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97年7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为纪念罗炳辉诞辰IO0周年,亲笔题辞:“人民功臣罗炳辉将军”。罗炳辉(1897.12.22.──1946.6.21.)是中共中央军委确认的中国人民解放军33位军事家之一。①在抗日战争中,他历任八路军副参谋长、新四军第一支队副司令员、第五支队司令员、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指挥兼第四、第五支队司令员、新四军第二师副师长、二师师长兼淮南军区司令员、新四军第二副军长兼山东军区副司令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杰出的历史贡献。一、军事统战和向延安输送进步青年1937年8月25日,西北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 相似文献
2.
3.
抗日战争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日本的入侵,对中国社会经济文化造成空前的破坏,打断了正在缓慢启动着的中国社会近代化的进程.另一方面,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又全面的推动了中国社会政治的更生和发展进步,成为中国复兴的枢纽,并成为向近代社会转变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王立胜从1840年鸦片战争至今的150多年,是中国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化的大转变时期,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历史演进过程无疑也就是现代化的过程。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突飞猛进的关键时刻,从现代化的角度来考察近现代中国历史进程、就成为研... 相似文献
5.
八年抗战是中华民族艰苦卓绝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人民付出巨大牺牲,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在这场伟大的反侵略战争中,苏联文学对中国抗战的胜利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一、中国抗日战争需要苏联文学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文艺家的伟大任务是如何给人民提供能够增强信心、鼓舞斗志的文艺作品。达到这个目的有两个途径:创作和翻译。那么,应该翻译什么样的作品呢?哪个国家的文艺作品适合中国的现实需要呢?中国的杰出人士和翻译家都把目光投向北方的邻邦——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与中国文学地理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日战争使中国文学地理发生了两个向度的变迁,一是文学中心的广泛流布;二是形成了色彩迥然不同的文学区域。这些变迁的文学史意义主要在于扩大了新文学的生存空间和传播领域,改善了文学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同时为中国文学的多样化发展提供了自足的空间,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多样化发展中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7.
中国抗日战争在中国战争史上具有一个绝无仅有的特点,那就是它的发生与发展和世界上第二次大规模的战争联系要一起。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相比,也具有一个重要特点,那就是它有一个发展过程,即从局部战争逐步扩大为一场世界大战。上述两个特点,产生了中国抗日战争与二战的关系和中国抗战在二战中的地位与作用的问题,本文拟就此作一些探讨。第二次世界大战不是突然爆发,它是由德国、日本、意大利三个法西斯国家先后挑起的局部侵略战争扩大为一场世界大战的。最先发动局部侵略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早在1927年6月27日至7月7日…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佛教徒何明栋1931年“9·18”事变后,日寇大举入侵我东北三省。在这民族存亡紧急关头,全国广大佛教徒与全国人民一道奋起抗日,中国佛教会常务主席圆瑛法师立即发表《为日本侵略致彼国佛教界书》,指出日本侵略者“竟以侵略之政策,占据中国领土...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中国抗日战争与苏联卫国战争存在着相同和不同之处。两场战争的共同之处表现在:战争的性质都是保卫国家和民族的反法西斯侵略的正义战争。战争的过程较长,都经过了长期的残酷战斗和付出了巨大牺牲才取得了胜利。两国都对打败德日意法西斯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共产党是这两场战争的中流砥柱。两场战争的不同之处在于:两国的国情国力不同,一个是生产力较发达的社会主义的工业国,一个是内战不休,生产力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国。战略方针和战争形式、规模不同。苏联是以强对强,实施最多的是诸军兵种协同进行的大规模战役。中国是以大而弱对日本的小而强,基本的战略方针是防御性的持久战,作战形式是广泛开展游击战,以速决战为原则,积小胜为大胜。统一战线的内容不尽相同。苏联不存在建立国内统一战线的需要,而中国却存在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10.
11.
社会变迁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有其内在的动力和发展的规律性,其演进的总方向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是,人的有组织的活动,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改变既定路向,加快或延缓其演进的进程,使不同阶段的社会变迁呈现不同的风貌。19世纪末,日本就开始侵略中国。20世纪30年代,它再次实施了旨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这场不义之战,从“九一八事变”开始,经“华北事变”,再到“七七事变”,由局部扩展成对中国的全面侵略。中国人民的抗战烽火,亦从白山黑水燃烧到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神州大地无分南北,全国人… 相似文献
12.
13.
中国抗日战争与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陈培均一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陷入极端混乱状态。为了摆脱危机,首先走上法西斯道路的日本、德国、意大利,挑起了重新分割殖民地侵略战争,他们为避免外交孤立,1936年11月,德国、... 相似文献
14.
30年代的远东国际关系与中国抗日战争敬玉堂,王京生第二次世界大战,既是帝国主义经济和政治发展不平衡而引起的重新瓜分世界的战争,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种国际政治力量尖锐斗争和国际关系剧烈变化的结果。中国的抗日战争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主要战场之一,正是在... 相似文献
15.
新疆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地位与贡献陈超地处祖国西北边睡的新疆,在中国伟大的抗日战争中,虽然由于远离抗日前线、各族军民未能和日本侵略者在战场上拼杀血战,但是却始终与全国人民一道同呼吸共命运,利用新疆为中国抗日战争大后方和国际交通线这两个特殊的地位,为抗日...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爆发后 ,基督教大学在艰苦的战争条件下坚持办学 ,为中国的抗战建国事业服务。基督教大学师生响应民族召唤 ,以各种形式直接参与了反抗日本侵略的斗争。同时 ,各学校都积极调整教学方针以培养符合战时需要的人才。基督教大学抗战时期与整个民族共赴国难 ,进一步推动了其中国化进程 ,有力地改变了自身的形象 ,开始被接受为“中国人的学校”。 相似文献
17.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国际政治格局的形成与变迁归根到底是由各国的经济地位所决定的.战争是经济与政治斗争的一种特殊形式,正是因为中国抗日战争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始终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由此而成为国际政治格局重新组合与变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由广东中国文学学会、《学术研究》杂志联合主办的“抗日战争与中国文学学术研讨会”于8月26日在广州召开。研讨会由中国文学学会会长吴宏聪教授主持,有Zo位学者参加。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与会学者以史为鉴,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同时,站在新时代的历史高度对抗战时期的文学在中国新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作了充分肯定,并围绕抗战文学有关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和交流。一、抗战文学在中国农文学史上的地位与会学者认为,抗战文学既是五四以来中国反帝反封建文学的继承和发展,又是新民主主义文学的开端。抗战文学继承了五四新… 相似文献
19.
世界化进程中的中国抗日战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的崛起并侵入中国所引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诸强重组亚洲格局的标志性事件,也是中国世界化进程的转折点。抗日战争催生了普通民众的中华民族意识,“中国化”的进程中中国精神日益成熟;抗日战争也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一方面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中断,另一方面则是中国政治格局的巨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