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园故址即大观园"由明义提出后成为一说。对于此说,历来争议不断。探讨"随园说"演变以及随园与曹家的关系,发现随园虽非大观园原址,但早期或曾一度属于曹家。据高斌《固哉草亭集》中的相关作品,江宁织造署在曹家后期已经迁移到小仓山随园西邻小桃园。据时间推算,小桃园江宁织造署正是曹雪芹在南京生活的主要地方。  相似文献   

2.
沈科 《金陵瞭望》2005,(16):51-52
中华文曲巨星曹雪芹(约1715—1763年),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先世本汉人,清兵入关后,入正白旗内务府籍,三代世袭江宁织造。雍正五年,其父以事获罪,产业被抄,家道衰落。雪芹生于金陵,并在此度过了“锦衣纨绔”之童年,一生恰好经历了曹家盛极而衰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许多观众为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艳丽服装喝彩。我是个从事云锦工作40年的研究人员,深知云锦与“红学”的渊源关系。 曹雪芹出生在清朝康、乾时期江南三织造之一的江宁织造世家,祖上曾三代四人曹玺、曹寅、曹颙、曹頫任江宁织造大臣65年之久。因此,曹雪芹对江宁、苏州、杭  相似文献   

4.
张宝贵 《社区》2009,(23):34-34
曹雪芹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他用血和泪创作出的举世名著《红楼梦》,不但是我国人民,也是全世界人民的宝贵文学遗产。曹雪芹虽然生在江宁(南京、金陵),但他的大半生都是在北京度过的。据红学家考证,他在北京的故居主要有两处:  相似文献   

5.
就《红楼梦》程高本刊行的意义展开讨论在曹家花园旧址南京乌龙潭公园建曹雪芹纪念馆并塑像首次披露俞平伯先生对“靖本”《红楼梦》的评价介绍南京发现曹雪芹家庙的经过对曹雪芹字梦阮、号芹溪等说法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6.
<正>袁枚,字子才,号简斋,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生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曾历任溧水、江浦、沭阳、江宁等地知县。其间以三百金买得隋织造的废弃了的隋园,稍加修葺,改名随园,园址在江宁小仓山下(今江苏南京市北)。袁枚三十九岁辞官以  相似文献   

7.
江宁(南京)是我国江南地区重要的丝绸产地之一。清代前期,江宁的丝织手工业随着蚕桑事业的发展,较之明代有了新的进步。江宁云锦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织造技艺成为我国传统织锦中独具特色的佼佼者。它每年生产出来的大批缎绸绸锦,除专供皇家内廷使用及一般商业交易外,相当一部分是作为运往新疆进行官方贸易的。置办这些缎匹及具体运往新疆进行贸易等事务,是由江南三织造衙门中的江宁织造衙门负责的。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主要写的是“都中”(托名“长安”实为清初北京)之事。但是,“南省”的江苏也是它的重要地理背景。正如以往研究者早就指出过的那样:“要想研究曹雪芹(生平和作品),离开江苏,是不能有很全面了解的。”除了与曹雪芹家世、出身、盛衰经历等有密切关系的“金陵”(清代的江宁府城,即今南京市)外,书中还特别标举到扬州和苏州。  相似文献   

9.
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是以其家族百年兴衰史为原始素材的,因此研究雪芹的家世就成为作品研究的条件之一。20世纪,关于曹家发迹的起因,曹雪芹祖父曹寅与康熙的关系,他的父辈以及曹家彻底败落的原因,都得到深入的研究,为《红楼梦》文本的研究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南京云锦     
南京云锦是一种提花丝织工艺品,与四川蜀锦、苏州宋锦并称为我国“三大名锦”。因其图案纹饰多用“云红”,且织造精巧,色彩绚丽,优如天空云霞,故称“云锦”。南京云锦发端于南朝,形成于元朝,明清时最盛。自元至明清,历代封建政权都在南京设立官办铁道机构,织制大量龙衣蟒袍,花素锻匹,专供皇室享用或赏赐巨僚,或赠送外宾。《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父亲都担任过江宁织造大臣。云锦品种很多,以妆花为最上乘品,图案取材亦十分丰富,显示了南京丝织艺人高超的艺术水平和精湛的技巧。南京云锦  相似文献   

11.
“元妃点戏”与元妃其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元妃省亲时,点了出戏是《一捧雪》中的《豪宴》,脂砚斋因此批道,"《一捧雪》中伏贾家之败。"《一捧雪》是如何伏"贾家之败"的?《一捧雪》讲述的是件冤案故事,莫非贾家的败落也有冤情?《红楼梦》中的贾家又是如何影射江宁织造曹家的?本文想就此问题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曹去晶在南京生活和创作《姑妄言》的时代,正是曹寅父子任职江宁织造、由显赫一时走向抄家没落的时期。同为辽阳人的曹去晶与曹寅父子有所交往,当非无稽之谈;而曹雪芹与曹去晶相识,并在南京或北京读过《姑妄言》的手稿或抄本,这也是极有可能的事。《红楼梦》“大旨谈情”,而《姑妄言》“大旨讽世”;但在思想和艺术上二书有诸多异同之处,从中不难窥见《红楼梦》受《姑妄言》的影响,以及《红楼梦》对《姑妄言》的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隐秘曹家历史考——元春判词考释(上)@王玉林$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北京100083~~~~~~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国文化小说的《红楼梦》 ,在中国古典小说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我们从中国传统文化入手 ,才能理解曹雪芹 ,读懂《红楼梦》。对曹雪芹的理解 ,宜从曹家所处清代社会背景 ,曹雪芹所受家学渊源、生活变故和发奋著述这三方面入手。对《红楼梦》的理解 ,宜从以假语村言表达大悟大彻、以崭新的女儿观表达对生命的尊重、以家常生活表达的文化意蕴这三方面切入。这样能更接近曹雪芹的思想 ,揭示《红楼梦》的真谛  相似文献   

15.
梁岩 《社区》2011,(8):9-9
近日参观北京香山正白旗39号的曹雪芹故居,发现一件以前从没有听说过的事情,原来当年的曹雪芹,也曾当过“公务员”。  相似文献   

16.
问题 ,不失为一种有效至少是可行的办法 ,这与化验报告作为医生诊断疾病的参考或依据同属一理。举两个例子。例子一 :据笔者研究 ,《红楼梦》前 80回的语言有不少江淮方言 (下江官话 )的成份 (见《〈红楼梦〉语言的地方色彩》 ,载《红楼梦学刊》1 984年第 2辑 ) ,表明曹雪芹谙熟扬州、南京方言 ;而红学界对雍正六年 ( 1 72 8年 )曹家举家北返时曹雪芹的年龄有两种说法 ,一为 5岁 ,一为1 3岁 ,对《红楼梦》中方言的研究则支持后一说法。———如果孩提时代就离开一个地方 ,该地方言的影响就不可能有那么大了。又 ,后 40回和前80回运用方言情…  相似文献   

17.
三、贸易绸缎的来源与江南丝织业江南解往新疆的贸易绸缎是由官局抑或民间生产的?几十年来,几乎众口一词,认定是江南三个官营织局生产的。60年代,彭泽益先生认为,江南三局的生产还提供一部分“贸易绸缎”,由“南三局织造这一类产品”。70年代。日人佐口透认为,与哈萨克交易用的丝织物,是“由苏州、杭州、江宁各织造处特别织造的”。80年代,徐仲杰先生仍沿用彭先生的说法;《新疆简史》也云:“对于哈、柯等族所喜爱的绸缎。则由清政府下令江宁等处织造  相似文献   

18.
话说菜市口     
孟庆达 《北京纪事》2010,(2):106-107
北京城里以口字命名的地名可不少,诸如菜市口、新街口、交道口、珠市口等。借着这个口字命名的街巷也比比皆是,一般有口就有相应的街巷名,例如珠市口西大街、珠市口东大街,新街口南大街等。在这么多以口字命名的大街中唯独没有菜市口大街,那么菜市口是不是仅仅指宣武门外大街南口的丁字路口呢?  相似文献   

19.
通过查阅与曹寅、曹雪芹同时代的可信史料,包括7种有关曹雪芹身世的资料,22件有关曹寅近支家族的官方资料,以及23件曹寅诗词、友人诗文及其他私家资料,探讨其中一些疑点,排除曹天佑为曹寅后人之可能.由《四松堂集》所记“雪芹曾随其先祖寅织造之任”,依据上述史料对比、分析与讨论曹寅曾有的儿子,知其晚年只有曾难和珍儿两子,珍儿殇后留下一子(生于康熙辛卯十月,即1711年11月),应即曹雪芹.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关于<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籍,主要有"河北丰润说"和"辽宁辽阳说"."丰润说"的致命弱点是无法与史籍明确记载的曹氏关外祖籍联系起来.近年来辽宁铁岭李奉佐先生根据<上元县志>记载曹家"著籍襄平",认为"古襄平在铁岭",提出曹雪芹关外祖籍是铁岭的新说,试图弥补这一根本缺陷.但根据自前汉至明清史籍关于古襄平城和辽阳城地理位置的大量记载,笔者以为古襄平城确实在今辽阳,"古襄平在铁岭"、"曹雪芹祖籍铁岭"等说法不能成立,曹雪芹祖籍应为辽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