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摘要]文章选取西藏农牧区的两个村落为调查地点,以社会学定量方法对西藏农牧民群体的文化认同现状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农牧民群体对本民族和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程度都较高,但文化认同与社会发展存在隐性断裂,农牧民群体对本民族文化和中华文化的认同也存在异构。应该在重视西藏民族文化建设的基础上,采取相应措施巩固和强化西藏农牧民群体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  相似文献   

2.
我国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对于我国边疆安全、社会稳定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界关于我国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国家认同问题的研究虽已取得一定成果,但在研究对象、问题范围和考察视角等方面仍存不足。对当前研究情状的检视和评述,有助于我国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国家认同问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  相似文献   

3.
学界在研究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时,多强调民族认同的文化属性和国家认同的政治属性。以佤族为例,探讨佤族文化中的国家认同意识,进而从民族文化的根源上寻求两种认同的良性整合,有利于维持和巩固一个国家认同优先于民族认同的认同结构,增强边疆地区的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4.
为了维护国家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团结与稳定、社会的和谐发展,作者利用甘肃省359个少数民族成员的民族认同调查数据,从群体的认知、情感、态度、行为等四个维度对甘肃少数民族的民族认同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甘肃各少数民族的民族认同感较为强烈;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是高度统一的;传统文化的影响有弱化的趋势;民族认同表现出较强的功利性.为此提出了加快甘肃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加强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加强国家认同的教育和培养;完善我国的民族政策等提高少数民族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以民族认同促进国家认同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中国赴韩朝鲜族劳工群体的国家认同、民族认同、跨国族群认同问题引起学术界的关注.通过实地调查分析发现, 赴韩国务工的朝鲜族的认同呈现国家认同在加强、民族认同在清晰、跨国族群文化认同在增强的特点.影响国家认同加强的主要因素是制度性适应的困难和中国的快速发展,影响民族认同的主要因素是业已形成的群体差异和社会适应的困难,影响跨国族群认同的主要因素是韩国文化辐射力的增强.研究表明,如何应对跨国族群文化认同将会成为跨国民族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西藏M村的村民自治在特殊生产生活方式的强力规制下,农牧民的自治知识发育缓慢,参与度很低,自身的感受不明显,这必将深刻地影响到村民自治的有效运作与政策目标的达成,进而影响到西藏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长治久安战略目标的实现.以M村为代表的农牧民自治知识的发育和公民性成长,需要当地县、乡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依法治藏方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好政权组织的引导和服务功能,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推进基层社会的转型发展,逐步将农牧民培养成为维护稳定的主体和促进发展的主体.  相似文献   

7.
文化认同与边疆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认同是边疆民族地区建设充满活力的和谐社会的关键要素,它关系到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局。边疆民族地区的文化认同具有复杂性、多层次性特点,而与民族文化认同相联系的各民族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裂痕又具有修复与整合的功能,文化认同的深层次结构有助于促进边疆地区的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经济繁荣。因此,国力的增强、对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视、对民族文化的保护性政策都会影响到文化认同。故应重视区域平衡和边疆地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尊重边疆各民族的文化传统,重视边疆民族地区先进文化的建设,使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在国家日益发展、国力不断强盛的基础上日益增强。  相似文献   

8.
社会范畴化虽然是人类认知的基本路径,但是却塑造了人的群体资格,进而成为了人完成社会认同化过程而建构认同的基本前提.社会赋予人以多元的群体资格,而人则形成多元的社会认同.多元的范畴资格对应着人们内在的“认同库”,各种社会力量则成为“认同场”上激发一重或多重认同的主要因素.在此过程中,回族的国家认同得到了彰显与强化.捕捉民国时期回族国家认同的表征形式,进而分析其建构、重构过程,刻画出其借助大众传媒而“传播扩散”模式的基本轮廓.  相似文献   

9.
56个民族共同构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整统一的格局。新时代边疆地区社会治理工作,应当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和法治手段来捍卫和保障国家统一、民族团结、领土完整和国家安全。边疆地区社会治理是国家规范化的区域治理,文化软实力是边疆地区社会治理的基石,是边疆治理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边疆地区社会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社会组织化程度极低,精神文明建设不到位,法治文明程度普遍不高。边疆地区社会治理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法治举措是:动员边疆地区社会组织广泛参与,加强边疆地区法治文化建设,推进边疆地区社会治理法治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政党认同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一个国家的大多数民众在心理及情感上对某一政党相对稳定的认同感。在我国,政党认同主要就是指各族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其中,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对党的认同是中国共产党合法性的重要来源。中国共产党在从革命到执政的过程中,探索并形成了在边疆地区少数民族中建构及建设认同的相应机制,并取得了良好收效。当前中国共产党在政党认同建设方面的一大任务,就是要千方百计防范认同挑战、化解认同危机,巩固和提升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政党认同程度。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了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在实现意识形态领域的思想团结、价值整合、文化繁荣、制度健全、行动一致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梳理总结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建设的实践经验,可以发现:坚持党管意识形态,提升意识形态领导力是首要前提;坚持守正创新,提升意识形态调适力是核心要求;坚持立破并举,提升意识形态批判力是关键支撑;坚持资源整合,提升意识形态传播力是重要保障;坚持人民导向,提升意识形态号召力是价值牵引。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总结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的宝贵经验,对于在新征程上不断取得意识形态工作新的胜利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喧嚣与骚动》是威廉·福克纳的代表作,全面展示了其思想艺术倾向和纯熟的创作技巧。这部小说巧妙地运用了多角度叙述方法,并将这种叙述方法与意识流和象征手法相结合,从班吉、昆丁、杰生和迪尔西四个不同的视角来叙述故事,刻画了美国南方一个古老家族的衰败,再现了南方社会的历史变迁,揭示了南方旧秩序瓦解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3.
云南自古以来为地震多发区.对清至民国时期云南地震(M≥4.7)进行历史性的考察,细致分析地震次数与地理分布,可知云南地震地理分布广,发生频率高,地震强度大,给云南民众造成严重的损失与危害.对此损失与危害,地方政府与民间相应采取多种赈济措施,以减轻地震灾情.  相似文献   

14.
汉代"亡人"的存在背离"编户齐民"理想社会组织秩序。作为行政管理者难以控制而实际上长期存在的社会人群,"亡人"的活动往往促成了生产技术和文化礼俗的自然传播。"亡人"的数量和流向,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若形成规模,也可能导致"流民"运动。分析汉代江南地区经济文化进步的原因,不应当忽视"亡人"和"流民"的积极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5.
CRM与交叉销售在美国金融业的应用及其启示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CRM和交叉销售作为创新的营销方式,为提升美国金融机构的竞争实力和经营效益做出了重要贡献。阐述了CRM和交叉销售在美国的兴起、发展、成效和问题,比较研究了中国金融业应用CRM和交叉销售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其发展前景。指出:在中国,无效的客户数据、傲慢的自我意识、客户的有限需求、滞后的法律规范、隐私的商业使用可能会影响到创新营销方式的运用。而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善,政府也会调整对交叉销售的管理政策,因此,CRM和交叉销售在提高金融机构市场竞争力、满足客户需求、培育客户忠诚等方面的潜能也一定能够充分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16.
明代商品经济空前繁荣,贫富差距空前加大.这种社会存在影响了社会思想意识.一方面工商皆本等标志着社会发展新趋势的宝贵思想产生、发展起来,另一方面崇拜金钱财富的思想也恶性泛滥起来.这造成了明代经济领域诓骗窃夺现象的空前盛行,这种社会现象广泛地发生在各种社会群体之间,实行诓骗窃夺之人,采用的手段多而狡猾、残忍.面对诓骗窃夺的严重危害,明朝政府、各阶层人士、特别是有社会责任心之知识分子,进行了多方面的防范和斗争.  相似文献   

17.
由于中西方语言文化、思维方式的不同 ,英汉句子主语的使用也存在一些差异。本文着重探讨英汉句子主语不同的特征和用法。英汉主语使用的对比将有助于提高大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水平和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8.
天人关系问题是一个与哲学和管理都具有密切关系的一般问题。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 ,探讨了中西对这个一般问题的不同的哲学回答 ,以及由此而导致的中西 2种不同的管理价值取向 ,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网络环境为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网络信息资源生产与使用的社会化,对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有必要研究和探讨网络环境下文献资源建设的问题与对策,使图书馆信息资源处于最佳状态,从而实施文献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20.
家族式的书法传统肇始于东汉中期以后,父子、兄弟相承授者不乏其人.魏晋时期,这种书法传统发展到了顶峰,其形成与士族注意家风的培养和家学的传承有关.魏晋世家大族在书法传承上的主要贡献有四:士族身份对书法的传播有重要促进作用;纸笔等书写工具在士族间的使用,对书法的传播有直接推动作用;世家大族在书法传承中曾经引领潮流;其时的书法理论著作主要产生于世家大族之中.从同为士族的河东卫氏与琅琊王氏的书法比较中可以看出,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书法既需要继承传统,又需要大胆创新,如此方能适应艺术发展演变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