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构建课程设计网站 促进课程设计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和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改革的必要性,提出改革课程设计的方法,构建机械原理与设计课程设计网站,旨在一定程度上拓宽学生的设计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课程设计效果,并在课程设计中尽可能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的辅助设计作用,改善教学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2.
过去数字电子课程设计一直停留在理论设计,没有实际操作环节.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我们对数字电子课程设计进行了改革.本文对改革后的数字电子课程设计效果进行了简要评析.  相似文献   

3.
课程设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课程改革取得了很大进展,课程设计问题也有了一定的研究。但在课程设计的决策上,在课程设计的价值取向上,在课程设计的实质上,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需要深入分析和研究已有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国外的代表性设计模式,拓宽和改革我国课程设计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课程设计是“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的重要实践性环节.基于多年教学实践,分析课程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措施,并探讨课题设定、任务安排与指导、成绩评定等方面的改革与实践,从而带动课程教学的全面发展.改革实践表明,课程设计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水污染控制专业的理解和认知,改变了思维方式,增强了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课程设计要求学生综合应用所学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技能,在教师指导下独立的完成规定的全部任务。然而,通过近几年指导课程设计发现在设计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课程设计的水平,文中提出了一些改革措施。通过这些改革,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整体设计水平和能力,充分发挥课程设计的作用,使学生能够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由学生向工程师过渡。  相似文献   

6.
木材干燥学课程设计的改革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材干燥学课程设计是木材科学专业学生的一次非常重要的实践性环节。提高课程设计的教学效果和质量,是我们研究和探讨的首要问题,为此,论述了木材干燥学课程设计的几点改革与探索,为进一步提高课程设计的教学效果和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为出发点,分析了传统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改革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结合专业调整和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的改革,以促进学生能力培养为目标,探讨了自动化专业的课程设计改革。除按照传统模式在主干课程学习后安排与课程相对应的课程设计外,又安排了一门开放式、综合性课程设计,旨在将强化实践环节,突出能力培养真正落到实处,本文重点介绍了专业综合课程设置的必要性、构建具体内容及其组织实施。  相似文献   

9.
针对空气调节课程设计和制冷课程设计进行了改革试点。将两部分内容系统地结合起来,强调设计中的方案论证,缩短教学与实践的差距,使学生能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此项改革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道路工程课程群三门课程——道路勘测设计、路基路面工程和道路工程施工与造价课程设计教学内容的整合,构建了系列课程设计一体化体系,对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的教学进行改革,阐述了道路工程课程群系列课程设计的改革思路、实践步骤和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1.
《悲剧的诞生》标志尼采哲学的诞生。尼采以古希腊的酒神精神为基础 ,反对理性 ,提倡解放人的本性 ,并以酒神作为重估一切价值的标准。解读《悲剧的诞生》对于了解尼采哲学的本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党的建设问题,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中华民族在21世纪的复兴.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三个代表"思想是适应新时期党建工作的需要,用"三个代表"来表述党的建设钢领和使命并形成一个完整体系,在党的建设史上是第一次;在内容、时代特点和内部有机联系等方面都体现了这一思想的创新性,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新发展."三个代表"的提出,对于在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宪法权威论     
宪法的本体含义在于 :宪法至上、宪法至尊、宪法至本。真正多数人的意志是宪法权威的内在根据。制定修改条件的严格和程序的复杂以及最高的法律效力得出了公开的确认构成宪法权威的外在根据。宪法权威的实现主要依赖于两个因素的支持 :人们普遍对宪法的信仰和宪法的形式化  相似文献   

14.
文学意义的消解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商品化和信息化的时代大潮冲击下 ,文学面临着意义的流失与消解。文学的这种现状是与整个人类文化的困境紧密相关的 ,是人类发展特殊阶段上的必然产物。中国当代文学应致力于意义的探寻与重建 ,这表现为在对现实的清醒认识的基础上对理想的重新肯定 ,对现实中的物欲的批判性把握 ,以及对人类生存意义的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5.
麦金太尔认为,德性的失落是启蒙运动以近代自我观念取代传统目的论的结果,它导致近代思想家们为传统德性寻求合理性的努力失败。然而,由于他忽视了近代文化转型的客观必然性,致使他所设计的德性超越之路成为一厢情愿。事实上,西方社会的现代转型已经破坏了传统道德的作用机制,德性的表现方式也由主体自律转向制度约束。因此,只有以制度的正义性为基础并辅以相应的社会改革和文化引导,才能逐渐走出德性的困境。  相似文献   

16.
从“隐形”翻译看译者的主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介绍"译者隐形"文本的基础上,分析了"译者隐形"文本中"译者的主体性"这一普遍存在的现象;在反驳了"译者从属"的看法,阐明译者在翻译中的中心位置的同时,指出"隐形"中处处不见译者,但仍处处可见译者,进而提出"译者隐形"文本中的"译者的主体性"的发挥不仅体现在隐形下译者对文本的阐释、转换和再创造,还体现在译者对文本的有目的的操纵的论点;指出在强调译者主体性的同时,还应该提倡译者树立责任感和道德感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笔者以对 90年代诗歌生存状况的持续观注 ,深感 90年代传统价值观的瓦解严重压缩了诗歌的生存空间 ,诗人在狭小的空间内奋力挣扎 ,忍受着商业性文化对传统诗歌内质的消解。但诗人们试图在新诗前卫化突进过程中寻求传统内质的精华同现代审美意识的共通共融之处 ,期望创造出属于这个全新时代的特色诗歌 ,发出时代的强音。本文勾勒了当下诗歌创作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艺术精神的本体论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人们对艺术的本质进行各种形式的批判和消解,但是这些都是在认识论意义上展开的,并且没有相应的理论建构。本文从生命本体论出发对艺术精神和艺术本质进行了区别性的阐释,认为艺术本质与生命无缘,只有艺术精神才能成为生命意义的承担者。笔者试图将艺术精神作为本体的承诺,集中阐释"艺术精神应当何为"的问题,试图为当代艺术的发展提供本体论的理论建构。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体制的每一次变革与发展都深刻影响着劳动关系,劳动关系的演变也呈现出一定的历史规律。生产方式和经济基础的变更始终是劳动关系演变的决定性因素,劳动者主体作用的发挥始终是劳动关系演变中的决定力量,劳资关系从对立对抗走向互利共生是其发展的基本走向,劳动关系主体诉求的多元化是其演变中社会分工发展的必然结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劳动者的价值创造能力以激发劳动者主体作用,健全劳动者权益保障机制,处理好劳动与资本的关系,充分发挥工会维护劳动者权益的作用,是新中国劳动关系演变的历史实践所带给我们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20.
汉语焦点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考察近年来焦点研究的主要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对以下问题作了概括:一、焦点的定义;二、焦点的分类,这方面的论证还不够充分;三、焦点的数量,目前分歧还比较大;四、焦点的标记,研究不够深入,多数研究者在讨论时局限于单句;五、否定焦点和疑问焦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