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科学主义、人文主义为线索进行考察与比较,对于认知、理解近代法英两国法治现代化的差异和不同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原因在于,二者是法治现代化的思想根据,而其他只是法治现代化的制度表现形式.事实表明,受科学主义影响的法国和受人文主义影响的英国在近代法治现代化进路中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和不同:法国的法律发展表现为全新性和反传统的断裂性,英国的法律发展表现为继承性和连续性;法国倾向于法条主义的法治模式,英国则倾向于程序主义的法治模式;法国在法制建设中强调国家主义,英国在法制建设中注重以社会自治为中心;法国的法治模式倾向于否定多元和消灭冲突,英国的法治模式倾向于承认多元、包容和平衡冲突.以科学主义、人文主义为视角阐释型塑法英两国法治现代化差异的深层原因,具有较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2.
科学与人文是一致的,科学是一种人文学术,人文学术是一种科学.在当代,尽管科学与宗教有矛盾和冲突,但不能否认的是近代科学仍是在宗教哺育下发展的.科学与宗教之间的对立并非习惯中所理解的那样强烈.近代人文主义思潮与近代科学思潮有共同的社会背景和历史遗产,并有相同的目标,真正阻碍近代科学发展的不是人文主义,而是主流宗教势力和亚里士多德哲学.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在诸多方面也是一致的.在当代,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的分裂十分普遍,中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迫切要做到的是整合人文与科学的分裂.  相似文献   

3.
人文主义与宗教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主义与宗教改革是西方近代文化开端时期的两场意义重大的社会运动。这两场运动的目的是迥然而异的:一个要申张人的感性权利,另一个别要重建人的神性(信仰)权威。然而尽管动机相异,二者的矛头却指向同一个对象,即腐败虚伪的罗马教会,而且事实上也摧毁了罗马教会一统天下的局面。由于种种非学术方面的原因,国内学界以往一直有一种重人文主义、轻宗教改革的倾向。本文试图说明,在这两场运动中,人文主义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和感性化特点,而宗教改革却对西方近代文化和资本主义经济产生了更加深刻和持久的影响。质言之,人文主义是阿尔卑斯山以南富庶世界、尤其是意大利的一场富丽浮华的时髦风潮,宗教改革则是贫穷而严谨的北欧世界的一场虔诚深刻的思想革命。  相似文献   

4.
契约法律关系、契约法理论是近现代商品生产社会法律关系、私法法理论的基础。梅因在《古代法》一书中,曾把社会法律关系的发展归结为从身分到契约,对近代社会法律关系的根本特征给以历史法学理论的证明。但是,在近代法体制的确立过程中,形成了全面继承罗马法的大陆法系和以普通法为基础的英美法系。两大法系各有其独自的历史发展和法文化渊源,关于契约关系的法理论更有很大差异。关于英美法的契约关系理论,我国的法学者涉足尚不很多,笔者仅就英美法契约关系理论的形成、大陆法契约法理论的影响和契约关系理论的回归,为读者提供关于…  相似文献   

5.
新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无论是对基督徒还是对马克思主义者来说,人文主义就是人文主义——尽管相互对立的社会阶级之间的斗争仍在继续。人文主义坚持作为个人的人类价值,其思想可追溯到人类历史初期。四大文明古国、美洲印第安文明及古希腊的历史都证明了人文主义的存在。以后阿拉伯思想家进一步发展人文主义思想,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以强调“人”为宗旨的人文主义已成为广泛的社会思想。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人文主义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它抛弃了研究人类问题时采用的抽象、超阶级的方法,将人类问题与反剥削的解放斗争联系起来。这就是为什么马克思及马克思主义者把共产主义称为现实的、真正的人文主义。人文主义今天仍在不断发展,随着世界的变化不断完善自己。今天我们能够,也必须从过去不曾有过的新角度,即新思维的角度来认识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6.
刘继同 《社会工作》2019,(1):3-27,109
1840年鸦片战争揭开近代中国百年屈辱悲惨与民族独立历史序幕,标志中国半殖民地时代来临,反映基督教与西方列强对华侵略进入政治、军事、法制和制度化的层面。本文首次从福利社会史角度,运用历史档案资料、文献回顾、内容分析与历史比较等方法,从社会福利、社会需要、社会现代化、国际关系与文明交流互鉴、文明冲突理论等理论视角,首次全面、系统、客观和历史地探讨近代中国社会政策、社会立法百年历史经验与发展规律。本文将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百多年近代中国历史发展过程,大体划分为1840-1894年,1895-1911年,1912-1927年,1928-1937年,1938-1949年五个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总结每个历史发展阶段结构特点与时代特征,为深入历史分析搭建宏大和长期历史舞台背景。在此背景下,全面系统梳理西方文化对法律学科、法制精神、社会政策和社会立法传播扩散,尤其是简要总结、历史概括基督教在百多年间对近代中国社会政策、社会立法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全面、系统和历史地总结近代中国社会政策、社会立法的历史经验教训与发展规律,尤其是探讨、总结近代中国百多年社会政策、社会立法与社会服务互动中蕴含普遍客观规律。最后对近代中国百多年社会政策、社会立法历史影响的历史评价和理论反思。  相似文献   

7.
肖霞 《日本学刊》2007,14(6):99-107
木下杢太郎是日本明治末年南蛮文学的创始人,是日本近代知识分子"和魂洋才"的典型代表。他在"文明开化"中建构了浪漫主义文学观,在自身体验中开始了南蛮文学创作。他在对日本人的文化能力进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独特的日本文化论,即培育面向未来的日本文化。其融合东西方的人文主义精神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8.
余英时主张人文主义的历史进化观,反对历史发展规律或历史通则,但承认人类历史发展的共通性或普遍性;强调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关联性,认为民族文化的价值传统是很难变化的,反对将现代与传统相对立,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应当承继儒家传统来实现;主张历史发展多元论,反对各种形式的历史一元论和决定论;认为文化(思想)、政治、经济是社会历史的三大领域,分别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在历史发展中各自起着重要作用,其中,思想文化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认同中国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余英时的儒家人文主义历史观既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也存在其理论困境.  相似文献   

9.
近代中国在公司制度的演进过程中,先后颁行了4部公司法。1904年的《公司律》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对公司作了正式的法律界定;1914年的《公司条例》规定了公司的法人地位,界定了公司的4种类型;1929年的《公司法》使公司的定义更为明确,并首次规定了法人持股的合法性;1946年的《公司法》进一步增加了有限公司和外国公司的条款,把近代中国的公司法推到了最后的阶段。  相似文献   

10.
法律文化层次论--兼论中国近代法律文化演进的若干特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律文化概念是在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法律文化结构可分为三个层次物质层次--法律组织机构、法律设施,心物层次--法律制度、政治制度,心理层次--法律价值观、法律意识、法律思维.中国近代法律文化经历了表层变化、表层深化、深层结构的变化三个演变历程,它是在西方法律文化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冲突交融过程中整合而成的.法律文化的演进始终与政治密切结合在一起,法律从属于政治;近代80年间,法律文化变迁的内容也是丰富多样的,在类型上出现了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虽然在近代发生过一些令人不愉快的事情,但历史发展的主流仍然是睦邻友好和文化交流。中国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曾经有力地推动过日本古代文化的发展,而日本的近代文明也曾促进了我国近代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法律实证主义方法的故事--以拉班德的国法学为焦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有关法的许多观念和制度最终可通过两个不同的源流追溯到19世纪德国"国法学"的学说史中去,为此思考或解决我国现代宪法中的一些课题,其实也可通过解读这段历史而寻得一些机要.拉班德就是这段历史中的象征性存在,他在前人思想的铺垫之下出现,把他人从私法领域中引入公法学的法律实证主义方法发展为有效回避、消解或暂定解决政治问题的法律技术,从而以矛盾的学术性格微妙地回应了矛盾的时代课题,即在政治效果上一方面默认和容忍了当时德国君权主义宪法体制的政治现实,另一方面也表述和维护了近代德国的法治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3.
论近代中国利用外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近代中国利用外资的崭新角度,论述了近代中国与外国资本的关系。首先,作者阐明了外国资本侵略与近代利用外资,抵御外资侵略与近代引进外资,近代利用外资与被外资利用等辩证关系,得出了近代中国与外国资本的关系史“既是一部外国资本侵略的历史,又是一部近代中国利用外资的历史”这一合乎逻辑和历史过程的结论。接着,作者概述了近代中国利用外资思想和活动的发展历史过程;然后指出了近代利用外资的主流具有开放性、进步性和爱国性,也指出了近代利用外资具有双重性、复杂性和曲折性的特征。最后,作者论及了近代利用外资的结局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4.
黄遵宪的《日本国志》是中国近代第一部专门研究日本的著作。在《日本国志》中,黄遵宪较系统地阐发了“以法治国”的思想,第一次将西方的“法治”概念引入中国,从而成为中国近代最早主张实行近代法治的思想家。本文通过对黄遵宪在《日本国志》中法治思想的梳理和研究,探讨黄遵宪法治思想在中国法律近代化中特殊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100年前的1889年,日本政府颁布了明治宪法,翌年依照这个宪法及有关法律举行了大选,建立了国会,这标志着日本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即近代天皇制的形成,明治维新的社会变革的历史使命至此大致完成。明治维新因而成为日本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转折时期之  相似文献   

16.
法律的基础是什么,这需要从其历史基础、社会关系基础以及道德与宗教基础三个维度来考察。实证主义法学派是把法律视为政治工具,自然法理论则把法律视为道德工具。而历史法学派则把法律看做群体记忆的表示,历史发展中的社会特质。实证主义法学理论与自然主义法学理论之间的紧张关系在最近几十年中开始出现了某种程度的缓和,然而,自然法学者与实证主义最终在对法律规则的解释上还是分离的。实证主义与法律自然主义之间的争论所缺失的是对法律历史维度规范性意义的认识,这种冲突可以在历史具体情形中得以解决。历史在其动态意义上与政治和道德、意志和理性一起成为法律的基础。必须援引历史才能对法律产生一种适当的理解。将历史法学加入到流行的政治法学派和道德法学派中去,以一种新千年的眼光来看待处在危机中的西方法律传统,以及西方法律传统与其他法律传统的融合。上述三大学派的融合,即或许可称做整体性法学。  相似文献   

17.
中日两国同是亚洲国家,有相似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但进入近代后,两国却分道扬镳了.日本经过明治维新改革走上了具有日本特色的资本主义道路;而中国却经历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两国的近代化程度相差悬殊.特别是甲午战争前后中日关系的转化,说明近代教育成功与否对近代化的影响.我们通过甲午战争前中日近代教育发展的不同轨迹,来剖析其背后历史因素.  相似文献   

18.
1840年到1949年的近代中国,是一个由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渐演变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又从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变成一个独立的人民民主国家的过程。中国近代法律思想与中国近代的政治经济密切相关。中国近代法律思想的演变过程是封建法律思想逐渐为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法律思想所代替,而半封建半殖民地法律思想又为人民民主法律思  相似文献   

19.
贾鸽  宋永红 《社科纵横》2014,(7):110-112
萌芽于晚清洋务运动的天津法科留学,打破了传统封建教育的封闭格局,开启了中国直接从西方国家学习法律知识的进程。近代天津法科留学不仅培养了大批的师资力量,对近代天津法律教育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而且人才辈出,为中国近代外交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还对中国近代法制化变革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近代中国虽然没有近代欧洲那样比较完整的启蒙运动,但的确经历了自己的思想启蒙过程。其中,与工业化潮流和资本主义兴起密切相关的重商思潮,即为中国近代思想启蒙过程中一股不容忽视的思想潮流以重商思潮为标志的近代商业启蒙大致经历了兴起、嬗变与深化的演化过程,在此过程中,封建农耕社会的价值观念遭到否定与批判,新兴工商社会的价值观念得以萌生和揄扬。近代商业启蒙尽管有其历史的局限性,但对中国走向工商业社会和实现近代化则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对当今商业道德重建具有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