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治学是一种艰辛的社会实践。在治学的道路上,积极求师,得到名师指点,继承前人积累的知识,学会治学的方法,逐步地走上独立的科学研究道路,对于一个刚踏进科学研究大门的青年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治学之道。而杰出的老师则正是在选择和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发现和训练具有独创精神的研究人才,培养和造就出学术上的接班人,使得文化科学不断取得突破性的成就,成为科学发展的规律之一。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现代思想史和文化史上 ,胡适是一个有重要影响的人物。而其影响的重要标志之一 ,就是在 2 0世纪初的新旧交替之际 ,为人们提供了一整套“破旧立新”的治学理论和治学方法。通过认真的探索 ,他确信有一种最基本也是最广泛、最适用于各学科的科学方法 ,这就是“实验主义”,其精髓就是崇尚怀疑精神 ,不盲从已有的定论 ,不迷信圣贤和权威 ,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并用十分精练的语言把这种治学思想概括为“大胆的假设 ,小心的求证”。  公平地说 ,“大胆的假设 ,小心的求证”不失为十字治学格言。它揭示了科学研究中的部分却必要的思维过…  相似文献   

3.
汤用彤先生在《魏晋玄学论稿》一书中指出:“大凡欲了解中国一派之学说,必先知其立身行己之旨趣”;此外,“治学之眼光、之方法”也很值得留意。对裴頠哲学思想的研究,也不应忽视他的“人生行事”之旨趣与思想表述方法。  相似文献   

4.
<论语>一书是孔门儒家的重要典籍,记载了万世师表的孔子作为杏坛第一人对他的弟子们的言传身教.教学相长,相得益彰.<论语>中关于"学"之问题有多次探讨,或孔子自身治学讲学,或孔子教导弟子求学,其关于求学、治学、教学的经历、态度和方法对今日教学治学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朱熹十分重视治学过程中的自得,并对此有历经多年的深入思考与实践。朱子关于自得的思想主要内容包括自己之得、得之自身、自然而得之于己等多重意蕴。朱子主张的自得论是其一生研习圣贤之道的原则与方法,在其思想学术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文艺是以“道”为核心的,反映在文艺理论上就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首屈一指的“文道论”。西方文学艺术也有个类似“道”的东西,称之为“理念”,反映在文艺理论上,就是西方文论中赫赫有名的“理念论”。本文试图将“文道论”与“理念论”加以比较研究,以期探索中西美学与文论各自不同的民族特色。在中国,各家“文道论”皆是各道其所道,歧说纷纭,五花八门:有“自然”之道,有“阴阳”之道,有“圣人”之道,有“义理”之道。西方美学与文论中的“理念论”,也是一个歧说纷纭的概念,  相似文献   

7.
“国学根基、西学方法、当代问题、未来视野” ,是我学问人生中强调的十六字心经。在我看来 ,没有这四条法则 ,学问可能只是知识性的积累 ,而不会产生思想性的飞跃。正是依据这古、今、中、西的问题意识 ,使得我在大学时代注重对中国古典文化的研读 ,研究生时代则转向现代西学的研习 ,在执教北大多年后 ,又转向中西文化研究互动和中国立场的确立 ,这是一个在转型的“否定之否定”中精神深化和人格修为的过程。在我看来 ,自己的学术旨趣的确有一个转变深化的过程 :从《艺术本体论》《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二十世纪西方哲性诗学》《现象学与…  相似文献   

8.
翦伯赞同志是一位治学谨严、论著宏富、坚持马克思主义原则的史学家。他在史学研究方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这里就我对翦老的治学精神的了解,作一简要介绍。(一)翦老研究历史,主张理论、史料并重,也很重视对文章的撰写。在这三者之间,他更强调对理论的学习和运用。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资料是重要的;但是马列主义理论的学习更为重要。没有马列主义理论的指导,决不能在科学研究中作出任何创造性的成就。”翦老自踏上史学战线以来,一直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自己的历史研究。  相似文献   

9.
我国传统语文学有三个分支,即训估学、文字学和音韵学。其中,音韵学源远流长,很早便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它艰深奥妙,人称“绝学”,不仅入门难,积累工作也极为繁重琐碎,即古人所谓“厚积薄发”,所以许多初学者往往知难而退。马重奇先生从一开始涉足这一领域便产生了极其浓厚的兴趣,至今已苦心耕耘了十几年,硕果累累,国内不少著名语言学家对其学问均有许多誉美之辞。这本《汉语音韵学论稿》是他十几年辛勤汗水的结晶,体现了他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严密的逻辑思想。其特点表现为:首先,研究的范围广泛而全面。从研究的材料…  相似文献   

10.
经济史研究方法论示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作者自身的治学经验为据,说明经济史研究必须兼备广阔的学术视野、扎实的史料功夫和前沿的理论素养,这三者的有机融合是一个史学工作者进行原创性研究的必备功夫。  相似文献   

11.
杨翔宇 《北方论丛》2006,1(5):96-100
朱次琦作为晚清南海鸿儒,提出“四行五学”说以正修身读书之道并以此为治学思想传诸后世。其修身“四行”以发挥程朱理学的道德论而见长,而读书“五学”则是通过挖掘儒学思想中的“经世”因素,来纠正当时学术之弊病,其中体现着重“贱履”和“致用”的思想。在晚清国势日蹙的历史条件下,具有积极意义。同时这一思想对康有为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梁启超,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在清末民初的政坛上是一个风云人物;而作为一个学者,在学术领域中,也有所建树。在他留世的大量著述里面,我们不仅看到了他的广博而深湛的学识,而且由于他摒弃了先于他半个世纪前产生的乾嘉学派的严重脱离实际的学风,重视实际,以“经世致用”为治学的指导原则,以占有资料为研究学问的出发点,因而形成了他独有的良好的治学风尚。梁启超的这种风尚,在他的一生的治学过程中有所体现。他还写了相当数量的有关这方面的文章,如《治国学杂谈》,《中国历史研究  相似文献   

13.
<正> 王船山政治,伦理观念中确有很多封建糟粕。例如,他极力鼓吹“君臣之义”“父子之仁”这些,杨昌济早就指出:“船山所论多有已成明日黄花者”。但这只是船山思想的一个方面。船山在论述自己的治学方法时曾说,“而就事论法,因其时而酌其宜,即一代而各有弛张,均一事而互有伸诎,宁为无定之言,不敢执一以贼道。”我们分析船山的政治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14.
学与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含义,它们经历了一个统一——分离——合并的过程,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紧密结合.尊学是西方治学之道,它造就了西方学术的繁荣;重术是中国治学之本,某些方面它不利于科学的发展.中西方治学取向之差异在于双方哲学基础、思维方式与研究目的的不同.重术轻学源于中国实用主义文化,借鉴西方经验,学术并重是中国治学取向的应然追求.  相似文献   

15.
刘志国同志撰写的<领导过程论>一书,近日由中国三峡出版社出版.这是作者长期从事领导科学研究与思考的力作,也是领导科学研究领域里的一项填补空白之作.全书由领导的本原、领导的构成、领导方法论、决策、指挥与组织落实、控制、用人、驾驭等八章内容构成.作者着重从现实考察与理论抽象、历史经验与价值取向等方面对领导学及其领导过程展开全面、系统地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16.
叶海平  朱琳 《学术界》2006,(1):154-159
我国政策科学研究的主要倾向是关于“过程论”和“方法论”的研究。根据西方政策理论研究的经验启示和我国政策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有必要重视对政策科学基本理论的研究(即国内有些学者提出的“元政策”的研究)。这个研究的理论框架由逻辑起点、原则、原理、规律、认识论、价值论、实践论、创新论、对策论等组成。同时,我们还必须重视对政策科学基本理论与政策实践相结合课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远离浮躁     
浮躁-求学治学之大忌。凡求学治学成大器者,无不“疏其秽而镇其浮”,刻苦钻研潜心学问,为真理上下求索。 远离浮躁需知“天道酬勤”之理。心存浮躁者,往往急功近利,疏于用功。或取巧投机,热衷于著“大部头”、出“大成果”、得“大奖”。或稍有所成,偶有所得,便沾沾自喜,以虚名 世,无心探究学理。这二者的结果要么一事无成,要么遭人鄙弃。皆不是真学者所为。近代大学者王国维将求学治学成功的过程分为三个层次,并以诗名取喻:“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可不经历三种之阶级:‘昨夜西风雕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  相似文献   

18.
康德先验哲学是古希腊哲学到现当代西方哲学的转折枢纽,是观念论(理念论)到现代哲学人类学的主体机能机构论的中间环节。从部族经验的“积累起来的遗传”开始,中经主体的先验性存在,终结于哲学人类学的心理结构论,这是先验哲学在人类心理历程中的运行轨迹。因之,研究先验哲学的思维方式,与研究一般哲学(或后验哲学)的思维方式,在路向上是相反的。同时,康德先验哲学(含美学)是一个庞大、丰富而复杂的矛盾体系,其理路是“心理-逻辑”二重结构的波动与纠合,它的运行必然突破任何单一的理论框架与逻辑一贯性。“康德现象”就是各种矛盾冲突的相互纠集,共争互荣的现象。这正是康德哲学美学的内在生命力与多维的理论生长点,它构成了康德哲学美学的广阔的解释空间。这也是研究康德哲学美学之难题。  相似文献   

19.
谢昭新 《江淮论坛》2012,(1):149-153
胡适作为《淮南子》思想研究的首创者,其贡献主要表现在:一是对《淮南子》思想属性的辨识,二是对《淮南子》“无为与有为”思想的论析,三是对《淮南子》政治思想的发掘,四是对《淮南子》“出世”思想的探研。胡适的贡献不仅在对《淮南子》思想研究的全面深入的开创性上,而且为中古思想史研究提供了诸多方法论的学术路径,这对后世治学具有极大的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20.
墨家逻辑研究的长期性——纪念沈有鼎诞辰百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鉴库恩的科学范式转换论、希尔伯特的理论研究分层论和傅伟勋的创造性诠释学观点与方法,从<墨经>元典的价值、墨家逻辑的文化地位、墨家逻辑的可持续发展和<墨经>的难治等思考重点来看,墨家逻辑是长期性的学术研究.当前逻辑界的重要课题,是使用现代理论和语言工具,对墨家逻辑进行高层次、创造性研究,完善研究的转型,把墨家逻辑改造为与世界接轨,用现代语言表述,适合现代需要的新型理论,丰富今日逻辑宝库,为国人提供有民族特色的思维工具.附录沈有鼎传记资料,原作者沈有鼎,这是第一次全文发表,是研究沈公治学道路和相关课题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