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贾俊侠 《唐都学刊》2001,17(4):60-63
《秦誓》选自《尚书·周书》,是春秋时期秦穆公“殽之战”失败后因自悔所作誓言的最早记录。但是,由于《尚书》真伪的问题,历代对其价值无有定论。通过大量文献比较,结合当时背景和历代学者的研究成果,可以确定《秦誓》史料可信性,它在订正《史记·秦本纪》之误、补充《左传》不足及穆公研究方面自有它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正> 儒家讲修身,导人循礼。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厘正视听言动,“日三省吾身”,意在戒除违礼之事和违礼之念。荀子亦然。他说:“君子久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荀子·劝学》)“学至乎礼而止矣”。(同上)孔荀谈修身,一以遵礼为鹄的,然上溯修身之途,二人歧见颇深,不可不辨。孔子时代,礼崩乐坏,违礼之事频仍。然旧礼影响尚大,令违礼者不敢小觑,在具体做法上仍不得不做一些遵礼的表面文章。孔子  相似文献   

3.
重论“五行说”的来源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行说”是中国传统思想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但其来源则迄今未明。问题之所以难于解决,主要是两个原因: (1) 古代典籍中未曾保存关于五行说可以征信的原始资料。褚少孙补《史记·历书》称:“盖黄帝考定星历,建立五行起消息。”他以五行起源归之于黄帝。然黄帝其人与时代却是上古史中最大的谜之一。典籍中“五行”最早的资料有人推于《尚书·甘誓》:“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但此篇所出时代不明,篇中“五行三正”究为何指,则自汉代以下一直聚讼纷纭。近人多以《尚书·洪范篇》为五行说之可信出典。然《洪范》书出于战国时已有定论(说见刘节《洪范疏证》)。而且篇中关于“五行”的说法实际是指“六府”  相似文献   

4.
《诗经·郑风·溱洧》两章诗中有五句重复出现的男女对话:“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圩且乐。”自汉迄今,治《诗》者大都把三、四、五句理解为诗中女子所说。仔细推敲起来,这种理解显然是欠妥的。不能正确地句读这几句诗,又势必不能完好地理解全诗的意境。先看汉代经学家郑玄是怎样为之作笺的:“女曰观乎,欲与士观于宽闲之处。士曰已观矣,未从之也。女情急故劝男,使往观于洧之外,言其土地信宽大又乐也,于是男则往也。”这里郑玄第一个定调认为“且往观乎”和“洧之外,洵圩且乐”都是女子的话,是为劝诱男子再往而说的。唐朝孔颖达进一步解释说:“女谓士曰观于宽闲之处乎?意愿与男俱行。士曰已观乎,止其欲观之事,未从女  相似文献   

5.
按目前通行的理解,《黔之驴》中的“好事者”是个贬义词,指“喜欢多事的人”,可这样理解与作者的创作意图不符。考察“好事者”中的关键语素“事”的意义演变过程,会发现“事”的意义受“物”一词的同化,渐具“物”义,随着词义范围的扩大,既可指物又可指事的“事”渐有指代性,相当于指示代词“是”,此“好事”即“好是”,指喜欢某种特定对象,《辞源》、《汉语大词典》对“好事”一词的解释都有失偏颇,引证有误。据此,《黔之驴》中“好事者”即“好是者”,意思是“喜欢驴这种动物的人”。  相似文献   

6.
《圣经·新约·马太福音》第五章第三十九节有这样一则记载:“Οστο(?),ραπιξειει(?) τηνσεξιανσιαγονασον,στρεφοναντωκαιτηναλλην”[“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给他” (旧译文);“假如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让他打吧!”(现代中文译本的新译文)。在我国,《尚书大传·大战》中太公曾说:“骂汝勿叹,唾汝无干”。关于唐代的娄师德,也有这样一则记载:师德“其弟守代州,辞之官,教之耐事。弟曰:‘人有唾面,絜之乃已。’师德曰:‘未也,絜之,  相似文献   

7.
近读黎子耀先生之《周易秘义》,觉得许多问题难以索解,须加讨论,才能明了。这里就先把我的一点意见写出。黎先生说:“《诗经》为阴阳五行之诗,”他是这样解释的:“关”字表示阴性,象征弓;“键”字表示阳性,象征矢,即箭。接着黎先生将这“关键”一辞的属性阐发。《诗经》的第一篇是《关睢》。《关睢》的第一章开头是“关关睢鸠”四字。这四字一般解释是:睢鸠是一种鸟,关关是它的鸣声。睢鸠在关关地叫,在黄河中的沙洲上。这两句《毛传》云:“兴也。”引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淑女以配君子。我看:这样的解释与理解“关关”,是合理与正确的。  相似文献   

8.
1.2、昔有贤士,姓韩名朋,少小孤单,遭丧遂失其父,独养老母。谨身行孝,用身为主意远仕。忆母独注(住),[故娶]贤妻。(137页) 按:“用身为主意远仕”,应在“主”字后断句。“谨身行孝,用身为主”,上句就家而言,下句就国而言,即孔子所谓“迩之事父,远之事君”(《论语、阳货》)也。“主”指君王。项楚曰:“‘用身’费解,王利器《敦煌文学中的〈韩朋赋〉》改作‘朋身’,亦非是。原文‘用’字乃‘母’,字形误。”按:项说非。“母身为主”,语意不明,亦甚别扭。王利器之说可以成立,然体察文意,亦非是。“用”字无误。  相似文献   

9.
1.天毒是上古日本的称呼之一《山海经·海内经》:“东海之内,北海之隅,有国名朝鲜;天毒,其人水居,偎人爱人”。晋人郭璞注云:“天毒即天竺国”。现代《山海经》研究专家袁珂提出疑问:“天竺今印度,在我国西南,其国临印度洋,故称其人‘水居’,然此乃与朝鲜并称,其地望不相侔。或经文有脱文讹字,未可知也”。从常识论之,只有日本往往与朝鲜并论。况“东海之内,北海之偶”显然是指东亚·北亚的海城,断非印度洋。“水居”便是指居住在这一水域,那只有堪察加、库页岛(桦太)、  相似文献   

10.
修订本《辞源》等四册3022页“载酒问字”条注释云: “《汉书·八七下·扬雄传·赞》:‘家素贫,耆酒,人希至其门,时有好事者载酒肴从游学。’又:‘刘棻尝从雄学作奇字。’后世传为博学高名的典故。”按:此条注释欠妥有二: 一,书证引文颠倒史传人物行状事迹,以牵强符合成语“载滔问字”之次第,而不符合史传原貌。考《汉书》原文,“刘棻尝从雄学作奇字”事在前,而所谓“时有好事者载酒肴从游学”事在后,当依史传原文次第引证为好。引两处书证之后,宜加说明:“后人合二事为一语,作‘载酒问字’。”  相似文献   

11.
新编《辞海》下册4290页“刮地皮”条,举书证为:《新唐书·程晔传》:“[李固烈]请还衡州,既治装,悉帑以行。军中怒曰:‘马瘠士饥死,刺史不弃毫发恤吾急,今刮地以去,吾等何望?’”按:此条书证谬误有三:一是拼“日华”二字为一字“晔”,造成人名误称,引起篇目之误,《新唐书·卷二一三》作《程日华传》;二是引文首句方括号,只应施于“李”字,“固烈”之名为原文所有,不当括入;三是地名本作“恒州”,引  相似文献   

12.
“者”字在文言文中是一个常见的词,古汉语语法家和不少语法书谈到它的作用时,看法大都有所不同。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中认为“者”字是一种特别的指示代词,同时,还是一个语气词。下面我们浅谈一下“者”字在古代汉语中的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13.
·“三个代表”思想研究·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 妥善处理社会矛盾杨喜军 (2 .1 )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新时期政协工作金呈祉 (2 .6 )“三个代表”思想是办好农村报的立本之源刘东辉 ,刘文祥 (2 .8)中国共产党 80年与代表先进文化祝福恩 ,王元庆 (4.1 )论中国共产党建设先进文化的基本经验居继清 (5 .1 6 )要积极慎重地扩大党的群众基础马国钧 (6 .6 )贯彻“三个代表”思想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鲁 岩 ,杨 军 (6 .1 6 )·政治·哲学·人民内部矛盾概念的历史解读及在新时期的理论价值许兆君 (1 .1 )对人的本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无论读《论语》或研究《论语》的人,都会对《论语》编次的杂乱无章感到头痛。朱嘉《论语集注·学而第一注》云:“此为书之首篇,故所记多务本之意,乃入道之门,积德之基,学者之先务也。”他认为《论语》各章还是有中心和目的的。不过,就《学而篇》而言,每句话就是一个中心,如果都是“学者之先务”的话,那“先务”也就太多了,还哪里算得是“先务”呢?刘宝楠《论语正义》认为“当孔子时,诸弟子撰记言行,各自成篇,不出一人之手,故有一语而前后篇再出也。”这或者接近实际,也可能就是编次杂乱的原因。汉代的安昌侯张禹,“本受鲁论,兼讲齐论,善者从…  相似文献   

15.
《孙子·谋攻》:“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对这段文字中的“能”字,统编高中教材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学参考书均未作注释,似将它作为常见熟字处理,而在一些较有影响的教学工具书中,则把这个字解释为“能够”①。 其实,将这个“能”训为“能够”是谬误的。它不是能愿动词而是副词。清代学者王引之云。“‘能’犹‘乃’也”,并指出“声相近也”②。意思就是“能”的意义和“乃”是一样的,而且它们的古音是相近的。为了证明“能”“乃”在一些情况下的同义,他援引了《孙子·谋攻…  相似文献   

16.
拜读任本命同志的《〈天问〉试译》得益颇多,首先是对原文顺序作了一些调整后,读起来确实感到连贯不少;其次是译文尽量做到通畅自然,忠实于原文。当然,见仁见智,译文也就不无商榷处。笔者不揣冒昧,对某些译句想提出自己的看法,以此就教于任本命同志及大方之家。一、女歧无合,夫焉取九子?(任译:女歧没有丈夫,生了九个儿子是何缘故?”)何谓“女歧无合”?首先得弄清“无”字,诸家皆以否定词视之,误矣。“无”当为疑问词,《古书虚字集释》云:“无,犹何也。”《左传》襄公二十三年:“何常之有”?注:无常位也。则“何”可训“无”也。《诗·小雅·谷风》:“无草不死,无木不萎”,《中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论衡》中的指示代词为研究对象,通过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发现:《论衡》中指示代词的语法功能与前期相比,基本没变;但有些个别词(如“或”)的语法功能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有的(如“是”)指示功能渐趋衰亡而其他功能日益发达;有的(如“此”)作用进一步扩大,使用频率增高。不过,从整体上来看,这些新的语法现象都还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并未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相似文献   

18.
(括号内圆点前为期数,圆点后为页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基本路线·,·······……单荣范(1 .1)试论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 发展的特点·········……熊映梧(1·6)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 发展生产力···,··……赵耀先(1.14)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新课题 ‘’‘”’.”‘’‘’二‘·····……张奎良(卜19)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的 初级阶段……周永学杨青基(1·28)‘初级阶段”的理论与农村 经济的改革······……杨遇春(1·40)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战略 …‘’·…  相似文献   

19.
《探求》2003,(6)
·专稿·张顺喜(5·7)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全面推进现代化大都市建设 —在广州市局级领导干部学习贯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专题研讨班 上的讲话······……林树森(6·4)做一个新时期合格的领导干部···……苏志佳(5·4)对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认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党必须长期 坚持的指导思想······……陈甲优“三个代表”对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与时俱进是我党永葆生机活力 的源泉····,······················..·……段华…  相似文献   

20.
《周礼·地官·司徒》有两段关于婚姻行政管理的记载:一、“媒氏掌万民之判,凡男女自成名以上,皆书年月日名焉。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凡娶判妻入子者皆书之。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凡嫁子娶妻,入币纯帛毋过五两。禁迁葬者与嫁殓者。凡男女之阴讼,听之于胜国之社;其附于刑者,归之于士。”二、“媒氏,下士二人,史二人,徒十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