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免费是义务教育的特点和内涵,是义务教育公平的基础,是政府的责任所在,实施免费是我国义务教育制度变迁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为此,有效地更新义务教育的理念和制度,并切实地加以执行,是免费义务教育得以顺利推进和最终实现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义务教育是一项基本的公共服务。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政府应当履行的基本职责。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不仅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在要求。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不断推进,义务教育政策经历了一个从偏向分殊化向注重均等化转变的过程。义务教育也在日益向均衡发展的方向迈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然而,义务教育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仍然存在。义务教育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供给和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政策的目标指向,而义务教育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均等、发展不均衡虽然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主要反映了义务教育政策的缺失。这种缺失很大程度上在制度层面体现出来,因而产生了整体性的影响。所以,要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就需要从制度层面不断优化教育政策,提升政策绩效。  相似文献   

3.
从义务教育师资、经费、设备等办学条件进行考察,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呈现明显的断裂与失衡,而城乡义务教育的分割、分离与分治及其带来的"重城轻乡"的政策取向则是我国城乡义务教育长期非均衡发展的制度与政策根源。要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公平与优质发展,必须打破义务教育城乡分割、分离、分治的制度瓶颈,建立以"共生"理念为基点的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体制,为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与支持。  相似文献   

4.
师资配置均衡是义务教育走向高位均衡的关键。当前,我国促进义务教育师资均衡的政策工具包括权威型工具、能力型工具、激励型工具、系统变革型工具、劝诫型工具等。政府在应用政策工具时,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权威型工具缺乏灵活性,激励型工具激励条件不足,能力型工具实效性不强,系统性工具缺乏顶层设计,劝诫性工具影响力薄弱等问题。展望未来,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政策的变革,应在系统分析各项工具优势与不足的基础上充分用好、用对各项工具,并通过优化组合充分发挥各项政策工具的效能。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择校入学的制度安排经历了由"不作规定"到只提倡"就近入学",再到"就近入学""与"择校"两种制度并存,到如今只提出"就近入学"的变迁过程。近年,在实践中"择校"现象却愈演愈烈。为推进教育公平,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的制度演进过程中,应结合制度变迁的强制力和诱致力,使新的择校制度供给与需求实现动态平衡,最终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强烈需求。  相似文献   

6.
国家对西部地区多方面、多角度的政策支持,为解决西部教育发展长期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从整体上看,“中部塌陷”成为义务教育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现实。中原经济区是人12"稠密的内陆传统农业地区,义务教育规模约占全国的十分之一,河南人均教育经费指标与全国平均水平有很大差距,仅靠自身力量难以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相匹配的义务教育发展保障。建议中央有关部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提出的“加大中央财政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帮助中原地区“加快构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虽满足了特定国情下对人才培养效率的特殊要求,但随着社会发展和变迁,非均衡发展却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公共性和公平性等本质特性,构成了对义务教育的异化。从根本上讲,我国社会发展的不均衡是根本原因,在社会发展总体不均衡的大背景下,制度性因素和非制度性因素共同造成了我国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异化状态。公平性,是均衡发展的理论基础,均衡发展不仅需要相应的制度作为保障,同时也需要对非制度性因素给予适当关照;不仅要追求宏观均衡的目标,同时也要努力实现义务教育的微观均衡;并且,必须在努力实现均衡的同时也要兼顾多元的教育需求,这是超越义务教育异化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指义务教育的发展在数量特征与质的规定性上,都体现平衡的特点.其作为一项教育政策的出台已日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但该政策在贯彻执行中将面临着教育思想功利化、教育政策价值取向心智化、教育经费短缺化、教育机制结构化以及教育环境"沙漠化"等因素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在已有研究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概念的外延不清,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理论基础不明,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论证不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影响因素主次不分,推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重点不显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府投入行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在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之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为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首先是一个政府问题,而政府在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其首要和起瓶颈作用的职责是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所需的投入机制。各级政府可从以下六个方面改善投入行为:健全完善教育法规,保障教育经费的法定增长;完善义务教育经费转移支付制度,规范办学行为;缩小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地区差距;提倡义务教育发展的积极差别政策;提倡区域义务教育发展的横向援助政策;支持和关注处境不利的弱势学校和弱势群体等。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农村义务教育供给,主要靠政府行政划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供给出现了机制性的变化,其结果与目标设定存在较大反差。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我国地方政府体制改革是最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公共政策的执行实际就是政策工具的选择过程.不同的政策工具选择对政策目标的达成有不同的影响.以政府财政资源为基础的政策工具是政府可资利用的治理资源.以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专项资金为例,从政策工具的视角来考察财政资金的运用,分析财政型政策工具在中国农村义务教育政策执行中的作用和问题,可以为思考中国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经过税费改革后,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主体由乡为主体转到以县为主体。政策的变迁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是仍然存在着经费不足、投入主体单一等问题,阻碍了农村义务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在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政策投入主体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投入主体的重心,加大投入量;扩大投入主体的范围,多渠道的筹集资金。  相似文献   

14.
础义务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育基础性通用人力资本。基础义务教育的目标模式应当是建立以中央政府统一发放的义务教育券为基础的竞争性义务教育市场,这个市场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潜质的平等机会。通过教育券推进公平,通过学校之间争夺生源的竞争提升效率。基础义务教育需要延长到十二年,范围需要扩展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全民基础义务教育经费可用两种方法解决:一是所有地方都由中央财政全额支付;二是在区分基础义务教育毕业生净流出地和净流入地的基础上,前者费用由中央财政全额支付,后者费用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按一定比例分担。要建立学校教育质量信息的有效披露机制,克服学校和家庭双方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弊端。  相似文献   

15.
政府在义务教育中实际上履行着两种职能 ,扮演着两种角色 :一方面政府是义务教育最主要的投资者 ,作为投资者 ,政府应依法享有和承担相应的权力和义务 ;另一方面政府又是国家义务教育事业的行政管理者 ,作为管理者 ,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必须行使自己法定的职权 ,履行自己法定的职责。各级人民政府之间义务教育投资责任必须明确具体 ,高层政府特别是中央和省两级政府应承担起更多的义务教育投资责任  相似文献   

16.
国家助学贷款制度有效地保证了我国高等教育机会均等和社会公平目标的实现,但政策的实施过程中仍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究其原因在于制度安排存在缺陷,而解决出路在于完善制度设计。笔者在比较研究助学贷款制度的交易成本和组织成本情况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引入助学贷款中介组织来实现制度的创新。  相似文献   

17.
由于乡镇的财力单薄,管理水平偏低,管理心态失衡,乡镇政府难以有效管理本乡镇义务教育。改革义务教育乡镇管理体制,必须废除监护人直接支付的筹资方式,实行税收统筹分拨的筹资方式,建立省、县、乡三级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从经济上保证儿童受教育的权利。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的性质和功能决定了为社会服务的基本特征 ,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是现代高等教育的最终目的。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 ,但人们对普通高等教育的总需求量仍十分巨大。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制度创新。应以办学模式的创新、管理体制的创新和投资体系的创新为重点。  相似文献   

19.
教育投资是教育发展与改革的热点问题,虽然我国已建立了比较有效的义务教育投资体制,然而在实践中,义务教育投资仍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在剖析我国义务教育投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义务教育投资体制的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