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康德的理性神学批判对于19世纪基督教神学的震撼是深刻的。蒂利希在其经典著作《基督教思想史》中指出。康德对于19世纪基督教神学的影响甚至超过了黑格尔和施莱尔马赫。针对基督教神学传统中存在的理性僭妄。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全部结论在于:纯粹理性无力达到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真理。康德的这一结论受到近现代基督教神学家的普遍赞扬,即使像巴特这样深深植根于经典基督教传统的正统神学家,也对康德的理性神学批判保持高度尊重。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对于基督教神学的真正贡献在于,在基督教神学史上一个特殊的历史时刻,这一著作深刻而精辟地指出了面对无限存在的人类纯粹理性的有限性。在这个意义上,康德的确以某种方式表达了基督教新教的思想原则,犹如  相似文献   

2.
康德哲学的主要贡献一直被认为是通过“先验论证”展现人类的先天思维形式对于感性经验的优先性。但这是被高度简化了的康德哲学肖像。其实 ,康德本人曾在对于“亲和性”概念的阐发中一度偏离了该原则。从当代现象学的立场看 ,这种偏离包含了重估被西方哲学传统严重贬低的“感性质料”的可能性。然而 ,为了不违背《纯粹理性批判》既有的先验观念论框架 ,康德最后还是在自己的发现面前退缩了  相似文献   

3.
杜刚  王云鹏 《理论界》2012,(5):74-76
物自体作为康德哲学的核心概念,对康德哲学整个体系的建构起着基石的作用,尤其在康德的"第一批判"——《纯粹理性批判》(以下简称《纯批》)这一部巨著中显得更为突出和明显,康德正是通过对物自体的规定,对传统的形而上学体系的批判,进行新的哲学体系的建构,所以正确地把握康德《纯批》中物自体的概念,是理解康德哲学的基础,而《纯批》的研究也必须从认识物自体开始。同时,物自体中也潜在地暗示着康德哲学的缺陷,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对这一点一定程度上进行了较好地扬弃和批判。  相似文献   

4.
康德哲学向来是西方哲学研究中的“显学”。我们对康德哲学的研究获得了许多新见解,尽管如此,我们对康德哲学的认识从根本上还未突破“认识论”的框架,即把康德哲学“认识论化”了。诚然,康德研究认识论问题曾写下《纯粹理性批判》,但《纯粹理性批判》却只是康德哲学的“导论”,更何况《纯粹理性批判》不仅仅是一部认识论著作。其实,人是什么?这一斯芬克斯之迷才是康德一生渴求解决的主题。康德对这一哲学主题解答就是重建形而上学即人的科学。康德的意图并非人们理解的那样,在认识论领域实现哥白尼式的革命。当把康德哲学“认识论…  相似文献   

5.
康德认识论问题的提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德的主要哲学著作是1781年初版、1787年修改再版的《纯粹理性批判》。这本四十多万字的书,据康德自己说,是他“差不多十二年悠久岁月沉思的产物”,但“脱稿只用了四或五个月的时间。对于其内容是极为注意,而较少考虑其文体和通俗性”。这本书不但文句艰涩、重复冗长,而且所使用的概念、论证、提法,都有许多前后出入和自相矛盾的地方,造成了理解康德哲学的严重困难。《纯粹理性批判》成为欧洲哲学史上非常重要而又非常难读的一本著作。  相似文献   

6.
湖北省社联哲学史专业組于11月29日举行了有关康德哲学的座談会,就黄子通先生的文章《評康德的二元論和不可知論》(载《新建設》今年第九期)开展了討論。大家认为,黃先生的文章对研究康德哲学提供了某些有益的启发,例如,不应当把康德哲学只看作德国的現象,而应当把它放在当时整个西欧的历史环境和哲学思潮中来考察;在研究康德哲學时,应当注意到它同笛卡儿的二元論哲学和休謨的不可知論的联系和异同,以及康德哲学的唯心主义  相似文献   

7.
直觉知性是康德哲学中着墨甚少但却极其关键的概念,也是被康德后学及其研究者们所普遍误读的概念。谢林、黑格尔以及牟宗三先生都曾以此概念为突破口,对康德哲学进行了批判和扬弃,但他们对此概念的把握与康德本人的阐释之间有着重要的分歧。本文试图从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入手,对涉及直觉知性概念的个别章节进行讨论,梳理康德对于该概念的界定,并再此基础上指出康德后学对该概念的误读之处。  相似文献   

8.
康德在《世界公民观点之下的普遍历史观念》(1784)和《永久和平论》(1795)这两篇文章中,都主张建立一种世界性的国家联盟,然而,人们通常没有意识到,康德这一观点的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了改变。相较于《世界公民观点之下的普遍历史观念》中的阐述,康德的后期文本在很多重要方面都做了根本性的改动,例如在殖民主义和奴隶制方面,在国际联盟的性质方面以及在国际贸易的作用方面。突出强调康德世界公民主义理论的最显著变化,并且考察在这一理论中哪些重要内容始终保持着一致是我们关注的理论重点。  相似文献   

9.
公共理性是当代英美政治哲学一个核心观念,它关涉着现代西方社会多元化导致的冲突之解决。西方近代哲学史上,公共理性概念可以追溯到康德哲学。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主张给予人们以不同方式运用理性的自由,通过理性的批判产生公意,"批判"就象"公共意志",根据全体有理性的人的同意来进行裁决。在《历史理性批判》和《法的形而上学原理》中,康德明确了"公共理性"是法治社会所给予个人的自由权利,以及解决冲突的基本态度。康德对"公共理性"的这种理解,深刻地影响了现代政治哲学,特别是其与罗尔斯的"公共理性"观念之间的有意义的联系和意味深长的区别。  相似文献   

10.
先天综合判断对于《纯粹理性批判》来说具有胚胎似的重要地位,它的成立与否决定着形而上学的成败。海德格尔反驳了新康德主义者对于先天综合判断的心理学或逻辑学解释,而是从此在存在论上进行解释。海德格尔在《康德与形而上学疑难》中研究了《纯粹理性批判》第一版与第二版的差别,把先天综合判断的本质建立于第一版的想像力之上。以人的想像力作为先验逻辑的基础,这动摇了逻辑理性在西方哲学中的绝对统治地位。在海德格尔看来,康德在第二版中从想像力面前退缩企图拯救纯粹理性,但却失败了。  相似文献   

11.
1798年年迈的康德出版了他最后一部著作《实用人类学》。然而康德积二十多年“人类学”教学经验写成的著作在当时并没有什么反响,哲学界都在埋头阐发他的“批判哲学”,以致康德哲学就等于“批判哲学”的公式得到了哲学界的公认。其影响也在于此。康德美学思想的阐发  相似文献   

12.
许海 《阴山学刊》2003,16(1):17-21
莱布尼茨是影响康德的最重要的人物 ,康德哲学在许多方面都体现出莱布尼茨的影子。这可以通过分析康德的早期思想《纯粹理性批判》和康德哲学的整个体系得此结论。当然 ,康德与休谟、牛顿、卢梭、马克思等人都有思想联系。  相似文献   

13.
康德美学在西方美学史上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最早接受康德美学影响的是费希特、谢林、席勒、施莱尔马赫等人,他们大约比康德晚生几十年,但其活动时期从本质上说是康德的同一时代,即法国大革命前后第三等级反对封建势力、自由思想方兴未艾、等级意识日趋瓦解的时代。他们的自由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来自康德的实践理性学说,他们的美学思想也紧随康德,在此基础上创立了自己的体系。费希特没有写过独立的美学著作,但他在哲学著作中发表了对审美问题的看法。1798年费希特出版了《依据知识学原则的道德学说体系》,其中有一节题为“审美…  相似文献   

14.
先验哲学是康德的认识论的基础,因此,康德的认识论是不同于传统认识论的本体认识论,认识论在康德哲学中仅仅占有导出形而上学的作用,是康德哲学的入口。尽管《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认识论占有了很重要的份量,但是,同样明显的是,所有对于认识论的分析都是为建立科学形而上学的可能性作奠基的。这种形而上学已经是实践本体的问题,是人类生存的理想问题。康德的批判哲学的实质应该是西方哲学传统中的实践哲学,是道德哲学、政治哲学、法哲学、社会哲学、宗教哲学等所谓的部门哲学展开的。然而,我国的西方哲学研究对此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致使我们在理解西方现当代哲学时多少有些偏差,这种偏差使得我们对于西方哲学研究,对于我国思想文化的发展,几乎很难产生很大的影响,这是我们现今应该重视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生活在同一时代的纪昀和康德 ,各自给出了善恶的判定标准 ,一个可称之为“问心无愧”原则 ,一个可称之为“由己及人”原则 ,两人可谓“心有灵犀一点通”。本文试图从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学原理》和《实践理性批判》以及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中探寻他们的伦理思想 ,以求真知  相似文献   

16.
康德要求重建的“未来形而上学”是什么?康德语焉未详,世人亦莫衷一是.笔者以为康德业已规定了“未来形而上学”的性质,开展对康德的“未来形而上学”的研究,无论对深入研究康德的哲学,还是对现代哲学的理解,都具有一定意义. 康德在《未来形而上学导论》一书的导言  相似文献   

17.
康德在理论理性中主要试图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他的道德学说则是要解决人与人的关系,即个人与社会如何协调一致的问题。康德从责任概念出发,并以责任概念为线索,把理性主义原则、善良意志、道德规律、定言命令、意志自律、意志自由等有机联系和统一起来。因而,责任概念是理解康德道德哲学的关键。通过责任概念,康德说明,个人幸福必须建立在道德原则的基础上,敢于做自由人,也要尊重别人的自由。通过责任概念,康德论证了理性的伟大、人格的尊严和崇高,高扬了道德主体性原则,论证了人的自由、自律。康德的责任学说,体现了启蒙主义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18.
李泽厚同志所著《批判哲学的批判——康德述评》是一本研究和批判康德的专门著作。读了以后,深受教益,值得向公众推荐。李著首先介绍了和说明了作为一个哲学体系的康德哲学。康德哲学问世以来到现在,已有两百年了。他的《纯粹理性批判》是1781年出版的,西方哲学界一直是议论纷纷,莫衷一是。有人说康德哲  相似文献   

19.
将康德与海德格尔放在一起加以讨论,不只是想表明海德格尔的思想与康德哲学有密切的关联。要做到这一点,也许不算十分困难。因为,海德格尔直接以康德哲学为研究主题的著作就有:《康德与形而上学问题》、《康德的命题:存在不是一个真实的谓词》(这是《现象学的基本问题》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事物之追问:康德先验规律的学说》。此外,在其它著述中,海德格尔也多次提到或暗示到康德哲学。本文关注的主要问题是:在海德格尔和康德这样不同时代的哲学家之间,哲学问题是如何演进和消解的。具体说来就是:海德格尔对康德哲学中的哪些方…  相似文献   

20.
宋清华 《天府新论》2004,22(6):37-41
康德的上帝观乃是对实践理性中道德公设的回应,是绝对律令得以实现的最后保证,它是一种逻辑的结果,而非理论的前后不一。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和《实践理性批判》中的上帝观是一致的,他的宗教观有助于我们思考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类似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