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庚寅 《中华魂》2011,(4):9-11
廖承志是我最尊敬的国家领导人之一。他的母亲称他为“肥仔”。周恩来等老一代领导人称他为“小廖”。与他熟悉的人皆尊称他为“廖公”。我在他的直接领导下,先后工作了17年。在长期接触中,有些琐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2.
古国凡  何洋 《社区》2013,(12):38-39
“多做好事、帮助别人’是他的人生信条;“我以我心济贫困,我愿终生学雷锋”是他的座右铭;他先后救助了30多名贫困学生、16个残疾儿童、7位贫困母亲,捐钱捐物数不清;遇见落难者,他腾出房间,一住就是3年;看到孩子失学,他东奔西跑,联系学校;他先后开通了爱心热线电话,创办了“雷锋网站”;他的家几乎成厂“残疾人救助站”“困难人收容站”“扶困济贫服务站”。他就是河南省平顶山市卫东区黄楝树社区居民,现年51岁的彭振天。  相似文献   

3.
蒋书 《社区》2004,(2):51-53
令人震惊的口供:一名毒贩交代说,他的“老大”竟是一位赫赫有名的缉毒英雄—他曾无数次出生入死缉拿毒贩,先后获得“全国优秀人民警察”、“中国优秀青年卫士” “全国先进个人”等光荣称号。他家徒四壁,却浑身义胆。这样的人会是“老大”吗?  相似文献   

4.
2006年7月1日,在北京广播电台播出的“纪念建党85周年特别活动——我为你感动,我身边的共产党员”大型评比活动中,一位74岁的老人被评为“感动之星”。在2002~2006年的5年间,《北京社会报》、《北京晚报》、北京市电视台第八频道等诸多媒体纷纷先后对他的事迹进行了采访和报道,此间他先后荣获了“北京市社区志愿者之星”、“西城区志愿工作先进个人”、“西城区红十字志愿者”等称号。这么多的荣誉并不是媒体“炒”出来的,而是这位老人十几年如一日“练”出来的  相似文献   

5.
十七年前,为掌握一技之长,他从老家河北邯郸涉县来到位于上海的沪东中华造船集团高级技工学校继续求学,毕业后成为一名电焊工。多年来,他在岗位上成才,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农民工”“上海市技术能手”“中国船舶青年五四奖章”和“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诸多荣誉。他就是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总装一部搭载作业区六组电焊工刘鹏鹏——一位从技校走出的“蒙面焊将”。  相似文献   

6.
被香港人誉为“地产界大哥大“的李兆基,先后创办了“永业企业公司”、“新鸿基地产”、“恒基公司”、“香港中华煤气公司”等企业.拥有不菲身价。然而他1949年初  相似文献   

7.
周立  张翅 《百姓生活》2010,(1):25-26
下肢瘫痪的冯忠元自学成才,趴在床上行医22年,为困难群众免去医药费以及捐款共计40多万元。近几年来,他先后获得“第二届重庆道德模范候选人”、“国际养生保健医学杰出贡献奖”、“重庆名医”等荣誉。  相似文献   

8.
他从10元钱起步,从一个医药的“门外汉”成长为医药“大鳄”:他的企业从南宁一间小小的药房起步,至今已发展成为拥有200多家门店、1000多名员工、年销售规模突破2亿元的广西连锁药店业领跑者,成为了中国连锁药店50强企业;他先后荣获2006年“世界杰出华人”及“2008年度中国医药零售连锁行业魅力领军人物”等荣誉称号……他,就是全国优秀守信企业家、农工党广西区委经济委员、广西康全药业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庞云先生.  相似文献   

9.
他贪恋美色,抛妻别子卷起50余万元公款潜逃他乡,隐姓埋名过起了风流生活。此后,一对同胞姐妹先后和他结为“夫妻”。当他的腰包最终被这对姐妹“挤兑”光之后,姐妹俩执意将他扫地出门。想到自己人财两空而又走投无路,他疯狂地举起了报复的屠刀……  相似文献   

10.
我们学校一度“抄客”横行,但自从王元竞老师来后,考场纪律得以全面“肃清”。尽管此人长着一双一线天般的拉链小眼,可它的聚光能力却极强,短短几年间,就先后有数十名有着高超作弊技术的“考霸”“死”在了他的眼下。我们不觉惊呼,他老人家眼里长着的哪是眼睛,分明就是一对天文望远镜嘛。于是,我们便索性将他的大名改摔了,悄悄管他叫“望远镜”。  相似文献   

11.
姬建民 《中华魂》2010,(10):33-34
由于久违的感动.我不得不写下这个近乎“口号”的题目。 这源于一位叫张国福的老英雄。50多年前,他是全军闻名的特级战斗英雄,参加过“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作战”、“进军四川”、“湘西剿匪”和“抗关援朝”等众多战役。因作战勇敢,屡建奇功.他先后荣立特等功一次、大功两次、小功五次,  相似文献   

12.
自然与文明的悖反是李少君诗歌当中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他先后提出的“草根写作”和“新红颜写作”创作主张在深层次里都与这相关联;李少君诗歌里的“神”,是他努力在自然和文明的悖反中寻求平衡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丁愚 《成才与就业》2013,(21):44-45
他来自江西婺源,青少年时生活在偏远的山区;他技校毕业在老家务农一年后,怀揣着梦想来到上海:到上海后他刻苦学习,拿到了维修电工高级证书,还参加了成人高考并被徐汇区业余大学录取;他先后被评为“全国热爱企业优秀员工”“上海市优秀农民工”“上海市2010-2012年终身学习优秀学员”,并享受户籍进沪政策。他说:“学习有助于工作,我要学习、工作两不误,将学习进行到底。”  相似文献   

14.
冯耀璞  志信 《山西老年》2011,(12):20-20
王鸿钧是中共山西地方党组织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从1925年高君宇介绍他加人中国共产党,到1928年赴莫斯科,他曾先后担任中共太原地方执行委员会组织部长,中共山西省委代理书记、组织部长、宣传部长等职,中共“五大”、“六大”代表。  相似文献   

15.
郎琅 《社区》2008,(35):17-19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清政府四处通缉维新派人士,维新派领袖康有为不得不流亡海外躲避灾难,先后共在国外漂泊了16年。在此期间,他“身旅外洋”而“心忧中土”,经常饱含热泪,回望神州,时刻为祖国的命运担忧。  相似文献   

16.
保存  一鹤  志成 《百姓生活》2013,(1):31-32
卓加罗,是厦门市公安局湖里分局禾山派出所坂尚社区民警。他2年多抓了108个逃犯。曾创造一夜先后抓了3个逃犯的奇迹。因此,派出所看门的老大爷叫他“铁罗”,意为“铁打的罗汉”,媒体则称他是“八闽第一神捕”。  相似文献   

17.
荣获“中华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和“广东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优秀民营企业家”称号的陈昭常先生,是丰顺县关工委名誉主任。近几年他先后向社会捐资35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18.
他是雷锋的同龄人,他说自己一生的偶像就是雷锋, “一事当先想雷锋,一事之中仿雷锋,一事之后比雷锋,一年四季学雷锋,一生一世像雷锋”是这位70岁老人的座右铭。“雷锋改变了我的人生。”而他则被人们认为是“雷锋精神”的传承者。他就是挑出著名“小扁担精神”的全国劳模杨怀远,从上世纪60年代被毛主席、周总理亲切接见起,他先后受到了党和国家四代领导人的接见。~~  相似文献   

19.
五年过去,赵兴业先后被蒙城县政府授予“养猪状元”,阜阳市“十佳青年”,被市评为劳动模范,省优秀青年企业家。省委书记卢荣景热情赞誉他“个人养殖全省第一家”、国家农业部副部长刘成果亲切称道:年轻人,干企业真行!赵兴业在当地家喻户晓。翻开他的奋斗史,每一页都洒满他和妻子吴兴俊的辛勤汗水。  相似文献   

20.
安徽省涡阳县花沟乡农民张良“白手起家”跑运输.搞加工,办企业,“滚雪球”式的发展。目前,他已拥有一辆加长“151”货车,两辆双层卧铺客车,一个日产15吨面粉厂,总资产近100万元。眼下,他又在兴建挂面厂、饲料厂、综合养殖厂等私营企业,几年来,他先后资助周围20多个贫困户发展养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