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词一向被看作花间尊前侑酒佐欢的工具,主要功能是“娱宾遣兴”,其最主要的传播媒介是歌馆酒楼、席间尊前的歌妓口头传唱。歌妓“乞词”于词人,词人“赠词”于歌妓,不仅使词作得以保留、流传,也刺激了词人的创作热情。再者,作为词之传播主体的歌妓是词人审美观照的主要对象,女色的参与,对词人的创作也是一种刺激。词中大量的对歌妓曼妙无比的歌喉与仪态万方的姿容,甚至她们的发髻、纤足、小手、指甲等的描写,即是明证。  相似文献   

2.
两宋饮茶风俗与茶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饮茶风俗始于唐而盛于宋。宋代饮茶作为一种“客礼”仪制,渗透到了社会各阶层。围绕该“客礼”,引发出多种风俗行为,词人创作茶词,歌妓歌以侑茶,便是一个突出的表现。茶词与其他众多的酒词、应歌词、节序词和寿词一样,具有社交、娱乐和抒情三种功能。茶词的创作是一种词学现象,同时也成了宋代多姿多态的茶礼茶俗的有机组成部分,丰富了“茶文化”的表现形态与内涵。  相似文献   

3.
南宋理学家词人群或以<四书><五经>语汇为表征,或以理学精义为内在审美蕴涵,在语汇及意蕴层都受理学思维影响.其批判型与艺术型兼容的词学理论反映了词人创作的真实状态及理学家原本存有的双重标准.作为南宋实际存在的一个词学群体,尽管它难以割脱与主流词派的关系,但其词学特征仍是相当鲜明的.对这一特殊词人群体的研究,有助于全面把握南宋词学发展的多元走向及词派演进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4.
宋代歌妓不仅以演唱的方式作为宋词主要的传播者,对宋词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也直接地进行词的创作。虽然宋代歌妓词人的作品数量有限,文学成就不高,但却展示了宋代歌妓的精神世界,从侧面反映了当时宋代的社会文化。从宋代乐妓制度入手,可以分析出宋代歌妓词的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5.
易安词有一个比较突出的创作现象,即其细腻幽深的情感内容多数是以咏物词为载体的,且词人在咏物题材的选择上,对花木意象情有独钟。易安咏物词"终日向人蕴藉"的,是一生痴情所带来的伤情和词人以花自咏自标的品格与风韵。其咏物词作成为了词人命运和情感的一种投射。所咏花木在词人笔下达到了两个合一:即物与词人命运合一,物与词人情怀合一。词人无限身世之感和曲折情怀尽在其中。  相似文献   

6.
田同之以“男子而作闺音”论词,准确地把握了词最为范式化的特质。花间、南唐词人,在创作中大都“遵循一种惯例性的艺术表现范型”,即“男子而作闺音”范式。这种范式由温庭筠开创,为花间、南唐词人所强制乃至发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7.
有宋一朝,词体大盛,歌唱流行。歌妓成为歌唱的主体,歌妓群体随着商业经济的昌盛逐渐壮大。北宋中期,随着词体改革的深入,文人渐渐加入到歌唱的队伍中。南宋时,歌妓演唱依然持续,未见衰退之势,而时局动荡又让更多的文人参与到歌唱中,从而出现了别于歌妓唱词的婉转低回的高亢声音。这不仅扩大了南宋可歌之词的词境,同时还促进了唱词风格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8.
目前关于宋代大词人赵长卿歌妓词的研究缺乏专门论文,而赵长卿歌妓词值得研究。据统计,赵长卿歌妓词有25首。题材方面主要是市井妓,又可细分为外貌、歌声、技艺、工作和生活环境方面,这与赵长卿终身不仕有关。主题方面最引人注目的是真实地反映了宋代歌妓的思想感情。文学形象方面塑造了宋词歌妓当中文卿和梦云的悲剧形象,令人惋惜。体裁方面主要是酒令和双调,体式比较单一。语言方面是俗俚,多用江西方言,而《四库全书提要》以“终非正律”予以否定,但是赵长卿词正是从江西方言当中吸取了养分,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也体现出了宋词的生命力。风格方面最大的特点是雅俗共赏。  相似文献   

9.
祭词词即祭祀词神之词,是清代中期以后才出现的一类词作,其创作非常鲜明地受到祭诗诗的影响。祭词词主要有三次较大规模的创作,分别是道光元年吴中词人戈载、朱绶等人的祭词词唱和、道光二十六年雷葆廉发起的祭词图题咏、光绪二十三年王鹏运与其弟等人的祭词词唱和。此外,在祭祀词人生日和修建词人祠庙时也有祭词词作品。祭词词大都写于岁末,所祭词神或为自然神,或为人格神。祭词词在渴求词神庇佑,表达自哀自悼之情时,将词人人格与“君子固穷”等传统士大夫品格联系起来,表现了词人的身份认同。这种身份认同包括自我身份认同、群体身份认同、文体身份认同三个层面。从词学观念的演进来看,祭词词的作者有意识地凸显了“词人”形象的自我营造;同时,祭词词作家也表达了对词体的认识与尊崇,他们或体认词的音乐属性,或强调词的精神品质,或认同词的创作难度,对于词体的独立性和平等性均有较为深入的思考,从而彰显了祭词词在词学史上的独特意义。  相似文献   

10.
柳永的词作以歌妓词为主,而且盛行一时。探求其写作原因对于研究柳词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首先是因为宋代歌妓制度已成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其次是因为柳永有着自身的特殊人生经历和出色的音乐才华。二者的完美结合,使得柳永的歌妓词创作遍地开花。  相似文献   

11.
苏轼之前的词人,创作主体的独立意识表现得不够鲜明强烈.后来苏轼词风有了新变,突现出主体意识的丰厚和高迈.苏词中抒情主人公开始向作者自我转化,并对创作主体的内心矛盾冲突予以极大关注.苏词还以激昂的社会责任感,超达的哲人之思,表现出超乎寻常的高远格调.苏词主体意识的强化打破了旧的抒情程式和创作心理定势,拓宽了词境,给词坛带来生机和豪迈气象,对后世词人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梦是一种个体主体经验,一种意象语言。本文以李后主和晏几道两位词人的梦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二人梦词内容比较、秉性和生平遭际与梦词创作异同点、梦词结构与审美情趣比较探究二人词作的艺术魅力及其人生体验。  相似文献   

13.
论唐宋词的实用功能及其与歌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词是随着隋唐燕乐的兴盛而起的一种音乐文艺,它既有鲜明的文学审美功能,又有广泛的实用功能。词的实用功能主要表现为侑觞劝酒、娱宾遣兴和礼仪交际三个方面,而这些功能的实现又都与歌妓的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姜夔于唐宋词坛别立一宗,80余首存词显示了其词的创作的杰出成就,奠定了其词史上的重要地位.一定意义上讲,词人是在以词写志,在白石词中,姜夔对自己的形象所作的定位及其努力塑造的正是雅士的形象.不惟如此,姜夔还为后世树立了一种具有典范意义的词人范型,成为影响后世词的创作的两种主流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15.
柳永“俗词”中关于歌妓姓名、歌妓身体、歌妓身份、性爱场景等方面描写可谓淋漓尽致。柳词中的歌妓形象与以往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大不相同。柳永能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手笔表现歌妓,这与他和歌妓的密切接触和特殊关系是分不开的。通过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分析,从全新角度论证了柳永与歌妓的真正情感和歌妓当时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16.
士大夫歌妓词是指唐宋时期那些熟话音律的文人创作,他们在与歌妓的交往中,通过调这种特殊的文学样式传情达意,在诗酒往来的宴席上,虽然应景而作的词为数不少,而其中更有文学色彩又颐耐人寻味的上品则是充满人生感叹的寄托词,本文研究的范围仅限于此。这类词有的寄托士大夫的身世之感,有的蕴含士大夫热切的政治期待、美好的生活理想,有的则充满放臣逐子的悲哀。发人深思的是这类同皆以歌姑的面目出现,深刻而真实地再现了全大夫内心的苦闷,揭示创作主体多姿多彩的人生境遇。发掘这类寄托词的文化内含.对于了解封建社会上大夫的人生…  相似文献   

17.
词是配合唐以来新兴燕乐的音乐文学。唐人称它为曲子词,意即配合乐曲的歌词。词发展到宋代成为“一代之文学”(王国维《人间词话》),它通过歌妓“言语似娇莺,一声声堪听”(柳永《昼夜乐》)的歌唱,得到了广泛传播。那么,歌妓传播宋词有什么特点,是本文所讨论的问题。 一、双向互动.共同推动宋词 的发展 北来歌妓唱词侑酒与文人填词听曲为一体的宴乐之风形成了两层互为表里的关系:一是词与佐觞的歌妓之间的亲缘关系。即没有“传唱四方”的词,歌妓便失去了歌以佐觞的特定伎艺;没有歌妓,词曲就不可能为人们充分欣赏,也很难产生…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大量词作的禅学观照 ,发现禅宗的影响是不少俳谐词呈现幽默诙谐风格的重要背景来源。禅宗浸染下的俳谐词 ,主要表现为 3种类型 :1)禅宗幽默诙谐的接引方式影响词人的参禅态度及创作态度 ,使词作在轻松幽默的氛围中流露禅理禅趣 ;2 )禅宗“游戏三昧”“立处皆真”的人生态度影响词人的人生态度 ,词中多表露游戏人生的况味 ;3)在禅宗“戏言近庄 ,反言显正”的思维方式影响下 ,词人创作出不少具有讽刺意味的俳谐词  相似文献   

19.
歌妓作为特殊的女性群体,其所创作的词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歌妓词具有闺音原唱、奔放不羁、语言浅白质朴的总体特征。在她们抒写个体性灵、大胆剖析自我的词作中浸透着浓烈的悲愁意识。透过歌妓词,我们可以看到歌妓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感悟她们的悲愁和在悲愁中萌发的强烈的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20.
北宋著名词人中,有的很擅长题序写作,有的却只是偶一为之,或从未涉足。这种对于题序态度的反差是宋代两种词人——音律家的词人和文学家的词人的分野,同时也是两种词体观的反映:视词为一种音乐形式还是一种文学体裁?南宋这两种词人从表象上看都热衷于题序,但其题序特点所反映的深层的词体观则不同,重视题序的姜派词人其实是音律家词人与文学家词人的合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