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认为城市的繁荣,就是商品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发展城市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指出东西方城市发展道路不同,西方城市以土地私有和工商业为经济基础,并形成“市民社会”,在资本主义发展中,城市经济起了主导作用,东方中国古代城市以单一的农业为基础,在封建政权内,城市经济始终是剥削农村的,城市未孕育出“城关市民”以致中国封建社会存在之长,为世界之最。  相似文献   

2.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重商政策是商品经济发展繁荣的必要政治保障;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生产的地域性为商品经济的发展繁荣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发达的交通为商品经济的发展繁荣提供了重要的社会条件。  相似文献   

3.
论希腊古典文化繁荣的城市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希腊古典文化繁荣的原因,一向为中外学者所关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此研究的论文日渐增多,但其研究主要集中于奴隶制和奴隶制经济对古代希腊文化发展的影响;奴隶主民主政治对古代希腊文化发展的影响;古代希腊文化与古代东方文化的关系等方面,很少从城市地域空间去观照希腊古典文化繁荣的原因。文章以雅典为例,述论了希腊古典文化繁荣的城市因素:其一,城市集聚了古典文化繁荣的物质基础———工商业经济。城市是工商业经济活动的中心;其二,文化的繁荣必须有相应的文化人才和占有丰富的文化知识资源。城市集聚了古典文化繁荣的文化基础———科学文化知识与人才。雅典城市是城邦广行文化教育与交流活动的重要空间和舞台;其三,城市集聚了古典文化繁荣的政治保障———城邦民主政治的权力机构。城邦民主政治的确立与运作,始终与城市密不可分。由此说明,城市是希腊古典文化繁荣的基石。没有城市,希腊古典文化的繁荣将是不可想象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学术界探讨中国城市发展和古代小说的文章陆续出现。城市如何通过其自身的发展影响通俗小说的创作,甚至成为小说内容的重要元素,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课题。文中着力从明代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女性意识的崛起、出版业的繁荣三个方面探究其对通俗小说的影响,从而使明代城市发展与通俗小说的关系得以更加丰富的呈现。  相似文献   

5.
明清通俗小说刊刻中心经历了一个由福建建阳向苏州、杭州、扬州、常州、湖州等江南运河城市转移的过程。建阳书坊业带动了明清通俗小说的初步繁荣,江南运河城市的书坊业却促成了通俗小说的全面繁荣。大运河在通俗小说刊刻中心的转移过程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大运河为江南运河城市的书坊业与通俗小说的发展提供了繁荣的商品经济、壮大的市民阶层、便利的水陆运输与广阔的市场等得天独厚的条件,保证了这些城市的书坊业在市场竞争中能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6.
运河漕运体系在中国早期城市的发展 ,都城和行政中心城市体系的形成 ,中国南北城市系统的整合和运河城市类型的产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运河漕运体系是中国古代城市体系的重要基础 ,并使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呈现出独特的形态和规律  相似文献   

7.
文学发展的历史以文体的发展为基本内核,考察古代文体形态演变的历史,同时也就是考察古代文学创作、文学观念变革的历史。该文以吴承学教授新著《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吴承学:《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为中心,对其在文体形态研究方面的特色作了比较全面的评论,并以古代文体发展的历史和相应的文体学理论为学术背景,对目前文体及文体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可以预见的文体研究的学术前景作了扼要分析。  相似文献   

8.
城市市场在中国传统市场尤其是宋代以前市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城市市场的辐射功能不强、布局不尽合理和封建统治阶级对城市市场的严格管理等因素 ,使城市市场的发展受到很大限制。农村市场经过长期发展 ,到了宋代 ,空前繁荣和发展 ,在宋代经济发展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宋代城市市场与农村市场共同成就了中国商品经济史上第二个高峰  相似文献   

9.
漕运是封建王朝政治活动的产物,它的发展必然以政治中心为转移,以满足都城物资需求为目标,以连接都城与漕粮产地的水路为载体;同时漕运又是一种经济活动,它的发展又受经济活动规律和运河发展状况等因素的制约.根据王朝都城的位置变迁、漕粮主要来源地的变化以及运河网络的发展,可将中国古代漕运系统的发展概括为四个阶段,即以长安为中心、以"关东之漕"为内容的发生阶段;以洛阳为中心、以"关东之漕"向"江淮之漕"的转折为内容的蓬勃发展阶段;以汴京为中心、以"江淮之漕"为内容的繁荣发展阶段;以北京为中心、以"江南之漕"为内容的高度发展与终结阶段.漕粮来源地的变化典型地反映了中国古代漕运体系发生、发展、繁荣和终结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0.
中日两国诗学有着特殊的血缘关系。日本诗歌在奈良时期受中国诗学及唐代诗歌影响草创发端,以《古事 记》、《怀风藻》和《万叶集》等为代表的日本古代书面文学均有受中国古代诗歌影响的明显痕迹。这些诗文集大约产生于 公元8世纪左右,当时正值中国唐代诗歌的繁荣时期,也是中日文化交往的鼎盛时期,很多日本学问僧来中国旅居学习, 并将唐宋诗引入日本,从而促进了日本诗学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历史上不乏商业经济的繁荣时期。早在商代,人民善于经商,商以贝为货币,其都城已成为繁荣的商业都市,有“商邑翼翼,四方之极”之称。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发达,许多城市成为繁华的商业中心,且有较发达的冶铁业。铸铁柔化处理技术比欧洲早两千年以上。两汉时期的商业呈空前繁荣局面,商业通道四通八达,更有繁华的大都市长安。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商品经济相对活跃,手工业有相当发展,分工扩大,出现一些著名的手工业中心。隋唐时期经济繁荣,城市兴旺,长安、洛阳是全国的商业大都会。扬州、成都为长江流域的商业都市。北宋时商业和城市进一步繁荣…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我国古代城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是以传统文化为背景而形成的独特风格,其中既有严格的儒家礼制的体现,又融糅了道家对自然世界的态度和理解,二者的有机结合并在城市的规划布局和建筑形式中表现出来,形成了中国古代城市的独特形态。通过对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在古代城市建设中所形成的特色景观的论述,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古代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巨大影响,指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特别是对古代优秀的城市规划理论和方法的继承,对当代中国的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解光云 《南都学坛》2005,25(1):23-29
古代社会盛期(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4世纪),中国、印度和希腊皆出现"百家争鸣"的文化盛世。其集中表现为城市数量的增加和分布区域的扩展,城市工商业经济的发达,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实践。古代社会盛期东西方古典文化繁荣的城市因素表现为:城市是新思想和新教派传播、布道的重要场所;发达的城市工商业经济,是文化繁荣的物质基础;作为政治或军事机构的所在地,城市为文化的发展与交流营造了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4.
宋代是中国古代音乐发展的一个转型期。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与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城市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市民阶层及其音乐文化,逐渐替代宫廷贵族音乐而发展成为社会的主流音乐文化——市民通俗音乐文化。这种音乐文化注重写实主义,具有热情奔放和浅显直白的特点。戏曲音乐无疑是众多市民通俗音乐体裁中的杰出代表,综合运用诗、歌、舞等综合舞台形式,将市民阶层的寻常故事搬上舞台,赢得了市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在瓦舍勾栏、酒肆茶楼、寺庙道观或街头巷尾等公共场所的演出活动中,不断吸收各类文化形态和艺术体裁的精髓,完成了由滑稽小戏向成熟戏剧的过渡,宣告了剧曲音乐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15.
明洪武五年(1372年)中国与琉球建立正式的藩属关系,此后两国密切往来五百余年,政治、经济、文化交往频繁。随着清朝政权稳固、经济繁荣及睦邻友好外交政策的实施,中琉双方的册封贸易也成为两国经济交流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结果不仅极大促进了琉球经济的繁荣及社会的进步,而且推动了福建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福州港的兴盛。  相似文献   

16.
研究宋代县治城市形态的变化过程,是探讨中国古代城市空间演变的重要途径。明州(庆元府)定海县于后梁时期始建城墙,呈现镇、县并存的早期城市发展模式。南宋在承袭后梁古城区及“城西市”区的基础上,再度出现军寨、县城并存,共同促进城市生长的“双子城”格局,催生了新的城市中心,继而为明清县城的形态奠定了基础。明初定海罗城的修建,改变了开放式街区形态的发展模式,体现了县邑在宋至明代由无城到有城的背景下城市空间形态所发生的变革。  相似文献   

17.
1.国门洞开与近代城市的兴起中国近代城市的兴起,是世界近代化潮流冲击的产物。在古代,城市产生较早,并出现了不少世界名城,如西安、北京、南京城的规模与繁荣令东西方刮目相看。可以说,中国的古代文明更多地是从城市的闻名而远播四方的。到了近代,中国的城市发展远远地落伍了。由于受小农经济基础和落后生产方式的制约,清王朝始终无法也不可能自动开启工业文明的闸门,以致传统型的城市一直被阻隔在新兴工商业都市的行列之外,只能成为封建政治、文化统治的中心。通过两次鸦片战争,中国的门户被资本主义国家强行撞开,洋货渐次扩…  相似文献   

18.
论明清政治结构和社会组织对江南商品经济的影响孙竞昊西晋末年开始,古代中国的经济中心由饱受战争蹂躏的黄河流域南移,至南宋时期确立了长江流域的新经济中心位置。到明清时期,长江三角洲地区在国民经济中取得了执牛耳之显赫地位,突出地表现为以私人工商业为柠机和主...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先秦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为轴心来论证古代城市文化的形成原因,以《诗经》为材料阐述古代城市文化的精神历程和时代特征,解说了古代城市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对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形成和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它指出了先秦之际,在个体与群体,自然与社会的杂揉中,形成古代城市文化发展的一条线索。  相似文献   

20.
宋代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高峰期之一,词的繁荣是其中十分重要的文化现象。宋词的繁荣从多方面展示出来,就审美趣味而言,重点体现在雅俗共存上:它呈现出由雅俗兼容并存向崇雅黜俗的方向发展的态势。这是与中国古代文化自中唐后由古典形态(典雅化)向近代形态(通俗化)发展的总趋势不相一致的。此种状况反映出审美意识的独特性和社会文化发展的曲折性,对宋词本身而言则是利弊相依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