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农村建设视角下发展西部乡村旅游的三个向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部乡村有着丰富多彩的原生态自然与文化资源,为发展乡村旅游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因此,乡村旅游能够成为西部地区的特色优势产业,成为西部新农村建设的催生力量。基于新农村建设的需要,西部地区发展乡村旅游一定要科学规划、合理统筹好乡村旅游规划与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关系,确立乡村旅游发展中农牧民的主体地位,引导"小农"向"大农"转化,培育西部乡村旅游发展的自组织,最终实现乡村旅游带动农村社会全面发展的新农村建设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2.
乡村振兴上升为国家战略是2017年,乡村振兴实践则存在于较长的历史时段。百年来,经历了民间自发的乡村建设、国家进场围绕土地制度的乡村建设、国家主导下从汲取到反哺的乡村振兴三个阶段。当前乡村振兴中存在割裂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关系、乡村振兴滞留于外在的物化层面、乡村建设忽视区域的分化与差异性、乡村发展走的是依附型道路、将乡村振兴理解为乡愁的寻找和打造等认知和实践误区。总体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在全面理解其系统性、战略性、时代性的基础上审慎推进,实现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协同,走自主性、内生性、普遍性、差异化的道路,处理好乡村振兴中人才"所用"与"所有"的关系,注重土地使用制度的创新与协同。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显示了我们党解决"三农"问题的总体思路,标志着我国进入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乡村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新阶段.然而,当前数额巨大的乡村债务问题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策意图存在着巨大反差,我国乡村多年累积的公共负债问题,以及由此导引出的基层行政生态失序,成为当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现实障碍.必须要高度重视这个问题的严峻性,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化解日益严重的乡村债务,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路径优化.  相似文献   

4.
农村青年帮助农村老年人融入数字社会是建设数字乡村的重要内容之一,它能够起到促进村庄治理现代化以及实现积极老龄化的基础作用。乡村家庭的数字反哺存在维护经济利益、重组家庭政治以及开展日常生活等三重合作基础。数字反哺的代际行为表现出数字技术学习注重实用性、沟通传授中物质支持与情感支持并重、隔代反哺以及反哺时间集中在节假日等特点。调动家庭内部资源进行数字反哺是有效提高农村老年人数字素养的家庭策略之一,不仅可以提高农村家庭的发展能力和生活质量,也有助于实现家庭的发展目标。乡村老年人数字素养的初步提高,既有利于他们融入数字社会,也可以使青年人担当起代际责任。  相似文献   

5.
卢作孚是一位乡村现代化的探索者和实干家。在重庆北碚地区,进行了中国西部地区乡村现代化的成功尝试,开创了中国近代乡村建设的“北碚现象”。对经济、文化、环境和人的重视,是卢作孚乡村现代化最鲜明的特色。他关于建设“生产的、文化的、游览的区域”的理想与规划;以治理社会秩序为先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开展文化建设和社会公共建设的乡村现代化模式;以及以人为本,延揽和培养乡村建设人才的用人方略.是北碚乡村现代化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方式主要还是一种以高物耗、高能耗为代价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西部生态环境建设的必然要求.在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重建过程中,要以产业结构的调整,推进西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西部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互动机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西部工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建立西部生态工业经济体系,实现工业经济增长的生态化.  相似文献   

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十分宏伟而艰巨的任务,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目前,东西部地区间的巨大差距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主要难点之一。没有西部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西部地区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加快西部大开发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切入点,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调整产业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科技、教育和信息网络化,加速金融创新和城市化建设,努力改善投资融资环境,推动西部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8.
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和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西部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是制约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成效的瓶颈。本文以西部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为例,阐释现代化背景下西部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意蕴、发展进程及主要问题。提出新阶段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需要在优化布局、多元共治、内外协同、建管并举和宣传教育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9.
乡村旅游是以农村自然风光、人文遗迹、风土人情、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及生态环境为旅游吸引物,以城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满足旅游者休闲、度假、体验、观光、娱乐等需求的旅游活动。因此发展乡村旅游将为我国农村,尤其是我国中、西部地区贫困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目前我国贫困地区乡村,尤其是中、西部贫困地区农村的乡村旅游发展还较为滞后,尤其在旅游服务、基础设施、接待能力等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乡村旅游应以农村为载体,以农业为依托,把环境、生态、民俗、文化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深度体验旅游;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保护乡村的自然生态环境为重点,突出乡村地方特色,走协调化、特色化、品牌化、制度化、机制化于一体的道路,最终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农民专业协会有效地实现了农民、市场与政府三大行为主体的利益对接,体现了承载其上的服务属性和管理属性,成为新时期我国乡村治理与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云南省元谋县的农村发展实践证明,农民专业协会、乡村治理与新农村建设之间存在着内在逻辑关系,解析这种关系有利于探索西部欠发达地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关于新农村建设的道路与前景,存在着两种颇具代表性的观点,一是所谓"更积极的城市化"战略的观点,一是所谓"新乡村建设派"的观点。在分析评述这两种观点的基础上,本文指出,新农村建设既从属于我国城市化、现代化的普遍进程和长远目标,但又是这一进程中的特定阶段和环节,新农村建设之道路和前景的选择定位,必须兼顾这两个方面。因此,第一,必须强调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第二,必须突出社会建设;第三,必须着眼于城乡自由流动,破除城乡之间的制度性壁垒。  相似文献   

12.
民族地区作为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区,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地区,适应少数民族文化需求的公共文化服务对于满足少数民族群众独特的、个性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尊重和维护其文化权利,实现民族区域自治,促进民族团结和文化多元化,实现社会和谐与稳定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我国民族地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巨大城乡差距和中部、东部、西部建设的较大差距,且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与群众实际需要相差甚远。民族地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建设首先要创新体制与机制,包括完善顶层设计,积极探索特色化发展道路、构建公共文化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制度体系和针对公共文化服务在民族地区乡村供需错位、供需缺位和供需不到位的矛盾,实现多方面转变。其次是拓展新路径,实现民族地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共同繁荣。同时应由国家层面统筹规划,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吸纳社会资源,创新城乡共建模式,推出民族地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新工程。  相似文献   

13.
论西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地区经济落后的根源主要是农业的落后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滞后。西部广大地区自然条件恶劣 ,生态环境恶化 ,城乡二元结构严重扭曲 ,其经济社会发展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要改变这种局面 ,建设现代化的新农村 ,就必须走以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依靠科技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4.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是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战略转型.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不同,工业反哺农业的方式、重点和途径也不同.现阶段工业反哺农业也表现出巨大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起点、内容与基础条件的差异上.从工业反哺农业的区域差异出发,东、中、西部要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反哺模式、反哺路径,并探索工业反哺农业区域协调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5.
西部民族地区工业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化是西部经济发展的基本内容和西部大开发必须完成的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抓住机遇,加快西部地区的工业化进程.从西部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选择好西部民族地区工业化推进的方向和重点以及新型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16.
西部开发必须重视地方环境立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部开发 ,生态先行 ;西部开发 ,环境立法更要先行。由于西部地区地域辽阔 ,各地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存在巨大差异 ,因而西部开发必须重视地方环境立法。各地应在坚持全国法制统一的条件下 ,根据本地具体生态环境情况 ,有针对性地对本地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规定具体的防范与治理措施 ,从而有效保障西部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西部地区地方文献资源特色化建设论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龙 《阴山学刊》2007,20(2):120-128
地方文献是有关一个区域自然和社会的历史记录,是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地方文献的特色化建设是网络环境下地方文献资源共享的基础。我国西部地区的地方文献资源丰富而浩瀚,并有着浓郁的西部特色。合理布局地方文献,走特色化建设道路,是地方文献为经济建设、学术研究和文化保护与发展提供信息资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加快西部城镇化进程是西部地区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根据西部地区城镇化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合理发展大城市,积极发展中小城市,提高小城镇质量,应是西部城镇化发展道路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9.
生态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举措,是落实西部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依托。西部乡村生态振兴的理论逻辑包括马克思生态观、绿色发展理念、生态文明建设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通过建立正反导向的“三方协同体”,构建西部乡村生态振兴机制。政府层面通过生态非正式制度衔接生态制度,以制度效力保障生态产业化和激励村民生态行为;产业层面通过生态产品市场化供给,满足大众生态需求并形成生态产业化以促进乡村生态振兴;村民层面通过培育生态公民和践行生态行为,以使村民参与生态产业化和反馈生态制度修正。最后提出规划先行与政策保障、要素升级与市场对接、理念交融与组织建立三大层面的可行性路径,以期推动西部乡村生态振兴并贡献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20.
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中构建西部现代产业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劲 《天府新论》2010,(3):36-39
大力推进西部农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以信息化推进农业发展,以工业反哺农业,是实现西部农业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意,是建设西部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和迫切需要。先进的信息化制造业的实现载体是具体的企业,其建设包含信息化规划、系统建设和标准建设三大部分。企业信息化规划和标准建设是信息化的核心,系统建设是根据规划,按照标准执行的结果。通过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融合发展,有利于积极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推动就业,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