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2 毫秒
1.
情报资料工作是高校教学科研的基础和先导,它对学校教学和科研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系级资料室是为教学科研的需要而设置的辅助机构,是教学、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深入研究系级资料室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如何搞好资料室工作,谈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2.
高校文科资料室工作如何为教学科研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文科资料室工作如何为教学科研服务李克仪高等学校资料室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资料室工作怎样才能发挥最佳效能,更好地为教学和科研工作服务,这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特别是从事社会科学学科的教学单位,资料室的资料收集和工作效能发挥如何,将直...  相似文献   

3.
教学科研是高校各项工作的重点,青年教师既是学校教学科研的重要力量,又是学校发展的未来,青年教师必须要成为学校科研梯队的后备力量,这是高校青年教师成长的一个重要标志。就如何提高青年教师教学科研能力,进一步提升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科研的整体水平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4.
高等院校的学报是学校整个教学科研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校外进行学术交流、展示本校科研成果的“窗口”。办好学报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它对活跃学术空气、推动教学科研工作、扩大学校影响度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学报编辑工作是对学术研究的精神产品进行收集、辨识、筛选、加工和优化的再创造运动过程。在这个运动过程中,编辑是发动者、催动者,同时也是终点执行者,他对整个运动  相似文献   

5.
浅谈资料室如何为教学科研服务王艳在高等院校教学和科研中,图书情报信息很重要,在科学技术、文化教育迅猛发展的今天,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系资料室是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密切结合本系教学科研需要的文献信息中心,是直接为教学科研服务的重要机...  相似文献   

6.
高等院校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基地。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需要教学科研、政工管理和后勤服务三支队伍共同努力,协调配合。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中心,而后勤工作则是教学工作的保障,也是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后勤职工如何围绕教学这个中心,努力做好服务工作,充分发挥服务育人的作用,是一个十分重要和必须认真解决的问题。 一、提高认识,牢固树立为教学服务的思想 高校后勤部门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高校的教育目标设立的,它必须服从并服务于学校  相似文献   

7.
关于西北民院图书馆文献馆藏的特点及今后工作的若干思考满松程高校图书馆是高等学校教学科研的前哨阵地,在高校的教学科研中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1981年和1987年在我国先后制定和修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条例》和《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中...  相似文献   

8.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的文献信息中心。论述了图书馆工作者如何做好读者服务工作 ,以及在提高教学科研质量及推进素质教育等方面的地位、作用与举措  相似文献   

9.
强化期刊在教学科研创新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期刊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信息的重要载体,在教学科研创新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它既为教学科研创新提供了最新的材料,也有助于拓展教学科研的创新视角,因此对图书馆期刊管理理念的更新及期刊管理模式的探讨是十分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0.
学报作为高等学校主办的、以反映本校科研和教学成果为主的学术理论刊物,它的产生、性质都决定了其与学校教学科研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高校学报是学校教学科研的窗口;是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校教学科研具有组织、引导、推动作用;对学校研究生教育起促进提高作用;作为文献资料对学校科研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地方高校学报与学校科研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特点表现得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始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应用研究的基本范畴或基本命题,是理论学习的重要切入点。立场、观点和方法都属于哲学体系、理论体系的范畴,而且都各具特点:立场具有前提性、根本性、彻底性、具体性、普遍性、原则性、价值性特征;观点具有理性认识、原理性、阐释性、真理性、创新性的特点;方法具有实践性、多样性、层次性、操作性、范式性、群众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在低生育率和老龄化背景下,要实现老有所安和关怀少年的成长,国家体系化的高质量养老公共服务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分析“一老一小”人口形势、生育意愿下降背后的原因,研究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体系的路径。研究认为,构建高质量公共服务体系要强调“一个中心”:敬老爱幼、安老怀少;“两翼互动”,打造老年友好型社会和生育友好型社会;“四轮驱动”,即高质量取决于服务的福利性、有效性、可及性和及时性。研究还认为,对高龄老人、独居老人、空巢老人和失能老人群体的服务是养老服务业的重点人群,老年友好型社会的养老责任包括对这些人群的兜底养老、普惠养老、公平养老和品质养老的责任,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包括老年的价值友好、文化友好、政策友好、环境友好和服务友好;生育友好型社会的生育责任包括适度生育、优化生育、生育服务和生育保障的责任,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则要体现生育的价值(文化)友好、福利友好、婚姻友好和服务友好。研究表明,在全方位构建现代化“安老怀少”统一的政策、制度和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中,社区是关键环节,需要顶层设计和分类推进相协调,才能实现人口均衡发展与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13.
情绪性人格维度反映的是个体在做事和人际交往中表现急躁和直爽的程度。本研究依据本土化的中国人人格量表对中国人的情绪性人格维度及其两个次级因素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发现个体的性别、年龄、职业和婚姻状况均对情绪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总体上看,女性比男性的情绪性倾向更高,年龄越大,情绪性程度越低,工人农民与行政管理者和教科文卫人员相比情绪性更明显,而婚姻状况也与年龄和性别一起影响个体的情绪性倾向,而急躁(耐性)和爽直特点的"双高者"和"双低者"也有明显的年龄、职业和婚姻状况差异。  相似文献   

14.
对周原甲骨文的审美特征进行了归结,提出了其爽劲奔放类、严整劲挺类、萧散简远类、烂漫恣肆类、写意流便类的五个艺术分期;认为周原甲骨文应出自于周人之手且横跨了殷商、周两个朝代,而萧散简远类则可能成为殷商甲骨文与西周甲骨文的分水岭;从契刻工具,书、刻的关系与涂朱、涂墨,契刻刀法与契刻笔画次序等方面探讨了周原甲骨文的契刻技法,并对周原甲骨文的用字与结字、章法进行了系统研究。指出了周原甲骨文在"自然书法观"的确立、"草甲骨文"的创造、萧散简远、烂漫恣肆、写意流便新的审美范式和微雕艺术的开创等方面的历史贡献与其应有的中国书法史地位。  相似文献   

15.
随着媒介革命的纵深发展,中国新媒体发展已经进入了“微时代”。与之相应的是,网络谣言层出不穷,使得网络成为媒体危机甚至诸多突发事件恶化的媒介,导致社会风险扩大化、恶性化发展。网络谣言具有明显的社会危害性,在义愤心理、信息流瀑、从众效应、群体极化和偏颇吸收的作用下,本身即形成了一定的自我强化机制。因此,针对新媒体时代网络社会的新常态,必须强化网络社会制度规范,创新网络社会治理模式,切实提高网络谣言的治理能力,发挥网络积极正面的功能,使之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16.
观念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及重要性已是不言而喻。在过去的四百多年里,国家主义和保守主义分别主导、塑造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及维也纳体系,而威尔逊式的理想主义虽然塑造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但主导该时期的却是激进主义。直到雅尔塔体系时期,民族主义才终于打败了帝国主义,自由主义则成功战胜了极权主义。因此,国际体系确立的背后是观念分配竞合的结果,是主流观念取向在竞合中占据主导地位的过程。观念作为深层次因素,始终是影响、塑造国际体系的更新与变迁的不可或缺的力量。  相似文献   

17.
印度寓言故事集《五卷书》以它出色的思想和艺术特色在印度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以阿拉伯译本《卡里来和笛木乃》《一千零一夜》及印度教、佛教为载体,《五卷书》辗转流传到亚洲、欧洲的多个国家,译本数量仅次于基督教的《新约》《旧约》。在东方与东方、东方与西方的文明交流中,《五卷书》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为世界文学的发展贡献了卓越力量。由于社会风情、民族性格、宗教信仰和翻译者风格等差异,以及时代跨度、文化过滤与文化误读等因素,《五卷书》在各国形成了“创造性叛逆”的变异,甚至有了更深层次的文化规则和文学话语方式上的改变,即发生文学他国化变化。变异现象发生于文明交流活动的始终,根本上还是要通过对异质文明的比较推进到异质文明的交汇上来,以开放、多元、包容的眼光看待各种文明的碰撞与融合,探索其中的本质规律。  相似文献   

18.
基于大数据的智慧公共决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今世界,环境日趋多变,经济社会问题日益复杂,各国公共管理面临极大的风险和挑战,仅凭传统的决策模式已无法有效应对日趋复杂的社会问题和时代挑战,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为智慧公共决策范式的出现提供了条件。智慧公共决策以大数据为基础,利用新一代数据分析技术与方法,在复杂的环境和海量的数据中,解释数据之间及数据与环境之间的广泛联系,准确了解过去、把握现在、预测未来,实时连续地为决策的制定提供支持。从本质上讲,智慧公共决策是以大数据驱动为核心,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公共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具有全面感知、客观透明、实时连续、自主预置和多元共治等特征的一种全新的公共决策模式。  相似文献   

19.
课堂实践中的课程理解与文本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意义的课程整合了美学、历史、文化等方面的认知,教师课程理解的生成性与批判性在本质上体现了教与学的意义。对教科书文本及其之外的教学参考文本、教具、补充教材的诠释,起到了复制与传承文本的意义。在课堂实践中,教师是课程文本与学生的中介角色,课程的理解与文本的诠释是对知识和价值的探索、争论、传承,内在地包含着解放的方向,这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的归宿。  相似文献   

20.
保守主义、自由主义与激进主义虽为三个鼎立的价值系统,但均属“现代”思潮,三者在要不要实现现代化转型、要不要接纳现代性的认知上是共同的,在体现现代性的“当下性”、“世界性”、“个体性”与“世俗性”等四个重要向度上不难体会其共性;但三者对现代化道路的追寻、对现代性诉求的表达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展示为“保守的现代性诉求——儒家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东亚现代化模式)”、“温和的现代性诉求——欧美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和“激进的现代性诉求——新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等三种不同类型;还可从现代化与反现代化、“前现代——现代——后现代”的坐标上分析三大思潮现代性诉求的区隔,文化保守主义是以“前现代”的美好凸现“现代”的弊端,激进主义超越西方现代性的思路可视为现代性的创新、也可视为“后现代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