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给人类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也给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资源带来严重破坏。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成为制约各国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在我国,治理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在这种情况下,开征环境税,通过税收手段来解决我国环境保护中的一些突出问题,是改善我国环境治理现状的必然选择。我们应当汲取国外环境税收先行国家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具体国情,通过开征环境税、改革与完善现行与环境有关的税种、完善税收优惠政策等措施,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环境税收制度。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环境税的生态补偿效应基础上,梳理我国的环境税费制度实践情况。结果发现,目前我国的环境税制体系不完善,融入式环境税制影响了税收中性原则,缺少独立的环境税种,导致生态补偿导向缺失,"双重红利"效应难以实现;征管体系不健全,弱化了生态补偿效果。鉴于此,我国应明确环境税改革方向,立足国情、循序渐进地建立具备"生态补偿"理念的环境税制模式,完善环境税收征管体系,提高环境税效应,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3.
环境税初探     
环境税是解决环境问题的一种重要经济手段。我国环境税收制度在保护环境方面虽然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仍存在不少弊端。为有效发挥环境税的作用,应当在我国现行环境税费制度的基础上,依法确定环境税的纳税人、征税范围、税率、税收优惠等问题,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环境税收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4.
在比较分析市场交易型环境工具和命令控制型环境工具不同政策效应的基础上,运用污染产品和劳动力要素的竞争性均衡模型,阐述了环境税的“双重红利”及其对环境工具选择的启示,最后结合国外环境税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在我国环境保护中实施绿色环境规制,开征独立环境税,坚持环境税收中性和组合运用多种规制手段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环境税是指对环境保护有积极影响的环境税费.在我国,环境领域费改税、设立独立环境税的改革势在必行.应在现行各项收费的基础上,进行“费改税”,设计完善的环境税收体系.要在“谁污染、谁付费”原则的基础上确定环境税的主体;征税范围首先是重点的直接污染源,待条件成熟后再扩大到间接的污染源上;要设定适度的税率水平,选择灵活多样的税率形式,区别污染物的污染程度采取不同的税率,因地制宜,适时调整.应在现有鼓励环保的税收优惠政策基础上,增加新的税收优惠,注意新旧制度的整合,以避免政策重复或缺失.  相似文献   

6.
中国环境税立法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境税是运用市场经济手段来解决环境问题的方式之一。环境税应体现公平性,包括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环境税能够增加财政收入、刺激消费者和生产者改变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最终实现环保效益。中国环境税应遵循税收法定、污染者负担、专款专用原则。在引入环境税的立法工作中,要重点解决选择立法形式、立法实施方案、改进相关税收措施以及协调税费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关于我国征收环境税的若干问题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税收作为政府用以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一种重要工具和手段,在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些经济发达国家曾饱受"先污染,后治理"等环境问题困扰,并率先尝试将税收用之于环境保护,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本文从我国征收环境税存在问题入手,结合国外发达国家征收方面的经验,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环境税的引入和运作,使中国现行税制在结构上更趋合理。《环境税法》立法采取“费改税”平稳过渡的思路,其中的实质条款基本是将条例原有规定作“平移”处理。一方面,由于环境税税制建构照搬原有规定,而原条例规定的宗旨、内容与传统税收中性原则相违背,对此,应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特征,宏观上审视税收中性原则并将可持续发展理论引入其含义中,使该原则在环境税语境下实现内涵与外延的统一;另一方面,在明确环境税税收性质的前提下,参考域外经验,充分考量环境税的累退性特征,优化设计税基、税率并合理采行税收调节机制,科学建制,从而使环境税税制统一于修正后的税收中性原则的统辖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一般均衡模型框架下考察了事先存在税收“扭曲”的“次优环境”中,环境税改革对小型开放经济的效应,并利用重庆市的宏观经济数据对模型结论进行模拟。结果发现:环境税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但同时也加重了原本的经济扭曲,环境与经济效率之间存在替代关系,从而表明“双重红利”假说不成立;“次优环境”下的最优环境税低于“最优环境”下的最优环境税率(庇古税率);对重庆市宏观经济数据的模拟却表明环境税对家庭和企业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0.
环境税对可持续发展的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可持续发展理论出发,认为环境税是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一种重要的环境经济手段。通过分析OECD(OrganizationforEconomicCooporationandDevelopment)国家、发展中国家以及我国的环境税应用情况,指出我国现行的环境税体系还存在一些不足,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环境税收制度构建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环境问题具有外部性 ,市场机制往往不能发挥作用 ,这种外部性构成环境税的理论基础。而治理环境的各种行政手段和已采取的除税之外的经济手段存在一定的弊端和局限性。要建立新的环境税收制度 ,一是征收专门的环境税 ,二是在其它一般性税种中采取保护环境的税收调节措施 ,以配合专门性税种。  相似文献   

12.
环境税的理论优势与现实障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庇古等福利经济学家看来,环境税是解决环境外部性最为有效的手段。在以科斯为代表的制度经济学家看来,纠正环境外部性的有效手段是私人之间的协商而非政府制定环境税。理论上,环境税具有降低环保成本的"静态效率"和推动环境技术创新的"动态效率"。但是不管从环境行政管理的角度来看,还是环境规制措施的绩效来看,环境税均存在诸多现实障碍。  相似文献   

13.
以新环保税制为背景,将环境保护税与政府其他环境规制行为结合起来,运用演化博弈理论,研究地方政府与排污企业的策略互动行为,并将公众举报纳入政府收益函数当中。基于地方政府及排污企业不同策略间净收益的大小,得到12种演化路径,以此为基础将企业减排创新的过程分为发展、成长和成熟期进行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政府监管强度对企业减排的影响程度视后者减排净收益大小而定,而前者强弱与否主要取决于监管成本的高低;企业减排发展初期过低的环保税率并不会引致企业进行减排技术创新;减排成长期的企业进行减排创新的决策则视政府策略而定;处于成熟期的减排企业则会主动进行减排技术创新。因此,在多种规制工具并行的前提下,政府应视企业所处发展周期的不同制定环保税率,同时辅以一定的税收减免和补贴力度,以降低企业治污成本,促使排污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向减排技术创新演化。  相似文献   

14.
基于浙江省内的调查数据,采用正交设计法,研究了居民环保税收支付意愿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家庭年收入对居民环保税收支付意愿影响最大,年龄、住房情况和婚姻状态的影响依次减少,教育水平影响最小。当居民年龄在45-60岁之间、婚姻状态为已婚、教育水平为本科、家庭年收入在20-30万元之间、有1套住房时,居民环保税收支付意愿最强烈。由此可见,当居民的生活状态达到一定水平时,人们对环境也会越来越重视,也更愿意为保护环境进行投资。  相似文献   

15.
环境规制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与生产效率的影响是环境经济学界关注的重点问题,2018年的环境税改革在我国环境政策史上意义深远。基于2015—2020年A股上市企业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了环境税改革对资源型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环境税改革显著促进了资源型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其内在机理为,环境税改革能激励技术创新、遏制机会主义行为以及促进生产要素流动,进而推动资源型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动态效应分析发现,环境税改革对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作用效果先上升后下降,而对技术创新的激励效果逐年上升。异质性分析发现,环境税改革对民营企业的作用效果比国有企业更显著,对成熟期企业的作用效果比成长期和衰退期企业更显著。因此,建议政府强化环境税征管的执行力度,有序释放环境监管的长期信号并深化生产要素的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16.
随着发达国家环境税收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我国当今主要依靠行政法律手段保护环境的弊端愈加明显。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环境税收法律制度的完善建立不仅在微观上能够促使企业外部成本内部化,而且在宏观上也能够有效解决环境资源的“公平”配置利用问题。文章将我国同发达国家的环境税收制度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完善我国的环境税制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聚焦当前生态文明建设与财政体制改革等热点问题,构建含有生态环境与财政分权变量的四部门内生增长模型,全面考察财政分权、税收负担以及研发创新等因素的环境影响机制;构建面板模型与门槛模型,针对区域异质性特征展开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1)财政分权与税收负担均导致环境污染加剧,考虑交互效应则两者互相产生负向调节作用,即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削弱各自产生的污染效应,环境质量具有滞后加剧效应。(2)西部地区表现出税收改善环境趋势以及创新后发优势;中部地区表现出人力资本和人均GDP环境提升效应;东部沿海地区表现出FDI占比环境提升效应。(3)财政分权与税收负担均产生非线性环境影响,人均GDP与FDI占比具有双重门槛效应。基于以上结论,在财税政策协调互补前提下,针对不同区域的地理、经济异质性特征制定差异化环境提升策略,最终达成环境保护与财政经济的和谐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18.
国外通过开征二氧化碳税、二氧化硫税、资源开发税、噪音税、拥挤税以及环境关税等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但中国目前尚未建立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目的生态税收体系,存在着主体税种缺位、相关税种环保因素考虑不够、生态税收优惠形式单一等问题。建议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借鉴国外经验,通过开征专门的环境保护税、改革相关税种、完善税收优惠等措施,构建以生态税收为主要内容的税制新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