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庆功栽杨——西周有位名将沙其俊,他骁勇善战,在多年的军旅生涯中,每打一次胜仗,都下令全军在获胜的战地上栽好一株杨树。后来就连抓到的俘虏也令其栽树,作为“同庆”活动。随着沙其俊率兵打仗的不断胜利,这种“庆功栽杨”发展到栽柳、植槐,后来许多诸侯国把这种植树活动,作为一种庆典形式延续了很久。  相似文献   

2.
兴学育才敕书是新乡市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重要文物,由清光绪帝在1905年颁发给河南省提学使司,要求因时制宜、兴学育才、废除科举。可以说这件文物关系着整个教育体系的改革,是科举制走向衰亡的一个重要物证。本文试着以此进行思考,探析前后延续了1300年之久的科举制度是怎样最终走上衰亡。进而在如今变革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选拔、建立现代考试制度等方面,借鉴和吸收传统教育考试的教训。  相似文献   

3.
祖远 《当代老年》2009,(2):22-23
徐寿山,字德复,号雨霖。生于1877年(清光绪三年),祖籍奉天省辽源县郑家屯(今吉林省双辽县)。其父乃当地著名兽医,徐寿山年幼时便承袭祖传衣钵,遐迩闻名。后被请到奉天(沈阳)大南门张氏帅府,先替张作霖的军队医马,后来又转而为人医病,特别是专为张氏帅府里的内眷们治病,一时人称张府的“御医”。  相似文献   

4.
苏联卫国战争中的元帅们,不仅运筹帷幄、用兵如神,开起玩笑来也相当风趣,不离幽默;他们对敌人毫不留情,对心爱的女人却是柔肠百结,不乏浪漫。片段一:谁是络腮胡?战争期间,朱可夫元帅因为无法  相似文献   

5.
人生在世,利欲之心在所难免,很少有人能够在功名利禄面前不动心。但也有例外,这里要说的就是春秋时期一个甘愿放弃功名甘当隐士者的故事。晋文公是春秋五霸之一,名重耳,是晋献公的儿子。公子重耳自少年时起便以好士闻名,在他身边聚集了一大批贤能之士,比较知名的有狐偃、狐毛、赵衰、先轸等,介子推也是其中之一。晋献公晚年宠爱骊姬,公子  相似文献   

6.
科举是中国古代读书人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为改变这种弊端,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来选举人才。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置之后,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历经唐、宋、元、明的不断发展,在清朝走向灭亡。科举对于中国社会的历史意义,并不仅仅在于人才选拔考试本身,它对国家政治建构、学术思想、社会意识、人们的价值观念,无不发生影响。它是社会发展不断演变的结果,是历史车轮滚滚前进的必然轨迹。  相似文献   

7.
有人认为名片是从海外引进的交际用品,其实并非如此。名片这玩意儿,作为人际关系的媒介,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秦汉时期,是用竹片或木片书写,称其为名刺或谒;汉代以后,则改用纸;明清之后即称为名贴。当时多用红纸为贴,名贴长度一般不超过五寸。到了晚清,一些新中进士、翰林出去拜客时,为了炫耀自己的身份,名贴逐渐放大至七寸之多。此时,名贴已是常见之物。据说当时苏沪杭一带的名妓都备有名贴,颇有“傲妓身闲笑王侯”之架势。  相似文献   

8.
春秋时期人类创造了很多的璀璨文明文化,而探讨春秋时期文化繁荣的原因,也是当前人们研究春秋文化中的一个关键问题。为此,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对春秋时期文化繁荣原因展开了探讨。研究认为:春秋文化形成当中不仅有显而易见的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礼崩乐坏,还有一些政治、舆论、文化上的因素,除了生产力进步和礼崩乐坏引起的社会变动,和而不同的政治保障、言论自由以及文化传承不能显得更加重要,正是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才使得春秋时期的文化出现大繁荣的腾飞局面。  相似文献   

9.
李琦 《老人天地》2014,(9):24-25
<正>每年教师节临近,一些学生家长就着急了,连带着孩子的爷爷奶奶也跟着着急起来:送给老师什么礼物呢?不知从何时起,给老师送节礼就成了"灰色惯例"。礼物是不是真的能跟自己孩子的受关照程度挂钩?不妨从过去的老故事里寻找答案。千年之争我国文献中首度出现送给老师的礼物,应该是在2000年前的春秋时期。记述春秋时代大教育家孔子言行的《论语》一书,在《述而》篇中有这  相似文献   

10.
春秋时期,有一位身材矮小,其貌不扬的士大夫。他一生向君王进谏无数,而且每次都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让对方欣然地接受。不但没有因此招惹麻烦,反而得到了君王的赏识、褒奖和尊敬。这位奇人就是齐国的大夫晏婴,也称晏子。  相似文献   

11.
儒墨两家是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两家在文化下移和传播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具体看来,两家文化有诸多不同和差异,儒家的出发点仍是站在没落贵族阶层的立场上,因此我们说儒家的文化下移是被迫的文化下移,是官学的民间化。墨家则截然相反,墨家的创始人本身就出身下层,他的门徒的组成也不外乎底层的小生产者。另外,墨家讲求实用,因而对于儒家的礼乐文化不以为然,甚至提出了截然相反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我是一位钓鱼迷,同时又爱好收藏,尤其喜欢收藏关王钓鱼的艺术作品。由于工作关系,我结识了一些书法家、画家。他们知道我爱钓鱼,又爱好收藏,常赠送给我和钓鱼有关的书画作品,在我收藏的过程中,亦发生了不少轶闻趣事。  相似文献   

13.
孔子的批评     
白金香 《老年人》2007,(1):33-33
春秋时期,鲁国有这样一条法规:凡是鲁国人去其他国家时,看到有鲁国人被沦为奴隶,应先垫钱为他赎身,带回鲁国后由官府报销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2008年至2010年发掘的山东高青陈庄西周遗址墓地,及被认为是春秋时期齐景公墓葬的齐故城五号殉马墓的研究,管窥西周及春秋时期齐国贵族墓葬制度。  相似文献   

15.
《儒林外史》可谓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讽刺文学的扛鼎之作。它采用短篇连缀的形式,从头至尾没有一个固定的中心人物或情节。匡超人作为书中唯一花费近六回篇幅全程被描写的人物,也是书中前后变化最大的一个典型。而通过截取这一典型人物形象的前后变化——即从人间至孝到孝悌尚存、从附庸风雅到利欲熏心、从装腔作势到衣冠禽兽这三个重大转变,我们不难发现本书隐含的反对八股科举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16.
慕然 《职业》2013,(34):28-28
晏婴是春秋时期齐国的上大夫。历任灵、庄、景三朝,辅政40余年。据说晏婴身材不高,其貌不扬,但他的美名却流传千古。孔子曾赞晏婴:“救民百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  相似文献   

17.
麻蕊  李亮  刘涛 《职业时空》2010,6(7):140-141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曾领先于世界,但16世纪之后却落后于西方。文章从四个方面阐述了阻碍近代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的因素:中国传统科学文化缺乏形式逻辑和科学实验方法,不可能推动近代中国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中国所处的地理环境决定了难以形成有利于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具有竞争体制的工商业;科举式的教育体制未能为科学技术发展提供保障;中国的政治制度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70年代,我团(北京卫戍区)担负着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住地警卫和随身警卫。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警卫工作中也因诸多因素,会出现许多缺憾,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在日常生活中会出现一些凡人的琐事,今采撷一些轶闻趣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征婚     
方开,安徽新安(歙县)人。清代康雍年间养生家。他对摩腹养生深有研究,创编了腹部《延年九转法》。并坚持常年摩腹,从不间断。受益匪浅。据清代潘霹的《内功图说》记载。方开年过百岁。童颜鹤发,声若洪钟,步伐矫健,身壮体健。  相似文献   

20.
张廷玉,清代名臣,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为官50年而不衰,享年83岁得以善终。去世后还被“配享太庙”,也就是其神位像皇族的先人一样被安放在皇室专建的庙宇里,接受后来皇帝每年一次的祭祀。在清朝200多年的历史中,他是唯一享受到这种最高礼遇和殊荣的汉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