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微篇小说在叙事中展现出的前后情境在发展的向度与趋势上的翻转或思想意绪、情感心理、色调氛围等在表现程度上的落差构成了微篇小说创作的反差艺术。在反差艺术统摄下,微篇小说创作生成了四条规律。反差的必然性法则──规模上的缩龙成寸,内质上的杯水生波。反差的“偶然性”法则──神思独运而出人意表,入手常理又新巧惊奇。接受主体受到的误区诱导则具有三类情形:正相关──共鸣,全同──冷淡,反相关──惊奇或反感。创作主体的逆向思维运用于反差艺术,往往在一个关键点翻转,以变序逆转来瞬时闪现事物的底蕴,快速简练、直达灵魂。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国现代陶艺发展和城市环境发展的现状,探讨将现代陶艺介入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之中,力求在两者的创作中找到一个介入的契合点。论文在充分调研和阅读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全面、深刻地分析两者间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依存的辩证统一关系,探求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并提出了现代陶艺在建筑环境中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目的是使室内外环艺设计、建筑设计、规划设计、城市景观设计与现代陶艺设计相融合探索出新的设计方法,以便创作出更好的城市环境空间。现代陶艺以具体可感的艺术形式介入建筑空间,可以使得人们的生存环境获得精神的提升。这是现代陶艺介入建筑空间,对建筑环境艺术设计有益的促进,同时对于现代陶艺的自身发展,也是积极和有益的。  相似文献   

3.
随着当代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环境陶艺开始以其独立的艺术身份参与城市的建设与美化,成为美化环境和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艺术形式。以“场域”视角为切入点,探讨环境陶艺的空间介入及其表现,分析了场域空间背景下环境陶艺创作的不同工艺样态及其审美特征,进而探讨了人、境互联关系下环境陶艺空间表达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4.
《中南论坛》2009,4(4):F0003-F0003
李正文(1942-),男,湖北武汉人,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曾任湖北美术学院陶艺研究所所长、湖北美协雕塑艺委会主任,现为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协陶艺艺委会委员,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理事,湖北美术学院教授。著有《体积与空间》、《即将消逝的文明》等多部专著,其创作的雕塑、陶艺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出,并被多家艺术机构收藏。  相似文献   

5.
"陶艺"是"陶瓷艺术"的简称,是"泥土加火的艺术"。作为一门艺术,陶艺有其独特的属性、特征、表现形式和语言。它的独特性表现在成型和烧制两个方面,它们是陶艺与其它艺术形式的创作过程相比较最具独特性的两个方面。造型是第一性的,是整个器物的主导。"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同样窑火是陶瓷艺术特有的本质的东西,它是通过陶瓷表面的色...  相似文献   

6.
明清石湾陶艺在人物陶塑、日用器皿等方面深受中国绘画影响,取得了眸子刻划、衣纹处理两大艺术成就。石湾陶艺受中国绘画影响有着深刻的中国艺术、乃至中国文化的历史大背景,也与明清时期珠江三角洲画师人材辈出、陶艺家颇有艺术素养有关。考察这一历史背景,才能窥见石湾陶艺在中国古代艺术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7.
明清是石湾陶艺创作风格、艺术特色的奠基时期。明清石湾陶艺注重表现,富有生活气息,简约质朴,豪放自然,尤其在人物眼神与衣纹的刻划、"素胎烧制"等艺术表现技巧方面所作出的探索,终经后来历代艺人的发扬光大,已成为今天石湾陶艺所特有的"有意味的形式",并展示出强烈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随同中国现代艺术运动一道起步的中国现代陶艺,正在以一种特殊的、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传统的艺术语言参与中国当代艺术、当代文化的建构,它标志着中国当代艺术多元化格局的成熟和完善.从中国现代陶艺的创作背景、创作理念和文化传统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旨在揭示中国现代陶艺融现代与传统,感性与理性,已由感受泥性、超越泥性大步稳健的走向了演绎泥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陶艺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它的传承是与几千年的文化传统一脉相承。时至今日陶艺创作已经有很多种形式,有传统的工艺制作,依靠扎实的功底和技术以及经典资源;也有将观念切入到陶瓷本体语言当中,以现代以及后现代的形式来表达……,无论哪种形式的创作,陶瓷的艺术永远在推陈出新,并且在不断变化中积淀着经典,流转中传承。  相似文献   

10.
现代陶艺作为时空意象的创作材料,具有质变性、表面处理性等特征.融入公共艺术中的现代陶艺,具有独特的审美内涵和文化品位,其表现形式主要有壁画类、雕塑类、彩绘类、色釉类等4种.  相似文献   

11.
石湾窑新发现位于佛山石湾街道办劳动小区美陶花园工地,历史上曾是石湾陶业生产核心地带,此次挖掘出的陶器数量之多、质量之好为历史之最.不仅填补了宋元时期石湾地下陶瓷考古空白且以实物的形式证明了石湾陶业在唐宋之后如何承接中原陶技,形成地域特色迅速发展崛起.成为南国陶都。新发现对石湾窑起始时间确定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艺术生产”这一理论范畴是马克思对人类艺术活动的一种命名。从《184 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剩余价值理论》等一系列著作 ,马克思日趋完备地探讨了艺术生产的一般规律及历史变迁 ,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 ,艺术生产的生产方式以及艺术生产力等问题 ,建构了较为系统的艺术生产理论。相对于从哲学的高度比照、规定艺术现象 ,艺术生产理论体现了从人类学、政治经济学等视角切入到艺术活动的另一理路。艺术生产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一个重要的理论创举 ,大大拓展了文艺学、美学的研究领域 ,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积极的当下意义。  相似文献   

13.
屏风文化在中国古典装饰艺术领域中有着独特的文化艺术价值,自春秋时期至今经过上千年的演变,屏风的审美语言和实用功能语言都发生了很多变化。目前,屏风文化的研究往往集中在家居装饰领域,对于这一文化中的艺术语言方面没有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探讨。文章通过回顾屏风文化的发展脉络、传统制作工艺技术和材料种类等方面,从深层次的角度探析这一文化独特的艺术语言。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人类艺术及其活动的变迁与发展,不仅拓展了艺术实践的领域与层面,而且也为艺术研究视野的转换与艺术学科理论的创新提供了一种现实的动力.艺术传播学的提出与创立正是体现了信息媒体革命时代艺术活动与艺术研究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5.
在宋代陶瓷业空前兴盛的大环境中,作为"广窑"中心的石湾窑得到蓬勃发展,掀起了日用陶生产的第一次高潮,并正式揭开艺术陶生产的大幕.南宋至元,在各种社会因素的作用下,石湾加速接受北方陶瓷文化的影响,开始仿烧名窑。始终如一的民窑地位使石湾陶艺扎根于民间文化的沃土之中,开始萌发出巧美与实用结合、民俗化、简括传神、浑朴有味等地方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6.
论艺术与经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艺术与经济联系起来的理论基础在于:1.艺术本质——艺术为生产力要素之一,亦是人类基本需求与经济需求之一;艺术功能包含经济价值;2.艺术内容——反映社会经济生活;经济是艺术发展的基础,也是艺术内容的基础;3.艺术形式——反映社会经济生活并受经济水平制约;艺术风格同样;艺术形式可分软式硬式;4.艺术创作——属于艺术生产;既服从物质生产规律,也遵循精神生产规律;艺术创作者在生产中既可非商品性自娱消费,也可满足商品性他娱消费;5.艺术欣赏——可视为广义艺术消费而不论消费购买是否发生,潜在购买者或顾客都会同时欣赏经济活动中的艺术品具有的商品性价值和非商品性价值。  相似文献   

17.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论的第一个里程碑,本雅明的艺术生产理论重点考查了艺术生产范围内审美经验的重构问题。灵韵的衰竭和震惊的出现使得审美经验日渐贫乏,艺术再也不是宛如神明之物;技术在祛除艺术灵韵的神圣性的同时,也存在着重建灵韵的可能性,审美经验成为艺术作品化解生存危机的契机;本雅明艺术生产理论重视艺术与政治的关系,反映了艺术政治的革命要求和救赎意图,这成为经验重构的主要目标。本雅明理论为深入思考现代艺术的经验表达提供了独特解说。  相似文献   

18.
从艺术传播的视角探讨艺术传播者的占位策略,分析其文化场的入场资格、身份转型、角色拓展与地位确立,也许可以为解读丰子恺的艺术成才和发展轨迹提供某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