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楚文化是由楚人所创造的一种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遗存。这种文化,如果从楚人正式建国到楚被秦灭亡止,总共只有八百多年历史,但它影响了汉代及其后二、三千年的中国历史。楚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虽然它的主要分布地区在长江中下游及其周围地区,但它的实际影响差不多波及了大半个中国。本文试从楚文化的分期着手,略述各阶段的概况,并在此基础上总结楚文化的特点、地位及其影响。 楚文化的历史沿革过程大致上可分为四个阶段:一、萌芽期,二、勃兴期,三、鼎盛期,四、转化期。  相似文献   

2.
寿春楚器在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寿春楚人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创造了许多精美的楚器.这些楚器外形奇特精致、纹饰典雅灵动、富于变化,是中国古代造型艺术中的精品.寿春楚器纹饰在审美上有求奇、求美、花样多变的风格特征,是中原楚民族传统审美心理积淀的结果,同时又与当时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有关.寿春楚器纹饰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蕴涵着楚文化的精髓和楚人的审美思想,是我们研究寿春楚文化宝贵的史料文物.  相似文献   

3.
楚文化的基本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文化自来由特征鲜明的南北两大系统构成。在先秦,文化上的南北分野尤其明显。北方文化严谨朴实,南方文化活泼思辩;北方文化注重现实,南方文化务求浪漫。南方文化中,楚文化成就最突出,特征更鲜明。最能体现楚文化精神的是老子、庄子和屈原。我们试从下面几个方面来阐述与探讨,以期弘扬这富于无穷魅力的民族文化。 (一)博大的包容精神楚人长期处在非夏非夷而又亦夏亦夷与荆蛮共存的特殊的民族环境中。楚民族特殊的历史形成过程,在荆蛮土著民族看来,楚代表华夏势力(参见拙作《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1989年2期)。楚人也乐以华夏自居,侪身华夏之列。《楚世家》记载:  相似文献   

4.
研究古代中国文化的学者大都认为,上古中国南北丈化比较的结果,北方文化庄重、严谨、雄厚有力:南方文化清奇、涓秀而浪漫。楚国地处中原之南的江汉流域,与吴越民族同属于中国上古的南方民族。在性爱文化——无论是观念或生活方式上,一方面由于楚文化本身的浪漫性陶冶了南方的楚人,另一方面楚国开化较迟,中原的正统伦理道德观念未能完全统治楚人的思想,这就  相似文献   

5.
杨雨 《船山学刊》2013,(4):35-40
屈原开创的骚体代表中国文学的浪漫主义,尤其表现在其对于“形式技巧”的偏爱,呈现出“炫”的美学风貌。以《山鬼》为例,即以炫词、炫境与炫技构筑了一个五彩斑斓、绚丽多姿的美学世界,并折射出楚文化之“炫”:其一为文学艺术形式的浪漫和华丽;其二为想象的奇特瑰丽,上天入地,完全打破了现实生活的束缚,呈现出浓厚的神话色彩;其三为楚人的个性张扬高调。如果说从整体上而言,《诗经》是中原文化集体意识在文学中的反映,代表着中原文化“和”的审美理想,那么楚辞则是楚文化极度张扬的个性意识在文学中的反映,代表着楚文化“炫”的审美理想。楚辞之“炫”奏响了中国文学“缘情绮靡”的浪漫序曲。  相似文献   

6.
楚文化多被视为南方文化的代表之一,然而它的显现是借改革开放之东风乘势而起的.在改革开放的30年里,楚文化研究经历了起步与拓展、走向辉煌、纵深探索的过程.由楚文化研究横向扩展的长江流域文化研究和以湖北本土为主的荆楚历史文化研究之体系也在不断成长、完善过程中.  相似文献   

7.
关于发生在公元前 5 0 6年冬的吴师入郢之战 ,史学界普遍认为 ,战争初期 ,吴“舍舟淮 ,自豫章与楚夹汉”的行动出乎楚人意料之外。但实际上 ,在吴师入郢之战的初期阶段 ,吴军的行动无论是在进攻方向上还是在进攻速度上 ,均未构成出敌不意 ;相反楚国对战争形势有比较清楚的认识 ,并作了尽可能充分的战争准备。从这一点出发 ,所谓吴军的行动在战争初期出乎楚人意料之外的看法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8.
楚文化的特点及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楚文化是我国古文化的重要一支 ,它是以江汉地区为中心 ,在原始宗教、巫术、神话的沃土中发展起来的一支由楚人创造的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开放而多元的南国文化。原始楚文化以神巫性、浪漫性、卓然不屈的文化精神的总体特征 ,对文学加以渗透 ,形成了南楚文学的独特风格 ,为后世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楚人树图像和树崇拜的文化稽考,认为作为表征楚文化观念的一种意象符码,树图像有着特殊的文化隐义.是楚人“通天”观念、灵魂升天观念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神农氏发祥于楚地,以神农氏相标榜的战国时期农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许行也出自楚地,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孟子与农家学派的论辩,是由楚人引发的重要文学事件,反映出儒家与农家、楚文化与邹鲁文化的冲突.<庄子>和<文子>作为战国时期的楚地道家著作,都推崇神农的无为之治,反复出现至德之世的理想画面,以此批判崇尚贤智的治理方式,追求自由自在的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11.
左史倚相是先秦时期一位具有浓厚的神秘和传奇色彩的人物。《左传》昭公十二年楚灵王对右尹子革称赞倚相说;“是良史也,子善视之.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国语·楚语下》楚王孙圉又在晋国公卿前夸耀道:“楚之所宝者,……又有左史倚相,能道训典,以叙百物,以朝夕献善败于寡君,使寡君无忘先王之业;又能上下说于鬼神,顺道而欲恶,使神无有怨痛于楚国”。仅据上说,很容易使人误认左史倚相是楚人。事实上,自《左传》、《国语》行世两千多年以来,也极少有人怀疑过倚相不是楚人,左史并非楚官。然而细绎文献,却可发现倚相的原籍是晋国,先世为周太史。如果这一认定能够成立的话,那么,不仅中国古代史学史上两个聚讼已久的重要问题——《礼记》左、右史与《周礼》五史各自的涵意及两个系统的对应关系,《三坟》等书的内容、作地和文化属性,获得了解决的楔子,而且,晋、楚文化、人才两方面的双向交流和周晋文化南向传播的关键人物及契机问题,也将相应得到揭示。  相似文献   

12.
成顼在《理论月刊》今年第4期上撰文认为,从汉代淮南王刘安到王逸直至今天,人们都无一例外地从《诗经》中寻找《离骚》比兴的源头,但近二十年来楚文化的考古发掘,以诸多的雄辩事实说明,《离骚》比兴源于楚文化自身。 他认为,楚文化中的巫风习俗是我们理解《离骚》比兴的关键。楚国是一个巫文化源远流长的国家,其巫文化构成了楚民族文化的一个典型特色。在巫文化的长期发展过程中,楚人对巫的宗教品质修养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因而民间祭歌《九歌》以香花香草桂酒椒浆敬神娱神。写作年代可能早于战国  相似文献   

13.
曹海东 《江汉论坛》2006,(4):100-102
从文学的角度审视《庄子》,可见其中广泛地使用了变形艺术方法。该书广泛运用变形之法,与作者深受楚文化之影响有关。楚人的思维方式,楚文化圈流传的远古神话,楚地的艺术创作,均是促使《庄子》变形之法广泛生成、运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老子"道"观念的形成,是先秦哲学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其标志在于"道"之体系形而上的超越性。通过与同时期其它思想的对比,可以发现老子哲学之所以有这样的突破性是受楚文化的影响。楚人的宗教世界以"无‘上帝’的泛神崇拜"原始宗教观为核心,又富有浓郁的"神巫"风气,这使得楚人与鬼神的关系"亲近友善",楚人的思考以"自我"和"个体"为本位。这种与周文化有极大区别的独特地域文化,为老子哲学形而上的突破提供了文化土壤,使"道"的概念得以在宇宙观念系统尚未成熟、思想相对大胆自由、文化充满浪漫神秘色彩的环境中实现哲学超越;而"楚巫"风俗中"天人不隔"的观念、"巫者"超离现实的形象特点以及楚地神灵"东皇太一"的神格形象则成为了老子"道"之形象的具体来源。  相似文献   

15.
老子"道"观念的形成,是先秦哲学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其标志在于"道"之体系形而上的超越性。通过与同时期其它思想的对比,可以发现老子哲学之所以有这样的突破性是受楚文化的影响。楚人的宗教世界以"无‘上帝’的泛神崇拜"原始宗教观为核心,又富有浓郁的"神巫"风气,这使得楚人与鬼神的关系"亲近友善",楚人的思考以"自我"和"个体"为本位。这种与周文化有极大区别的独特地域文化,为老子哲学形而上的突破提供了文化土壤,使"道"的概念得以在宇宙观念系统尚未成熟、思想相对大胆自由、文化充满浪漫神秘色彩的环境中实现哲学超越;而"楚巫"风俗中"天人不隔"的观念、"巫者"超离现实的形象特点以及楚地神灵"东皇太一"的神格形象则成为了老子"道"之形象的具体来源。  相似文献   

16.
李倩 《江汉论坛》2002,(12):49-52
本文具体论析了楚乐舞的种类、功能、形态特征和创新意识以及它对汉、唐乐舞的深刻影响.文章认为,在中国上古时代,楚人的乐舞可谓占尽了风流,楚人以其浪漫气质和超卓才华创造了风格奇特的乐舞艺术.通过对楚乐舞内容与形式的演变的考察,获得对民族乐舞艺术的新识.  相似文献   

17.
汉文化的胜利是楚文化的胜利。李长之认为:“原来就政治上说,打倒暴秦的是汉,但就文化上说,得到胜利的乃是楚。”①这大体上道出了汉代文化传承实际情况。秦末,陈涉在大泽乡揭开了反抗暴秦的序幕,并建立了号为“张楚”的第一个农民政权,稍后,项羽、刘邦集团──以楚人为主体的政治集团将推翻暴秦的起义引向深入。这些都在客观上推动着楚文化由地域性的文化走向全国。然而,在以往的研究中,我们虽然承认楚文化对汉代文学的哺育之功,但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往往习惯于用屈原、宋玉等人创作的楚辞作品来评估楚文学与汉代文学的关系,这…  相似文献   

18.
柳宗元(773—819)出生在唐代长安,就中华文化形态学来讲,他是在中原华夏文化中茁壮成长的。他33岁参加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运动,后贬居永州。永州地处荆楚南越之间,正是楚文化的洞庭湖南部基地。如果说,楚文化是以主源祝融,干流华夏文化,支流蛮夷文化,“三者交汇合流”(张正明《楚文化史》)而成的话,柳宗元就是从中原华夏文化,进入到楚文化的次腹地永州,与古越族文化的遗风,朝夕与共,整整十年。屈原(约前340—前278)功国时代楚人,他是在楚文化心腹地成长壮大的。现在谈谈屈、柳两人的文学创作思维,在楚文化的孕育和薰陶下,既有共同反映,又有不同折射。  相似文献   

19.
源于中国儒教的印尼孔教自成立之始,就明确了其宗教性质,并逐步具备了"制度化宗教"的基本要素.印尼独立后,在现代民族国家的框架下,印尼孔教历经磨难,终于发展成为一个比较成熟、完备的"制度化宗教",成为印尼六大合法宗教之一.印尼孔教的形成与发展,是中国儒教的宗教化、印尼化的过程反映出一部分土生华人的文化认同和华人身份认同,也显示出中国儒学传统超越历史时空的顽强生命力.  相似文献   

20.
长沙文化是在和楚文化的传承与冲突中凸显出自身的文化特色。其间,有宋代湖湘学派务实精神的改塑,有重山迭岭、滩河峻激的地理环境所形成的强悍民气的烘焙,有近现代血雨腥风的洗礼,但无论如何,长沙文化无法割舍和楚文化的血缘关系,总是在和楚文化相生相荡的历史摩擦中,不断地进行同质选择和异质选择。长沙文化行为模式的生成和特点,就是对这种历史选择的最好证明。一、“狂”与“辣”“狂”是楚文化的招牌式特征。历数古代的狂者,无论是髡首的接舆还是裸行的桑户,是浮尸的伍子还是“耦而耕”的长沮和桀溺,其名字都和楚人连在一块。无论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