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在郭沫若早期的文艺观点中,可以找到和孔子、庄子、屈原、陶渊明、王维、李白、司空图直至袁枚等人的思想联系,可以看到康德、弗洛伊德、柏格森、克罗齐等人及歌德、席勒、海涅、雪莱等浪漫主义作家乃至现代主义的各种流派的思想影响,内容较复杂,也有些相互矛盾之处。在对它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评价时,我以为应该明确以下两点:  相似文献   

2.
推崇直觉并赋予它把握生命世界的独特权利,是柏格森生命哲学的根本要义。从这一点出发,柏格森将他的直觉主义认识论应用到艺术领域,得出结论说,由于艺术创作与艺术欣赏都必须依赖于直觉,而这种直觉从根本上讲,只是对人的内在情感的一种领味,所以,依赖于直觉的艺术其最终使命就是成为情感的连通器。柏格森理论启示我们,艺术的真正目的只在于传达情感,唯有借助情感,作家与读者才能够实现交流;唯有依赖情感,艺术才可供认识与教育。  相似文献   

3.
<正> 所谓艺术主体意识是指人的意识,还是指动物的意识,拟或是人身上至今尚存的动物属性的意识;是马克思所说的属于人的高级意识,还是弗洛伊德所说的人的性欲本能冲动的潜意识?在艺术的主体意识论争中,大家很少注意马克思的有关论述,有的人还否认马克思有这方面的理论。有人说弗洛伊德的动物性、潜意识理论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弗洛伊德及其  相似文献   

4.
1907年,法国哲学家柏格森发表了《创造进化论》一书,建立了以“生命冲动”为核心的哲学体系。20世纪中国新儒家的儒化的生命哲学就是在柏格森哲学思想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作为现代新儒学的开山,梁漱溟热烈地推崇柏格森的生命哲学,他用这一新传入的西方哲学思想来重新诠释儒学,从而也用儒学来改造西方哲学而使之“中国化”(实为儒学化)、目前研究中国现代哲学史的论著至多只是简略地提到相格森生命哲学对梁漱淇思想的影响,并没有对此作专题研究,本文试图弥补这一不足,以推动中国现代哲学史研究的深人。一、柏格森的生命冲动…  相似文献   

5.
R.G.柯林伍德(1889—1943),英国历史学家和哲学家,毕业于牛津大学,并于1934年开始在该校任教授。他于1938年出版的《艺术原理》,是他的主要的美学著作,该书中对艺术表现的著名阐述,在现代西方美学界产生了极为广泛的影响。这一学说与克罗齐一脉相承,被称为“克罗齐—柯林伍德学说”,柏尔斯德雷在其美学简史中,曾经有过这样的评价,“存英语世界中,克罗齐的一个最有学识和最有威望的追随者是R.G.柯林伍德……但是,仅仅说他是一个追随者是不公正的,他在探索艺术异于其他事物的特性时,表现出了极大的独创性,他还详细地分析了在作为一种过程的‘想象性表现’中,混乱的情感是如何变得清晰和被自我意识到的。”  相似文献   

6.
我国美学界很少介绍科林伍德的美学思想。在一些附带谈到科林伍德的文章中,一种倾向是将其与克罗齐简单地等同起来,一种倾向是对他的表现说作出了肤浅的解说。这两种倾向都与科林伍德的本来面目相去甚远。本文拟对科林伍德的美学思想作一较全面的介绍和评论。 在西方美学史上,科林伍德的名字是与克罗齐联系在一起的,美学史家们将他们的学说称为克罗齐一科林伍德表现说。不过,科林伍德不仅仅是克罗齐的追随者,他也有着可贵的独创性。 罗宾·乔治·科林伍德(Robin George Collingwood,1889—1943),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历史学家、美学家。他是新格尔主义者,在本体论上认为离开精神就没有实在,在历史学上认为全部历史都是思想史。他的一生是研究、教学和著述的一生。其主要美学著作有《艺术哲学大纲》(1925)和《艺  相似文献   

7.
从美学的角度看,中西关于艺术本质的学说,大体是逆向演进.在西方,长达两千多年,再现说一直占统治地位.然而,十六世纪席卷全欧的文艺复兴运动使情况发生了变化,这一时期,蒙田首先提出了"自我表现"说;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随着浪漫主义思潮的兴起,魏朗和托尔斯泰先后提出了"情感表现"和"情感传达"二说;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相继出现了克罗齐的"直觉表现"说,弗洛伊德的"潜意识表  相似文献   

8.
论精神分析学理论与心理时间学说对意识流小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识流文学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一种流派,20世纪20—40年代盛行于欧美各国。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理论和柏格森“直觉主义”、“心理时间”学说对意识流文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一个时期中,意识流文学曾有过辉煌时期,并产生了像法国的马赛尔.普鲁斯特、爱尔兰的詹姆斯.乔伊斯、英国的弗吉尼亚.伍尔夫以及美国的威廉.福克纳等一大批杰出的意识流小说大师。  相似文献   

9.
宗白华艺术理论的形成与法国哲学家柏格森的生命哲学有着莫大的关联,其美学思想在中国现代美学史上独树一帜。本文从宗白华的艺术理论与柏格森生命美学的关系出发,认为他接受了柏格森的生命创化理论,由此确立了他的人生观,并提出人生艺术化的看法。他运用柏格森的生命哲学来解释艺术的本质、创作和欣赏。后来他逐渐超越柏格森的思想,把它和中国传统哲学的生命宇宙观相融合,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新的生命美学体系。  相似文献   

10.
《艺术形式不仅仅是形式》是近年来广东青年学者中最先出的第一本文艺学术方面的论文集。文章大多写于1983—1986年间。其中有对文艺理论的重新思考,有对创作心理学的研究,还有独具风格的文艺批评。这些文章不仅仅是理性思考的果实,同时也是生命力的冲动与爆发,是生命意识和对文学虔诚献身的结晶。作者殷国明是我校中文系的青年副教授,不修边幅,貌不惊人,个性倔强孤傲,但精神世界却十分丰富。这种气质与他从事的文学事业融为一体,使得他的理论探索也富有个人特色。例如,在探索艺术魁力的时候,他注重艺术世界中的未知领域,把艺术家对生活本质的理性认识当作已知世界,而且“仅仅是一些非均匀分布的质点”,有如星光“吸引了周围大量的感性的模糊的东西,并照亮了它们,由此共同构成了艺术创作的审美星空”。(《艺术:在已知和未知之间》)在艺术美中,还存在“一种来自生活的‘原生’的美”(《“原生美”和艺术美》)。其中《艺术形式不仅仅是  相似文献   

11.
刘向信 《齐鲁学刊》2003,(2):134-137
朱光潜早期美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与克罗齐的美学思想有着密切的关联 ,他以“形象的直觉”为核心的美学经验论直接脱胎于克罗齐的相关美学观点。朱光潜早期美学思想在“艺术的独立性”和“为艺术而艺术”等方面 ,与克罗齐美学思想产生了共鸣。但也是因为这一点 ,使得他与克罗齐在“艺术的独立性如何实现”的问题上分道扬镳。  相似文献   

12.
人们习惯于把朱光潜与克罗齐联系在一起,把朱先生称作克罗齐的信徒。其实,早在六十年代中,朱先生就摒弃了克罗齐;而在这以前,他虽然追随克罗齐,但并不那么谦恭,他曾经三批克罗齐,由信从而怀疑,由批评而超越,逐步走上了一条非克罗齐的  相似文献   

13.
五四时期 ,在斯宾诺莎的“泛神论”之外 ,郭沫若受柏格森“生命哲学”和“艺术  直觉”说的影响最大。郭沫若早期美学思想中的主情主义、主观性、直觉、灵感等艺术观念均可见出柏格森的直接影响 ,是其诗歌创作实践的一个重要思想来源 ;但是 ,因现代中国的特殊现实处境 ,郭沫若对西方文艺哲学的接受又融入了自己的体知和认识 ,从而出现了一些新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正> 艺术创作的迷人之处始终是与作品的诞生联在一起的.美国美学家桑塔耶纳认为:“美的主要特权,就在于综合自我的种种冲动,使之集中在一个焦点上,使之停留在单一个形象上,所以伟大的和平降临于那骚乱的王国.”①艺术思维活动中的一切痛苦和欢乐,一切欲望和满足,都是存在于特定的艺术对象之中的,由此艺术家将通过一种艺术生命(形象)形态的诞生,来寄托和表现自己的主体意志.从这个意义上说,艺术创作是一种主体思想感情通过具体媒介得以客观化的过程,艺术家的全部理想都是通过一种具体可感的、客观行动的方式及其由此造就的审美现实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正> 维柯(Vico 1668-1744)是启蒙运动时期意大利著名的文化人类学家、法学家、历史学家、语言学家、美学家.克罗齐认为:维柯是"以一种新方法理解幻想,洞察诗和艺术的真正本性,并在这种意义上讲发现了美学科学的革命者".韦勒克在《近代文学批评史》中虽不同意克罗齐把维柯视为西方美学奠基人的看法,但他仍认为维柯在他的《新科学》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美学包含了丰富的西方哲学和美学资源,柏格森的生命哲学美学就是其中的重要代表。柏格森美学对个体生命的高度重视使中国现代美学在建构过程中呈现出鲜明的生命精神。他对生命、艺术、直觉的美学阐释影响了中国现代美学家、文艺家,使他们的理论呈现出生命的艺术化精神、艺术的生命创造精神和艺术的审美直觉精神。  相似文献   

17.
直接影响沈从文创作的西方哲学、文艺思想有两大体系:一是把人文主义、人道主义与启蒙主义相结合,进而与柏格森的“自由意志”的“生命力”结合构成一大体系;二是柏格森直觉主义中的“意识绵延”(意识流)和“心理时间”成为作者以性爱为核心,以表现人的潜意识而进行精神分析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马尔库塞的审美乌托邦理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兰克福的主将马尔库塞将弗洛伊德主义与马克思主义融合在一起 ,建立起自己的审美乌托邦理论。他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精神 ,从弗洛伊德的人格心理构成理论出发 ,猛烈地抨击了当代工业社会技术理性对人的控制 ,并在弗洛伊德压抑性文明的基础上 ,提出了非压抑性文明的可能性。马尔库塞指出“审美—艺术”是通往非压抑性文明的乌托邦及实现人类解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弗洛伊德—马克思主义是试图综合弗洛伊德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思潮。这一思潮的创始人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社会批评家赖希(W·Reich),法兰克福学派的某些成员弗洛姆(E·Fromm)、马尔库塞(H·marcuse)后来也加入了这一运动。 弗洛伊德—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核心是试图将弗洛伊德的本能和人格结构置于历史唯物主义所提供的社会框架中,研究本能、人格结构和社会关系的相互作用,并依据这一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王剑飞  翟大炳 《兰州学刊》2005,3(5):283-286
弗洛伊德说潜意识(无意识)是"一个特殊的精神领域,它具有自己的愿望冲动、自己的表现方法以及它特有的精神机制."作家的任务不仅是要表现人的意识活动,而且还要深入到人的潜意识中去,探索心灵的奥秘,以揭示人的丰富多变的内心世界.这一新的尝试拓宽了文学作品的视野并开辟了另一番艺术风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