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程必定 《城市》2010,(8):3-7
我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资源型城市(镇)数量很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有工矿城镇426座,其中城市179座(地级市79座、县级市100座)。经过长期的资源开发,相当多的城市(镇)已资源枯竭,必须转型。2001年,国务院确定辽宁省阜新市为全国第一个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试点,2007年12月和2009年3月批准了44个资源枯竭城市进行绎济转犁。  相似文献   

2.
2009年3月5日,景德镇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一石击起千层浪,"资源枯竭城市"这一消息迅速传播到各个领域,成为眼下瓷都市民最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3.
从2009年,万盛纳入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之列,成为国家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城市,至此,万盛转型发展站到国家战略高度。当前,作为是中国西部地区面积最大、渝南黔北地区唯一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在转型发展中,面临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必然会影响全民健康,制约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万盛依据区情、经济发展形势不断调整发展战略,结合旅游产业、大健康产业的发展,提出全面健身战略,实现万盛转型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2001年,国务院确定辽宁省阜新市为全国第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2013年,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确定阜新市为全国3个“扶贫改革试验区”之一。近年来,按照国家和省关于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部署,阜新市坚持“四个结合”,形成了党委和政府引导、扶贫部门统筹协调、群团组织各尽其能、对口定点帮扶带动、扶贫对象主体作用突显的社会扶贫工作新格局。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有近1/3的资源型城市面临着资源枯竭的问题,经济转型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面临着一系列复杂问题和多种障碍,文章在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分析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资源型城市的特点,探讨相关的对策和启示。  相似文献   

6.
资源型城市的出现是工业化进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而资源型城市的转型问题则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令人关注的问题。本文以煤炭资源将近枯竭面临一系列发展问题的萍乡市为例,研究其转型与可持续发展问题,为推进其他资源型城市的转型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资源型城市兴起于资源,并且为经济发展做出过卓越的贡献;但是,现在因为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问题面临着转型。尤其在京津冀一体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河北资源型城市的转型问题更是迫在眉睫。分析河北省资源型城市的现状并发掘其中的发展问题,从生态文化视域着手研究河北资源型城市的转型路径,发展生态文化助力资源型城市的转型之路。  相似文献   

8.
左燕 《城市》2007,(6):52-54
资源型城市是因当地资源的开发而兴起,并在一段时期内主要依靠资源型产业支持的一种特殊城市类型.这类城市对资源有强烈的依赖性,资源指向性明显.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城市经济容易因为资源的枯竭而发生逆转.如今,我国很多资源型城市都陷入资源接近枯竭,城市经济发展变缓的尴尬境地,面临着城市经济转型的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9.
地面的沉陷和塌陷,是萍乡煤矿百年开采给当地留下的负面遗产。2008年3月,萍乡被国家列人首批12个资源枯竭城市,开始宣告这座城市走上转型之路。新的发展规划下,如何处理这些威胁重重的"负面遗产",不容忽略。  相似文献   

10.
2009年,千年瓷都景德镇市成为国务院批准的第二批资源枯竭性城市。千年来赖以生存的资源枯竭了,瓷都美名何以为继?瓷都该何去何从?瓷器是中国人的伟大发明,景德镇是中国瓷器最杰出的代表。新平冶陶,始于汉世。早在1700年前的东汉晚期,这里就有了一定规模的瓷业生产。北宋景德年间(公元1004年)因所制御瓷为宋真宗皇帝所喜爱而赐名为景德镇。元朝开始在景德镇设浮梁瓷局,明朝在景德镇设立御窑厂,专门从事宫廷用瓷的烧造。  相似文献   

11.
张明斗  代洋洋 《城市》2022,(2):29-41
笔者运用功效函数法和熵值法对24个资源枯竭城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适配度进行测度,分析其时空演变规律,并实证检验适配度的经济发展效应.结果表明:2010年—2019年,资源枯竭城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适配度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提升,但大部分资源枯竭城市的适配度仍然较低.在空间分布上,秦岭—淮河线南部地区资源枯竭城市产业结...  相似文献   

12.
马善国  王志良 《职业》2013,(2):9-11
素有"皖北明珠"之称的安徽省淮北市是一座"因煤而建,缘煤而兴"的城市,地处鲁苏豫皖四省交界之腹地。2009年,淮北被国务院确立为资源枯竭城市,被安徽省列为全省四个城乡一体化试点城市之一。淮北市委、市政府以此为契机,以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城乡一体化"为目标,计划用五到十年的时间,把淮北建设成"全国重要的煤电煤化工基地、黄淮海平原食品工业高地、全省重要的承接产业转移试验区、皖北乃至黄淮海地区最宜人居的山水生态城市",实现城市发展转型。  相似文献   

13.
正萍乡是个资源衰退型老工矿城市,也是一个具有光荣传统的革命老区。近年来,我们在克服资源枯竭和产能过剩的双重困难、奋力推进城市转型的生动实践中,始终注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注重老区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的薪火相传,挖掘和培育出了一大批先进典型,共有1人获得全国道德模范称号,3人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6人获得江西省道德模范称号,28人荣登"中国好人榜",8人入选首届"江西好人",1人当选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1人当选"温暖中国"十大年度人物,先进典型像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形成了萍乡特有的典型群体现象,用道德的"音符"奏响  相似文献   

14.
刘艳 《现代交际》2010,(9):111-111
本文简要介绍了发展大兴安岭生态功能型经济的任务和推进措施,以期为大兴安岭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生态和粮食安全的保障区、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的示范区、对俄经贸科技合作的延伸区、能源及有色金属环保型开发的实验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晏敬东  吕利平 《城市》2009,(4):57-60
武汉城市圈,是指以武汉为中心,以100公里为半径的城市群落,它包括武汉及其周边的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潜江、天门8个城市。2007年12月,国务院批准武汉城市圈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的获批,在给武汉经济带来希望的同时,也给湖北“三农”问题的解决带来新的机遇秘挑战。  相似文献   

16.
郭源园  张润昊  夏梓慧 《城市观察》2023,(6):69-80+161-162
从经济发展、公共服务、土地、交通、资源依赖、生态环境六个方面建立了四川省资源型城市的精明发展评价指标,描述资源型城市精明发展水平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揭示市级和县级资源型城市的精明发展水平差异,并在对资源型城市进行重分类的基础上,剖析不同类型资源型城市的精明发展水平变化差异及原因。研究结果表明:生态环境是影响资源型城市精明发展的最主要因素;2010—2019年,大多数四川省资源型城市的精明发展水平均有大幅增长,且南部资源型城市的精明发展更快;2010—2019年,市级资源型城市的精明发展情况整体比县级资源型城市更好,尤其在土地、资源依赖和生态环境三个维度表现出更好的精明发展水平提升;发展型、式微型、衰落型资源型城市的整体精明发展水平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而潜力型资源型城市的精明发展水平并没有改善。  相似文献   

17.
尚苑 《城市》2013,(7):36-40
大庆作为中国第一大油田、世界第十大油田所在城市,是典型的石油资源型城市,其发展过程呈现同其他资源型城市一致的显著特征。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伴随资源的日益减少和开采难度的不断加大,我国资源型城市揭开了转型发展的序幕。目前,国内对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研究重点关注城市转型升级、产业结构接续更替及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资源枯竭型城市下岗矿工面临着再就业难的困境。下岗矿工作为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他们从事着具有生命风险的工作,为国家的工业发展和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资源枯竭型城市下岗矿工的再就业问题需要得到高度重视。如何促进政府、企业、下岗矿工三者之间的互动与协调,对下岗矿工的再就业问题的妥善解决有着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1991年3月.我省第一个省级开发区——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立,1992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8年,科技部火炬中心通报国家高新区评价试行结果,南昌高新区在55个国家级高新区中排第二十八名。在单项排名中,南昌高新区知识创造与孕育创新能力排第十七名.产业化与规模经济能力第二十九名。创立十八年来,高新区坚持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发展软件产业,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配套发展第三产业的发  相似文献   

20.
曾万涛 《城市》2011,(2):22-25
长株潭城市群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立已3年有余,建设长株潭“两型”新市镇既是优化长株潭城市区域空间结构、建设组团式城市群的需要,又是建设长株潭“两型”城市群的要求。长、株、潭三城结合部昭山、益阳东部新区、湘阴县界头铺适宜建设第一批新市镇;浏阳市、醴陵市、湘潭县将规划第二批新市镇。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是新市镇建设的首要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