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现代性就是指要以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为主导,以民族文化为本位,保持中国儒学文化所蕴涵的稳定性、延续性和包容性,学习西方的理性精神,把握真、善、美的理性认知方式,直面全球背景下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反思现代人的实践行为和思维方式,拯救现代人心中的困惑、彷徨与焦虑,使东西方文化从差异逐渐走向融合,这也正是笔者所要探讨的问题——对文化现代性哲学解读之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2.
理性有着十分丰富的人性内涵和文化内涵。由于人与社会现实之间建构方式的不同,它也在不同的层面上展现出来。这说明,理性是历史的理性,有历史的维度。正因为如此,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也是一部理性嬗变的历史。由于现代性与理性的内在逻辑关联,现代性的状况也不可避免地通过理性的嬗变表征出来。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叛离、工具理性与技术理性的殊途同归是现代性的必然反映。  相似文献   

3.
自由及其背叛——从人的存在方式看现代性的背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思现代性的内在困境必须立足于人的存在方式,现代性批判的根本途径是对现代人的存在方式的批判。在现代性逻辑的统治下,人的存在方式表现为:现代自由生活的自我背反、工具理性生活的自我宰制和个体精神生活的自我失落。立足于现代人的存在方式,现代性的背反性表现为:自由的实现及其破灭、理性的创造及其破坏、个性的张扬及其失落。  相似文献   

4.
坚持“个体自我的主体性”和“坚定理性主义”原则的现代性,在生命的每一个范围和层次都为人预备了全新的结构,同时也以消解价值标准、遮蔽价值理性以及断裂价值秩序的方式制造了价值世界的困境,引发出现代人深重的生存危机。反思现代性及其导致的社会文化生活系统的冲突与分裂,在现代与传统、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共同体之间的价值共契中,寻求既作为历史承诺、更作为现实生活“选择”与“安排”的价值标准,是彰显以绝对价值为核心的意义世界的独特地位,建构价值世界和谐秩序的积极尝试。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现代化的历史运动中追索现代性的特征,指出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三个维度:批判的理性维度,生产与物质维度,世界交往维度。在此基础上分别阐发了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价值意蕴:自由是现代理性的价值核心和目的,现代工业与大生产是人的自由的展示与确证,世界交往展开了人的自由的丰富性、开放性,共产主义是自由人的联合体。最后指出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现代性社会”价值本体确立与认同的困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性观念在西方社会的确立过程,充满了理性的迷茫。现代性观念所造就的"社会世界"、"社会现实"和社会事实,就其实践创制和理论建制而言,是一个貌似严肃、实则充满鲜明而强烈的主观性意向的现代人的"观念游戏";在这一过程中,"现代性观念"之所以力图将自身设定为一种新的"社会价值本体"观念,其初始动机和抱负,就是要凭借理性自己,自主地造成一种有别于传统社会的新质的"社会共同体"现实;"现代性"实践展开的过程所昭示的,是其社会指向性本身的有限性以及生存论价值承诺的悖反性,这一现象促使我们反省这样一种深层次的学理性问题:谁之"现代性"?何种"社会"?这一具有"本体论深度"的诘问,无疑也是处在"现代性文化"历史境域中的中华民族在当代整体性的"社会建设"理论和实践中必须自觉应对和担承的艰巨的文化使命。  相似文献   

7.
文化是历史凝结成的稳定的生存方式,它体现了人的本质、超越性和创造性,从深层制约和影响着个体行为和社会运行。现代性作为一种新时代的意识,以理性为核心,以技术为工具,摆脱了宗教传统的束缚,在现代社会所有层面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尽管现代性体现着人类产生至今最高程度的超越性和创造性,其本质仍然是文化的,它是作为现代社会主导文化模式而存在的。现代性为人们带来的启示是,只有在不断的反思和追问中,人类才能最终实现自己的本真存在。  相似文献   

8.
启蒙开启了现代社会的进程,现代性深深扎根于启蒙运动之中。本文对现代性的起源做出历史的考察,探讨了现代性与启蒙精神的渊源关系,并深入分析现代性的基本原则(理性与主体性)在文化、思想领域确立自身地位的过程,指出启蒙理性僵化的思维方式乃是造成现代性的矛盾与异化的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9.
我国当代作家铁凝的小说创作主线,始终贯穿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执著传递。对"中和"传统的承继与反思,是铁凝关照现代人性的独特维度,体现为人性畸变的冷静体察、文化性格的整体考量与圆满人性的热情呼唤。铁凝能够从人的现代性发展、社会的现代化推进的高度理性地看待中国传统文化的合理性,并以更符合现代生活本质与现代人性规律的方式赋予文化传统以新的质素。  相似文献   

10.
理性是现代性理论的核心概念,现代化是社会理性化的过程。近代中国对现代化的探索主要有三种模式,展现了不同的现代性理念。这个探索的过程也是道德理性、启蒙理性、历史理性博弈和抉择的过程。三种理性取向反映了对人的本质的不同定位,也反映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追求,归根结底,体现了两种不同的历史观。历史表明,中国共产党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以基于历史理性的社会主义现代性为现代社会理念,找到了中国现代性构建的正确方向,摸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  相似文献   

11.
现代性的哲学观念是指在近现代哲学中形成的成为整个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现代性的思想基础的哲学精神和哲学意识。现代性最根本的哲学精神是理性意识 ,理性意识的目标和根本功能是达到合理性。近现代哲学在理性意识的指引下形成了三大现代性的哲学观念 :主体性观念、主体间性观念和历史性观念。在三者中 ,主体中心理性和主体间理性只有在历史理性的参与下才能达到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主体性原则是近现代理性哲学的一块基石。它是指人在实践活动中站在主体的立场上,用作为主体的眼光去审视作为客体的对象,并思考在与客体的关系中“应如何”的理性原则。由于现代人对主体性原则的误读与滥用,使得人的价值理性日益萎缩和边缘化,从而导致价值理性的危机和人的生存危机。只有当人的主体性原则回归于价值理性,将追求幸福与追求美德统一起来时,才能把人从现代性的陷阱中拯救出来。  相似文献   

13.
在近代西方社会思想中,理性概念占据核心地位。契约论、自由主义、科学精神等许多形成现代社会的基本理念,都是凭借理性的支撑而树立。理性概念自身也经历了由神的恩赐、人的本性、自然理性向启蒙理性的内涵发展与演变,并因此导致西方近现代社会进程的独特特征。以理性为核心的现代性和以现代性为核心的社会学,都受到理性世界观的主导影响,从中亦可获知当前现代性反思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现代性是人类历史进程中的文明诉求,然而,以理性为特征的现代性扩张导致价值理性缺失,进而出现了以人与自然关系为表征的自然生态问题、以人与社会关系为表征的物的异化问题以及以人与自身关系为表征的价值关怀问题,阻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整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的价值自觉能够规约现代性,保证现代性走向正确的道路,发挥更大的正面效应。  相似文献   

15.
人的现代性是科学的现代教育培养和传统文化相互作用的结果,而任何一个国家的教育都会打上本国传统文化的烙印。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因而儒家文化中的“智仁双修”、“义利统一”和“天人合一”等思想对于人的现代性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科学理性是在近代哲学理性的母体中成长起来的。伴随着启蒙现代性对现代人性之自由和主体的设定,现代性思想由生成、演进直至成熟。同时,现代性的自由理想和主体性僭妄也与科学理性实现了共生性。正因为如此,才导致了科学理性使现代性思想合法化,主宰现代性的思维方式,并成为生活世界的现代性解释原则。  相似文献   

17.
百年来,湘西苗族在国家力量的导引下,开始了文化的现代性建构。其现代性文化的建构特征主要表现为:理性、科学对民间信仰的冲击;权利意识的强烈伸张;文化主体意识的增强;文化开放性的日益明显。湘西苗族文化现代性建构的百年历程表明,现代性文化是传统与现代的矛盾统一体,是传统与现代因素在一个文化体中相互激荡、相互交织、相互吸收、共同形塑的文化样式。  相似文献   

18.
现代性的理性特征及其技术理性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性作为时代属性和特征的总体体现,有着十分丰富的思想蕴涵。在现代经济、文化形式和政治的变迁等各个方面都体现出它与传统时代性和传统社会的差异性。以哲学理性的视角去审视。相对传统社会及其时代性而言,现代性不仅更加凸显出了其技术理性的僭妄,而且在现代的各种理性形式中都在深层次上受到技术理性的影响,现代经济理性所表现出来的市场化、标准化;现代文化理性的消费、娱乐、时尚化;现代政治理性的民主、自由秩序化等,都内在着深刻的技术理性根源。  相似文献   

19.
现代性的理性偏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理性偏向,工具理性膨胀,导致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对立.现代性危机在于现代社会的工具理性化,现代化进程中所出现的各种病象都可以说是工具理性渗透的结果,是工具理性增长所带来的副产品.矫正现代性的理性偏向,必须对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进行整合.  相似文献   

20.
完整的理性文化应当包括科技文化、人文文化两个方面。但在现代性导致的文化嬗变中,技术理性独断造成了文化的感性化、工具化,并且使人丧失了主体性。因而,呼唤主体性,实现理性的人文价值回归,就成为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