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东省老年人口特征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都得到了显著改善,人均寿命不断延长,据调查,我国人均寿命已由建国初期的60岁增加到当前的70.8岁,60岁以上老年人口在全国人口中的比例1994年已达到9.76%,并且,1990年至1994年老年人口平均每年以3.37%的速度增长,远远高于同期总人口1.19%的增长速度,我国正在由“成年型”国家向“老年型”国家迈进,这一现象已引起我国政府和各级上层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一场“白色浪潮”即将到来。在这一背景下,本文以1995年广东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为依据,对广东省老年人的状况和特征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
以核心-边缘理论为基础,采用各行业门类人口的统计资料,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广东省124个县、市、区的空间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第一核心区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和大城市的中心区,第二核心区主要分布在第一核心区的周围和一些中等城市的中心区,向上过渡区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的外围和各中小城市中心,向下过渡区则主要分布在粤北、粤西等地区,资源边疆区分布在广大边远的县级行政区。随后将广东省各区域分为6种类型分析了其区域空间结构形态特征,结果认为广东省的各区域以聚集形结构形态为主,同时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形成了扩散性结构形态,从广东省总体来看,还没有形成均衡性的结构形态。  相似文献   

3.
一、人口职业结构的历史发展人口职业结构是指经济活动人口在各种职业中分布的状况和比例关系。人口职业结构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人们的经济活动日渐分离,相对独立,构成某种职业,人口的职业结构才逐步产生,并在以后的漫长岁月中,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和分工的更加深入而得到不断发展,日臻完善。众所周知,脱离了动物界的人类,最初只有按性别的天然分工,并且只要生存需要,一个人可以从事多种经济活动。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没有发展到把某种经济活动主要固定在某些人身上的程度。后来,人们在实践中学会了驯养与繁殖牲畜、种植谷物、根块,果  相似文献   

4.
基于人口普查数据分析,本文发现广东老年人口有配偶比例大幅度上升,丧偶比例大幅度下降,婚姻结构与全国趋同。老年人口婚姻结构在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和城乡间差异显著但趋于缩小。流动老年人口有配偶比例更高、丧偶比例更低,对总体老年人口婚姻结构产生影响。有配偶老人生活能力最强,丧偶和未婚老人生活能力最弱,有配偶、离婚的流动老人生活能力更强一些。社会养老服务和保障应关注不同婚姻状况老人的差异性需求。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80后”非户籍人口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若建 《南方人口》2011,26(1):19-24,40
“80后”非户籍人口已经是广东省人口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些行业中他们举足轻重。相对于留在农村家乡的人来说,他们教育程度更高,更有进取精神,也得到更好的职业。虽然广东已经离不开他们,但是他们在城市里往往处于相对被边缘化的处境。由于“80后”的成长历程,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人将长期在现在工作的地点生存,因此让他们融入当地社会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6.
1949年以来,中国城市人口的空间特征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表现为:第一,城市数量和城市人口有相当程度的增长;第二,城市人口分布格局明显改变;第三,城市人口规模体系有所变化。本文尝试对上述变化作一些分析,并探讨其发展趋势。文中的城市人口指的是建制市中的非农业人口。  相似文献   

7.
解韬  任拓宇 《南方人口》2020,35(4):17-27
本文描述2000年以来广东省劳动年龄人口的变动特征,并探讨了产生变动的人口学因素。研究显示,广东省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在下降,年龄结构趋于老化,受教育年限在提高,就业人口总量逐年上升,但增速明显放缓。就业人口集中在第二、三产业。省内各区域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处于较高水平,区域内比重的差距在减少,说明人口流动更加合理有序。研究显示,广东省劳动年龄人口的变动受到常住人口规模、人口转变、人口迁移流动和劳动参与率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人口结构变动通过作用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积累影响区域劳动生产率.本文采用中国1993-2014年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从人口年龄、性别、城乡分布以及受教育程度四个方面所衡量的广义人口结构对区域劳动生产率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人口结构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在东、中、西部三大区域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少儿抚养比下降、老年抚养比上升带来的正向影响仅在东部和西部地区显著,人口城镇化为东部地区带来正向效应,却对西部地区产生抑制作用.高中教育对劳动生产率没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大专及以上高等教育则带来了正向影响.研究还发现,性别比例在中部地区导致劳动生产率呈现倒"U"型的变动过程,而其在西部地区则表现为"U"型的变动过程.由此,隐含的政策含义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缩小地区差异,有必要进一步放开生育政策,提高女性劳动力占比,均衡男女边际生产率,积极推进欠发达地区就近城镇化.  相似文献   

9.
江苏人口职业结构变迁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红蕾  陈吉磊 《西北人口》2010,31(5):67-70,76
人口职业结构变迁既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结果,也是社会及其经济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社会结构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变迁可以通过人口职业结构的变迁表现出来。本文力图通过1978-2009年江苏地区相关统计数据分析,对江苏省人口职业结构变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认为: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积极推动了江苏省人口职业结构的变化,同时,人口结构的变化又为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基础资源。  相似文献   

10.
现代科学认为:人类生活的地球表层,是多种生物共同环境,也是一个人类活动强烈影响下的生态系统。人通过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影响着生态系统而又同时受着这个系统的影响和制约。且地球表层这个统一开放的大生态系统又是由多个各具特色、相互联系的干生态系统组成的.相应地,人在利用、影响各个子生态系统时既不会孤立进行,又会形成各种地区的差异。本文就以这样的观点来分析广东省的人口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1.人口与帕然)生态环境的一段状况广东在全球生态系统中看具有相当不错的区位条件;中国的位置是“亚洲的东南部、太平洋的西…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观察粗死亡率和期望寿命余年,从总体上分析了中国不同职业人口的死亡水平特征,如城乡特征、性别特征和年龄特征等,并进一步分析了全国6大区不同职业人口的死亡水平特征。结果表明,脑力劳动者的死亡水平明显低于体力劳动者的死亡水平。文章认为,不同职业人口的死亡水平的差异除职业因素外,还受到教育程度以及城乡、性别和地区差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社会转型与辽宁人口职业结构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三普、四普和五普资料的整理,分析了辽宁人口职业结构变迁与广东、浙江两省以及全国总体变迁趋势的差异,发现辽宁人口职业结构变迁是一个农林牧渔业人员所占比例上升和工业在业人口所占比例下降两种趋势并存的局面,这两种趋势表明单位制国有大中型企业高度集中的辽宁处于一种复杂的职业结构和社会结构,这种职业结构变迁过程的形成,不仅仅是经济因素的影响,原有体制因素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中国1990年“四普”1%抽样数据,从不同的侧面分析了全国及其城乡和六大区域不同婚姻状况人口死亡率的水平和模式,通过对比分析,给出了全国及其城乡和六大区域不同婚姻人口死亡率的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婚姻人口的死亡水平和死亡模式差别较大,婚姻因素对人口死亡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4.
<正> 朝鲜族是我国的主要少数民族之一,是东北地区历史悠久的民族,建国四十多年来,朝鲜族的人口发展,显示出与其他民族所不同的鲜明特征,需要我们认真去总结。一、建国前后朝鲜族人口分布的变化朝鲜族人口分布的演变,是最初从图们江北岸向延边地区逐渐扩展,以后又以延边地区为中心向周围地区的扩散过程。清乾隆年间,先在图们江北岸出现分散的朝鲜族移民居民点,咸丰年间,这些居民点很快发展为居民屯,并逐渐向延边地区内地流动。到1930年,朝鲜族人口巳遍及延吉珲春、和龙、图们各县。据统计,1930年,我国朝鲜族人口为545,960人,延边地区所聚居的朝鲜族人口为399,977人,占73.26%;吉林省其他各县共有朝鲜族人口85,059人,占15.58%。朝鲜族人口主要分布于吉林省境内,占全部朝鲜族人口的88.84%,其他省的朝鲜族人口比重较小,辽宁占3.17%,黑龙江占7.69%,内蒙古自治区占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生育率变化及人口发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国人口未来发展的趋势及本世纪末可能达到的人口数量有着不同的估计,问题的中心是对生育率受各种因素综合作用时变化的可能性估计不一。为此,我们选择了对生育率影响最严重的社会、经济、文化、政策因素,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由于中国正  相似文献   

16.
区域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是区域结构的两个重要方面。人口是区域特别是经济区域的基本特征之一。各行业门类人口的就业结构和空间分布则同时反映了区域的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特征。我们对环渤海湾地区所有的449个县、市、区的就业人口结构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探讨相应都市区的结构特征以及都市区的空间组合特征等,进而确定了环渤海湾地区的内部结构。从分析结果来看,环渤海湾地区内部结构相对松散,不是一个紧凑的经济实体单元。作为一个整体,环渤海湾地区远远未达到都市连绵区的水平,虽然其京津地区以及辽中地区初显其连绵区特征。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口经济密度区域差异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大国,人口数量多,分布广,地区分布不平衡.同时,我国又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国民经济虽有一定的实力,但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如何看待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呢?过去有些学者曾作过探讨,虽有一定的客观依据,但还不够全面.笔者认为评价一国或一地区的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采用人口经济密度为好.本文拟从人口经济密度的角度出发,来探讨此问题,作为引玉之砖,以求教于同行学者.  相似文献   

18.
广东省顺德县女性人口国际迁移的原因及其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历史上,我国人口国际迁移者多是迫于战乱、灾荒、生活无计而外出谋生的,其绝大多数是男性青壮年,到近代方有少数女性随亲属出国谋生或与亲人团聚。但广东省顺德县自清末至本世纪三十年代,却有大量女性人口迁移东南亚,其中新加坡最多,马来西亚次之,形成了一股以家庭事务(女佣)为主要职业的国际迁移流。自1984年以来,顺德每年回国探亲访友的华人、华侨达1,500余人次,其中女性占三分之二。从1975年至1984年十年间,该县回国定居的华人、华侨共337人,女性占了94.7%。为什么顺德县会  相似文献   

19.
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提供了中国人口最新的全面准确的统计资料。目前,10%抽样汇总材料已经发表。对这些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可概括看出我国人口的现状和发展中的某些特点。  相似文献   

20.
广州市下辖四个城区(东山、海珠、荔湾、越秀)、两个郊区(郊区和黄埔)及八个郊县。1985年末总人口约710万,其中城区人口为239万,郊区人口为90万,八县人口为381万。本文分析资料范围不包括八个郊县。解放前,广州市由于经济落后,医疗卫生条件差,各种传染病不断发生,人口死亡率很高,尤其是婴儿死亡率更高。据不完全统计,解放前广州市人口死亡率约为15~20‰,婴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