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入词语素义蠡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语义学角度来看 ,现代汉语语素可以分为生字语素、熟字语素和义项不对号语素三类。造成入词语素义在辞书上不对号的原因是辞书未能指出它的古僻义项、意义支点、通假字、音译、义项变体等 ,然而只有据此才可以找出对号的线索和对策 ,探寻理据奥秘。  相似文献   

2.
“同语素”现象是日语惯用语构成中的一个异常明显的特点.多个惯用语含有一个相同的词,这个词可以称作“同语素”;以同语素为特征聚合的惯用语群体可称为“同素惯用语群”,简称“惯用语群”.同语素的意义与其构成的惯用语及惯用语群的意义密切相关.日语惯用语里有若干个惯用语群,每个惯用语群包含的惯用语数量不等,多的可达几百个.以同语素为新视角对惯用语进行研究,可将同语素现象放在惯用语整体结构的层面上来认识,最大程度地体现日语惯用语在意义层面的整体性特征,变孤立的个别研究为整体层面的研究,也便于从某个语素的含义理解惯用语的个别意义和惯用语群的整体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前国内语言学界通常是这样给语录下的定义: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从这个定义中可以分析出三个要素,即(1)最小的,即不可再分割的.(2)有语音形式;(3)有意义.三者缺一不可成为语素。“儿”在现代汉语中既可以独自成为单纯词,又可以和其他语素构成合成词.“养儿防老”、“儿不嫌母丑”等,这里的“儿”都自成音节,独立成词.表示父母对儿女的统称,或儿女对父母的自称。这个“儿”独自成音节,有自己的语音形式,又有意义,而且是最小的语言单位,所以一定是语素.“儿”除了自成音节外,还常和其它语素构成词:…  相似文献   

4.
汉语语素也应该讨论其配价问题。“副”作为一个一价语素在历时发展过程中外延意义趋于虚化,内涵意义有类化倾向。“副”语素在构成词语时可以作为前置语素,也可以作为后置语素,特定语境中的“副”还可以省略。“副”语素与其他语素的语义匹配有组合和融合两种情形。  相似文献   

5.
语义要受语言环境的影响。在语境的异化作用下,静态的语义会发生一系列变更,转化为言语意义,由“材料”而变为“成品”。具体表现为语义在语境中限定,语义在语境中逆反,语义在语境中偏移,言外之意在语境中凸现.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了德语句框这一特殊语法现象的历史、现状。通过大量例子分析了其变体形式——破框结构在修辞学上的意义,指出破框和句框之间是“不破不立”、相辅相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平昌方言在叠音式组合以及部分助词、趋向动词“去”、量词“个/月”、虚语素“头”、表示方位意义的语素或词和部分其他构词语素等变调的规律性较强,而其他变调只能从词汇层面逐个考察。除了叠音式“上+上”的后字变成低降调外,其余变调均是后字变成高平调。平昌方言的变调模式跟成都话、重庆话大体一致,从中可以窥探四川方言,至少是其中入声归阳平区的变调情况。  相似文献   

8.
文章认为“形素”、“词素”、“语素”这三个术语同出一源,都来自西方语言学中的“moypheme”,但所指不同,“词素”、“语素”并不是在语言单位的同一层面上,“语素”是和“词”平行的一个语法单位。“词素”是词的构成成分,是由词切分出来的下位单位。不能因为汉语词的确定存在诸多问题,而“词素”的划分必得后于词,“语素”的确定先于词,就用“语素”取代“词素”。  相似文献   

9.
名物化现象在语言系统的各个层面都有。在以往的研究中,语法系统中的名物化现象颇受关注,词汇系统中的名物化现象则不太受到关注。而对于词汇系统中的名物化现象也缺乏清晰的层次观念,对语素层面的名物化缺乏充分的认识。这就导致一些分歧观点的产生,如对“逆序类”结构是否存在的争论。名物化不仅发生在词层面,也发生在语素层面,其认知机制为转喻。明确语素名物化的观念对词汇语义和形式的理解有重要的意义。在意义方面,转喻机制不仅使语素本身发生语义转化,而且通过语义转指发展新的语义类范畴,改造整个词汇语义系统。在形式方面,语素不仅可以以本义参与造词,也可以以转义参与造词,从而提供高效的新词产生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研究俄语构词法时,要对词进行语素分解,而语素切分和语素分析所分离出的一些音段是不是语素,以及它们的作用,其称谓是“中缀”还是“亚形素”诸多问题,一直是专家、学者争论和研究的焦点。目前,对中缀、亚形素的研究主要有三种观点:(1)中缀不是语素,不具有表义性;(2)中缀是语素,具有表义性;(3)将“中缀”改称为“亚形素”,因为亚形素概括了几乎所有的中缀现象,它在形式上类似于语素,但不具有表义性  相似文献   

11.
英汉时间指示语都可以通过指示词与时间名词组合而成。指示词与时间名词在组合使用时会有各自不同的搭配方式和指示信息。英语“this/these+time noun”短语与汉语“影这些+时间名词”短语在搭配习惯及词组语义上存在共性和差异,即意义相同的指示词都可以接纳时间名词组合成时间指示语,但后接具体名词并不能一一对应;二者在语义上存在模糊与精确之分,也有模糊度或精确度强弱之分。这些差异本质上源于中西思维模式的不同。对此短语进行语义认知研究有助于对指示词和时间名词的精确理解与使用,有利于跨文化交际、外语教学及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12.
词素间意义的横向合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义的发展演变除了以该词的本义或原有义为出发点的引申以外,还可以以其他词的意义为出发点而产生新义。这后一种情况,有的学者总结为聚合同化和组合同化两种途径。事实上,两个语言成分的组合,不仅可能引起意义的同化,而且可能引起意义的合并,即把原来两个组合成分的意义合并后由其中一个成分表示,从而形成另外一种意义发展演变途径;而且这样的意义合并经常发生在双音合成词的两个词素之间。  相似文献   

13.
Player以前仅指从事体育运动或参加娱乐活动的人,而现在经常用来指参与经济活动的公司或竞争者。文章从翻译实例入手,分析了player一词以及相关短语在商业、经济和政治领域语用环境下所产生的语用义,并且对如何借助上下文准确理解词的语用意义和作出恰当的选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说文》是一部分析字形、解释字义的篆书字典,《玉篇》则是按《说文》体例编撰的一本楷书字典。这两部书都对字义有所阐释,然而释义的重点有所不同,《玉篇》已不再局限于说明文字的造字本义,而是在文献用字的基础上,对其意义加以注释.因而字头下不止一个义项。这两部书在训诂学上都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仅对两书中的“歺”部字意义进行分析,按词义对词进行聚合,然后比较两书在释义上的不同点。  相似文献   

15.
For及其短语动词的认知语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词和短语动词是英语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但是结构主义和转换生成主义等传统的语言学对此缺乏解释力,学生只能死记硬背,费时低效。认知语言学界对现存意义中含有空间方位概念的介词及其短语动词进行了研究,而现存意义中不合空间方位概念的介词及短语动词仍然得不到合理的解释。文章运用隐喻、意象图式和概念合成等理论对介词for以及由for构成的短语动词进行了认知语义研究。研究发现:尽管介词for表示前后方位概念的意义已经被front和before所代替,但其意义延伸仍然是以其基本空间意义即表示前后的意义为基础的;其演变的意象图式为包含“始源——路径——目的地”的运动图式,for的现行意义基本上都是基于这一图式通过隐喻和转喻延伸而产生;而for短语动词则是由动词的意义与for的各种现行意义进行匹配合成而来。  相似文献   

16.
"无动于衷"有"毫不理睬,毫不关心,毫不配合"等多种不同性质不同层次的意义,其中,只有"毫不理睬"这一层可写进词典释义,别的意义应排斥在外.当前语文工具书种类繁多,众多辞书各陈己见,同一个词语同一意义却释义不同,这就淡化了工具书的工具性与权威性.人们对词语概括义与具体义的性质认识不清,将二者交错混杂,是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词典释义应抓住词义的本质,剔除具体义.  相似文献   

17.
“跑”的概念上古汉语说“走”。在现代汉语这个共时的层面上,“走”在共同语表现为后起义“步行”成为“走”的基本义,本义保留在成语里,或只作为语素义用来造词,“跑”替换了“走”。广州话保留了上古义,古代的“走”至今单说单用,作根词大量造词;沿用引中义创制方言词;受普通话影响,以“跑”替代“走”在当代广州青年的口语里极为突出。研究表明:由于词义演变的复杂性,古汉语常用词在共同语和方言里的变化是不可能一致的;又由于广州方言和共同语是不同的词汇系统,表现出来的结果也往往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现代汉语中的“水货”一词迅速被人们所熟悉和使用。其词义最初表示通过水路走私的货物,发展到后来表示一切非正常渠道销售的货物,再发展为表示劣质商品,在现代商品市场中,“水货”又表示平行进口货。通过对“水货”词义演变的考释,可以看出词义在演变过程中,会受到社会历史原因、词典规范作用的影响,普通话词汇系统在对方言词语的吸收过程中应吸收使用范围广、使用频率高、普通话词汇系统中欠缺而方言词义明确、语言形式符合使用者审美要求的方言词。  相似文献   

19.
汉语动结合成词由词核V1及其结果补语V2构成,表述动作的结果。动结合成词的论元结构充分保留了自由语素V1的论元结构信息,但是能否反映V2的论元结构全貌依V2的词化程度而定。表述型、方位型以及大部分成就型结果补语V2都是词化程度较低的自由语素,在合成新词时语义不变,因此它们的论元结构与V1的论元结构一起完好无损地再现在合成动词的论元结构中;小部分成就型结果补语V2为词化程度较高的黏着根语素,在合成动结结构时语义发生较大的变化,原有论元的语义角色会部分流失,这时的动结合成词的论元结构不能真实地再现V2的论元结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