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继辂系清代"阳湖派"代表作家之一,他的古文无论是叙议交融的序文,还是纳深情于和雅的传记,或伤悼友朋逝迈的墓志铭,都能体现出绸缪婉挚、感慨多情的风格特征.他的一系列佳作,足可与"阳湖派"名家恽敬、张惠言、李兆洛诸人作品相媲美.其古文婉挚多情风格的形成,与平生遭际所形成的伤感多情的性格有关,也与其抉摘幽隐、发抒性情的文学理念有关.在"阳湖派"中,陆继辂是一个标格独特的作家,清代文学史上,其人其文都应当受到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阳湖派与桐城派之间的隶属关系问题是清代散文史上的一桩公案,当下文学史叙述中通常将阳湖派视为桐城支脉。然而从文学流派的角度考察,阳湖派实际上并不具有后世文学理论所定义的诸要素,这是造成学界对两派关系无法形成共识的重要原因。还原历史语境,阳湖派其实是清人特定地域和学术观念下具有家族相似性,呈群星散点式分布的古文流派。阳湖也并非桐城分支,而是各自独立。乾嘉时期,桐城派有意识的结构流派是造成阳湖在后世依附于桐城这一文学现象的关键因素,这使得阳湖派在文学史叙述中失去其应有地位。再加上后世研究者远离清人语境,用后置文学流派分析前代文学现象时预设了流派对话的“前理解”,遮蔽了古今流派观念差异,更进一步固化了这种印象。  相似文献   

3.
恽敬不仅是清代"阳湖派"散文的旗手,而且有着重要的学术思想体系,并以此构成其散文创作的理论基石。恽敬考镜宋明以来的儒学派别,分别给予了客观公允的评析;多层次论证佛经与圣言的同工之妙,意在调和儒、释,并为世用;面对危机时局,恽敬以细致缜密的"三代因革"之论,明确提出了社会变革的主张。恽敬以深厚的思想内涵奠定了其19世纪顺应时代大潮的先进思想家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关于乾嘉考据学皖派领袖戴震 ,文学家对其贬抑颇多。笔者认为 ,戴震主张“义理、考核、文章”的统一及“道本艺末”的观点 ,实际上就是唐代古文运动“文道合一”思想在清代的继承和发展。其理论与实践的成就与“桐城派”古文大家相比 ,也毫不逊色。  相似文献   

5.
曾国藩是晚清“桐城中兴”的领袖。曾国藩所以要中兴桐城派,一是源于他在文学、学术思想上与桐城派的契合,二是出于借桐城文章以宣传程朱义理及洋务的政治考虑。曾国藩围绕洋务需要对桐城派古文理论进行了诸多改造,在道统、文统两方面为晚清桐城派打开了学习西学的门径。“文以载道”的桐城派古文经过曾国藩的改造,体现出强烈的“中体西用”的洋务色彩,不仅成为宣扬“义理”、卫道护教的工具,也成了宣传“经济”、学习西学的手段,这有利于调动起对传统伦理秩序及文化恋恋不舍又冀学西学以自强的传统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众多知识分子聚集在曾国藩周围,以桐城古文及洋务相号召,形成了一个具有强烈政治色彩的文学派别“桐城——湘乡派”。  相似文献   

6.
桐城派大师梅曾亮曾说 :“文章其萃于岭西乎 ?”对粤西桐城派古文作家发出了由衷的赞叹。广西为桐城派发展史中之重镇 ,吕璜是粤西桐城古文第一人 ,是他最先将桐城派古文传入广西 ,本文以吕璜的文学活动为线索 ,略述粤西桐城派古文的兴起发展  相似文献   

7.
清代的桐城派是对中国古代的散文艺术作出了重大贡献的文学流派。方、刘、姚“桐城三祖”,是这一流派的创始人和奠基者。其中方苞的“义法”说,则是桐城派美学思想的起点。 桐城派在美学理论上超过前代古文家的地方,就在于对散文艺术美所作的理论探讨和贡献。桐城派的奠基人方苞,把前代古文家关于语言修辞、章法变化的理论予以系统化和深化,提出了散文创作的艺术技巧论——“义法”说。刘大櫆继方苞之后,深入到创作个性和艺术意境的领域,提出了“神气”说。姚鼐集方、刘之大成,在综合各种艺术因素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散文理论中,清代桐城派是文学史上影响很大的一个流派。它从康、雍时期形成至清末,徒友相授,衣钵相承,传人遍及全国,绵延二百余年。在清朝一代文章领域中,凡“言古文者,必宗桐城”。(薛福成《寄龛文存序》)一个文学流派有这样经久不衰的声势和影响,在文学史上是罕见的。“五四”前后,桐城派成为阻碍历史潮流的力量,在政治上、思想上遭到了猛烈的抨击和彻底的清算,被斥为“桐城谬种”,全盘否定。这是当时的形势决定的。但作为一种文学  相似文献   

9.
在清代乾嘉时期,考据学占据了时代主流的学术话语,桐城派与章学诚都对这一学术思潮进行了回应,古文理论是他们学术思想在文学上的反映.桐城派古文以程朱理学为基础,注重文的传道功能,对骈文有相当的排斥,风格上讲究雅洁.章学诚论文重经学、史学,不拘骈散,文风上追求清真.  相似文献   

10.
应恢复戴名世桐城派鼻祖的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应恢复戴名世桐城派鼻祖的地位.其根据:一、戴名世首先竖起了“振兴古文”的大旗;二、戴名世的古文创作成就杰出.并在他的周围形成了一个作家群,为桐城文派的创立奠定了雏型;三、方苞的古文成就与戴名世的栽培分不开;四、戴名世奠定了桐城文派以程、朱理学为道统.以司马迁、韩愈、欧阳修、归有光等为代表的古文文统;五、桐城派文论与戴名世的文学主张一脉相承。本文最后对戴名世的桐城派鼻祖地位被抹煞的原因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