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与世界的关系是历代哲学家关注、思考的中心问题。现实生活中的人总是自觉不自觉地以各种活动、各种方式处理着这种关系。人与世界关系的多样性,使人能以不同方式处理自己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并在对种种关系的处理中实现自己对外部世界的掌握。艺术是人在处理与外部世界关系时所发生的一种活动与方式。本文试就人掌握世界的艺术方式作一浅要的分析。祈识者赐教。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即实践。它具有两大功能:客体的改变和人的主体自身的改变。实践既创造了一个属人的对象世界,也创造了一个属人的主体世界。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唯物主义,它以其科学的理论说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同时也以其深刻的理论提示了人的自身发展的规律性。一所谓本质,就是事物内在固有的规定性。正是由于事物自身内在规定性的存在,事物就有了区别。人具有实践的规定性,就形成了人的特殊本质,使人与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区别开来。人的本质,说到底就是人的实践活动即人在本质上是一种实践创造着的存…  相似文献   

3.
1 人的活动是满足人的需要的唯一手段,是实现人的价值、目的的中介;人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人类为其自身的存在和发展,把人以外的一切存在物以及人自身作为自己活动的对象,通过各种活动形式构成人与外部世界的紧密联系,形成复杂的矛盾关系。人类活动的本质就在于通过观念的认识活动与现实的实践活动认识和改造人与外部世界的复杂关系,解决上述关系中的各种矛盾,追求并达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从而使人类获得生存和发展的自由。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可以得出  相似文献   

4.
人的发展前景与自主意识的深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实践活动的拓展和延伸,人对自身作为实践活动主体的认识不断深化,人驾驭外部世界的自主意识也不断强化,这是近代以来工业文明突飞猛进的内在力量。但这种自主意识的片面发展也造成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紧张关系,以至于陷入重重困境中。要走出现代人的发展困境,就必须要重新反思人的主体性。人不仅是外部世界的主体,也是人自身的主体,人理性地把握自身,成为身内自然的主人,是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他人及社会的和谐发展的首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它既适应我国当前进行素质教育的内在需求,又呼应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不仅是活动过程的参与者、组织者、帮助者,更应该是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和学生之间需要建立一种新的民主关系.在这种新的关系中,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的知识体系传递给学生,而要与学生共同开展探究知识的过程.教师对落实本课程,提高活动课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仍处于主导地位,因此对教师的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就综合实践活动与师资建设的关系谈一点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相似文献   

6.
所谓主体性实现,是指主体人所具有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的体现和发挥,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研究现实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中的主体性实现问题,既是主体性理论内在逻辑发展的新生长点,又是主体性理论与现实问题相结合的契机。一、市场经济建设与人的主体性实现之间的关系市场经济建设与人的主体性实现是一种主客体双向建构的活动。两者互为前提、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一方面,主体——人有目的有意识地建立起与自身需要相符合的客观经济形式——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中确立人的主体地位和发挥人的主体性。另一方面,市…  相似文献   

7.
1.人不是一种孤立的存在物。人是物质世界分化的产物,但仍然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因而人的生存和发展绝对地依赖外部物质世界,然而,人对世界的依赖又不同于动物对世界的依赖。人对世界的依赖是通过人对世界的掌握来实现的。依赖与掌握,是人同外部物质世界关系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在这两个方面,依赖是掌握的前提,掌握是依赖的实现。人对世界的依赖和掌握的实质,是要在实践领域和观念领域,通过不同方式的加工改造,把外部物质世界的事物变为人们同样可以用不同方式享用和消化的对象,使它们成为人的(社会的)精神的和物质的生活与活动的一部分,并由此而形成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  相似文献   

8.
从本质上说,自由是作为主体的人与外部世界的一种和谐状态。研究自由问题,必须涉及三个基本问题:第一,主体自身的存在状况,即自由的内部因素;第二,主体活动的外部环境,即自由的外部因素;第三,主体与外部环境,也即内在自由与外在自由的相互关系问题。长期以来,人们关于自由与必然、主体能力与主体权利、主体行为与社会规范以及权力与义务的关系问题的研究和讨论,实际上都是以内在自由与外在自由的关系问题为中轴而展开和具体化的。因此,对于内在自由与外在自由关系问题的正确理解,不仅是理解自由问题的关键而且是解决自由问题的一般理论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9.
任何一种有目的的实践活动都离不开理论作指导。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它不是改造客观世界,而是改造人的主观世界,也离不开理论作指导。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①这句话深刻地道出了实践对于理论的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10.
论实践的否定性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否定性是人的实践活动的本质 ,即人作为主体与外部世界作为客体之间的双向否定性关系。从实践中的目的性要求来看 ,这种否定性表现为人的目的性要求与自然界制约的双向否定性关系和人的目的性要求与现实世界的双向否定性关系 ;从实践中的对象性活动来看 ,这种否定性表现为在对象性活动中人与自然界、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自我的双向否定性关系。扬弃外部世界对人的否定有伦理的方式和发展的方式两种。内含着伦理的发展方式才是人类真正的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方式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实践观同时也蕴含着一种实践生存观。因其实践并不只是意味着人与外部世界之间的某种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 ,实践本身就是指人的生存活动方式 ,是人生存的特质所在 ,实践造就了人的生存以及人生存的自我理解。因此 ,实践观所蕴含的实践生存观实际上是使得实践观之所以可能的内在理论前提 ,这一前提是我们在理解实践观时应该明确意识到的  相似文献   

12.
蒋孔阳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美学家,他的美学思想以实践论为哲学基础,以创造论为核心,其审美关系理论包含了生成论思想的可贵因素,把人对世界的审美关系作为美学研究的出发点和对象。蒋孔阳的审美关系理论的逻辑思路包括人总是生活在各种社会关系中间、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是丰富复杂的社会关系中的一种特殊关系,并有其自身的特征。审美关系主要是情感体验关系,在逻辑上先于审美主客体、是人与世界之间一种精神性的自由关系。蒋孔阳的审美关系理论是一种通向未来的富有生命力的美学。  相似文献   

13.
本文拟通过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永恒性及其表现形式、解决方式的具体历史性特点的考察从而客观地合乎逻辑地推出当代哲学应关注和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人与世界的大关系。以往的哲学仅仅停留在人与世界关系的某一侧面,某一层次,某一环节,其结果要么片面强调解释说明世界而忽视对现存世界的物质改造,要么片面强调使现存世界革命化而忽略实践所造成的消极后果。因此,尽管对人与世界某一层次关系的分别考察是全面把握人与世界关系不可缺少的环节,但是如果仅仅停留于此,就会使人与世界的整体和谐关系遭到破坏,使人类的持续生存和发展失去保障。因此,当代哲学在综合了本体论、认识论、实践论以及文化哲学研究的积极成果基础上,必然把人与世界所发生的各种关系做为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关系系统加以考察,即以人与世界的大关系为其反思对象,从而推动人与世界的关系朝着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哲学应研究人与现实世界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哲学是人对自身处境、状况及世界关系问题的思考.所以,人和世界的关系问题应该成为哲学的主题.哲学对人与现实世界关系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当代哲学应以实践为桥梁,在人与世界相互规定其现实性的作用中,深化对世界和人自身的认识,具体展现人、实践和世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哲学的角度分析了当代人面临的自然危机、社会危机和人自身的危机,揭露了这一危机的实质是人一手导演的悲剧。人类要摆脱这一危机,必须走出人与世界关系的误区,理性地批判人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做出的突出的哲学成就,就是以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为基础,形成了一系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从马克思当时使用的术语来看,虽使用了费尔巴哈关于人是类存在这个提法,但已是一种全新的解读。费尔巴哈把人和自然的关系看成是自然和自然的关系;马克思不但把自然看作是直观的对象,而且看作实践的对象、改造的对象。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社会历史领域,并用“人化自然”说明人的本质,说明人特有的改造世界的能动与伟大力量,强调自然界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因此,本文不同意这样的观点:自然界是人创造的;离开人的实践,自然界只是一种虚无;人和自然界的关系只能被理解为人和“人化自然”之间的关系等。说到底,整个人类历史就是通过不断地认识和实践,使“非人世界”转化为“属人世界”即“人化自然”,从而实现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相似文献   

17.
1.哲学是世界观,是人对所观的世界的诸种看法、态度、思想之总和,哲学的世界观实质上是借助于主体对世界的根本看法以表达人自身本质的理论表现方式,因而它是在思想的范围内将思想对象化以映现人的能力的特殊方式。哲学是世界观,不是关于整个世界的知识,而是提供如何看待、分析、评价关于世界知识总体的角度、框架与视野,它涉及的不是在世界之内某些对象之间的关系问题,而是涉猎人之主体与整个世界的根本关系问题,它力求在思维与存在的普遍理论层次上使之思想对象化以改造客观的现实,同时又使外在的世界具有主体的特征。哲学是世…  相似文献   

18.
关于开展学校内部公共关系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的公共关系,系指学校运用信息传播手段,为树立自县良好形象,从而得到公众的理解、信任、支持与合作而进行的一种新兴的管理职能活动。按照其工作对象也即学校公众的不同,可以把它分为学校内部公共关系和学校外部公共关系两大类.通常有一种认识,以为学校的公共关系,主要是指外部关系,因为就公共关系最初的意义而言,就是从开展外部关系入手的。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学校公共关系涉及的内容虽然十分丰富,但概括起来不外乎内部关系和外部关系两个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内部公关更为重要,搞好内部公关,争取内部团结,是学…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具有目的的性,它是一种有目的活动,也是对目的的实现.目的是实践的内在要求,又是实践的外在实现,它来源于实践并指导具体的实践活动.目的通过工具和外部自然界发生联系,使自己服从于外部规律,表现为客观规律性,又能动地改造外部世界,表现为主动性.实战目的是人的能动性、主动性与客观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确实强调了实践是人对外部世界的改造活动 ,是人的物质生产活动 ,但马克思从来没有否定自我改造、自我生产也属于人的实践活动。如果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作片面地理解 ,比如忽视自我改造的内容 ,那么一定会给人类的自身发展造成许多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