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被害人被害后心理的恶性变化——兼谈非被害人化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被害人被害后心理的恶性变化——兼谈非被害人化过程王延君居高不下的犯罪率,在社会上最直接的反映,就是犯罪被害人的大量增加。犯罪分子的犯罪行为,不仅直接侵犯了法律赋予被害人的权利,有时也因严重地刺激了被害人的心理,而很有可能造成其心理上的损伤;同时又由...  相似文献   

2.
周丽 《社会》2001,(4):11-13
综观我国目前已有的被害者研究成果 ,我们可以发现学者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微观被害机制上 ,如个体被害人格、被害心理、被害行为等。对个体被害性的研究在个案的经验层次上是可信的 ,因而有其充分的价值。但这种理论不能解释当代社会被害人群、被害机会及被害倾向的扩大趋势 ,也不能说明制约加害与被害互动关系的社会性因素及现代化过程中的社会关系变化对被害机制的影响。纵观刑事法学的发展轨迹 ,我们发现经由犯罪人类学派和社会学派所阐述的一个深入人心的理念是 :社会应对犯罪负责 ,与此相对应我们也完全有理由相信 :社会应对被害者负责…  相似文献   

3.
一般观点认为,只有遭受物质损失的被害人才可以作为原告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本文认为,被害人以外的其他一些人和组织也可作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不仅遭受物质损失的被害人可作为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遭受精神损害的被害人也可作为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不仅可以要求赔偿损失,有时也可以要求为其恢复名誉等  相似文献   

4.
女性性心理逆变从形式上区分,有突变式与渐变式。凡女性受害后很快助纣为虐,协同色狼强奸民女或自操卖淫、淫乱勾当的为突变式。有的女性从被害人转变为加害人的时间过程较长,性心理逆变在接二连三地受到异性侵害的同时逐步完成,为渐变式性心理逆变。在刑事被害人学的研究中,将集数起刑事案件于某被害人一人之身的现象称之为聚合被害,并认为当来自数人的犯罪侵害汇集于一人之后,这种犯罪的“合力”必然使被害人受到犯罪毒素的交叉感染,从中毒走向蜕变。在此我们从对三种现象的剖析入手,研究聚合被害现象与性心理逆变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社会救助制度已经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对刑事被害人实施社会救助。但存在的问题是:在治疗费用、生活照顾和心理救助方面考虑不够。完善刑事被害人社会救助制度的基本思路是:在医疗保险制度中明确规定,刑事被害人也属于医疗保险的保障范围;建立刑事被害人生活照顾制度;建立刑事被害人心理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我国许多犯罪学研究学者开展了对被害人问题的研究。所谓被害人是指人身和财产等合法权益遭受犯罪行为侵害的人。本文拟通过对被害人的特征、被害成因、对被害人的救济等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以便更准确地把握犯罪现象,制定出预防被害的措施,对预防犯罪、减少公民人身和财产权益受损害提供有力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数千年来,传统的刑事防范对策均单一地注重于针对犯罪人、潜在犯罪人一方的“犯罪预防”,而忽略了以被害人,潜在被害人为本位的“被害预防”,因而在久不见效的预防效果面前,正日渐暴露出严重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与此同时,有关“被害预防”的新理论正日益为国际社会所重视。然而,无论何种形式、何种途径的被害预防,其关键均在于减少和消除人们的致害因素,因此,为使被害预防更加切实有效,就不能不对致害因素做一探讨。一、致害因素的概念如同犯罪原因一样,致害因素也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综合性概念。广义的致害因素,当指一切足以导致…  相似文献   

8.
许多事实表明:性侵害与性心理逆变二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性侵害作为一种外因,给被害人带来了严重的心理损伤,这是无疑的,能否调动自身的抗御能力防止感染却取决于被害人的内因。被害年龄、侵害手段、被害人过错等方面的因素,是与性心理逆变密切相关的在“性冻结期”内被害依照我国法律,女性的最低婚龄为20岁,而女性在12—13岁间就会出现性萌动,我们把性萌动出现到结婚这一段时间称之为“性冻结期”。也就是说,一个人在合法成婚前都不应当有任何方式的性交行为。如果加上晚婚的因素,人约有10年左右的时间应当格守性的“冻结”原则大量事实证明:女性  相似文献   

9.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帮助制度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对于那些被害人无法通过普通的刑事赔偿途径获得加害赔偿,而其正常的社会社会生活又无法保障,急需救济帮助的情形下,由国家出面给予被害人一定的物质帮助,使其尽快脱离被害后的窘迫状态,复归正常社会生活的一种社会制度。该制度在国外已经为许多国家所采纳。当下,在司法为民的主流诉讼价值追求中,探讨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理论根据及实现途径,确立我国被害人的刑事国家补偿制度,有利于真正实现刑事诉讼的公正、公平及相关权利保护的诉讼目的,同时对于我们国家的诉讼民主、诉讼文明的法治追求及和谐社会的构建也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交通肇事恶性案件频发,导致社会舆论大加讨伐,纷纷要求对涉案人员重判严罚.在强大的舆论压力面前,司法机关能做到的只是相对司法公正,而外界对司法的关注,重点应在审判过程的正当性.在交通肇事案件审理中,为了恢复正义,社会和谐,尽可能恢复加害人和被害者的和睦关系,并使加害人改过自新,复归社会,可以引入刑事和解制度.刑事和解和相对罪刑法定主义的基本价值理念是一致的.而和解协议是整个刑事和解的基础,和解协议应遵循诚信原则,在现阶段,一旦得到国家机关的确认,不允许加害方和被害方再推翻.在刑事案件中,相对于处于弱势地位的被告人,直接受害的被害人在案件处理过程中处于更加弱势的地位,应更重视对被害人权利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
在刑法理论中,学者都是从故意犯罪的角度对被害人承诺进行研究。在过失犯罪中,被害人承诺的刑法效力的承认往往由于被害人的故意性与行为人的过失性显得更为重要,从行为人的角度去考察被害人承诺的效力是被害人承诺研究的新视野。过失犯罪中的被害人承诺的效力应当从过失犯罪中的风险概率、行为人的阻止义务、被害人承诺时对风险的知晓程度以及承诺的表达方式等几个方面进行考察,以实现对过失犯罪中的被害人承诺效力的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性侵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频发,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在这种背景下,最高人民法院等四机关联合出台《关于依法惩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意见》,以依法严惩性侵未成年人犯罪、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由于犯罪人与被害人所处地位、立场不同,二者在刑事诉讼中的利益诉求更多表现为对立和冲突,《意见》就蕴含了未成年被害人保护与正当程序的价值冲突,集中体现在程序的参与性与被害人侵害恢复、程序的对等性与被害人法律援助、程序的公开性与被害人隐私保护等方面。基于利益权衡原则,《意见》在程序层面规定了合适成年人在场、法律援助、隐私保护、获得告知等保护制度,在实体层面规定了民事赔偿、禁止令、司法救助等救济制度,在被害人保护与正当程序的价值冲突中选择了对未成年人“特殊、优先保护”。但《意见》在未成年被害人保护上也存在诸多不足,包括精神康复治疗费用不能涵盖性侵案件中被害人遭受的全部精神损害,由法院予以被害人司法救助有悖于其中立性和独立性,被害人获得法律援助的诉讼阶段和案件范围较小。因此,需将精神损害赔偿纳入对未成年被害人赔偿范围,实现对被害人由司法救助转为国家救助,扩展法律援助的适用范围和诉讼阶段。  相似文献   

13.
有奖募捐实际效果受制于群众的意愿,是个自觉自愿的过程。然而目前群众的购券心理中占主导地位是求幸运和娱乐这两种心理,在绝大部分人身上是一种潜在的,不十分主动的。如何诱导这两种心理保持旺盛的势头并外化为购券行为?笔者认为募捐现场良好设计无疑有积极作用,它象凝聚核一样把购券群众吸引在周围。主要包括:  相似文献   

14.
在刑事诉讼中,由于对被告人权利的日益关注,被害人权利反而相对成了一个“弱势”问题.人们长期认为,一旦国家追诉成功,被害人的权利就自然会得以实现;但现实情况却是:在公权力的强势笼罩下,被害人的诉权形态是不完全的,这种不完全性决定了国家永远无法完全代替被害人实现利益,有时被害人的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甚至呈现对抗态势.以一种新的国家责任视野审视被害人权利的实现,进而实现被害人权利与国家利益的动态平衡,是我们在理论推进中必须面对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工业发展的阶段转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0年代中期以来工业经济运行的一系列新特征表明,我国工业的发展阶段已 经发生变化。在做出新的发展阶段属于重化工业化过程中的高加工度化阶段这一判断的基础 上,分析了工业进一步发展的潜力和制约因素,认为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工业仍然能 够保持适度快速的增长速度,同时工业增长效率也将会有所提高。根据目前我国工业结构中 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一定的国际比较后,提出工业结构的高加工度化将是保持我国工业适度快 速增长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6.
我国刑事诉讼的目的是及时准确地打击和惩罚犯罪,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促进“两个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但是在刑事诉讼中,保障被害人的权利和确立被害人制度更是直接关系到我国的刑事诉讼程序、诉讼制度的公正性与权威性的重大问题。对这一课题的研究目前在我国法学界尚待展开。在我国的刑事诉讼中,按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是指自诉人、被告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根据这一规定,公诉案件中的被害人不属于当事人,因此他不享有当事人的诉讼和…  相似文献   

17.
心理控制源是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概念,本文通过对过往诸多文献的研究对心理控制源的概念及主要的研究关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和总结。心理控制源是指一个人认为是由自己还是外界来控制成败的心理认知,这种认知因人而异,因此,心理控制源构成了一种人格特质。在研究关系上,不同的心理控制源会对若干过程性的变量和结果性的变量带来不同的影响,同时,心理控制源亦在若干前因变量和结果变量之间起到了一定的调节作用。这些关系的关键性结论对个体在未来的实践廿.是一种参考。  相似文献   

18.
问题的提出 许多学者都认为,日本人的集团归属感和内聚心理,是日本民族的显著特性之一,是日本经济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原因,并认为它在日本的现化化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的确,日本人的群体意识是日本国民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已成为日本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至今,仍作为一种民族特性和  相似文献   

19.
被害人问题为当下刑事法学界的重要议题,因对其利益的忽视而致现代刑事法治面临严重正当性危机."尊重被害人、考虑他们的需要"成为刑事法学及各国实践的重点.反观国内,许多被害人问题研究着眼于谋求在刑事诉讼中被害人地位的提升,而忽视了因无法改变的犯罪与刑罚的本质认识、司法的目的与其作为认识活动的性质等方面所决定了其在被害人问题解决上的难以克服的局限性.刑事司法固然在被害人问题解决上难当主力,但是在不损及被告人权利与诉讼目的前提下进行局部改良亦有保障被害人权利的可能.所以,应对被害人问题的现实作法是强调刑事司法与其他社会政策的互动与协调.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昆明市强制戒毒所的实地调查,分析了青少年吸毒的心理原因.认为其吸毒的心理成因有好奇、苦闷、无聊的心理倾向;无责任化的心理倾向;粗俗化的心理倾向;从众的心理倾向,并提出了一些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