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洛阳地区发现的曹魏时期墓葬可以分为曹魏前、后两个发展阶段。墓葬形制和随葬器物组合的特征,既反映出从汉代厚葬到魏晋时期薄葬的思想转变,也体现出曹魏墓葬在物质文化方面对汉文化的承继与变革。依据洛阳地区曹魏墓葬的文化内涵,与历史文献的记载进行相互印证,是对曹魏时期墓葬进行认定的可靠途径。  相似文献   

2.
北朝至隋代墓葬文化的演变经历了相对完整的分合过程,是研究唐代墓葬文化形成的关键阶段。由于与南朝争夺正统的需要,北魏平城时代墓葬文化先后经历了两种制度模式。北魏平城时代早期建立的"北魏制",是从十六国边疆地区寻找曹魏文化因素的遗留,有意回避西晋洛阳地区形成的"晋制"文化,以自塑优先于南朝的正统渊源。至北魏平城时代中、晚期,北魏的文化实践逐步转向"晋制",意在直接针对南朝的正统性展开同质性、排他性的竞争,越来越多的墓葬文化特征向着西晋洛阳墓葬的模式靠拢。北魏晚期的洛阳墓葬文化继承和丰富了"晋制"路线,汉化更为全面。北魏分裂后,东魏北齐墓葬文化糅合了两种制度模式,西魏北周墓葬文化则对"晋制"模式进行了个性化改造。隋代统一后,墓葬文化对北周、北齐因素各有取舍,将二者统合为一套新的礼制,初具"唐制"之雏形。  相似文献   

3.
模仿地上木结构建筑形式而建造的仿木构墓葬,始于汉代,流行于宋金,之后日渐衰落,分布在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在宋元以前,北方地区长期是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这一地区发现的仿木构墓葬数量巨大、类型齐全、年代序列完整,是仿木构墓葬系统研究的极好材料.本文综述了北方地区汉至元这一历史时期内仿木构墓葬的发现与研究情况,将仿木构墓葬的发展大致分为滥觞及初步发展期,缓慢发展、探索期,全面发展、鼎盛期等三个阶段,并总结了各阶段的主要特征,进而指出仿木构墓葬研究走向深入必须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任宝磊 《西域研究》2013,(3):87-94,155,156
本文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最新考古资料为基础,结合国内外石人研究的最新成果,从面部特征、身体特征、与墓葬的关系三个方面总结了突厥石人的典型特征,对全疆石人的分布格局及其成因进行了阐释,论述了新疆突厥石人所具有的三个地域性特点:全部石人皆为站姿,墓葬形制上石堆墓与石围墓皆大量存在,粟特文化对伊犁地区的影响要大于阿勒泰地区。  相似文献   

5.
殷墟自1928年10月首次发掘以来,已有五十六年的发掘史,在这半个多的世纪中,已发掘了各类墓葬约五千座(包括祭祀坑一千五百座)。墓葬中出土的大量的青铜器、玉石器、陶器等文物,人骨、兽骨等标本,棺,椁等葬具残迹,以及墓内揭露的其它现象,对于研究殷代社会的社会组织、阶级状况、等级制度和亲属关系,以及殷人的埋葬习俗、人体特征,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价值。 殷墟所发掘的墓葬数量之多,种类之全,是全国任何同类古遗址所不能比拟的。殷墟已发现的墓葬,主要分布在以下四个地区:侯家庄西北冈地区;高楼庄北的后冈地区;大司空村附近;白家坟、梅园庄、孝民屯之间的殷墟西区。这四个地区所发现的墓葬约  相似文献   

6.
阿斯塔那古代墓地E··鲁伯-列斯尼契科1.古墓概述;2.中央亚细亚的墓葬面具和复面;3.关于蚕桑业在中央亚细亚推广的新资料。一、古墓概述(略)二、中央亚细亚的墓葬面具与复面复面和眼罩系吐鲁番绿洲古墓遗址(阿斯塔那、哈拉和卓、雅尔湖)葬俗特征之一。首先...  相似文献   

7.
目前殷墟遗址中大型族邑聚落墓地的资料是相当丰富的,有关这些墓地中随葬陶器组合资料的比较研究还是一个新的课题。本文就殷墟已公布的殷墟西区等5处大型族邑聚落墓地中随葬陶器组合资料进行了相对应的分析研究,提出了殷墟墓葬陶器组合中的主体器类和辅助器类中的主要器种在早晚期组合中的变化应是墓葬陶器组合变化的主线。觚、爵是殷墟墓葬陶器组合中的主体器类,豆、鬲、簋、盘、罐是殷墟墓葬陶器组合中辅助器类中的主要器种。各个族邑墓地中觚、爵始终是陶器组合的主体,而辅助器类中的主要器种在各墓地的不同期别的陶器组合中是有所不同和变化的,因而也就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族邑组群特征。  相似文献   

8.
墓葬是渤海政权的主要遗存之一。渤海墓葬分为三种结构六种类型,即土结构中的土坑,石结构中的石圹、石室、石椁(棺)和砖结构中的砖室、砖椁。六顶山墓葬中占总数一半以上、多为中小型的土坑墓属于以粟末部为主的靺鞨人的墓葬,石结构墓葬中的大中型墓葬则是自营州东奔、构成渤海政权初期上层掌权者的粟末部、白山部靺鞨人和高句丽人的墓葬,这部分人正是日本古籍《类聚国史》中所记载的包括"都督"和"刺史"在内的"土人"。位于"土人"之上的渤海王族大氏是曾附属于高句丽的粟末靺鞨人。  相似文献   

9.
新疆察吾呼沟古墓发掘及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3-1989年,新疆考古工作者在天山南麓和静县察吾呼沟内外两侧台地上发现并发掘了五处古代墓群(编号一、二、三、四、五号墓地)。清理古墓葬约600座,出土文物3000余件。经研究认定:墓葬形制、葬俗葬式以及随葬品形体特征(其中三号墓地年代较晚,为匈奴文化遗存,在此不论)基本一致,故定名为“察寻呼沟口文化”或“察吾呼文化”。这是一种分布范围广,典型器物数量大,器物组合、彩陶布局、绘图方法独特的、具有浓郁地方特征的考古学文化。该文化年代准确,特征明显。笔者自始至终参加了墓葬的发掘、资料的整理和报告的编写。现就…  相似文献   

10.
我国新疆北部的大草原上,有一些战国时期的石人石棺墓葬,其中包括单墓制墓葬,或者两个以上、用围墙围起来的坟院制墓葬。但是无论单墓制、或者坟院制墓葬的石棺墓前多有面向东的石人、或者条石。这些石人石棺墓葬,当是我国古代新疆地区塞种人的遗存。古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历史》中所说的"独眼人",就是塞种人的一支。这些石棺墓前的石人,是我国最早的墓前石像生。汉代以后,墓前立石像生的风俗传入内地,成为我国古代墓葬文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湖湘文化兼容性特征的形成与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兼收并蓄 ,融汇百家 ,是湖湘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 ,这一特征影响了湖南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孕育了湖南历代精英 ,对湖南的学术产生了重大影响。一、湖湘兼容性文化特征的形成1 .先楚时期的战争征伐与文化融合。夏商西周三代 ,在湖南称为先楚时代。湖南先楚时代的居民是荆蛮、越人、濮人三大部落集团和部族。先楚时代的湖南居民创造了颇有特色的土著文化 ,如越文化 ,就是特色鲜明的土著文化。近年在衡阳、祁东、资兴出土的土墓葬罕见礼器而多兵器和云雷纹、菱形雷纹等大量几何印纹陶以及独特的墓葬形式 ,都说明了古越文化迥别于中原文化而具…  相似文献   

12.
墓葬的出现并非是随着人类的出现而出现的,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并随着人类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完善。无论从葬式葬法还是墓葬建筑及墓葬形式方面来看,墓葬的发展与当时的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此外由于墓葬较其他古代遗存其内部的物品保存良好,加之共时性较强,历来受到广大考古工作者的普遍关注,加强对墓葬制度的研究对我们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3.
郑晓慧 《兰州学刊》2009,(2):124-126
墓葬作为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犹如一面反映人性与社会组织的“镜子”,是祖先留给后人的宝贵“文化记忆”。保护墓葬文化遗产是今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信息化时代,以先进的数字化技术手段保护和保存古老的墓葬文化遗产,使之成为永恒的“文化记忆”,同时以数字化手段展示古代墓葬,让人们对墓葬文化有正确、科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为配合新疆塔城额敏县城———铁厂沟公路改建项目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 2 0 0 2年 6月在新建公路的施工范围内抢救发掘了 7座古代墓葬 ,出土随葬品有铜器、骨器、石器和玻璃器等。从出土文物看 ,墓葬的年代在公元前 70 0年到公元前 50 0年间 ,是早期游牧民族的墓葬。由额敏县城到铁厂沟之间长一百多公里的区间 ,是被两山夹着的山谷草场 ,水丰草茂 ,是古代游牧民族理想的生存场所。据考古调查 ,这一地区至少分布有一百多座古代墓葬。墓葬的地表均有石、土的封堆 ,有的封堆上立有长条状的立石。这次发掘的 7座墓葬位于一碗泉和库拉苏两个地方…  相似文献   

15.
早商时期,墓葬随葬陶器数量较少,种类单一,有鬲、鼎、豆、簋、罐、钵、盆、爵、斝等。墓葬陶器组合尚未有较为固定的形式,陶器组合多为炊食器而少酒器,与殷墟晚商墓葬重酒器组合有很大不同。  相似文献   

16.
我国经营性公墓的经营状况因地域人口分布、土地获得方式等因素的不同而表现出诸多特征。近些年来,无论是国有还是私营公墓,都承受着经营与运营成本不断上升的压力。与此同时,在经营中还存在着墓葬用地紧缺、墓地炒卖、保障制度缺失等一系列问题。为了应对这些问题,特别是应对墓地价格普遍高涨,有效改善民生,应准确定位墓葬用地属性,兼顾公墓的公益色彩。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顺并完善有关机制,创新葬式葬法,抓紧研究并颁行《殡葬法》予以保障。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在广西地区相继调查发现和清理发掘了一批西周至战国时期的墓葬,出土了大批珍贵遗物。这些墓葬不仅数量多,分布广,而且排列整齐有序,随葬品丰富多样,具有一定组合,地方特点较为显著。从这些墓葬可以看到,当时人们在墓地的选择、墓葬形制以及随葬品的配置等方面,已初形成制,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丧葬习俗,为研究广西地区先秦时期的社会性质、经济文化的发展诸方面问题,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本文拟就广西先秦时期(西周至战国时期)的墓葬制度、社会性质、族属筹问题,试作初步探讨。欠妥之处,敬请专家、学者指正。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析了汉代墓葬艺术中西王母图像发达的原因,认为:西王母的性情特点和居住环境与汉代墓葬理想相吻合;西汉后期以来民间由西王母崇拜而形成的强大社会思潮直接影响到汉代墓葬艺术的表达;墓葬中作为配偶神东王公图像的出现是汉代西王母崇拜盛极而衰的标志,衰落的原因在于西王母神自身存在缺陷。  相似文献   

19.
宁夏北朝隋唐墓葬出土了一批珍贵的文物,其中包括百余幅历史与艺术价值颇高的壁画。北周李贤墓壁画第一次完整展现了北周墓葬绘画风采,填补了我国绘画史空白,并对隋唐墓葬壁画风格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田弘墓壁画为搞清西魏—北周墓葬壁画的全貌提供了新的重要资料;隋史射勿墓壁画为隋代考古所稀见。  相似文献   

20.
察吾呼文化是20世纪80年代初发现于新疆天山南麓地区的考古文化,该文化具有浓郁的地方特征。本文通过对开都河南岸的古代墓葬文化内涵的介绍分析,认为这里的石围墓属察吾呼文化晚期遗存。文中还论述了察吾呼文化的分布区域和主要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