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从产权中提炼出一种特别的产权属性或类别,它基于、但不从属于权利性产权,是权利性产权派生出来的非经济性权利,简言之,是一种社会关系权利.这种权利是交易双方为了创造和合理分配更大的经济租金、减少租金消散,而在长期关系互动中形成的无形产权,其载体是长期互动关系.对这种关系性产权进行合理界定是公司和农户契约关系稳定性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产权是构成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性元素,是市场交易有序运行的前提。产权的界定、结构的安排不仅直接决定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制度的结构和性质,而且也影响着该国资源配置及制度运行的成本和效率。在现代社会,对财产的保护不仅表现在对公有财产的保护,更重要的是对私有财产给予法律保护。建立在明晰产权基础上的政企关系是我国国企改革和转变政府职能的目标,是新的激励性管制机制实现之前提。  相似文献   

3.
企业劳动者的生产劳动 ,不仅生产物质产品 ,而且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市场经济的分配就是价值分配。我国现阶段不是要人为地消灭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剩余劳动的经济关系 ,也不是要取消企业主通过经济关系和国家凭借超经济手段获取物质生产劳动者的剩余价值的分配关系 ,更无需创造一种新的理论来否定这一社会经济关系 ,而是要建立、健全切实按照商品的价值规律配置社会资源的客观机制 ,同时完善、优化国家分配剩余价值的行为。  相似文献   

4.
土地流转、农民生产效率与福利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新发展经济学视角分析了土地流转及其同生产效率和农民福利之间关系的微观机制,并结合我国土地市场产权特征,具体阐明了我国土地流转市场交易形态和效率的决定因素.研究结论表明.我国土地流转在现有产权制度中必然以保留地权的固定租金租赁为主要形态:土地流转效率的改进不仅具有资源配置效率意义,而且具有福利改进意义;农村金融和保险市场以及劳动力市场的完善是比地权结构优化更加重要的促进土地流转的核心因素.  相似文献   

5.
健全承包企业的物质利益机制是完善和发展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的一项重要内容。承包经营责任制不仅是理顺全民所有制企业产权关系的一种经济形式,而且是处理各行为主体间利益分配关系的有效形式,是一种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以国家、企业、职工三者利益关系为主要因素的物质利益机制,而承包企业内部的物质利益机制则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处  相似文献   

6.
一、经济运行的二重产权约束迄今为止,人类的一切经济活动都是建立在不同的人和财产的关系基础之上。经济主体与财产占有关系联结的紧密或远异程度,不仅制约着资源配置方式的选择,而且还影响到社会分配的公平以及体制运转的效率。我们认为,经济运行所要求的经济主体与财产联结关系的内在逻辑,存在着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两个基本趋势:这就是人与财产关系的明确化和人与财产关系的社会化。  相似文献   

7.
<正> 一、克服产权理论的误区,深入研究公有产权问题在西方市场经济中,私有产权占统治地位.私有产权是市场经济存在的先决条件,也是人们的利益、权力、名誉、地位之所系.人们恪守“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信条,国家保护私有产权,个人、企业都极力维护私人产权,私有产权边界是十分清晰的,产权交易中双方的权、责、利关系也是十分明确的.  相似文献   

8.
产权管制理论范式把“产权管制一公共领域—租金耗散”和“信息约束—管制放松—经济增长”这两个定律作为内核,并以原因、过程和绩效三个假说作为保护带.该范式把经济体制转轨理解为一个产权管制不断放松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围绕交易费用的内生性、外生性和内外均等化三条逻辑构建产权管制的契约范式,从而相应得到“剩余权利全面管制的工资契约”、“剩余权利无管制的定租契约”和“剩余权利均衡管制的分成契约”三个命题,最终构成一个基于产权管制契约范式的国家理论.该理论强调不同的产权管制契约类型分别对应着不同的产权管制制度结构,从而形成不同的国家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9.
公有产权与私有产权经济效率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流经济学家和新制度经济学家认为,公共产权下会导致自然资源租金的完全耗尽,因而是低效率或无效率的.但他们的分析是建立在一些严格的假设下的.本文分析表明,当这些假设不能满足时,公有产权和私有产权孰高孰低,取决于效用函数和生产函数的性质.一般情况下,两种产权形式下都会偏离社会最优劳动投入量水平并导致社会净福利的损失,私有产权主要表现在资源所有者的剩余(租金)最大化,但它往往可能会侵蚀其他资源和要素的剩余,而公有产权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10.
根据产权经济学的理论,企业是一种长期合约。所谓合约是一种普遍采用的进行资产或产权转让的形式。合约是一些确定的约束产权转让者双方行为的条件,这些约束条件是在明确界定的产权关系下,对产权转让过程中,利益主体之间的权力、责任和义务的确认,或对人们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的制度安排。在市场信息不对称,存在着信息收集费用、签订合约和履行合约等费用,即在市场交易费用不为零的情况下,人们之间所以选择企业这种“合约”形式,其根本原因在于稳定当事人的预期,减少交易中的不确定性风险,以节约交易费用,提高经济效益和增进社会…  相似文献   

11.
陆凯 《天府新论》2012,(3):125-128
在中国古代史中,国家政治制度从以分封制为代表的地方分权发端,逐渐向中央集权波浪式变迁,呈现"分久必合"的趋势。本文使用信息不对称理论、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等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研究,指出周代设立分封制是通过配置产权加强激励、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需要,而纵向分权向集权的变迁是由统治者提供保护的最佳规模逐渐增大、统治者谋取国家产权私人化以获取租金最大化以及中国选民退出成本和罢免统治者的成本极高等多个因素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2.
超越西方治理与走向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治理理论兴起于西方政府与市场“双重失灵”的历史背景,它不仅具有强烈的西方色彩,渗透着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而且也面临着新的“治理困境”。从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来看,治理与统治具有本质同一性,只是前者表面掩盖了统治职能而突出了管理职能。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概念,国家治理植根于中国国情与改革实践,是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它不仅是对转型时期各种社会问题的主动回应,还是对政府、社会、市场关系的深刻反思与重构,是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最新发展。对比中、西方治理模式,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具有优越性,更具改革价值。要超越西方治理,必须牢牢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开辟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13.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劳动价值论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必然导致产权主体的多元化和追求自身利益,因而对新增财富而言,按生产要素分配不仅是一种客观要求,而且会成为一种必然结果.但我们在理论研究和政策制定上都强调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这种分配的客体仅指个人生活消费品,而不是指所有新增财富或新价值;二是我国劳动者目前所拥有的属于自己的生产要素主要是活劳动,其他生产要素还十分有限,这决定了劳动是收入的主要依赖,因此,按劳分配为主是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如果分配客体不再仅限于个人生活消费品和不再考虑人们收入来源的比重关系,将分配客体扩大为全部新增财富或新价值,则不能不承认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客观现实.在我国,劳动——工资、土地——地租,资本——利息,以及组织——利润,国家——税收等,早已是有目共睹的事实,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将分配理论的研究视野局限于个人生活消费品的“劳动——工资”部分而无视  相似文献   

14.
本文旨在借鉴西方国家所得税会计理论基础上,探讨我国所得税会计的理论结构。一、所得税会计的属性界定为了界定所得税会计的属性,我们先从会计学的角度研究对所得税的性质进行分析。纵观世界各国的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对所得税的性质有“收益分配观”和“费用观”两种不同的看法。“收益分配观”认为,向政府缴纳的公司所得税,与向股东分配股利~样,具有分配企业收益的性质,只不过分配的对象是国家而且。“费用观”则认为,在会计报表中,公司所得税可视为企业为获取收益而发生的一种支出,如同企业经营中发生的各种支出一样,是费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同时还面临“库兹涅茨曲线”的拐点处,即“分配陷阱”.双重陷阱并非彼此独立,而是收入分配问题的一体两面.走出“双陷阱”,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的关键是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建立“公有制分享经济运行机制”;在公有制基础上全面引入“利益分享机制”,使职工收入与企业净收入挂钩,可以摆脱私人产权关系下的职工工资制度,从根本上克服私人产权关系下资本对劳动的侵蚀.以“利益分享机制”的推广激发经济的内生动力,不失为助推中国经济走出“双陷阱”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产权理论是经济体制改革实践提出的新问题。产权制度改革的实践越来越清楚地表明,建立产权关系明晰,责任制度明确,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不仅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我国国有企业的原有产权关系根源于高度集中的产品经济模式。与这种模式相适应的公有产权制度的根本特征是产权主体一元化——国家代表全体人民拥有完整意义上的产权主体地位,企业和个人的产权被一元化的国家所排斥。无论对国家、企业还是个人,这种产权主体一元化的传统产权制度的弊端是显而…  相似文献   

17.
交易费用、社会成本与科斯定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权经济学认为,经济学要研究的是,资源稀缺对人们利益的影响,以及由此带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而人总是在特定的环境中生存,不可能免费获得全部所需信息.只要存在交易费用,产权制度就会对生产发生影响.因此,必须确定人对利益环境的反应规则和经济组织的行为规则,通过明确产权关系来解决利益冲突,并降低交易费用,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尽管产权经济学的内容相当复杂,又有许多流派,但交易费用、社会成本和科斯定理始终是它最基本的范畴.要研究产权经济问题,首先得搞清楚这些基本范畴.  相似文献   

18.
产权界定是产权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但至今学术界对这一内容的研究还很欠缺,一些文章只以科斯定理(产权界定清晰度与交易成本成反比)作为产权界定必要性的根据,但对产权界定的发生原囚,产权界定费用和精确度取决于什么因素,产权界定有哪些主要方式,这些方式的适用场合、相互关联和转换机理是什么等几无涉及,本文拟对以上问题进行粗略探讨。  相似文献   

19.
对新制度经济学的重要理论基础———科斯定理———进行系统考察后可以发现,科斯定理对经济理论的贡献有三大方面:一是“交易费用”概念的提出,将交易正式纳入经济分析之中;二是科斯定理明确地揭示了产权界定与资源配置的关系,得出了产权界定状况决定资源配置结果这一反传统的结论;三是强调了外部性和制度设计的重要性,从这一点上看,科斯定理和博弈论共同反映了现代经济理论的发展趋势。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科斯定理对经济理论贡献卓著,作为一个理论体系,它还存在着以下三个方面的基本缺陷:一是方法论的矛盾,二是效率标准的贫困,三是分配理论的缺位与公平问题的回避  相似文献   

20.
人力资本产权研究的现实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知识经济的要求、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需要等方面分析了人力资本产权研究的现实价值。人力资本产权的研究不仅在理论上可以丰富产权理论、企业理论、收入分配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而且在实践上对我国的改革和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