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史之争”透视彭思云,陈鸿建弹指一挥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已五十周年。时值此刻,回顾过去中国抗战时期的“陈纳德、史迪威之争”,恐怕不难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了解蒋介石在抗战紧要关头(1942—1944)对日态度以及美国当时的对华政策与对日作战之策略...  相似文献   

2.
谢本书 《学术探索》2005,(3):105-110
二战时期反对共同的敌人,是中美友谊关系的基础。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美两国共同抗击法西斯势力,成了一条战壕的战友,以血肉凝成的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迅速升华。对于美国支持的中国抗战,中共也曾表示感谢。史迪威、陈纳德是二战时期中美友谊的体现者和历史见证人。  相似文献   

3.
离奇的死亡     
不久前,美国的圣迭戈发生了一起错综复杂、离奇古怪的死亡案件。 死者名叫岁纳德·奥帕斯,法医验尸后,断定为头部受伤死亡。死者从十层楼顶跳下试图自杀(他留了一份遗书),但下落时,却被从九层的一个窗户里射出的猎枪子弹击中,当场死亡。 射手和死者都不知道,在该楼房八层高处有一副保护窗户清洗工的安全网,因而奥帕斯不可能实现其自杀  相似文献   

4.
我们与陈学霖先生的学术交往算来已经20年了。1979年底,应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邀请,陈学霖以美国学术团体联合会中国文化研究小组委员的身份参加专团,访问北京、成都、上海、南京、广州等地,这是最早访问中国的美国社会科学学术团体之一,我们曾有机会接待过这个代表团,并与陈学霖就中美两国元明史研究现状进行了广泛交谈。此后,陈学霖与大批美国和海外学者,踊跃地参加了大陆举办的各种学术研讨会,大陆与海外学者学术交流的渠道沟通了。 陈学霖先生是海外著名的宋金元明史专家。他原籍广东新会,出身于香港。早年在香港大学随著…  相似文献   

5.
西欧历史上有一个著名的“杀富济贫”侠盗罗宾汉,演绎了一个让大多数人爱而少数人恨的历史故事。遗产税在欧美有“罗宾汉税”之称,当今美国有一个被称作“当代罗宾汉”的纳德,他作为美国消费者权益协会的活跃分子给电脑大王、世界首富盖茨提出了这样一个建议:要他牵头召开一个全球358名亿万富翁参加的会议,讨论美国和全球贫富悬殊的状况和解决方法,并制定出一项资助穷人的计划,实际也是要“杀富济贫”。当然,在历史上“杀富济贫”的方式是刀光血影,而现在则是出台相应税种来调节收入差距过分拉大的现象。遗产税就是一种“杀富济贫”式的税种。  相似文献   

6.
美国著名的年轻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最近预言:到2015年,中国经济规模将接近美国,他认为,按照日本过去20年的增长率计算,日本最快要在2050年甚至更长时间方可超过美国,但届时全球显赫经济大国可能是中国而非美国。他称,虽然未来10至20年内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将会放缓,但以中国面积之  相似文献   

7.
美国华盛顿大学国际问题研究学院中国历史教授陈学霖(HOK Lam Chen),作为美国的中国文化研究委员会学者代表团代表,在上海举行的小型学术交流会上作了有关美国研究中国史情况和中国经济史研究工作中的一些问题的发言。发言主要内容是:  相似文献   

8.
"陈熟"与"生新"是中国传统诗学的基本问题。叶燮认为"陈熟生新"包含"相续相禅"与"踵事增华"两个层面,前者重点在"陈熟",后者重点在"生新","陈熟生新"是两者的有机统一。他批评没有"生新"的"陈熟",也批评没有"陈熟"的"生新"。但相比较而言,叶燮更倾向于"踵事增华"中的"生新",并将其作为诗歌批评的重要标准,显示了他诗歌批评的立场。他对诗歌创作演变逻辑的探索,在时间轴上得到敞开,为后人阐释"陈熟生新"思想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正> 中国的托陈取消派是托洛茨基主义同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在大革命失败后的复杂形势下的合流。中国托派所宣扬的取消主义,实际上是托洛茨基关于中国革命问题的政治观点的翻版。一九二八年八月和十月,托洛茨基先后撰写的《中国革命的总结与前瞻》、《共产国际第六次大会后的中国革命问题》,以及这一时期他给中国托派的若干书信,特别是一九三○年托洛茨基起草的《关于中国革命的前途及其任务》等文,成为中国托陈取消派形成自己政  相似文献   

10.
<正> 陈白沙是我国明代中叶的著名学者,在我国哲学史上,应当占有一个适当的位置。但是,应当承认,过去,我们对陈白沙哲学思想的研究,是很不够的。1958年至1959年,广东哲学界展开了一场对陈白沙哲学思想的专题讨论,前后近两年时间,发表论文近十篇,在讨论中,章沛同志认为陈白沙是唯物主义者,而大多数同志都认为陈白沙是唯心主义者。二十五年以后,章沛同志将他当年写成的、系统阐述他的见解的约二十万字的专著《陈白沙哲学思想研究》,公诸于世,并且说他的观点仍然和二十五年前一样,“无须作什么改动”,这就不免要引起一场新的讨论。这个讨论,有助于我们对陈白沙哲学思想作进一步深入的探索,从而进一步充实我国哲学史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正> 孔子于公元前498年(鲁定公十二年)春弃官离鲁,到前484年(鲁哀公十一年)秋又离卫回鲁,在外凡十四年,所到之国有卫、曹、宋、郑、陈、楚等。他在各国居住的时间、次数极不平均,如曹、宋、郑、楚等国,都只去过一次,停留时间也不长,有的仅是路过而已。但卫、陈不同,他多次入卫,在卫居住长达九年多;一次入陈,在陈居住近四年。这两个国家何以成了他的主要立足点?值得探讨。关于居卫问题,本人已在《孔子居卫之谜》(《孔子研究》1989年第4期)一文中,作了初步探讨。现在再来看一下孔子居陈问题。和鲁、卫比较,陈国并没有太多的有利条件吸引孔子,比如:  相似文献   

12.
1927年6月2日,中国北平的天空布满黑云。偶尔一两声雷声也沉闷异常。一位身材高瘦,戴着眼镜,手捏香烟的男子在颐和园昆明湖畔低头沉思。俄而,他纵身一跳,平静的湖水荡起一道道涟漪。  相似文献   

13.
如何正确解读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与实践唯物主义的关系,这是一个持续争论并始终没有彻底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陈先达教授站在历史的高度,对此问题的最新阐述,拨开了长期笼罩在马克思主义上空的迷误,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贡献。陈先达教授今天如此深刻精辟的回答,是他长期在马克思主义大海里潜行探索的回报,是其几十年在哲学的汪洋里深度沉思的集中体现,也是他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原则结出的硕果。  相似文献   

14.
日本顾问在南京临时政府的法制建设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这是近代以来西方文化经日本进入中国的表现.在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日本著名法学家寺尾亨、副岛义一接受邀请,前往南京,建陈临时政府的立法工作.然而二人所接受的法学思想并非当时日本官方流行的法政思想:国际法专家寺尾亨希望将其自波索纳德处承袭的民法思想在中国转化为实践;而宪法学专家副岛义一倾向于“法治主义”,也希望在中国实践其法学主张.在担任南京临时政府顾问期间,寺尾亨与副岛义一的工作主要是针对《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之后的一系列法律文件提供法律意见,《临时约法》的最后制定,与二人的法学思想有关.此外,二人为临时政府的其他工作提供相关的法律意见.  相似文献   

15.
<正> 笔者曾在《陈白沙是“唯物主义者”吗?》(《广东社会科学》1987年第1期)一文中论证了陈白沙不是唯物主义者,而是唯心主义者.基本意见是:当陈白沙倡言“为学当求诸心”的时候,他是主观唯心主义者;当陈白沙视孔子为“道”的化身的时候,他是客观唯心主义者.现在,再就下面几个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伍廷芳(1842—1922年)祖籍广东新会,出身于新加坡。他早年在香港、伦敦等地求学,毕业于英国林肯法律学院,获博士学位,后又于1896-1902年和1907-1909年两度出任清政府驻美国、西班牙、秘鲁三国使臣,对西方社会尤其是美国社会和美国文化作了认真考察,因而,他对西方文化有比较真切的了解和比较准确的认识。他的中文底子虽然不厚,但他在少年时期还是接受过中国传统教育,留学回国后他又在李鸿章幕府作了十几年的幕僚,厕身于晚清官场;晚年他还与时俱进,投身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因此,他对中国的国情和中国文化的利弊也感受颇深,…  相似文献   

17.
生命的春天     
《优雅》2021,(3):76-79
当电线杆上的寒雀伶仃着脚步,翘首盼着东风捎来天空第一声春雷;当倒伏着的枯草堆里氲氤出第一丝热气,蓝色的婆婆纳探出它的脑袋,生命的春天就此降临了. 1983年,出生于美国的Erik Madigan Heck开启了生命的大门.他站在人生之路的起点,开始被动或主动地触碰这个世界.源于画家母亲的影响,从小在他的心里就埋下了一颗...  相似文献   

18.
<正> 陈叔平同志的《巴黎公社与中国》一书最近和广大读者见面了.这是他十年来孜孜不倦钻研的成果,不知几易其稿而成的.我一直注视他在这个课题上的努力:1981年拜了他的第一篇关于晚清时期我国有关公社的报导及评论;1983年又读到比较完整地叙述到公社在中国历史各阶段的反响;1984年再看到综合论述巴黎公社与中国的文章,实际上也只写到十年浩劫前夕,总令我感到著者尚未尽兴发挥,言有未尽.现在出版了盼望已久的这部专  相似文献   

19.
《陈白沙哲学思想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以下简称《研究》),是章沛撰写的广东哲学思想史方面的专著。这本书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在全面地掌握关键材料的基础上,为陈白沙是主观唯心主义这一断定翻了案,指出了陈白沙的本体论的真正面目是“自然道论”的朴素唯物主义。同时,对陈白沙的哲学思想体系的各方面,也作出了崭新的论断,因而是一部有其特色的专著。作者根据历史观点,肯定了陈白沙是明代杰出的哲学家,他的思想上承宋儒理学的影响,下开明儒心学的先河,在中国哲学思想的发展史上,具有承先启后的地位和作用。作者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判定了陈白沙哲学性质的内在矛盾,即既有唯物又有唯心;并对其意义作了具体分析。作者运用了辩证逻辑的对立同一思维律,在肯定陈白沙的“自然道论”的同时,又进一步分析了他的自然观、本体论思想与作为“道的认识结果”的涵养论思想之间的内在矛盾,并且指出  相似文献   

20.
陈六使(公元1897-1972年),福建厦门集美人.幼年时家境清贫,父母以务农及捕渔为业,兄弟七人,六使排行第六.1902年,他五岁时,其父母由于操劳过度,贫病交加而先后去世,在兄长文倚与文寝两人操持下一家过着艰辛的生活.他和幼弟文章,在陈嘉庚办的"惕斋学塾"和集美小学学习.至1916年,他由三哥陈文确资助南渡新加坡谋生.最初,在陈嘉庚的谦益橡胶公司属下的一个橡胶园工作.因陈六使在集美学校念过书,年轻干练,工作又认真负责,陈嘉庚随着事业的发展也亟需一批可靠又有才干的人协助.1917年春,陈六使被提拔为一间橡胶厂的主要管理负责人,同年旋任该厂经理.从此,陈六使在谦益公司工作了九年.这九年既是他熟悉华侨社会和工商业,学习经营管理工厂企业的时期,也是他的工作才能得到锻炼和初步发挥,与广大工商界进行联系,积累了一定知识和经验的时期,为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