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一直以来",艺术指导"在声乐教学中往往处于"被教学"的状态,作为一种形式存在于被忽略的概念中。倘若我们用辩证的音乐艺术去审视艺术指导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那么究其本然,定是存在即有道理,且重要性不逊于声乐专业的技术支撑。研究者从艺术指导在声乐教学中的现实性出发,解其困惑,议其意义,论其发展,道其本质,为艺术指导在声乐教学中的价值及后续研究奠定参考基础。  相似文献   

2.
"情"是声乐艺术得以确立和发展的前提,是声乐艺术存在的灵魂。在声乐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沉浸在声乐艺术氛围中,去充分体验美,在感情和情操上达到升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感,形成美的人格。而要实现这种美学追求必须在声乐教学中贯彻"情感均衡律",使"情""声"和谐律动,从而推动声乐艺术朝着整体协调、对立统一的境界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声学教学中,声乐教师应"洋为中用",吸取美声唱法的优点,指导民族唱法学生解决在学习中普遍存在的嗓子用得重声音紧、下巴僵、音域窄、气息不流畅等问题,以更好地提高声乐技术教学,让民族声乐艺术进入更高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4.
辩证实践思维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灵魂,它在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从声乐教学过程中"音域扩展"与"声音统一"两个问题入手,论证了辩证实践思维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结论是:运用辩证实践思维能科学解决声乐艺术之路上遇到的各种核心问题,使声乐艺术不断实现突破与飞跃.  相似文献   

5.
声乐教学要讲究阶段性。基础训练、声音训练、作品的演唱及艺术地处理作品,是声乐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6.
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的音频工作站,是计算机技术和艺术教育学科交叉的产物,利用音频技术进行声乐教学,能有效地拓展教学的空间,提高教学效率,多方面地提高学生能力,是声乐教学上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在声乐专业教学中,普遍忽视对声乐学生的"自弹自唱"能力的培养,这不仅影响了声乐学习的效率,而且培养的学生艺术技能单一,就业口径狭窄。在教学中有意识培养学生"自弹自唱"训练环节,有助于培养学生规范的音准节奏,提高声乐练声质量,形成演唱个性。因此,在声乐专业培养计划中应加大钢琴课教学比重,设置"钢琴弹唱"课程,在作品分析等相关课程中增加声乐作品的谱例,并注重自弹自唱的表演形式,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表演能力,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声乐人才。  相似文献   

8.
当代新异纷繁的文化视野下民族声乐教学发展也呈现出多样性、多元化、多态势。世界音乐教育改革趋势不断地给声乐艺术教育提出新的挑战,中国声乐艺术教育急待建立有民族特色的教育系统,积极吸收新的教育理念,继承传统声乐艺术文化,在拓展文化视域的过程中,创造更具民族特色和鲜活生命力的声乐艺术文化,从而推动中国未来民族音乐文化的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对于推进中国民族声乐的传播、教育和创新有重大作用,应当更好地把握“一带一路”带来的新机遇,进一步发展民族声乐艺术。由此追溯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对外交流与融合的历程,解读“一带一路”建设对发展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意义,提出加快民族声乐艺术走出国门、加强民族声乐演唱技巧与美声唱法融合、坚持以民族传统唱法为根基、采用中西结合的创作技法以及在学校实施多元化民族声乐教学等。  相似文献   

10.
金铁霖为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培养了众多人才,形成了一个集教学、表演、评价于一体的声乐教育学派。从民族音乐学和历史音乐学视角、从历时性与共时性两个维度解读这一学派,有助于全面、客观地认知我国声乐艺术发展的内在规律,了解金铁霖声乐学派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创建多元、和谐的声乐艺术环境。  相似文献   

11.
文章提出了演唱、演奏教学进程中的两重意境 ,一是教师的“有我境界”,二是教师的“无我境界”。“有我境界”是初级境界 ,是概念化、程式化的教学状态。“无我境界”是高级境界 ,是教学的自由境界 ,是根植于理性又超越理性的感性境界。由“有我境界”到“无我境界”的升华 ,其实就是教学由“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质的飞跃 ,只有达到“无我境界” ,才能使演唱、演奏教学达到比较完美的境地。  相似文献   

12.
论美声、民声、通俗三种唱法教学的兼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的形势下,传统的声乐教学方法已不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对学生掌握综合演唱方法的需求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就形势发展对声乐技术的兼容性要求,关声、民声、通俗三种唱法的可兼容性,美声、民声、通俗三种唱法教学的兼容性三个方面采论述。  相似文献   

13.
过分重视演唱方法而忽视对歌剧风格的把握,是当前学生演唱西洋歌剧普遍存在的问题。文章从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根源入手,提出教学双方对上述问题均应重视,在教学和演唱中加强对歌剧风格的把握。  相似文献   

14.
歌唱是表演艺术的一种,是歌者的情感体现.在声乐教学中,从歌曲的表演方面训练学生,通过加强表演意识的培养,把情感融于演唱,可以树立演唱自信心,同时,从多方面进行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使演唱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比较普遍的问题迎刃而解,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蒙古族长调是一种独特的演唱形式,以优美舒缓的旋律和雄浑壮阔的格调构成深邃的意境,无愧为蒙古族音乐之魂。但是,蒙古族长调的演唱方法至今仍处于自然的摸索阶段,没有形成系统的、科学的演唱方法教学理论体系,探索蒙古族长调的科学演唱方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声乐教学必须重视心理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理论上论述了心理活动贯穿于整个歌唱教学之中 ,在歌唱教学中 ,教师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增强意志力 ,调动一切积极的因素 ,激发学生的热情、激情去完成教学。同时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将注意力合理的进行集中和分配 ,将歌唱中的各种运动分清主次 ,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充满感情的语言来调动学生的想象 ,来分析作品 ,使学生通过想象将作品的音乐、语言构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激发热情 ,使声乐作品表现的更加完美。  相似文献   

17.
民族声乐与传统乐器的结合,无论是对民族声乐的演唱和教学,还是对民族乐器本身的发展,都产生了非常显著的影响。两者之间相互融合与支持、相得益彰、相映成趣关系,既使我国的民族声乐演唱产生了质的飞跃,也为民族声乐演唱艺术形式和声乐教学领域开拓出更为宽阔的领域,同时也推进了传统乐器的不断改进和创新。本文以传统乐器中的吹管类乐器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以箫和笛子、唢呐为代表性乐器,通过分析论述,阐明该类乐器与民族声乐演唱和声乐教学的关系,并力图从中发现和探索出一定的与乐器发展,尤其是与民族声乐演唱和声乐教学有段的规律性表现或理论质素。  相似文献   

18.
目前的声乐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在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中显得非常必,要。改进教学 方式,革新授课方法,努力挖掘和培养学生的内心潜力和综合能力是我们实际教学的指导思想。本文通过对目前高师声乐教 学一般问题的认识,提出了分层次教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声乐教学是训练、培养学生歌唱技能技巧、表演能力的过程。学生个性化是声乐教学的重要特征。原创力是学生个性化的潜能。在各个教学环节中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培养学生原创力,是对学生个性化潜能地挖掘,是声乐教学地需要,有利于学生对歌唱基本技能技巧地掌握,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声乐作品的分析、理解、鉴赏、再创作和音乐表现能力。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感觉"一词在声乐学习中被普遍采用,由此产生了许多形象的教学语言。声乐学习中的感觉是声乐学习者对自己声音形状、大小、明暗、高低、方向、位置的一种体验感受。实践证明,在学习科学发声的过程中,感觉不但存在,而且通过不断地强化、训练、记忆,发挥着重要作用,因为不同的感觉体现出不同的音响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