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一、郑樵的生平和治学精神郑樵,字渔仲,南宋福建路兴化军莆田(今福建莆田县)人。生于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是宋代著名的历史学家,也是目录学家。他的父亲名国器,是太学生,病死在苏州。郑樵少年时代和他的堂兄郑厚(号景韦)住在越王山下(今白沙宝洋附近),后来迁居夹漈山。郑厚住在溪的东面,人称他为溪东先生。郑樵住在溪西瑞云潭,人称他为溪西先  相似文献   

2.
郑樵,字渔仲,南宋福建路兴化军莆田(今福建莆田县)人。生于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是宋代著名的历史学家,也是目录学家。他的父亲名国器,是太学生,病死在苏州。郑樵少年时代和他的堂兄郑厚(号景韦)住在越王山下(今白沙宝洋附近),后来迁居夹漈山。郑厚住在溪的东面,人称他为溪东先生。郑樵住在溪西瑞云潭,人称他为溪西先生。他自己也称“溪西遗民”(《四库提要》作溪西逸民,误),溪西有夹漈草堂,就是他读书和著述的地方。这里风景优美,环境寂寥。他说:“斯堂本幽泉、怪石、长松、修竹、榛  相似文献   

3.
郑樵,字渔仲,别号溪西遗民,福建兴化军莆田(今福建莆田县)人.生于北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卒于南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享年五十九岁.曾深居夹漈山读书讲学三十年,故当时人又称他为夹漈先生,是宋代著名的历史学家.他自幼读书很用功,很早就对《六经》、诸子等书发生了兴趣.在他十六岁那年,父亲就去世了.从此便谢绝人事,不应科举,与堂兄郑厚到夹漈山造草屋三间,专心读书.当时他抱负  相似文献   

4.
郑樵史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樵是我国著名的史学家。他所著的《通志》被列为“三通”之一,是一部古代历史的重要典籍。从南宋以来,历代学者对郑樵和《通志》都有所评论,但是分歧很大。前人主要是从历史编纂学的角度对郑樵加以品评,而对于他的史学思想却缺乏系统的评述。近来,史学界已经往意到对郑樵史学思想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但是全面地评价郑樵,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在较全面地分析郑樵编纂《通志》的主客观条件。孔子以来的“会通”的学术传统,特别是《通史》、《通典》和《资治通鉴》对郑樵编纂《通志》有重大的影响;宋时中国传统文化的学术积累为郑樵治学和著书上说提供了客观基础。同时,宋代福建繁多的科学成果和良好的文化氛围,福建莆田丰富的藏书,以及福建较为安定的社会环境,为郑樵编纂《通志》提供了有利的客观条件。郑樵一生潜心治学的志向,以及对治学规律的正确认识和实践,即较正确地把握“博”与“专”的辩证关系,注重核实之法,富有学术批判和创新精神,是促使郑樵著成《通志》的主观条件。这些主客观条件对《通志》一书的学术质量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也造成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郑樵,字渔仲,号夹漈,福建蒲田人,是我国宋代一位杰出的学者。郑樵毕生从事学术研究,发愤读书,辛勤笔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著述可考者达九类五十七种。他最杰出的成就首推《通志·二十略》,曾自称为“总天下之大学术”,“百代之宪章,学者之能事,尽于此矣。”此言虽甚自许,但《通志·二十略》集中体现了他的文献学思想,在总结前人文献整理经验的基础上,首次比较全面地建立起了文献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规模,为文献学的建立、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郑樵在文献学上的贡献,是杰出无疑的。郑樵在文献学上的贡献,首先表现在他研…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行逻辑教科书把类比推理说成是“由个别推个别”的推理.这既有悖于中国古代逻辑思想,又违背了亚里士多德有关类比推理(例证)的论述的原意.中国古代墨家、荀子提出了“异类不比”、“以类行”、“以类度类”、“类不悖,虽久同理”的“类推”思想,认为类比推理要在两个同类的对象之间进行,以“类”(一般)为中介,由此及彼,由他物推此物(个别推个别).亚里士多德在《工具论》中关于“例证”(类比推理)思想的本质是它是一种有别于归纳和演绎的连用式.  相似文献   

8.
南宋郑樵的《通志·七音略》是研究中国古代音韵学史的重要资料.郑樵讲,他撰写《七音略》,“得《七音韵鉴》,一唱而三叹,胡僧有此妙义,而儒者未之闻”.后来的研究者因此认为,《七音韵鉴》的作者是“胡僧”.笔者不同意这一说法,《七音韵鉴》的作者不大可能是“胡僧”,但郑樵所说的“妙义”,即唐末宋初出现的等韵学理论,却的确与印度的梵语语言学知识有关,后者正是通过“胡僧”传到中国来的.郑樵其他的一些说法是否正确也值得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9.
郑樵以其所撰《通志》一书奠定了他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其治史学以“会通”、“求实”、“直笔”、“斥妖妄”等为宗旨,对史学领域诸多问题都作出了独特的阐述,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古代史学思想的优良传统。但有些观点也失之偏激,或自相矛盾。  相似文献   

10.
从《通志·总序》看郑樵的史书编纂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樵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一生勤于著述,涉猎诸多领域,《通志》是其代表作,比较集中地反映了郑樵的学术思想。其中,《通志·总序》是一篇比较有名的学术思想文献,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通志》的"总序"着眼,可探讨郑樵的史书编纂思想,论其得失优劣,成一己之见。  相似文献   

11.
郑樵是我国宋代一位著名的史学家,他编著的《通志》与杜佑的《通典》、马端临的《文献通考》合称“三通”,在我国古代历史著作中占有重要地位。《通志》中阐述了郑樵的历史观点和方法,对后世的史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了解郑樵的《通志》,对于今天研究史学历史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郑樵目录学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樵是我国杰出的古典目录学家,他的目录学思想蕴含着整体论、类例论、记录论、揭示论和目录学的学科地位论五个层面。郑樵的目录学思想和历史上伟大学者的思想一样,既有成就的一面,又有局限性。郑樵目录学思想主要来源于中国文化的批判意识、书目实践和思想建构,正是这些来源构成了郑樵目录学思想的特点。郑樵不仅代表了中国目录学,也代表了中国文化和学术,并观照着其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一我国古代的文学理论批评专著,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整的,当推刘勰的《文心雕龙》了。可是关于作者的生平事迹,史书的记载却语焉不详。为了有助于读者知人论世,姑作如下简介: 刘勰,字彦和,大约出生于宋泰始二、三年(公元四六六——四六七年)间。祖籍原在东莞郡莒县(今山东莒县),永嘉之乱时,他的祖先南奔渡江,从此世居京口(今江苏镇江)。京口本为南朝重镇,又是人文荟萃之区,先后在这里讲学的著名经学家、史学家有关康之、臧荣绪、诸葛(?)等人。流风遗韵,对刘勰可能有过某些影响。  相似文献   

14.
佩里·安德森(Perry Anderson)是英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学派的一员骁将,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中发挥过十分积极的作用.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中国学术界便逐渐接触到他的著述,如<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东方出版社,1989年出版)以及有关文明和中国古代国家起源的论文等.  相似文献   

15.
章学诚是清代一位著名的文史学家,也是一位杰出的目录学家。他继承了由刘向、刘歆开创,经过郑樵发展的我国古代目录学的优良传统,吸取了历代目录学家的思想精华,特别是批判地继承了郑樵的方法和理论,形成了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为核心的目录学思想,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古典目录学理论体系。他,作为我国封建社会末期杰出的目录学家,在理论研究方向和书目工作实践中,开始扭转了目录学的方法理论主要为封建政府校书编目服务的方向,开创了讨论、研究和编制专科目录、参考目录而被后人誉之为近代目录学的思想先驱。  相似文献   

16.
苏颂的人品     
今年是我国宋代科学家苏颂创制水运仪象台九百周年。检阅有关史料,不仅对其卓越的科学成就表示赞叹,而且对其高尚的人品由衷景仰。苏颂(1020——1101年),字子容,泉州南安(今福建泉州一带)人,因父葬徒居润州丹阳(今江苏镇江一带),二十三岁考中了进士,直到八十二岁去世为止,其中除因写书辞官三、四年外,共在官场度过了五十余年。起初,他做过宿州(今安徽宿县)观察推官,江宁(今江苏南京)知县、南京(今河南商丘)留守推官等副职,由于他处事精审,为政清廉,颇得欧  相似文献   

17.
推类是中国古代逻辑思想中被普遍运用的推理类型。从更广义的角度来看,推类也可以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对推理本身的一种称呼。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逻辑思想蓬勃发展的阶段,但在秦汉时期,推类的方法仍然被思想家们广泛采用并深入研究,体现出鲜明的思辨性与实践性双重特征,既关注抽象的逻辑思维规律,也注重具体的政治伦理原则。《吕氏春秋》《淮南子》和《论衡》中关于推类及推类原则的思考和探讨,对我们全面把握中国古代推类思想的发展脉络与特征,进而从思维方式和推理类型本身的角度理解中国古代逻辑特殊性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徐霞客(1586年-1641)年名弘祖,字振之,霞客是其别号.明南直隶江阴县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旅行家和地理学家.从二十二岁起到去世为止三十多年中,他足迹遍于半个中国,相当今江苏、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河南、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广西、贵州、云南和北京、天津、上海十九个省市,走过最偏远的地区.徐霞客出游,大致可以崇祯九年(1636年,五十一岁)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二十八、九年中,主要游览了名山.国内佛教、道教圣地和著名风景区除四川峨嵋山、云南  相似文献   

19.
孔子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中伟大的文化大师,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所倡导的仁爱学说、礼仪秩序、道德修养和中庸之道成为了中华民族思想宝库中最璀璨的思想。孔子是著名的政治家,提出了一整套的政治主张和执政理念。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他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垄断地位,使得庶民也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孔子是中国古代品德崇高的道德家,他倡导君子人格,他的许多道德格言成为了中国人两千多年来修身养性所奉行的金科玉律。  相似文献   

20.
一、关于郑樵: 提交讨论的有关郑樵研究的论文有六篇,另外还有调查报告一篇。内容涉及郑樵的史学思想、政治态度、经济思想、社会关系以及若干史实的考订等方面。争论的问题如下: (一)“会通”思想的含义:有人认为,郑樵所谓“会通”,不仅是史料的编纂、时代的相续,而且已经初步提出要求探寻社会历史的变迁法则。他所说的“今天下之理,通古今之道”,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