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藏区,"活鬼"文化现象存在于特定的地理环境。在"活鬼"文化现象比较普遍的藏东地区,对"活鬼"都有一个比较统一的认识:"活鬼"在白天和大部分时间是普通人,而在黑夜和比较特殊的时间段就成了"鬼"。这种活鬼文化现象是特定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下的产物。本文拟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扎根于德格县中扎科乡的"活鬼"文化现象做进一步调查,对"活鬼"文化的文化内涵和产生原因做进一步剖析。  相似文献   

2.
《女勇士》是美籍华人汤婷婷的自传体小说,描述了在成长过程中她与美国社会和中国移民群体之间以及两种文化之间相互产生的矛盾与冲突,当对立的一方在精神和观念上威胁到另一方,或者打破了对方传统社会习俗的法规和准则,以至于伤害到对方的感情并引发精神上的羞辱感和恐惧感,那么在对方的眼里,这一方就是“鬼”。因此“鬼”的本质是对立面———个人或群体之间矛盾与冲突的文学象征。  相似文献   

3.
康区"活鬼"现象自古盛行,迄今残存,是一种特殊的综合文化现象,应对其作全面的调查和客观具体的分析,从而加以正确认识.调查研究表明,"活鬼"文化现象由其主体"活鬼"、被"活鬼"附身者、驱鬼者和"活鬼"文化传播大众等几部分构成;其发生、发展、变异和流存,有深刻的社会文化、历史、宗教、心理、世界观等多种原因,它是社会发展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必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消失.  相似文献   

4.
在宋代诗学批评中,“鬼诗”“鬼语”成为常用术语。诗歌内容摹写幽冥世界、诗风凄艳幽冷且空幻飘逸、情感基调以悲为美是宋代文人对“鬼诗”基本内涵的确认。以“鬼”论诗强调诗境的清迈出尘、诗人的妙手灵心,多为正面评价。以“鬼”论诗的流行受宋代谈鬼的社会风尚及传统诗学神秘化思维的影响较大,也与宋人对李贺的阐释和接受有关。  相似文献   

5.
“鬼”有本义和各种各样的引申义,是个贬义词,具有文化(宗教、迷信)、语体、形象等附加色彩。它在词语中常常出现在主语、宾语、状语的位置,也可以充当修饰语或被修饰的中心语,在言语交际时是凸显的信息焦点。“鬼”族词有指称某种形体、性格、习惯和嗜好的人,以及描写人的某些不良行为等表意功用。  相似文献   

6.
解读中西方的“鬼(Ghost)”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中西方“鬼”的文字释义,寓意挖掘,价值评判,结合中西方文学中“鬼”的形象的探讨.人鬼关系的比较,揭示东西方“鬼”文学中的宗教情结,并透过中西方“鬼”的民俗和仪式的比较,探讨中西方“鬼”的异同,从而为中西文化的交流与沟通提供一个法门和途径。  相似文献   

7.
从词汇的消亡和新生、语义的发展、语法功能的演进三大方面考察了“鬼”字用法的发展情况。其中,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现代社会的社会发展中探究了文化的发展对“鬼”词汇发展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分析了“鬼”的语义系列的演变过程以及由此引起的语法方面的演进。  相似文献   

8.
“两个鬼”是周作人对自身矛盾性的一种概括 ,亦是人们对他的普遍认识。通过周作人与鲁迅的比较 ,可见在某种程度上“两个鬼”并不是周作人所独具的特性 ,而是人性的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9.
周潇 《东方论坛》2014,(3):58-63
作为文学母题的人鬼恋有着很深的历史文化渊源。明初文言短篇小说集《剪灯新话》中有多篇描写人鬼相恋的作品,大致可分三种类型:邂逅型、主动性和还魂型。其中的女鬼形象又可分为三类:因爱而死又为情而活型、主动寻爱贤惠识礼型、不甘寂寞邪恶害人型。这些人鬼恋作品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一是刻画了元末明初的大动乱带给人们的时代伤痕;二是歌颂男女至情,淋漓尽致地展现情欲,形成扬情抗理的思想倾向,具有思想启蒙意义;三是瞿祐性情与遭际的一种彰显。  相似文献   

10.
“鬼文化”带来的伤痛——读毕飞宇的《玉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飞宇的中篇小说《玉米》里的"鬼文化" ,是指附着在我们身上的权势和等级的阴影.它通过讲述与权力得失相关的乡村女子的命运,揭示出"鬼文化"带来的伤痛,具有深刻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1.
《阅读与作文》2013,(12):10-12
鬼镇恶梦 斯克伦达镇位于拉脱维亚首都里加以西150公里处,曾是苏联的一个军事基地。1998年,随着最后一批俄罗斯部队的撤离,该镇成了一个荒芜人烟、鸟不下蛋的“鬼镇”。 2011年,拉脱维亚政府宣布以120万美元的超低价对该镇进行公开拍卖,俄罗斯“阿列克谢吉弗斯科”公司的老板德维金对此很感兴趣,觉得如果借助“鬼镇”这个噱头,再经过精心的宣传,就可以将其打造成恐怖旅游的绝佳之地。  相似文献   

12.
唐纳德·特朗普在政治舞台上的崛起说明美国人历史意识的极度缺乏和公民素养遭受攻击。困扰美国社会的意识形态失序和政治混乱是企业主导下的语言和威权模式占支配地位的结果。在新自由主义观念支配下,空间、时间甚至语言本身都成为私有化和商品化势力入侵的对象。针对理性、证据、科学和思考本身发起的攻击造成了全国范围的能动性、记忆和思考本身的种种危机。恐怖、暴力、可抛弃性和贪婪成为美国社会的组织原则,可以说美国已经处于极权主义的危险之中。作者提出了若干抵抗极权主义入侵的方式,如复兴历史记忆、实现免费教育、培养激进民主的想象力以及开发新的话语、价值观和集体斗争的精神意识等。  相似文献   

13.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鬼神世界别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的神鬼故事,尤其是长期以来被视为封建糟粕一类的神鬼故事蕴含着强烈的社会现实意义。这类作品是当时社会现实生活的曲折反映,其深刻性和广泛性在当时其他文体的作品中都是极少见到的。  相似文献   

14.
以《说文解字》中鬼类词语作为考察对象,从释义元语言的角度对其进行文化审视,发现"鬼"是华夏初民面临生存危机时经过精心思索塑造而成的一个经典意象,阐释了人们从疼痛不适(生理感官)到恐惧不安(心理情感)后祈求灵魂安宁(宗教信仰)的语义脉络,见证了华夏民族由粗朴质野走向精深玄奥的文明旅程,寄寓着上古人们"昭祖扬祢,克绍箕裘"的精神内涵与思想情感。  相似文献   

15.
丰都“鬼城”形成中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丰都“鬼城”民俗说法中浓厚的迷信内容只是表层文化。在深层中包含着另两种文化内涌道教与佛教既互相排斥,又互相融合;汉浯“隐实示虚,设难成趣”机制既导致迷信,又是破除迷信的重要手段。隐实示虚是俗文化中一种普遍而重要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圣诞颂歌》、《着魔的人》和《发信号的人》是狄更斯在不同时期创作的具代表性的鬼故事。狄式鬼故事中,幽灵意象作为人的镜像式他者映射了小说主人公的局限和缺失。幽灵以震撼和提醒的方式促使主人公实现了美好人性的回归,构成了狄氏鬼故事的共同主题。狄更斯将圣诞节因素和鬼故事元素有机结合起来,表达了对社会和人性的反思和救赎意图。作者规避了"鬼之存在与否"的问题,用"神奇"的文体创作出了更具人文价值的超自然小说。  相似文献   

17.
沈兼士因袭中国传统而又融入时代新变的"鬼"字解读兼具阐释的效力与魅力。《"鬼"字原始意义之试探》一文厘定"鬼"字本指"类人异兽",经受住了时间检验;考虑到时代语境,此解读还蕴含着"打鬼"的微言大义与言说智慧。追寻"鬼"字释读的脉络,兼及其未曾全面施行的新训诂学构想,可知沈兼士对传统训诂的改造已融入时空结合、古今对接与跨学科论证等新观念。这种根植于本土"解字"传统又兼取西学而有所损益的理念与实践,如同一座待采的富矿,对于今日方兴未艾的文化关键词研究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神怪小说中鬼魂与山岳的关联主要表现在鬼魂以山陵丘壑为活动场所、新死之鬼魂归依于山、山神或居山之神治鬼等三个方面,而这些现象的产生明显是受到了传统的葬山习俗、灵魂归山观念以及山神或居山之神治鬼信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才鬼记》不是依傍前人的增辑产物,而是梅鼎祚别具手眼编纂的专题小说集。本文首先考证了两种题署的《才鬼记》一卷本为伪托之作,然后梳理、比照、探讨梅鼎祚《才鬼记》流传中各版本的关系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以《西游记》小说的刊行作为参照系 ,对其之后神魔小说的四种风格类型进行了分析归纳。第一种以对立双方的斗法为主 ,写法宝 ,写神通 ,侧重于想象的神奇 ,其代表作为《封神演义》 ;第二种以发挥象征性寓意为主 ,藉神魔题材表达人生哲理 ,其代表作为董说的《西游补》 ;第三种是玩世不恭 ,借题发挥 ,指斥世俗 ,抨击邪佞 ,洋溢着突兀滑稽的诙谐趣味 ,其代表作为刘津的《斩鬼传》 ;第四种是神魔小说、人情小说及其他小说类型合流的产物 ,其代表作为李百川的《绿野仙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