是"当代",指1949年至今;第二是"学术史研究".我们对"学术史研究"最简单的界定就是"关于学术研究的学术研究".学者本来是研究学术的主体,但在学术史的视野之下,学者变成了学术研究的对象,即学术研究的客体.当代学术史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关于当代学术发展的宏观研究.比如说研究当代学术发展的基本规律、当代学术发展的基本脉络和大致阶段等等.二是关于某一学科发展的学科史研究.如研究当代历史学学科史、文艺学学科史、鲁迅学研究史等等.三是关于学者的个案研究.  相似文献   

18.
我刊1999年第1期所载曹树基先生撰《中国村落研究的东西方对话》一文在学术界引起了一定的反响。不少学者认为,该文引出了这样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话题: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迅速发展、各学科交叉融会的趋势日益明显的今天,如何在不同学科之间和中西之间进行学术对话?应当遵循怎样的学术规范?有鉴于此,《中国社会科学》编辑部、《历史研究》编辑部于1999年3月14日在京召开了以“学术对话与学术规范”为题的学术讨论会,来自上海、山东、北京的学者就以上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会后,我们约请部分学者撰写了下面一组文章,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学术规范的内在支撑——学术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学术规范化运动, 所带来的不仅仅是规制学术活动应遵循的基本规则, 更寻求学术道德和学术精神的彰显, 学术传统与学术风气的生成, 学术自由与学术民主的促进。自上世纪90年代起, 关于学术规范化的问题研讨已如春风化雨, 渐起蓬勃之势。以推动学术规范化、学术繁荣为目的, 以建构学术研究范式为指向, 以国内著名学者———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邓正来先生主编的《中国学术规范化讨论文选》出版为契机, 吉林大学邀请人文社会科学各领域的专家学者,于 2004年 9月 15日召开了“中国学术规范化研讨会”。吉林大学党委书记、法学院教授张文显主持会议并发言。会议就中国学术规范化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回顾与反思, 共同探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规范化问题, 以期推动中国学术界学术意识的培养, 努力建构中国社会科学学术传统。本期, 特将与会部分学者的观点挹其精要, 整理成文,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在《学术研究》创刊80周年之际,认真地回顾所走过的路程,明确今后前进的方向,是很有意义的。 80年来,在学术界的共同努力下,《学术研究》在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方面,在训练和培养我省社会科学理论队伍方面,在推动广东学术理论的繁荣与发展方面,在沟通海内外尤其是港澳和东南亚的学术交流方面,以及在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等方面,都做出了许多有益的贡献。《学术研究》一直着力于时代特色与地方恃色相结合,因而得到省内外以至国外学术理论界的密切关注,成为人们欢迎的一个学术理论刊物。这与编辑同志们的长期努力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